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是哪裏

本文已影響2.13W人 

天府之國是哪裏,天府之國,指形勢險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方。“天府之國”之稱是由於其自身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下面來看看看天府之國是哪裏。

天府之國是哪裏1

天府之國指四川,其名稱由來已久。這是由於它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所決定的。秦滅巴蜀以後,以成都平原爲基地滅齊伐楚建立秦朝。西漢時繼續開發巴蜀。巴蜀大地繁富興盛富甲一方。巴蜀之地又稱爲“天府之國”。在現代人的眼裏,“天府之國”的稱號獨屬於四川,尤其是最爲“巴適”的成都。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成都平原成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故稱“天府”。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做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在他們眼裏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因此被稱爲“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是哪裏
  

成都平原的氣候類型爲亞熱帶季風氣候,以紫色土爲主,主要生產水稻。物產最爲富饒的地區之一,也是整個中國西部唯一一片一直保持較高發達的地區,被譽爲“天府之國”。

從兩漢一直到唐宋時期,成都平原的蜀繡、蜀錦、藤藝、竹器、漆器等奢侈品營造工藝一直處於高度發達狀態。在北宋時期,成都平原還出現了世界上第一種紙質貨幣——“交子”和銀行機構——錢莊。

天府之國是哪裏2

說起“天府之國”,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四川盆地這塊寶地。

而在秦漢時期,“天府之國”指的可不是四川,而是當時的經濟政治中心——關中盆地。

《戰國策·秦策》記述了縱橫家蘇秦對秦惠王說的一段話:

“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這裏的“天府”明顯指的是秦國統治中心關中,這也是關中盆地號稱天府的最早文獻記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的“天府”並不是關中盆地的特權。

《戰國策·燕策》記載蘇秦北說燕文侯曰:“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此所謂天府也。

看來是蘇秦這個大忽悠比較喜歡用“天府”這個詞。

那這個“天府”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東漢的鄭玄認爲:“府,物所藏。言尊此所藏若天府然。”

唐代的顏師古稱:“財物所聚謂之府。言關中之地物產饒多,可備贍給,故稱天府也。”

綜上可知,“天府”的意思就是物產豐富,儲藏富饒的意思。

天下只要是物產富饒之地,都可以稱作“天府”,並非某個地方的專利。

“天府”在秦漢之時多指以咸陽、長安爲中心的關中盆地。

漢初,劉邦初得天下,不少人勸說劉邦定都洛陽。劉敬卻勸說劉邦定都關中,言:“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而留侯張良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也就是說,秦漢時期,大家比較認可關中地區比較富有,相對其他地區,有着比較好的自然條件和生產環境。統治者重視農業發展,大修水利,關中是爲沃野,號稱天府。

四川盆地是在三國這個分裂割據時期,被蜀漢政權大力開發,同時關中地方逐漸敗落,四川才逐漸成爲衆所周知的“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是哪裏 第2張
  

說起“天府之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位於成都平原的四川成都。早在三國的時候,成都就已經有了天府之國的美譽,當年劉備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在給劉備的《隆中對》就寫到: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但實際上最早的`天府之國,所指的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四川成都,而是我們現在的陝西地區。這個記載來源於劉向的《戰國策》: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這是當時身配六國相印的蘇秦去遊說秦國的時候所講的。另外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關於張良的篇章裏也有相關的記載: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所以,最初的天府之國還真不是指的我們今天所說的四川成都,而是今天的陝西關中一帶。 關中一帶之所以能被稱爲天府之國,其實也很好理解。畢竟,當時的關中一帶居於四關之中,十分的安全。而且土地肥沃,境內又有渭河流經,農業基礎好,在加上當地本來就物產豐富,這天府之國的美譽也是實至名歸。

至於後來爲什麼天府之國從陝西關中到了四川成都,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爲關中雖有四關的守護,但這個鬼地方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亂十分頻繁;再加上由於大規模的農業開墾,導致關中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年年下降,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所以這裏也就失去了天府之國的美譽。

事實上,關中平原在歷史上,從無記載稱爲“天府之國”。

所謂"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土",乃出自西漢初年,劉邦帳下,留侯張良所言。

天府之國是哪裏3

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部面積最大的平原,又稱川西平原、川西壩子,這裏羣山環繞、河湖密度、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尤其是秦代李冰修築都江堰工程後,極大地促進了成都平原農業的發展。自三國以後,成都平原開始成爲公認的'“天府之國”,而現今“天府之國”的稱謂已經從成都平原擴展到整個四川盆地。

第一個稱成都平原爲“天府之國”典籍爲《華陽國志》,《華陽國志》卷三《蜀志》中有載“沃野千里,號爲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而讓成都平原“天府之國”深入人心的則是諸葛亮,其在名篇《隆中對》中有“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的說法,而益州核心就爲成都平原。

天府之國是哪裏 第3張
  

此外,華北平原北部、太原、江淮以南(江南)、閩中、遼河平原等也曾在歷史上被稱爲“天府之國”。華北平原北京周邊遠在戰國時期就曾被蘇秦稱爲“天府”,到明成祖定都北京後加大了對北京周邊平原的開發,《大明一統志》載其“京師古幽薊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形勝甲於天下,誠所謂天府之國也”。

太原地處山西之中,開發歷史悠久,自唐就爲要地,尤其是五代時爲軍事、政治重鎮,《冊府元龜》稱其“此是金城湯池,天府之國”。江淮以南地區大致就爲江南之地,是我國古代文化、經濟等最爲發達地區之一,《旴江集》卷二十八《寄上孫安撫書》有載“江淮而南,天府之國”。

天府之國是哪裏 第4張
  

閩中福州、泉州等地在明代時也曾被稱爲“天府之國”,《閩中海錯疏·原序》稱其爲“閩故神仙奧區,天府之國也,並海而東,與浙通波,遵海而南,與廣接壤”。瀋陽(盛京)是清廷入關前首都,《欽定滿洲源流考》卷十九《國俗·物產·御製盛京土產雜詠十二首》認爲“盛京山川渾厚,土壤沃衍。

蓋扶輿旁薄,鬱積之氣所鍾,洵乎天府之國,而佑我國家億萬年靈長之王業也。”而實際上,明末由於受小冰川影響,遼河平原當時爲苦寒之地,清朝入關後更是嚴禁漢民出關,發展程度可想而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