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取名字父姓加母姓的越來越多

本文已影響2.33W人 

“劉楊懿寬,黃老師找你。”17日上午11:50,重慶七中初二8班教室,下課鈴聲剛響,餘樑同學叫了一聲他的好朋友。

如今取名字父姓加母姓的越來越多

劉楊懿寬和餘樑,都是七中初二8班的同學,也是好朋友,而且同齡,都是13歲。在班上56個同學中,他倆的名字有些特別,因爲他們的姓名中,都融入了父親和母親的姓氏。

只要留意身邊親友子女的名字,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父親和母親的姓氏加在一起變成孩子姓氏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尤其是不少獨生子女家庭裏,都是父姓和母姓加在一起,成爲了孩子的姓氏。而姓名,也就從傳統的2個字或3個字,變成了4個字。

父姓+母姓,能否會成爲一種新的複姓?專家說,這和司馬、歐陽、令狐等傳統複姓有一定的區別,而且也沒有形成規模,不是大多數人都這樣取,變成複姓的可能性不大。

“姓名4個字,有些特別”

劉楊懿寬家住沙坪壩鳳天路。17日中午記者見到他時,他正準備和同班的好朋友餘樑一起去食堂吃午飯。

穿着一身運動裝的他,言談舉止較同齡孩子穩重。說到自己的名字,懿寬說,從小學1年級自己親手寫姓名開始,就覺得自己的姓名多特別的。因爲同學們多數是3個字,有的就2個字,而他的姓名是4個字。

“因爲名字有些特別,才上小學和初中一年級時,老師都愛點我的名字,讓我站起來回答問題。”懿寬說。

因爲名字有個性,上初中後,很多同學都愛和他聊天,喜歡和他交朋友。最開始,同學都愛叫他的名字,後來熟了,成了好朋友,都改口叫“寬哥”。同學們說,之所以叫“寬哥”,是因爲懿寬人緣好,班上20多名同學和他都是好朋友。

爲何取名劉楊懿寬?懿寬的母親楊鍔說,劉是爸爸的姓,楊是媽媽的姓。“現在重名的太多了,當時我們不想重名,所以就在孩子姓氏里加入了父母的姓氏。”

同時,孩子的名字,也融入了父母對他未來的期望。“懿”字,是爸爸取的,意思是美好的品德。而“寬”是媽媽取的,母親希望孩子有一個很寬闊的心胸,一個很寬廣的未來。

姓名4個字的同學不少

相比劉楊懿寬的姓名,同樣將父母姓氏融入姓名的餘樑,名字要簡單一些。他和懿寬初中同班,也是好朋友。

“爸爸姓餘,媽媽姓樑,所以我叫餘樑,父母的姓氏就是我的名字。”餘樑說,他的名字在融入父母姓氏的同時,也融入了爸爸、媽媽的希望———希望他能成國家棟梁。

“因爲我的名字特別,所以我對名字特別的人特別感興趣。”餘樑說,上初中前,他在化龍橋小學讀書,學校有五、六個同學的姓名都是4個字的。當然也有和他一樣取2個字的,而且很明顯,比如說羅袁等。

父姓+母姓成爲一種流行

大家細心觀察一下,我們身邊的4個字的姓名,是不是越來越多了?

尤其是如今到了獨生子女們結婚生子的高峯期,對於同爲雙方家庭裏的“獨苗苗”,下一代該隨母姓,還是隨父姓的問題,年輕夫婦已很難抉擇。

日前一位80後讀者在接受本報《都市婚姻觀察》欄目記者採訪時說,孩子出生了5個月了,一直沒有到派出所去上戶口。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她和丈夫還沒有想好,準確地說是沒有商量好讓孩子跟誰姓,取個什麼名字。

這名讀者說,父母就自己一個女兒,也就一個外孫,而丈夫那邊是兄弟倆。父母的意思,外孫能否隨女方姓。丈夫倒是同意讓兒子跟着她姓,但她更想加入夫妻倆的姓氏。丈夫又覺得4個字太打眼了,會讓孩子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

父姓+母姓,

是追求新穎時尚的體現

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孫元明:父親和母親的姓氏加在一起變成孩子的姓氏,這種取名方式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原來較少,較爲個別,現在較爲普遍而已。

爲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爲我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較多,隨着那段時期出生的一代人到了生育年齡,孩子跟誰姓,變成了這一代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無數沒有兒子的家庭想方設法防止自己的家族姓氏湮沒在歷史裏。這些傳統觀念很深的人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長久以來的慣例———孩子隨父親的姓,另一方面是延續家族姓氏的難題。而把父母的姓氏合在一起,組成一個2個字的姓,被稱爲雙姓。這是越來越多家庭在子女姓氏上尋找到的互有妥協的解決方法。

同時,取雙姓也是一種追求新穎時尚的表現。從古代開始,人們取名就有一種流行方式。如三國時期的張飛、趙雲、項羽、劉備、曹操、小喬,都是2個字。現在取4個字,也是一種流行,而且還可以儘量避免重名問題,名字個性化,和其他人的名字區分開來。此外,這還打破了一直以來隨父姓的傳統,體現了男女平等。

但是,雙姓也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有2個字的姓的孩子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又怎麼辦?他們的下一代是不是要出現3個字或者4個字的姓?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