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

本文已影響1.44W人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三伏分爲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1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天,三伏分爲初伏、中伏和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古人稱伏爲“伏邪”,並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計算入伏的日期,今年三伏從7月16日開始,至8月24日結束。

民間還有“公伏”“母伏”之分,入伏按陰曆時間若單數是“公伏”,雙數是“母伏”,今年六月十八入伏,則屬於“母伏”。俗語“公伏兇,母伏爽”, 意思是公伏比較炎熱,母伏比較涼爽,降雨多,容易造成洪澇災害,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吃食文化上我們這個地區有“入伏的餶餷(水餃)立秋的面,不吃就得拉半年”的俗語,至於拉半年、拉一年,都是調侃,因爲伏日期間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身體容易中暑生病,俗稱“苦夏”,所以吃水餃既是爲了開胃解饞,補補身體,也是爲了圖個吉利。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
  

伏天炎熱,從養生角度來說,此時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蔬菜瓜果,多做點八寶粥、薄荷粥、荷葉粥和五穀雜糧糊糊等稀食,還可以多煮些綠豆湯喝,能起到抑菌殺毒,清熱解暑作用,預防胃腸道等疾病的發生

入伏以後在我們農村還有“頭伏的'蘿蔔末伏的菜”之農諺,意思是提醒菜農們種植冬儲的蘿蔔和大白菜不要錯過農時。現在天氣變暖,再加蔬菜不斷研製出生長期短的優良品種,蘿蔔和大白菜的種植時間都比以往推遲了。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2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寒衣節

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們這個地區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也叫“十月一”。進入農曆十月天氣漸冷,爲了不讓已故先人在陰間挨冷受凍,過去的萊州,家家戶戶在這天到先人的墳前焚燒一些香紙,讓先人過上一個溫暖的冬季。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爲一年之中的三大“拜祭節”。

寒衣節這天,農村百姓家一般吃麪條,以前生活困難,吃不起白麪做得麪條,大部分人家吃用高梁面做得紅面,這個時節大蘿蔔開始收穫了,菜餚則是清湯熬蘿蔔絲子,條件稍好點的人家則買點豆腐和粉條燉進去,很少能吃點葷。

我們這個地區有“十月一日上十天墳”之說,意思是在寒衣節十天之內上墳都不爲過,一般視初一、初二和初三爲上墳的正日子,也是對先人最大的尊重,要改變拖拖拉拉上墳的習慣,移風易俗,過一個祥和的寒衣節。

送寒衣的步驟,首先在墓地前空地上畫個大圈,擺上祭品,邊燒香紙邊禱告,讓先人在那邊安享太平,別凍着、餓着,然後再祭奠酒水,最後叩頭祭拜。過去兒女們守孝,按傳統習俗須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清明節或十月一上完墳後再換穿常服。按照習俗,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選擇在這兩個節日皆可。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 第2張
  

寒衣節的由來與孟姜女的傳說故事有關,說是孟姜女在新婚第一天,丈夫範喜良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天氣轉冷,孟姜女怕丈夫挨凍,便千里迢迢爲丈夫去送寒衣。當來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死,孟姜女便悲痛欲絕,大哭不止,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丈夫屍體,把帶來的棉衣給丈夫穿上並重新安葬。

當時正是農曆十月初一,於是民間紛紛效仿,每到農曆十月初一便來到先人墓前,焚燒香紙,因此留下了這一習俗,被人們稱之爲“寒衣節”。

爲了護林防火,現在有很多地區禁止焚燒香紙,提倡到墳前獻上一束鮮花或小花圈,再鞠躬、磕頭或默哀,來懷念逝去的親人。遠在外地的遊子,一般在居住地附近的十字路口的安全地帶,焚燒點香紙,說幾句因故不能到親人墓地現場祭奠而表示道歉的話,寄託着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着生者對逝者的悲憫,也是心靈上的一種安慰。

我們老百姓要理解與支持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工作與要求,護林防火,人人有責。

寒衣節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它同清明節一樣,是一個宣傳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文化的契機,藉此機會對孩子宣講家族的傳承,先人的`美德和家風族訓,讓自己的孝行給子孫後代做一個好的表率。一個崇尚孝行的家庭才能成爲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和諧家庭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優秀文化的傳承,對社會的發展有着積極的意義。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3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立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立春,爲“二十四節氣”之首,是一年四季開始的日子,古時十二屬相也從立春開始算起,故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和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溫暖、生長,立春意味着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啓。今年立春和元宵節喜相連,本世紀僅有6次。

在過去“歲”和“年”有嚴格區別,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被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以立春爲歲首,從現在立春到下一個立春爲一“歲”。陰曆則是從現在的陰曆一月一日到下一個陰曆一月一日爲一“年”。

我們這個地區民間老百姓稱立春叫“打春”“打春”比立春的叫法更生動活潑,也更能體現這個節氣的民俗特點。

“萊”字的篆書像麥穗,據傳古時東萊是我國最早開始農耕的地區,重大的祭天地、祭先農,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迎春等慶典均安排在立春舉行,可見古人對立春節氣的重視。

璀璨的萊州民俗文化——入伏 第3張
  

立春是“四立”之一,標示着萬物閉藏的冬季已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民間有“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之俗語。

以前民間立春有很多禁忌,如不看病、不理髮、不吵架、不搬家、出嫁閨女不回孃家等。立春的時間也很特別,2月4日立春最常見,由於陰曆閏二月,今年出現了雙春的現象,即正月十四和臘月二十五都是2月4日,一年有兩個立春。

民間流傳:“一年兩個春,寡婦遍地分”“寡年無春不宜婚”等俗語,於是有人稱雙春年是“寡婦年”,其實雙春年、單春年和無春年都只是正常的歷法現象,與吉凶禍福無關,“寡婦年”的俗語是迷信之說。

民間還有“雙春閏二月,春寒逢秋旱”的俗語,樸實的農民擔憂雙春屬於“荒年”的範疇。其實閏月、雙春年都是民間人爲設置,與當年天氣是否寒冷,降雨是否充足,沒有任何關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