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珍珠怎麼鑑別

本文已影響7.84K人 

黑珍珠怎麼鑑別,黑珍珠,是比較神祕的珍珠品種,其中又以大溪地的黑珍珠最著名。這樣的珍珠顆粒飽滿,直徑比一般的珍珠還要大,下面就來看看黑珍珠怎麼鑑別。

黑珍珠怎麼鑑別1

現在市面上比較成熟的造假技術就是染色珍珠,當然這裏的染色珍珠並不是用真的珍珠來染色,不會用跟珍珠很接近的材質染色,想要去區分假的黑珍珠,首先我們一定要看的就是黑珍珠的顏色,黑珍珠的主要色調是以大灰色和黑色爲主,如果是真的黑珍珠,在光的照射之下,能夠看到一些輕微的閃光,顏色比較絢爛,而假的珍珠則會比較死板,沒有任何的色彩。

我們就要觀察黑珍珠的形狀,跟很多普通珍珠一樣,鑑別真假黑珍珠,我們也是要看它的圓潤程度的,現在在市面上比較圓潤的黑色珍珠是很罕見的,因此它的價格也很貴,比較常見的形狀都是扁圓形、橢圓形以及不規則形狀的,大部分都會帶有一些瑕疵和光圈,如果是比較圓潤並且沒有瑕疵以及光圈的黑珍珠跟價格不成正比的話,那麼就可能是染色的假珍珠。

黑珍珠怎麼鑑別
  

黑珍珠怎麼鑑別?以上就是小編做出的詳細解答!想要區分真假黑珍珠,其實主要還是看的珍珠的形狀,以及它的顏色和大小程度,那珍珠的直徑都會達到8到9毫米,如果在市面上是小於八毫米以下的珍珠,那麼大部分就可能是假貨,這一點是一定要大家謹記的。

黑珍珠的產地

黑珍珠只有兩個主要的天然產地:一是波利尼西亞羣島的大溪地島,產出全球95%的黑珍珠;二是庫克羣島的彭林島和馬居希基島,產量佔總產量的4%。其它太平洋島嶼產量不足百分之一。這兩個地區同居於太平洋中南部,故又稱黑珍珠爲黑色南洋珠。

珍珠是一種由軟體動物(主要是牡蠣)生產的硬的、圓滑的'產物。物理性質珍珠的特有的光澤是光在這些透明的真珠質層上反射和衍射造成的,真珠質層越薄越多,光澤就越漂亮。一些珍珠的熒光是由不同真珠層對入射光不斷的折射所形成的。一般的珍珠是白色的,有時有米黃色或粉色的光澤,也有些珍珠帶有黃色、綠色、藍色、棕色或黑色的顏色。黑珍珠尤其因其鮮有而昂貴。

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鰓綱軟體動物的產物。這些動物特定的上皮細胞會分泌碳酸鈣,主要是由貝殼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這種混合被稱爲真珠質。珍珠的成因有:外套和甲殼的受傷,這時珍珠會作爲傷口縫合分泌到傷口處。如果有寄生蟲或是上皮組織落到動物的內部外物(如沙)是不會引起珍珠生成的而人工珍珠注入的是由一層外來上皮包繞的真珠質核。

這些動物分泌的珍珠形成有數月到年不等。大顆粒的珍珠形成對於該動物來說很可能是致命的。除使用珍珠蛤外還有使用鮑生產珍珠的方法。

黑珍珠怎麼鑑別2

一、看顏色

真正的天然黑珍珠,有淡灰色到黑色區間的不同色調,而它的美麗在於暈彩。天然黑珍珠非純黑,而是有輕微彩虹樣的閃光的孔雀綠黑色、深藍黑色,灰色或帶有青銅色調的黑色。

一般說來,暈彩顏色越深的,更爲珍貴。觀察顏色也能分辨出黑珍珠的真假。染色的黑珍珠顏色均一,且在鑽孔和裂紋的地方,聚集的黑色較深,屬於顏色沉積。

黑珍珠怎麼鑑別 第2張
  

二、看平滑度

所謂珠圓玉潤,是深有其道理。品質上乘的黑珍珠,應該是顆粒飽滿,粒度圓潤接近於標準圓球形,並且無劃痕、無瑕疵、無印記。

高品質黑珍珠的表面,應該是十分光滑。在光照下,幾乎看不出任何細小的凹凸面。外表應該是光華照人,對光源能反射出變幻迷人的暈色。

三、看大小

天然黑珍珠多爲大珠母貝,多殖大核育大珠,粒徑一般很少小於9毫米。所以,小於8毫米爲圓形黑珍珠,多半是輻照產品。經過放射性輻射改色的黑珍珠,暈彩光譜色濃豔,同時伴有強的金屬光澤。這種經過處理的珍珠,對長波紫外光輻照呈惰性。

四、看光澤

高品質的天然黑珍珠,反射光均勻、強烈,映像很清晰。同時,每一顆黑珍珠有獨一無二的色澤與暈彩。在觀察時,可看看暈彩的變化。

五、看圓度

珍珠呈圓球形、橢圓形、不規則的`球形。正圓形的珍珠,只佔每年產量的5%;黑色正圓形珍珠,則更難得。在選購時,一定要認真審視比對,而正圓形的黑珍珠,一定是首選。

六、看價格

天然黑珍珠的產量很低,所以合格的高級黑珍珠,更是難得。天然的中上等黑珍珠,每顆近萬美元,這是屬於普遍的市場價格。如果在選購黑珍珠食品時,店家告訴你天然黑珍珠幾百元或幾千元,應該十有八九不是真正合格的黑珍珠。

黑珍珠生產發展

珍珠,又名真珠、蚌珠,梵文爲“mani”,佛經中作末尼、摩尼。“應法師雲。正雲末尼。即珠之總名也。此雲離垢。此寶光淨。”

漢代,廣西廉州合浦的採珠業相當發達:“郡不出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易來糧食。萬震《南州異物志》記載“合浦民,善遊採珠,幾年十餘歲便教入水。官禁民採珠,巧盜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

廣西廉州合浦珍珠到唐代、成爲貢品:唐代典籍有合浦採珍珠充貢的記錄。唐劉恂著《嶺表錄異·池珠》:記載“廉州邊海中有洲島,島上有大池,謂之珠池。每年刺史修貢,自監珠戶入池採以充貢”。

唐代貢品級的大珍珠,稱爲“上清珠”,來自西域,罽賓國王曾獻給唐玄宗一顆“光照一室”的上清珠

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採珠是極危險的工作,明清兩代充當採珠勞動力主要是蛋民。《水東日記》卷五載:“蓋蛋丁皆居海艇中採珠,以大舶環池,以石懸大垣,別以小繩系諸疍腰,沒水取珠。氣迫則撼繩,繩動,舶人覺,乃絞取,人緣大上……聞永樂初,尚沒水取,多葬鯊魚腹……”《採珠歌》描寫珠民的生活:“江浦茫茫月影孤,一舟才過一舟呼,舟舟過去何舟得,採得珠來淚已枯。”

周去非在《嶺外代答》記“合浦產珠之地,名日斷望池。在海中孤島下,去岸數十里,池深不十丈,蛋人沒而得蚌,剖而得珠。取蚌,以升繩系竹籃,攜之以沒。既拾蚌於籃,則振繩,令舟人沒取之。沒者,亟浮就舟,不幸遇惡魚,一縷之血浮於水面,舟人句哭,知其已葬魚腹也。亦有望惡魚而急浮,至傷股斷臂者。

海中惡魚,莫如刺紗,謂之魚虎,蛋所忌也”。嘉靖八年,兩廣巡撫林富上書說:“五年採珠之役,死者五十餘人,而得珠僅八十兩。天下謂以人易珠,今日恐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