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

本文已影響1.2W人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爲、性格和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那麼你知道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嗎,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1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一、學習方面:考試不及格;上課不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完不成作業;沒能遇到理想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教師不屑回答自己的問題;無機會表現自己在某一學科的才能;沒能及時得到教師的肯定性評價等等。

二、生理方面:因生理有缺陷,或相貌不佳而被同學取笑、挖苦;因身體條件所限未能參加有關文藝活動、體育比賽等等。

三、人際關係方面:給老師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好;沒有知心朋友,經常遭人議論,被人特別是被同性戲弄、嘲笑等等。

四、興趣方面:班主任不允許自己參加社團活動;自己的愛好得不到家長、教師的支持,甚至受到限制和責備。

五、自尊心方面:被老師體罰或變相體罰,遭到點名批評,經常忍受委屈;教師、同學不信任、不理解自己,班幹部被撤職;沒取得應有的比賽名次。

六、自信心方面:自己付出巨大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精心制訂的學習計劃常常不能落實;自己苦思冥想的工作打算,被同學輕易否定;因某門功課沒學好而被視爲“不可造就”。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

當人處在挫折情境中的時候,總要伴隨着一定的心理反應,引發出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挫折行爲,並最終影響到人們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學校中的上述挫折情境會給學生帶來哪些反應呢?

(1)情緒方面:挫折常常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恐懼感以及焦慮不安、灰心喪氣、敏感多疑等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2)理智方面:接二連三的挫折情境抑制了學生的心智活動,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分析、判斷、解決問題時滯緩、刻板,缺少靈活性、獨創性。這些學生往往把失敗歸咎於他人,併爲自己找一些合理的藉口,以減輕心理壓力。如:踢輸了球,便抱怨場地不標準;害怕與人交往,就說別人對自己不熱情。

(3)自信方面:由於學習上的頻繁挫折,加劇了學生對學習的擔憂,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喪失了學習的信心,放棄了追求的目標,進而產生逃避學習的心理傾向。

(4)性格方面:挫折情境常會使一些學生變得悲觀失望、沉默孤獨、抑鬱寡歡、不願交往、不好競爭,或表現出暴躁、易怒,喜歡挑釁等等。

(5)生理方面:挫折情境所帶來的緊張情緒,常常導致生理上的一系列反應,如呼吸急促、出汗、臉紅、神情恍惚、食慾減退、失眠、健忘,以及輕度的身體疾病等等。

(6)行爲方面:挫折情境常常使學生表現出直接或轉向的攻擊性行爲。學習上的挫折常常導致學生破壞紀律、擾亂秩序、厭學、逃學、考試作弊等。自尊與人際關係方面的挫折常常使學生作出破壞對方財物、偷竊、諷刺挖苦別人、打人、罵人等行爲。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2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 1)學習焦慮

據調查,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學生存在學習焦慮。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學習競爭加劇,學習負擔過重,同時學校、教師、家長又過分看重分數,給小學生心理造成沉重壓力引起的。

(2)人際交往焦慮

人際交往焦慮,主要指在與人交往中表現爲焦燥不安,無所適從。這種傾向在當今小學生中日益嚴重,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

人際交往焦慮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小學生的家庭交往環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忽視對學生人際交往技能培養的結果。

(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當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經常認爲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心理。自責傾向的根源是對失去別人的關愛與認可的不安。當學生感受到父母、教師、朋友不認可時,往往形成自責傾向。

(4)挫折感

小學生的挫折感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

小學生跳樓自殺、厭學、孤僻……許多極端的事例表明,現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今年六一兒童節到來之前,南京團市委和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監測中心,聯合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有關專家組織了一次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抽樣調查,涉及南京10所小學。結果表明,大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小學生爲17.92%,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4.01%。

82.08%小學生心理健康

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法,對拉薩路小學、太陽城小學、高淳陽江中心小學、六合區實驗小學等10所小學的302名1~6年級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由學生的班主任和家長共同填寫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

從結果上看,小學生總體心理狀況較好,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佔82.08%;存在心理健康偏離的小學生爲17.92%,其中輕度以上即有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佔4.01%,說明出現心理問題的小學生多數爲輕度心理障礙,只要及時發現並予以矯正就可恢復健康。

“學習障礙”排在首位

調查中發現,許多小學生雖在總體上不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但有30.8%的學生在至少一個分量表上存在問題,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或者適應不良,按問題的集中程度排列依次爲:學習障礙、情緒障礙、性格缺陷、行爲障礙、社會適應障礙、不良習慣、品德缺陷和特種障礙。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 第2張

心理健康女生好於男生

進一步從不同人羣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來看,將小學生按男生女生、不同年齡、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班隊幹部與非班隊幹部、身體健康與患病、不同成績水平分類,調查對於每一類人羣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詳細分析。

【抽樣結果】女生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男生,心理健康偏離檢出率(以下簡稱爲檢出率)分別爲7.62%和10.27%。

【專家分析】從性格上看,女孩有親和力,適應社會能力強;男孩問題多一些,現代家庭中很多父親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父親榜樣力量的缺位讓男孩性格容易出現偏差。

【抽樣結果】11~13歲年齡段的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最顯著,檢出率爲18.24%,厭學情緒和焦慮情緒得分最高;其次是6~7歲年齡段,檢出率爲18.03%,在學習障礙和社會適應障礙得分最高;問題最少的是8~10歲年齡段的小學生。

【專家分析】11~13歲是人生的第二個成長高峯,這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認識,過渡時期容易不適應;6~7歲的孩子正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園偏重玩,而進入小學看重知識的學習,所以這個年齡段孩子出現的主要問題也是學習上的不適應。

【抽樣結果】養育方式溫和、民主的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最好,檢出率低,爲9.72%~16.83%。被家庭忽視的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最嚴重。

【專家分析】適當嚴厲的'教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不大,而過分嚴厲或過分寬鬆、溺愛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高樓孤獨症”逼近孩子

隨着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憂鬱症、孤獨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病人更是像感冒一樣普遍,而兒童心理衛生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心理門診常接診學生病人

據瞭解,這兩年南京幾家大醫院的心理諮詢門診均接診了不少學生病人,有的學生出現了不敢和同學、老師交往,不願上學,時常恐懼害怕等症狀;有的病人意志脆弱,受到一點點挫折就會灰心喪氣。專家稱,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問題的發病率還在上升。

讓孩子遠離“高樓孤獨症”

心理專家介紹,城市中越來越多的高樓,也讓孩子們缺乏心理溝通和感情交流,引起焦慮、抑鬱等症狀的少年兒童明顯增多,這種“高樓孤獨症”的心理疾病,正日漸成爲大城市的常見現象,由於高樓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範圍,孩子找不到玩伴,找不到快樂,他們中一些人習慣通過電話和網絡與同齡人進行不見面的交流,久而久之產生了心理障礙。專家呼籲,讓孩子遠離心理問題,關鍵還是在父母。家長應有意識地爲子女提供與同伴交往的條件。同時,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激發孩子的活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態。

二、 應對小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對策

俗話說:“心病還需要心藥治”。心理疾病雖然形成原因複雜,處理起來較爲棘手,但是並非與生俱來,更不是不可救治的。關鍵在於要以人爲本,對症下藥,才能收到積極的成效。在實踐中,本人認爲,可採取以下方法

1、 消除逆反心理――溝通與交流。

我們首先培養學生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要求他們在廣闊的社會中,磨練自己的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們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善意的批評,家長老師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資料默認。我們只要抱着寬容的態度去理解這些事情,也就不會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時常提醒自己遇事儘量剋制,多進行溝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後是要求家長和教師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時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想做什麼,多聽他們的呼聲,理解他們的歡樂與苦惱,放下長輩的架子,與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長幼關係。

2、 消除自卑孤獨心理――增強自信

產生自卑孤獨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來說主要是因爲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創傷、性格因素、家庭教育問題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滿足等。消除自卑孤獨心理關鍵是對自己現存力量感到滿足!教師要幫助學生來分析他們的優點,正確做出評價,發揮自己的長處;其次是千方百計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們聯合各科教師共同給學生增強自信心,不讓他們覺得什麼都弄不好;最後是引導學生以勤補拙和揚長避短來克服自卑。教師要幫助這部分學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過勤奮努力,在某個方面做出成績來

3、 消除敏感與脆弱心理――培養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提高認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學生自控水平,培養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觀消極的心態,樹立自信心和上進心;最後是教給學生釋放消極情緒,擺脫悲觀失望的方法,即通過組織他們參加社會實踐來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來轉移注意力,多結交知心朋友,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如看心理醫生)等。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3

同學們,今天,我們交流的主題是“做一個自信的小學生”。首先,讓我們先來聽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芝加哥市。時間是一個星期天,一羣中國留學生在路上行走遇到這樣一件事:一對年輕的美國夫婦,帶着一個3歲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點頑皮,不小心掉進路邊的泥溝,泥溝裏沒有什麼水。中國留學生想衝上去把小孩救起來,這對年輕的夫婦卻阻止了他們,並且說:“讓孩子自己爬起來。”結果,小孩通過多次努力,終於從泥溝中爬了起來。

這個故事裏的父母,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似乎有點不盡人情。一個3歲的孩子掉到泥溝裏,自己不去拉他上來,而且也不允許別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認爲這似乎有點太殘酷。但是,這正是美國教育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樹立自信,自立自強。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故事二:

一次,拿破崙外出打獵,剛走到一條河,就聽到一個落水者在呼救。拿破崙見他在水中撲騰,但卻不往岸邊來,而是馬上舉起槍瞄準他,說:“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邊爬,我就開槍打死你。”

那人聽了,嚇得忘記自己不會游泳,使勁用力向岸邊游來。經過多次掙扎,那個人終於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氣憤地責問拿破崙:“你爲什麼見死不救,還要開槍打死我?”拿破崙從容答道:“我不嚇唬你,你自己還不照樣在水中淹死。現在你至少懂得:一個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槍瞄準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後果怎樣?大家肯定會說,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會淹死——因爲他不會游泳。那個落水者一開始爲何只在水中撲騰,但卻不往岸邊來呢?因爲他對自己救自己沒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維方式去思維:不會游泳,怎麼能爬上岸呢?後來又怎麼能爬上岸來的呢?拿破崙的槍口激發了他求生的慾望,也激發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離槍口,否則將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這裏拿破崙的一句話很有道理:“現在你至少懂得:一個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個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要充滿信心。這種信心要靠平日的培養。

同學們,自信會使你創造奇蹟,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業的旅途中,無不是以堅強的自信爲先導。拿破崙就曾宣稱:“在我的字典中,沒有不可能的字眼。”這是何等豪邁的自信。正是因爲他的這種自信,激起了無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才使他成爲橫掃歐洲的一代名將。

現在我們有的學生遇到一點小事,就說:“不可能”,“我不會”。那麼今天,你可以積極地暗示自己說:“我不是不可能,,是暫時沒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發進取的勇氣。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過充滿信心的活動使別人對你和你的意見產生信心。拿破崙曾被流放到一個小島上,逃出來後,法國國王派大軍去捉拿他,隨從都勸他快跑,拿破崙卻說:“跑什麼,我是他們的元帥,他們是我的士兵,爲什麼要跑呢?”拿破崙迎着捉他的軍隊走過去,仍然以元帥的氣度指揮他們,同學們你們知道結果是怎樣?結果這批軍隊反而跟他回去捉國王了。你們瞧,拿破崙他多有自信啊!

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新聞稿 第3張

其實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困難,實際上正是來源於你的信心不足,一旦獲得了信心,許多問題就將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態,增強你進取的勇氣。

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將一隻跳蚤放進杯中,開始,跳蚤一下就能從杯中跳出來。然後,心理學家在杯上蓋上透明蓋,跳蚤仍然會往上跳。但碰了幾次蓋後,碰疼了,慢慢就不跳那麼高了。這時心理學家再將蓋拿走。卻發現那隻跳蚤已經永遠不再跳出杯子了。實驗啓示我們:如果說自信不一定能讓你成功,那麼喪失自信你卻註定會失敗,因爲你已喪失進取的勇氣。

學習和生活一樣,永遠不會是一帆風順,風雨坎坷在所難免,我們如果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被壓倒,懷疑自己的能力,被自卑感所控制,我們就覺得學習充滿痛苦,前途暗淡無光,成爲學習的奴隸,失去學習的樂趣;相反,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就,恢復了信心,我們就會感覺到自己有駕馭學習的能力,感到學習的美好,使整個人也因此充滿快樂。

該如何培養自己的自信呢?讓我們來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心理暗示練習“我能行”。在做事和做作業以前,暗示自己“試一試,我也能行”、“我能出色完成這項工作”、“敢於嘗試,我已經成功地挑戰了自我,我真棒!”。這就產生了我要努力把這件事做好的信念,自然就會想出"如何去完成這項工作"的萬法,就會排除各種困難,直至成功。

方法二:行走時擡頭、挺胸,步子邁得有彈性。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懶惰的姿勢和緩慢步伐,能滋長人的消極思想;而改變走路的姿勢和速度可以改變心態。快速走路能表現出超凡的信心,他的步伐彷彿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辦一件很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我會在20分鐘內成功。”因此擡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己信心在滋長。平時你從未意識到這一點吧?從現在你就試試看!

方法三:擡起雙眼,目視前方,眼神要正視別人。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人家,我很自信,我肯定比你強。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什麼都不如你,甚至怕你。因而要經常練習正視別人,使自己的眼睛爲自己工作,就是讓自己的眼神專注別人,以增強自信。同時,與人講話看着別人的眼睛也是一種禮貌的表現。

方法四:當衆發言。當衆發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強人的自信心、提升熱忱的有效突破口。這種辦法可以說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辦法。想一想,你的自卑心理是否多次發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應明白:當衆講話,誰都會害怕,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你不要放過每次當衆發言的機會。不敢當衆發言,是怯場,缺乏自信。當衆發言練習,既壯大膽量,又練就口才,是信心的“維他命”。所以請同學們在上課時儘量爭取當衆發言,暢談自己的見解,不要怕說錯,這樣恐懼感就會逐漸消除,就會不斷增加信心,下次更容易發言。否則,每放棄一次發言機會,就會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恐懼感會越來越強、自信心會愈來愈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