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i和gnp區別

本文已影響1.47W人 

gni和gnp區別,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民總收入(GNI)都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指數,最開始並沒有GNI,只有GNP。下面來看看gni和gnp區別。

gni和gnp區別1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和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人們熟知的兩個重要的總量指標,用於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兩者既有密切聯繫,又有一定區別。

GDP與GNP的基本概念

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全部最終成果,等於所有常住單位創造的增加值之和。可見,GDP強調的是國內生產,體現的是增加值的創造。

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等於所有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由於它是一個衡量收入狀況的總量指標,叫“生產”總值名不符實,因此,聯合國等五大國際組織在1993年修訂的國民賬戶體系(1993年SNA)中,將其改稱爲國民總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GNI)。下文也採用GNI這一概念來替代GNP。

gni和gnp區別

GDP與GNI的聯繫與區別

從概念和核算過程看,GDP是覈算GNI的基礎,先覈算GDP,才能覈算出GNI。兩者的關係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GNI=GDP+來自境外的要素收入淨額=GDP+(來自境外的要素收入-付給境外的要素收入)

其中,來自境外的要素收入是指從境外獲得的資本和勞務收入,包括本國對外投資的收入以及本國居民在境外工作的勞動報酬;付給境外的要素收入是指對境外支付的資本和勞務收入,包括外國來投資的收入以及本國支付給外籍員工的勞動報酬。

GDP與GNI的區別在於,衡量經濟總量的角度有所不同。GDP是一個反映生產成果的概念,它從生產角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總量,只要是本國常住單位生產活動創造的增加值,無論是由內資企業還是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的,均應計入本國的GDP。GNI是一個反映收入總量的概念,它從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總量,即在GDP的基礎上,扣除外國在本國的投資和勞務收入,加上本國從境外獲得的投資和勞務收入。

GDP覈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中,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國內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收入法GDP是本國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各項要素收入之和,包括本國應付給境外的要素收入,但不包括來自境外的要素收入。

需要說明的是,按照國際覈算標準,如果外商投資企業獲得的紅利沒有匯回投資國,而是繼續在我國投資,在覈算中需要虛擬給投資國一筆紅利(計入投資國的GNI中),同時虛擬一筆等額的外商投資。這樣,在覈算我國的GNI時,就應當將這筆虛擬匯出的外商投資紅利扣除。

gni和gnp區別2

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民總收入(GNI)都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的指數。

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測量方法的區別。

國民總收入從收入角度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的增長。國民總收入會加入來自國際和國內的稅收。

國民生產總值測量由國內公民所賺取的收入和稅收。

所以,GNI是一個國家在一個日歷年內生產的服務和產品,再加上來自其他國家在同一年支付利息和分紅產生的價值。而GNP是一個國家產生通過它的公民提供勞動或財產而生成的所有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從這個角度看,外企所發的工資算入GNI也算入GNP。而中國通過購買美國國債而得到的利息,算入GNI,卻不算入GNP,因爲購買美國國債是國家行爲,而不是公民行爲。

gni和gnp區別 第2張

GNP計算公式爲:GNP=國內生產總值+來自國外的淨要素收入。GN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通常爲一年)內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結果。是一定時期內本國的'生產要素所有者所佔有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

把GNP作爲綜合經濟指標的主要優點在於:

1、它只計算了最終產品的價值,而沒有計算中間產品的價值,因而不包括重複計算的部分。

2、它不僅計入了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而且也計入了所有服務部門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現代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教育、科學技術、金融等第三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

gni和gnp區別3

GDP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常住單位”是說這個國家的所有人,不論有沒有這個國家的國籍。GDP一般四部分組成,首先是消費。只要在這個國家消費了,就是購買了某種產品或者服務,就應當計入GDP的核算中。

然後是私人投資和政府支出,它們的投入會產生對應的價值。最後是淨出口額,這是指出口額減去進口額的值,整體上國家從國外賺取的資金自然要計入本國的生產總值。

具體計算時,一般有三種辦法: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進行計算的,只要計算出這個國家生產了多少價值,也就得到了他的GDP。

具體的計算辦法是用總的產出減去中間的投入。收入法是從國家賺取的財富收入角度進行計算的,它是用固定資產的折舊值+勞動者的報酬+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支出法是從消費的角度進行的,知道大家一共花了多少錢,也可以計算出GDP。它的計算辦法是用總消費+總投資+淨出口。

GDP衡量了一種國家的整體發展水平,它可以幫助國家更好的度量國家的經濟實力。那用GDP的增長來衡量大家的生活水平增長可不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GDP有自己的侷限性,它只計算了生產了多少東西,但並沒有管生產這些東西獲得的利益是不是這個國家。要衡量國民的總體收入,需要另一個概念GNP/GNI。

gni和gnp區別 第3張

GNP即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範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的總和。GNI是國民總收入。是一個國家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獲利的勞動者報酬、生產稅、補貼、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和財產收入等原始收入總額。它們的計算辦法是一樣的,都是用GDP加上國外淨要素收入。所謂國外淨要素收入,即國家從國外賺取的要素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要素支出。

實際上,最開始並沒有GNI,只有GNP。但是,GNP所衡量的國民經濟指標與它的名稱並不匹配,它並不是反應一個國家的生產總值,它反應的是國民在初次分配時的收入。所以1993年由於原GNP名稱與實際含義不同,聯合國在《國民覈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簡稱SNA)中將GNP改名爲GNI。

GNI比起GDP更能真實的反應一國國民的生活水平,以GNI制定經濟政策更加科學,GNI更能真實地反應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但是由於GNI的統計比較困難,所以一般各國都以統計GDP爲主。以GDP爲主要經濟指標的國家,有可能會出現國家整體經濟實力上升,但是國民收入並未上升的情況。

這是因爲外國人在本國所產生的財富也計入了本國的GDP,但是這些財富並沒有提高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們是別國的財富。這也是貿易戰中,爲什麼我國認爲中美貿易差只是看起來大的原因了,因爲貿易差中有一部分都是美國企業賺取的利益。

根據GNI,世界銀行把世界各國的收入水平分爲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中國已於2015年成爲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