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

本文已影響1.26W人 

報喜不報憂”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古人認爲,孝順父母是人之常情,而向父母報喜不報憂則是孝子孝女應該具備的品質。下面從多個角度分析,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

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1

步入社會後,無一例外的是,大家對父母都是報喜不報憂,總是告訴父母自己過得很好,不用擔心,關於遇到的困難則自己解決。

但那些不訴說煩惱的人也不是不孝,只是如果某件事情自己還在煩惱怎麼解決,父母當然也不能提供特別好的方案,萬一談話過程中沒控制住脾氣最後鬧得不愉快給雙方添堵,就說一些雞毛蒜皮的無關緊要的事就好啦,聊天不費勁,關係更親密。

有些父母你報憂之後他還罵你,還說你就是沒用,用冷嘲熱諷表達關心;或者真的過度擔心,過度反應,反而讓孩子擔心父母的身體;再或者,有些父母,你很清楚的,他是隻想聽好消息,把你當成他的面子——這種情況下肯定是報喜不報憂啦。

有人說:“曾經我在家庭聚餐時,隨口吐槽了幾句工作的苦惱,場面頓時寂靜下來了,氣氛變得很尷尬。我媽抱怨我說不找個好點的工作,然後我的批鬥會就開始了……意識到口誤的我,對長輩的批評連連應是,乖巧答應了二十多分鐘。”

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
  

有人說:“倒不是我報喜不報憂,只不過好多問題說了也沒用,我教資沒過,要是給家裏哭訴,我媽只會說那是你不努力。小感小冒給家裏說了也沒用,說了也治不好,考研壓力大,我媽只會說好好考。以前高三爲了報提前招生,一個周都沒吃飯,我爸媽什麼忙都幫不了。”

所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你提出問題換來的不是父母的職責,如果你的父母真的能給你好的建議,那麼適時將一些憂愁與父母分享溝通,讓父母瞭解當下自己遇到的`小問題,父母還會更開心,因爲能幫你出謀劃策、排憂解難,而不是一直被矇在鼓裏。

在中國,一般崇尚對父母報喜不報憂,但這是不正確的。報喜不報憂,換來的只有彼此沉重的愧疚感、無力感和失落感。自己對某些問題很苦惱,殊不知與父母的通話中就已經暴露了,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很瞭解的。

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2

從道德層面來看,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的。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報喜不報憂是孝順的重要表現之一,因爲這種行爲能夠讓父母獲得安慰和信任,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孩子在他們身邊,能夠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如果孩子不向父母報喜不報憂,那麼不僅會讓父母感到失落和孤獨,還會讓他們對孩子的能力和道德品質產生懷疑,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和傷害。

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 第2張
  

從實用層面來看,對父母報喜不報憂也是不明智的。家庭是一個相互依賴和相互支持的社會單位,家人之間應該互相信任和支持。如果孩子不向父母報喜不報憂,那麼他們在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挑戰時,就會缺乏父母的支持和幫助,這會讓他們感到更加孤獨和無助。此外,如果孩子不向父母報喜不報憂,那麼他們可能會在信息溝通和決策方面出現失誤,這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和困難。

從親情層面來看,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負責任的。父母是孩子的親人,他們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負有重要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孩子不向父母報喜不報憂,那麼他們不僅沒有履行自己的責任,還可能會讓父母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失去信心和希望。此外,如果孩子不向父母報喜不報憂,那麼他們可能會在家庭關係中缺乏親情和溫暖,這會讓他們的心靈受到傷害。

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嗎 第3張
  

綜上所述,對父母報喜不報憂是不孝順的行爲,因爲它不僅違背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孝敬父母的精神,而且也會帶來實用上和親情上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報喜不報憂的傳統美德,讓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在他們身邊,能夠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