染髮漂粉的使用範圍怎麼使用

本文已影響1.47W人 

漂粉是在染髮中用到很常見的一個產品,那麼漂粉應該怎麼用,在使用過程中有哪些誤區,美髮師應該怎麼樣讓漂粉即達到了需要的色度又減少對髮質的損傷?

染髮漂粉的使用範圍怎麼使用

 漂粉的使用範圍:

一般上講,漂粉的使用範圍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1、 女性染淺時,目標色的色度,超過基色色度4度以上時,可以使用沐浴漂的技巧,將頭髮中的自然色素進行少量的去除,以達到最佳的着色目的和效果。沐浴漂是使用威娜無塵漂粉+9%雙氧乳+水按照1+1+1的比例進行調配,施放在需要的輕微去淺的頭髮上;由於在調配過程中加入了等量的水,這樣雙氧乳的濃度和漂粉中的鹼性物質都被稀釋和降低,如果操作得當幾乎不會對頭髮造成傷害和影響。

2、 想繼續染淺人造色素時,也必須藉助於漂粉才能達到目標顏色的效果。現在,許多的顧客已經染過頭髮,如果想使現有髮色變得更淺,顏色更搶眼,一般的染色技術是永遠不會達到的。這時,我們可以使用威娜無塵漂亮粉+不同濃度雙氧乳按照不同的調配比例(1+1、1+1.5、1+2)便可以達到十分理想的顏色效果。個別情況使用沐浴漂也可以達到。

3、 如果想得到創意性的顏色效果,漂粉的使用更是必不可少。

染髮漂粉的使用範圍怎麼使用 第2張

 漂粉使用的最大誤區和錯誤提示

在髮廊中,我們發現很多美髮師經常習慣將漂粉和染膏調配在一起來爲顧客染髮,這是一種極度錯誤的做法和不道德的行爲。這樣做得結果是,漂粉和染膏中的害物質將最大限度的損傷顧客的髮質。

染髮漂粉的使用範圍怎麼使用 第3張

  如何做到在漂發的過程中,即達到了需要的色度又減少對髮質的損傷?

很多顧客不願意接受漂發的原因是:因爲他們覺得漂發會給頭髮帶來傷害。爲什麼顧客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爲美髮師對漂發技術的掌握並不樂觀。事實上,世界上沒有絕對不會傷害身體和髮質的物質。關鍵是我們作爲專業人士,應該潛心研究產品的性能和對技術的掌握,使用質量可先靠的高品質漂粉,這樣便可以使這種損傷降至最低。如果可以注意以下幾方面,減少漂粉對頭髮的損傷是很有幫助的。

1、 診斷髮質:髮質診斷是漂發前必不可少的步驟,只有準確的髮質診斷,才能決定漂發的調配和操作。

2、 不用洗髮:幹發操作是漂發操作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漂發前對頭髮進行清洗,漂粉在接觸頭髮的時候將會有刺癢感和不適感;如果之前不清洗頭髮,這種感覺便會減少。

3、 調配比例:科學的調配比例需要根據髮質條件來決定。如威娜無塵漂粉的調配比例從1+1、1+1.5、1+2到1+3都可以使用,關鍵還是取決於顧客的髮質條件和需要的色度。

4、 雙氧乳的配合:只有將漂粉和雙氧乳調配在一起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的漂色效果。而雙氧乳濃度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發現,很多美髮師經常使用高濃度的雙氧乳來給顧客進行漂發,其實忘記了一個重要的原則:在漂發過程中,雙氧乳的濃度越高,對頭髮的損傷就越大。一般來講,使用6%的雙氧乳和漂粉調配來進行漂發,幾乎可以達到日常需要的所有色度。個別情況可以考慮使用9%,但是12%的雙氧乳在漂發過程中是絕對禁止使用的。而且需要提醒的是:所有雙氧乳中,只有濃度低於6%的雙氧乳纔可以用在髮根。換句話說,只有濃度低於6%的雙氧乳纔可以接觸頭髮,其餘的不可以。

5、 漂淺的程度:在漂發過程中,並不是將頭髮漂的越淺越好。並不是將頭髮漂得越淺越容易上色。這是一個誤區,更是損傷頭髮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是目標色淺於基色4度以上的染髮,在漂發時,只需要漂淺頭髮色度接近目標色1-2度就可,沒有必要淺過目標色。如果是曾經染過深色人造色素的頭髮,想繼續改變髮色淺過現有色度,在漂色時是需要漂淺頭髮色度超過目標色1-2度方可染色,所以,在漂色過程中,對漂淺色度的掌握是很難控制的一種技術,是需要不斷的練習才能見效。

6、 規範的操作:根據髮質的健康和受損狀況,我們可以決定先從頭部的哪個部位開始塗抹漂粉,這樣可以降低漂粉在受損髮質上的作用時間,減少對它的損傷。

7、 作用時間:漂粉的作用時間是50分鐘,在停放過程中,不要盲目延長和縮短它的作用時間。遮掩都會給頭髮帶來傷害,尤其是在停放過程中,要不時地觀察顏色的變化和反應,在達到所需色度時,適時地終止它的作用,以免對頭髮造成損傷。

8、 充足的用量:完善的漂色效果是需要有足夠的用量的,當我們用量過少或者塗抹不均勻時,最容易產生色斑和顏色不均勻。

9、 必不可少的漂後護理:在漂發過程中掌握了以上這些知識基本上就可以達到完美的漂色效果,但是如果美髮師可以推薦科學合理的家中護理方法,那將是更加完美的結果。由於漂後頭發中殘留有少量的鹼性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推薦使用染後香波和護髮素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有效地終止殘留物質對頭髮的繼續氧化和破壞,達到亮麗持久的髮色效果。

-------------------------------------------------------------------------------------------

  本文內容來源:《百度知道》《百度文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