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3篇

本文已影響1.19W人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3篇

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1

原來是這樣——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

這是一本引領讀者瞭解兒童成長規律,破解兒童內心的祕密的書,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鑰匙,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這一生命現象。 看了這本書,你會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爲的綵球;還有他爲什麼愛吃手;爲什麼喜歡不斷地重複做同一件事情等等。書中舉了很多的案例,從0歲到6歲,以及6歲以後,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和作者精彩的剖析,讓你一點一點的瞭解兒童的心理世界,很多疑問也不斷地得到解決。

就說說跟我們息息相關的幾個問題吧!班裏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用咬人來解決問題,以前總以爲他們是兇、是狠的表現,覺得很惱火。看了書才知道,原來這些孩子是口腔的敏感期沒過渡好,兒童口腔的敏感期應該是在半歲左右來臨,由於很多的家庭原因會導致部分孩子的敏感期推後。當出現這個現象時,不必再大驚小怪,只需把他拉到一邊,用平和的語氣告訴他這是不行的,並且要爲他提供一些較堅硬的零食,如糖果等,以滿足他的敏感期的需要,幫助他渡過這個遲來的敏感期。

兩歲左右兒童的自我意識開始甦醒,首先他會用“打”來表示“他不按照我說的做”,“打”是兒童的心理語言,兒童用打表示“不願意!”“走開!”,這裏打的含義是排除,但這個時期會很快過去,接踵而來的是說“不”,什麼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在這樣的重複中,兒童感受着“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

每看一次這本書,我都會忍不住感嘆一次:“哦,原來是這樣!”這對我瞭解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個讓我迷惑不解的問題都在書裏得到了解釋。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相對應的敏感期,當孩子的某一個敏感期出現時,我們要尊重孩子,給他自由寬鬆的環境,幫助他們好好的渡過敏感期。

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2

幼兒的成長如同一把扣緊了的鎖,需要找對一把合適的鑰匙來打開,能打開幼兒心靈的這把金鑰匙恰恰就是幼兒的敏感期。而所謂的敏感期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地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的通過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會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

在書店初遇此書,內心十分欣喜,因大二學習蒙臺梭利教育時,對兒童在早期發展階段的幾個“敏感期”或“關鍵期”就有了簡單的瞭解。而當時只有理論基礎,沒有帶班經驗,面對“敏感期”這樣的理論只是欣然接受,生搬硬套,並不曾多想。

資深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以前對他的教育理念及團隊就有所瞭解,而今再次有機會拜讀孫瑞雪專家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讓我感觸頗深,慢慢研讀之餘發現孫老師與她的教育團隊用不同的真實圖片和案例相結合,通過評析的方式向我們條理清晰的闡述了:每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敏感期都是不同的,隨着年齡的不斷變化,敏感期也悄悄地發生着變化,不同的幼兒因個體差異所表現出來的敏感期先後、程度也各不相同。此書不僅爲一線的幼兒教師怎樣觀察幼兒的行爲(如吃手、亂扔東西、“打人”等)與語言提供了科學有力的依據、爲怎樣關心幼兒,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指明瞭研究方向,同時也給家長朋友們科學育兒提供了參考。

其實,在與大班孩子們朝夕相處的這幾個月,我發現我們班多數的幼兒對文字符號,特別是書寫文字符號特別感興趣,像宸宸、萭嫣等小朋友對書寫自己的名字產生了獨有的情感,平時只要有紙和筆他們總喜歡寫寫、塗塗、畫畫,針對這一現象在第六章中不難找到詳細的案例與精確的解讀:5-6歲是幼兒書寫閱讀的敏感期,幼兒對文化有着強烈的需求。在他們的心裏總有十萬個爲什麼?這一時期我們可以爲孩子們提供大量的文化科學知識滿足孩子們的書寫閱讀需求。

同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在建議我們:讓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培養書寫興趣;在繪畫和遊戲中做必要的書寫準備,如:鼓勵幼兒學習書寫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兒寫畫時保持正確姿勢。通過真正的對《捕捉兒童敏感期》的學習與瞭解;通過再次研究《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總、子目標,讓我發現敏感期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敏感期來了,幼兒的書(畫)寫儼然成了一種生活樂趣,這就是孩子們的書寫敏感期。面對幼兒的“敏感期”,希望我們更好的幫助他,而不是抑制他、破壞他,敏感期來了,一切都順理成章,“強制便成了一種愚蠢的辦法”,只要正確接受幼兒的“敏感期”,就會探尋幼兒成長的各種祕密。

讀《捕捉兒童敏感期》有感3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得不說它真的是以一種簡單案例呈現的方式卻是能直觀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是孩子的敏感期以及對案例的分析。

從這本書中,我發現寶寶們的成長原來有這麼多的'祕密。成長中的寶寶有着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而這本書就從四個孩子:暢暢、恆恆、緹緹、毛毛開啓的敏感期觀察之旅,也開始了我的收穫之旅。

我覺得我們成人對於孩子的一些思維瞭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維,用成人的價值觀來判斷孩子的行爲,殊不知自己其實是嚴重破壞了孩子自我發展的探索行爲。孩子在敏感期內的固執、蠻不講理,老師沒有耐心的疏導,認爲是孩子任性,對孩子沒有很好的理解、變通……有問題的兒童,如多動的、癡呆的、焦慮的、自閉的等兒童,正是他們的探索活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而孫老師在這本書中提到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進入了某個敏感期,看的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表現,所以孫老師認爲蒙氏教師重要品質之一是會觀察,不去幹擾孩子,充分給與寶貝們愛和自由的空間。

愛和自由是我們老師所需要的、也是我們還沒跨進這個工作崗位時常掛在嘴邊的,可是等到的真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記得嗎?這時的你是不是隻有那句:不能對學生好,他們會騎在你頭上,要兇到讓他們怕你,纔是好老師!才認爲是真理。這時我依稀記得林劍萍老師在一次教研中也提到過愛和自由,林老師要我每天要抱抱每個寶貝並說“我愛你”,就像孫老師說的“幸福會像空氣一樣包圍着我們。”這件事會成爲我成爲一名真正的幼兒教師後第一件要做的事。

在這本書中我重點看了3—6歲一些案例,也爲我先積累一些處理經驗,有些幼兒執拗的問題如恆恆一定要拿着影碟穿外套,這只是他怕光碟會被拿走而已,教師此時所要做的只是理解他,然後去變通,這只是幼兒對事物一種秩序的追求;幼兒的色彩敏感期,小班屬於此階段,她們喜歡亂塗亂畫,嘗試不同的新顏色,在以後的繪畫中我就會對此有所瞭解,給幼兒提供形式、材料的繪畫工具讓其嘗試;語言她們追求完美;她們在用手思考;人際關係也有敏感期等等,都有大量非常典型、鮮活的實例闡述和理論的,讓我讀後既有認識上的提升,又有實踐上的指導。

總之,這本書讓身爲教師的我去感受到了幼兒的世界,幫助了我瞭解幼兒,我們老師所要做的就是在這些經驗下去靈活運用到實際的情況中,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愛和自由健康成長,這也是我收穫最多的一個觀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