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

本文已影響3.04W人 

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在教育孩子這條道路上每個家長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中國式的教育會讓孩子過得很累的,對於這種情況是需要做出改變的,下面小編分享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

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1

對孩子期望太高

這是最顯而易見的一個方面。中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下一代可以超越自己,做個超級厲害的人。因此,從孩子牙牙學語,就教TA學習各種語言,詩詞。到了寶寶上幼兒園,挑選雙語班,興趣班,特色班,希望把孩子打造成一個全才。如此心力交瘁就早早安排,怎麼能不累?

這種超乎正常的期望值,不僅讓父母累,寶寶也會壓力過大。現象一下,本該天真該玩耍的年紀,就這樣揹負着如此大的壓力,寶寶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嗎?他能成爲家長心目中的那個完美小孩嗎?顯然很難!

因此,做家長的,不要太操之過急,對寶寶的要求不要過高,要一步一步來,根據自己寶寶的自身特點,給予正常的期望值,讓寶寶更加快樂,你也會更加輕鬆。

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

攀比之心過重

“我家寶寶才10個月就會喊人了,非常聰明”;

“我家寶寶現在已經可以走路了,走得可穩啦”;

“我家寶寶剛剛得了全區繪畫比賽一等獎呢”;

“我家寶寶獲得全國十佳少兒歌手比賽冠軍”;

……

別人家的寶寶吃的是海外名牌奶粉,我家寶寶吃的國產會不會不夠聰明;

別人家的寶寶都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我也要給娃兒報多一點啊;

別人家的寶寶全世界到處去旅行,我也不能讓寶寶輸太多啊親子游走起;

別人家的寶寶都穿名牌衣服,我家的寶寶也要跟上節奏不能顯得太LOW;

這樣的情況,相信你也聽過不少吧。家長們在一起聊天,就會圍繞着孩子展開話題,然後就開啓了一輪又一輪的攀比。這是中國式育兒的常態。

其實,別人家的寶寶是別人家的,總是拿自己的寶寶和別人家對比,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有些是比不了的呀,咱們自己寶寶性格如何,家庭情況如何,就給寶寶怎樣的教育,這樣纔不會讓自己太累,寶寶也跟着累。

消費不夠理性

前面說了,攀比心太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現便是在消費觀念上。明明有些家庭就是中產階級,但是偏偏要去過富人階級,這樣會讓自己的消費壓力大大提升。

養一個孩子,我們都希望給寶寶最好的,因此,多少錢都不嫌多。不過編輯看到,一些人的經濟基礎比較弱,但是給寶寶的東西都超出了合理的消費預算,跟風買貴的。這樣子,長此以往,囊中蕭瑟是必然而,且會給寶寶形成一種觀念,就是粑粑麻麻很有錢,都給自己買最好的,他也會越來越要求更好地東西。這樣子無疑給家庭經濟帶來不小的壓力,還會培養出一個不理性消費的寶寶哦。

爸爸參與過少

中國式的育兒,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媽媽每天24小時伺候寶寶的吃喝拉撒,沒人點贊,而寶爸回家帶娃一小時,就獲得大家的認可。而做甩手掌櫃的爸爸的也沒有多少人噴,覺得那是正常的!爲何會有這種差別呢?難道帶娃就是媽媽的活,爸爸就不用參與?我們再看看國外的,爸爸和媽媽同樣的地位,同樣都需要帶娃,而且爸爸帶得更好哦。

其實,真正的育兒方式應該是“爸媽合作”的模式,做好分工,在寶寶的一些教育上要共同討論,最終達成一致,再付諸行動,而不是一個人說了算。這樣做,一來可以分夫妻雙方在育兒上的'壓力,二來讓寶寶覺得這是全家人的事,還能促進家庭親子間的關係,培養寶寶健全的人格,可謂一舉多得哦。

對孩子管得太多

很多家長認爲,娃是我生的,娃做什麼都要經過我的同意,樣樣都要親力親爲,管太多。比如,孩子上學,幫着背書包、記作業;孩子寫作業,爸爸媽媽在一旁陪着、盯着;老師佈置了什麼任務,常常是孩子還沒搞清楚要做什麼,爸爸媽媽已經奮不顧身地撲上去,幫着孩子完成了。更不用說盯着孩子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這些日常的吃喝拉撒事務。

其實,家長全面包辦的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失去了獨立的思考能力,他的日常都有家長在張羅着,自己不需要再考慮什麼,生活中除了上學放學回家吃飯就沒有其他事情要做了,慢慢的會養成懶惰的性格,不善於思考,發現問題,這對於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們需要做的是,適當放開手讓寶寶自由,培養寶寶獨立自主的品格,比如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這樣家長也輕鬆,孩子也有更多鍛鍊自己的機會,變得更好。

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2

中國父母育兒教育常犯錯誤

1、生存焦慮引發的急功近利,干擾了孩子從容的成長

現在的家長都處於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不免會因此產生焦慮也影響了育兒觀,恨不得孩子在早期就體現出智慧超凡的傾向。對於孩子“晚熟”耿耿於懷,顯示非常着急。其實孩子的開化有早有晚,而且有階段性的,拔苗助長只會影響到孩子成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應該是在3歲以後進行,孩子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技能教育,應該注重過程學會了什麼,而一味去追求拿到什麼樣的好成績,培養孩子出於興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慾,一種從容、樂觀面對事物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曆程很重要。

中國式育兒爲什麼這麼累 第2張

2、過於注重知識早教,與幼兒用感官探索世界的天性相悖

實際上,年幼的寶寶會以關懷、愛護、撫摸、親吻爲形式的情感教育和親情教育爲主。寶寶喜歡通過肢體的觸碰去探索這個世界。大部分中國媽媽卻更希望自己的寶寶贏在起跑線,各種教育機構就抓着家長們的心理。打着早教的招牌,開設各種培訓班。

繪畫、舞蹈、奧數這類培訓班已經普遍在早教行業。但更有報道說,有部分機構居然有貴族式的培訓班。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成人的生活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再者玩是孩子的天性,過多的培訓班佔據着孩子的課餘生活,讓孩子過上機械般的生活。日後出現新鮮事物也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創新方面也自然空缺了一塊。也讓孩子失去了童真的本性。

3、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勞太多

不少家長都會感嘆外國的孩子自理能力強,小小年紀就試着拿起湯匙自己進食,並且鞋子是自己穿的書包也是自己背的。但是媽媽們還是堅持着傳統的“那一套”。不論是餵食還是衣食住行都一手爲孩子包辦。

就拿餵食來講,進食是每個人的天生的本能。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把湯匙拿在手中擺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直接翻到碗都是會發生的,媽媽並不需要太緊張。只要適當的做一些輔助的引導動作即可。在寶寶幼兒時期儘量可以讓他多觸摸多動手,這非常有利於寶寶日後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