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本文已影響1.55W人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9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迎來99歲生日。楊振寧教授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爲主題發表了講話,也因此上了熱搜,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1

說起楊振寧教授,或許大家並不陌生,楊振寧是我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兼教授,他被評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也因爲在1957年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聞名世界。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楊振寧教授在促進中美人才交流以及科技合作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貢獻,他個人在所專注的科研領域也有着重要貢獻,一事榮譽加持的他,更是成爲了許多青年學子的學習榜樣。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2張

近日楊振寧教授在清華大學迎來了自己的百年華誕,經歷歲月的洗禮和滄桑,楊振寧教授還是頭腦清晰,回憶起往事來猶如歷歷在目,恰似“少年”。

清華大學現場座無虛席,楊振寧教授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爲主題發表了講話,也因此上了熱搜,楊老的一席發言讓人感動,他提到了自己和好友鄧稼先的關係:鄧稼先是我中學、大學、在美國的知心朋友,我想他跟我的關係不止是學術上的關係,也超越了兄弟的關係。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3張

楊振寧教授在發言中透露自己曾經向好友鄧稼先詢問和驗證中國的原子彈製造是否有外國人的參與,而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原子彈的設計以及製造基本上是中國人自己做的。

這是一個值得令人振奮和高興的消息,中國人擁有自主設計和製造原子彈的能力,而是也要感謝那些默默在背後付出的科技人員,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沒有他們的日夜堅持,沒有他們的埋頭苦幹,那麼我國在原子彈製造以及設計方面就不能夠取得突出的成果。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4張

在發言的最後一部分,楊振寧教授還曾提及到鄧稼先曾經給自己寫了一封信,在信的開頭,鄧稼先寫到“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同途”,多年以後,楊振寧教授表示自己終於能夠領悟“共同途”的意思,他想和鄧稼先說: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我這以後50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矚望,我相信你也會滿意的。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5張

吾輩當自強: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像鄧稼先以及楊振寧這樣優秀人才在背後的默默付出,也希望青年學子能夠以他們爲榜樣,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奮鬥,樹立遠大的抱負,同時也要腳踏實地,從點滴小事做起,讓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他人所學習的榜樣。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2

9月22日,楊振寧迎來99歲生日。這意味着,這位物理學家即將在明年跨入百歲老人行列。教育部當天派人赴清華大學看望了楊振寧,向他祝賀生日,祝願他健康長壽。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6張

網上資料顯示,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10月1日,可是他的生日總是在9月22日過。據說,1945年簽發的民國護照上,楊振寧的生日寫爲9月22日,所以後來一直沿用。

99歲,差一歲就是一個世紀,這是絕大多數人做夢都不敢想的,可是楊振寧做到了。

有人對楊振寧有看法,我覺得,面對楊的種種成功,這種看法可以說非常無力,將其視爲“羨慕嫉妒恨”,恐怕也不算是不合適。

一個成功者未必有個“成功的家庭”,很多人自己後來成功了,但是家庭出身卻是一般般,甚至提起來一把辛酸淚,比如自己後來成了很有知名度的學者,可是小時候家裏連玉米餅子地瓜幹都吃不飽。就算自己好學,父母也都是沒有文化的人,更不要說什麼有學養的家庭薰陶了。

楊振寧這點就超過了99.99%的中國人。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回國後擔任過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授、國立昆明師範學院首任系主任。1949年後擔任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試想,這樣的'高知家庭在當時的中國能有多少?

楊振寧聰明過人。從西南聯大畢業後,於1945年赴美留學,在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三年後獲博士學位。1956年10月,楊振寧和李政道在美國《物理評論》發表文章,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並因此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7張

名牌大學畢業,35歲即獲得世界科學界的頂級榮譽,這不是最牛又是什麼?楊振寧擁有衆多學術頭銜,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以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楊振寧事業有成,婚姻也幸福。楊振寧的原配夫人杜致禮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長女,早先在西南聯大附屬中學讀高中時認識了楊,後在宋美齡安排下赴美留學,就讀於著名女校衛斯理學院。

1949年聖誕節在普林斯頓邂逅5年未見的楊振寧,兩年後二人結婚,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0年,直至2003年10月杜致禮病逝。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8張

楊振寧出身高知家庭,自己也是學者,如果不是1949年的重大變化,楊振寧還會在高級知識分子的頭銜外再添一頂桂冠——高幹女婿。當然,不是我黨高級幹部,而是他黨高級幹部。

對於楊振寧來說,2004年是個轉折點,這年,82歲的楊振寧與當時只有28歲的廣東女青年翁帆結婚。54歲的年齡差讓外界很是驚訝,因爲楊比翁的父親還大25歲。有人說他“老牛吃嫩草”。

從那時起,每隔一段時間,楊和他年輕妻子的特寫照片就會登上娛樂傳媒的頭條併成爲衆矢之的。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9張

其實這並沒有什麼,婚姻法只規定最低結婚年齡,對於夫婦倆年齡差沒有任何規定。所以從法理上說,“老牛”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問題只在於,“嫩草”讓不讓你吃?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就必然沒有平白無故的老夫少妻。

如果“老牛”真吃上“嫩草”了,那說明“老牛”不止有兩下子,恐怕三四下子都有可能。你看着彆扭,可是人家還很幸福,你有什麼可說的呢?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以不扶牆只服你的謙遜心態,向“老牛”表示衷心的祝賀。

後來又有人罵他不愛國,說他“回國太遲了”,還故意貶低他的學術成就。在他晚年獲得中國國籍後,又有人在網上說他“在國外混不下去了”,“騙取名譽和待遇”,“回國養老來了”,等等。

楊振寧是民國時候赴美留學的,是不是1949年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後,必須緊趕着回國報效的人才算愛國呢?既然抗戰期間的愛國連先後都可以不分,那麼爲什麼後來擺愛國姿勢的地點就那麼重要?

如果人在海外就是“不愛國”,那海外華僑基本上就一網打盡了。反過來說,那些從沒離開中國的,或者連自己的縣城都從未走出去過的人,就是最愛國的?

誰對愛國最有發言權?這跟級別還掛着鉤呢。你當然可以覺得掄着U型鎖把日系車車主的腦袋開了就算最大的愛國,可是國家不這麼看,在愛國鑑定這方面,領導們的發言權比憤青們大多了。

周恩來當年會見過楊振寧,他就說楊是愛國科學家。後來的大領導們也都見過楊振寧,也都肯定他是“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10張

中青報曾報道說,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雖有100萬人民幣年薪,但分文不取,悉數捐給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不僅如此,他售賣在美房子的100萬美元、部分諾貝爾獎金都捐給了清華。

話說回來,就算楊是“回來養老”,那不也是因爲有人接着嗎?一個老人,要想讓別人惦記,不得有相當的資本?說到底,楊振寧還是有本事,人家回來有人接着,換別人回來,有人上機場接機就算不錯了。

過去有句話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其實,說“身體好是成功的重要標誌之一”更準確。楊振寧不僅娶了比自己年輕半個世紀零4年的楊帆,而且還健康地迎來自己99歲生日,這兩樣中哪樣是一般人能夠企及的?

就算你也卯足了勁騙了個20幾歲的媳婦,你能保證活到99歲?當然,廣西十萬大山裏也有百歲老人,但他們肯定沒有比自己小54歲的媳婦。更不要說在中國頂尖大學裏安度晚年了。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11張

住在清華園,守着比自己年輕一大截子的夫人,坐在99歲的門檻望向一百歲,這樣的人全國就楊振寧一個。不要再提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份,光前三樣就已經沒人接得住了。

海歸有,海歸的物理學家也有,但是,和楊振寧同時代的他們都沒有楊這份成功和福氣。

葉企孫,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哈佛大學博士,被稱爲“大師中的大師”,曾任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運動年代慘遭整肅,1977年在北京病逝。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12張

張宗燧,劍橋大學博士,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尼耳斯·玻爾的得意弟子,運動中遭殘酷揪鬥,1969年6月30日在北京中科院服毒自盡。

饒毓泰,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動盪歲月被批判,1968年10月16日,在北大燕南園上吊自殺。

趙九章,柏林大學博士,中國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主任,東方紅衛星1號總設計師,1968年10月25日在北京中關村服安眠藥自殺。

楊振寧教授迎來百歲壽辰 第13張

姚桐斌,兩彈一星元勳,伯明翰大學博士,1968年6月8日在北京家中被造反派用鐵棍毆打致死。

……

這些死去的物理學家都是和楊振寧一樣優秀的科學精英,他們非但沒有活到99歲,生命提前終止,甚至連一個善終都沒有得到。

憶往昔,想過去,我不知道那些說楊振寧“不愛國”、“回國太遲了”的人的腦子是怎麼想的?愛國者回來後活得稍微踏實點,沒攤上點大事兒,有人是不是就覺得他們還沒有盡忠?

如果有人到現在都覺得,一個國民黨被俘高級將領的女婿當年應該頂着洋博士頭銜早早歸來,像《藍蓮花》裏唱的那樣“穿過幽暗的歲月”,那我只能贈送他們五個字:圖樣圖森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