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

本文已影響1.84W人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裏養一些花,尤其是杜鵑花,這種花非常的漂亮,杜鵑花開的花朵很鮮豔,而且養殖起來也不太難,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吧。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1

一、褐斑病

1、症狀

杜鵑花褐斑病也稱爲葉斑病。起初,葉片上出現淡黃色的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展呈不規則狀,病斑轉變成淡紅褐色,中部呈暗褐色。病葉過早脫落,嚴重時植株生長受阻。檢查病葉,可在病斑上發現黑色小粒點,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溫室栽植的杜鵑發病嚴重,溼度高時病情更重。

2、病原

杜鵑殼針孢屬半知菌亞門。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植物組織內或落葉上越冬,來年病葉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傳播爲害。

3、防治方法

冬春及時掃除並燒燬落葉。植株展葉後,每隔半個月噴施波爾多液(1:1:100),可連續噴施2-3次,以防發病。在發病早期噴施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2次,以抑制病害發展。

二、紅蜘蛛

1、症狀

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並使葉片出現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葉片轉黃脫落。新梢生長差,樹勢減弱。

2、發病規律

6-8月高溫,乾旱時危害尤爲嚴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氣則危害較輕。

3、防治方法

在冬季清除枯枝落葉以消滅約冬成蟲,在3月開始發生危害時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殺蟲素(滅蟲靈)3000倍液或噠嗪酮(速蟎酮)1000倍液噴殺。

三、灰黴病

1、症狀

灰黴病發生於杜鵑的葉和花部。凍害常是葉部發病的誘因。春季,在室內外栽培的杜鵑的花部常感染灰黴病。發病初期,花瓣上出現壞死斑點,擴展委快,並相互連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溼度高的條件下,病部產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層,灰黴病因此而得名。

2、病原

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病原菌的.子實體從菌絲或菌核生出。分生孢子梗叢生,灰色,後轉褐色,分生孢子卵形。其有性世代富氏葡萄孢盤菌,屬子囊菌亞門。

3、防治措施

①加強栽培管理,防止凍害,減少病害發生。

②室內培養杜鵑要注意通風,不要過於溼潤。

③日常管理中,發現病葉、病花,應及時摘除燒掉。

④必要時用50%氯硝胺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液等藥劑噴灑防治。

四、冠網蝽

1、症狀

爲害狀成蟲、若蟲都羣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徵易區別於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鏽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2、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3.5毫米左右,體形扁平,黑褐色。觸角絲狀,4節。前胸背板中央縱向隆起,向後延伸成葉狀突起,前胸兩側向外突出成羽片狀。前翅略呈長方形。前翅、前胸兩則和背面葉狀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網狀紋。靜止時,前翅疊起,由上向下正視整個蟲體,似由多翅組成的“X”字形。卵長橢圓形,一端彎曲,長約0.6毫米,初產時淡綠色,半透明,後變淡黃色。幼蟲,初孵時乳白色,後漸變暗褐色,長約1.9毫米。3齡時翅芽明顯,外形似成蟲,在前胸、中胸和腹部3-8節的兩側均有明顯的錐狀刺突。

3、生活史及習性

一年發生代數在長江流域4-5代,華北地區3-4代,各地均以成蟲在枯枝、落葉、雜草、樹皮裂縫以及土、石縫隙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集中到葉背取食和產卵。卵產在葉組織內,上面附有黃褐色膠狀物,卵期半個月左右。初孵若蟲多數羣集在主脈兩側危害。若蟲脫破5次,經半個月左右變爲成蟲。第一代成蟲6月初發生,以後各代分別在7月旬、8月初、8月底9月初,因成蟲期長,產卵期長,世代重疊,各蟲態常同時存在。一斫中7-8月危害最重,9月蟲口密度最高,10月下旬後陸續越冬。成蟲喜在中午活動,每頭雌成蟲的產卵量因寄主不同而異,可由數十粒至上百粒,卵分次產,常數粒至數十粒相鄰,產卵處外面都有1箇中央稍爲凹陷的小黑點。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

4、防治方法

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幹較粗並較粗糙的植株,塗刷白塗劑。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鬆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五、缺鐵黃化病

杜鵑缺鐵黃化病又稱黃葉病、褪綠病,是各地盆栽杜鵑常見的病害。

1、症狀

此病多發生在嫩梢新葉上。初期葉脈間葉肉褪綠,失去光澤,後逐漸變成黃白色,但葉脈保持綠色,使葉片上的綠色呈網紋狀。隨後黃化程度逐漸加重,除較大的葉脈外,全葉變成黃色、黃白色,嚴重時,沿葉、葉緣向內枯焦。

2、病原

杜鵑缺鐵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缺鐵或鐵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影響葉綠素的合成,使葉片變成黃綠色。在一般情況下,有下列幾方面情況:在石灰質鹼性土壤中,能被利用的可溶性二價鐵,被轉化爲不溶性的三價鐵鹽而沉澱,使根部不能吸收;盆栽花卉澆水頻繁,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鐵過多的淋洗流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區,植株根系發育受影響,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動不能進行,降低根部吸收鐵素的能力。

3、防治方法

杜鵑喜酸怕鹼,要避免栽植在鹼性和含鈣質較多的土壤中;庭園露地種植,不要靠近水泥、磚牆或用過石灰的地方。盆栽杜鵑花宜用酸性土,若土壤偏鹼可添換酸性土;苗圃地栽植杜鵑花,可施用堆肥、綠肥或其它有機肥料,這些肥料中產生的有機酸可溶解土壤中不溶性鐵,使植株較易吸收。或者以硫酸亞鐵混入在肥料中施用,其配製是:硫酸亞鐵2.5-3公的,油粕5-7.5公的,糞10-15公斤,水200-250斤,混合後,待其腐熟成黑色後即可使用。此種方法效果良好。在偏鹼性的土壤中,可澆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此溶液的PH值爲4.7,能使鹼性土壤變爲酸性土壤,即可使嫩葉黃化現象得到治療,同時酸酸二氫鉀中還有磷、鉀元素,利於開花和提高花量。經常澆施硫酸亞鐵溶液,會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鐵成分過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14克,硫酸亞鐵(化學純)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來水中,進行葉面噴施,葉片正、背面均要噴及,3天1次,持繼數次,可獲得良好效果。

六、根腐病

1、症狀

根上出現水漬狀褐斑、軟腐,後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並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幹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分及水分的輸導,使頂端嫩葉逐步乾枯,並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乾枯,以致全株死亡。

2、發生規律

根腐病是一種由鐮孢黴菌引起的土傳病害,多發生在杜鵑花的根莖部位,因爲這些部位往往潮溼,陽光不足,半知菌類鐮孢屬真菌活動頻繁,一旦侵入皮層,不久即會引起腐爛。

3、防治方法

半知菌類鐮孢黴屬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上,數年內遇合適寄主仍有侵染力,凡鹼性土壤、溼度大、溫度偏高,均有利於病害的發展蔓延,故確診後,應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

對鄰近的植株可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並用淨水沖洗後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託布津1000倍液噴澆。

應注意改善場地通風,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

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託布津塗抹主幹,每7-10天塗一次,連續三次,預防感染。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2

1、土壤

杜鵑花喜歡生長在酸性土壤當中,在鹼性、鈣質化的土壤當中生長不好或者不能生長,所以在土壤學家當中,就把杜鵑花作爲一種酸性土壤指示植物,只要是可以生長杜鵑花的土壤毫不例外都是具有酸性的。因此,家庭盆栽養殖杜鵑花最好使用酸性的、疏鬆、排水好的腐殖質豐富的土壤爲佳。

杜鵑花常見的蟲害有哪些 第2張

2、澆水

杜鵑花喜歡溼潤的生長環境,爲了讓杜鵑花生長得更好,我們可以收集儲備一些雨水來給杜鵑花澆水,這樣就可以利用酸性的雨水幫助杜鵑花改善土壤環境,持續有效的幫助杜鵑花生長了。如果不太好把握溼潤的土壤環境,我們也可以按照見幹見溼的原則來澆水即可。

3、溫度

杜鵑花喜歡涼爽的生長環境,它不耐酷暑也不耐嚴寒,最佳的生長溫度在12~25℃左右。夏季溫度高於35℃的時候會導致其生長停滯甚至休眠,所以夏季的時候要注意防曬遮陰。冬季的時候溫度不能低於0℃,都則就會導致凍害的發生。因此,冬季的時候要注意將其放到室內養殖或者注意防寒保暖。

4、光照

杜鵑花不能承受夏季的時候烈日暴曬,容易導致葉子灼傷或者生長停滯,夏季暴曬會導致新葉子灼傷,老葉子焦邊,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植株死亡,因此,夏季的時候要注意遮陰。反之冬季的時候就應該多讓它曬曬太陽,可以幫助光合作用的進行,還可以保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