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

本文已影響2.64K人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青春期是我們大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大家也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很多都會出現叛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是需要技巧的,以下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1

01、 問題一,青春期的孩子逆反不聽話,挑戰家庭規則。

隨着年齡的增長以及所見所聞的日益豐富,孩子的內心會形成自己對世界,對他人的看法。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是個體心理髮育的正常現象。

伴隨強烈自我意識的產生,他們想要擁有自己的生活和規劃,也想形成屬於自己的做事方法和生活習慣。

這個時候,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制定的舊規則,勢必會引起他們的不滿,他們想對約定俗成的規則進行挑戰。

此時,父母需要做出調整,一定要接納孩子的變化,讓家庭規則變得民主,富有彈性,允許孩子提出他的意見。

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

同事是一位鐵血辣媽,在職場中風生水起,但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很失敗。

她坦言自己好強的個性,讓她把更高的期望值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也能成爲成功人士。

於是,她對孩子全方位、無死角的陪伴,原以爲這樣的付出能夠讓孩子感恩聽話,結果兒子到了高一,就不願意上學,每天關起房門打遊戲。

這位同事憤怒至極,百般無奈,自己去接受了心理諮詢。

心理醫生告訴她,父母認爲自己給了孩子全部,孩子卻不知感恩。這個時候,父母應該適度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讓青春期的孩子學會獨立自主,爲自己的未來負責。

在《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中,作者劉亮、姚玉紅,孟馥等,都是心理領域的專家,他們給廣大父母支了幾招。

其中包括,學會跟孩子談判,在“管與不管”之間找到平衡,跟孩子交流時,一次只談一件事。

表達清楚父母的訴求後,就不要再牽扯其他問題,多給孩子備選項,讓他們自己選擇。

一旦看到孩子有情緒,就立刻喊停交流。

交流的話題一旦跑偏也需要暫停。

好比,你跟孩子談判,每週日使用手機不超過一小時,結果談着談着就跑到學習成績上了,這時就需要按下暫停鍵,將話題拉到主題上。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

02、 問題二,青春期的孩子談戀愛了,該怎麼辦?

一位爸爸帶着女兒坐在心理諮詢室裏。

爸爸讓女兒把她跟男友的聊天記錄給心理醫生看,女兒直接反駁說這是隱私,憑什麼給其他人看?

女兒還表態,她跟男生談戀愛沒有妨礙任何人,大家都管不着。

爸爸氣急敗壞地說,你們都是學生,早戀不好,影響學習,萬一發生意外怎麼辦?

女兒說,能有什麼意外,我們又不是小孩子!

心理諮詢室裏的氣氛十分緊張,戰爭隨時爆發。

心理專家劉亮在書中說到:“青春期的孩子想談戀愛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他們的神經系統逐步發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速度和分泌量也會明顯增加。與之而來的,是對異性的強烈好奇,他們會對戀愛產生朦朧的憧憬,對異性的接觸也有不同程度的幻想和渴望。”

所以,當父母的,要是發現孩子寫情書,頻繁地跟異性同學發微信,偷偷打電話,一定不要慌亂,也不必焦慮。

這些行爲都是正常的,孩子只要不做出違反倫常和法律的事情,父母看淡一點。

從《出生到獨立》這本書中給了方法:父母要學會用系統的思維,看待青春期孩子的戀愛問題。

這個系統思維說白了,就是多角度看待事情,全方位分析意義和影響。

比如,父母覺得孩子談戀愛影響學習,是因爲他們覺得,大晚上孩子還跟對方聊天,導致睡不好,精力分散,影響學習。

這是一個角度。

另一個角度,談戀愛讓孩子找到一份獨一無二的情感體驗,這份體驗是父母無法給予的,在這段情感關係中,孩子覺得自己被另一個人看見和理解,讓他們對未來更有信心,充滿期待。

所以,談戀愛不完全是錯的。

父母要做的,就是耐心陪伴孩子,幫他理清這段感情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告訴孩子,假如開始這段戀愛,他將來的學習和生活可能會發生哪些變化?

這些變化能帶來哪些好處?又會帶來哪些限制?

面對變化,孩子的學習生活需要什麼調整?如何來做?

青春期的孩子,畢竟還是孩子。

父母要相信,正確的引導,遠比粗暴地制止更有效。

對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要覺得羞於啓口,刻意迴避。

坦誠地和青少年談性,是有益而無害的。

最後,父母還可以利用孩子對異性的好奇心,來培養他們的責任感,順勢而爲。

有一位媽媽就曾教育兒子,可以邀請心儀的女孩看電影,要禮貌紳士。

女孩不同意,不要強人所難,可以下次找機會再試試。

如果一起看完電影了,記得把女孩安全地護送回家。

男子漢要學會負責和擔當。

可見,這位媽媽是非常智慧和豁達的。她讓兒子學會當一個有擔當、尊重女性的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正面示範。

03 、問題三,爲什麼孩子沉迷遊戲和網絡?

隨着智能手機和網絡時代的到來,許多孩子對學習喪失了興趣,開始沉迷遊戲和網絡,比如刷小視頻,電競,做直播帶貨等。

在傳統的父母看來,孩子就是不務正業,浪費生命,但是卻不思考,孩子爲什麼會沉迷其中?

同濟大學醫學博士劉亮在書中提到:“沉迷遊戲和網絡的孩子,是因爲在現實世界中難以體會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得不到來自他人的認同和誇獎,他們遭遇了太多的無奈無助和焦慮,從而沉浸在網絡遊戲世界裏,難以自拔。”

因爲遊戲系統會給他們最直接的獎勵和認可。

比方說,一套夢寐以求的戰鬥裝備,金錢物質獎勵或者角色等級升級,以及來自隊友的推崇和讚美,這些刺激會讓青少年產生愉悅感,越發沉浸在遊戲之中。

另一方面,劉亮也指出,孩子在遊戲裏頭找到了歸屬感,導致上癮。

比方說,成績很差的孩子老師不喜歡他,同學疏遠他,父母也經常責罵他,他就像空氣一樣沒人在意,不屬於這個世界,但在遊戲裏,他只要遊戲打得好,隊友都會崇拜他,每次組團上線,所有人都會跟他打招呼,他會找到歸屬感。

如果孩子沉迷遊戲和網絡,父母可以這麼做。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 第2張

第一,全面看待遊戲,尊重孩子和他的選擇。

遊戲不是洪水猛獸,一款好的遊戲對人的智力發展是有好處的,先尊重孩子的選擇,然後慢慢幫助孩子遠離遊戲纔是正確的做法。

第二,幫孩子回到現實世界。

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用學習成績的好壞,簡單粗暴地評價孩子。

不是所有孩子都是爲應試教育而生,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長考高分。

大量科研結果表明,孩子是多樣化發展的。

父母先改變觀念,發現孩子學習之外的優勢並予以認同,才能讓孩子在現實世界裏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

比如,孩子成績不太好,但是人緣好,動手能力強,幫父母做家務,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等。

父母要學會發現這些細小的閃光點,加以誇獎,才能讓孩子覺得被接納、被認可。

第三,因材施教。

當父母發現孩子在遊戲方面確實天賦異稟時,可以讓孩子體會真實的電競行業。

作爲新興行業,鼓勵孩子試一下也未嘗不可,只有當孩子在骨感的現實中受到挫折,發現自己的不足後,他才更有動力重返校園,充實自己。

04、 問題四,孩子抑鬱,總想尋死覓活。

這個問題很沉重,新聞報道中也不乏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一言不合,就跳樓尋死或者自殺。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定,容易走極端,找不到出口釋放情緒。

所以會輕言生死,背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人生沒有目標,二是生活在一個焦慮的大環境之中。

父母想要幫孩遠離抑鬱和自殺,就要做到4個“不”。

不評價,不指責,不催促,不抱怨。

聽到孩子說不想活了,不論父母多麼震驚,恨鐵不成鋼,也不要隨意對孩子的悲傷迷茫和無助評頭論足。

然後空講大道理,更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孩子尋死覓活的想法是錯誤的。

最差勁的是,不要上升到孝順不孝順的道德高度罵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2

孩子青春期厭學怎麼辦?

一、注重良好學習氛圍。濃厚的學習氛圍很重要,學習和娛樂,無論從時間還是形式上都需要適度分開。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監督也許會起到效果,但是不要自己看着電視,讓孩子在一旁寫作業。

二、減少施加的壓力。適度的壓力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過度的壓力則會使學習效率降低,並且使孩子產生逃避行爲。

三、多獎勵少批評,用獎勵和認可來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產生學習動力,儘量減少對孩子的批評與打擊。

四、規範正確學習行爲。有些孩子厭學是因爲成績跟不上、學習基礎不好。針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要加強對孩子學習方法的輔導以及對孩子學習效率的監督,對小進步和成就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 第3張

正確對待孩子的青春期叛逆

隨着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心理層面的問題關注度越來越大,對於一個十五、六歲的青少年來說,青春期叛逆應該是人生在這一階段最突出的心理現象。每一個人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對於現在已爲人父母的中年人可以好好回想一下當年自己在青春期時的思想狀況。

這樣對於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自己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問題有很大的幫助。青春期叛逆心理多發生在十五、六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不管以前是多麼溫順聽話,在這一時期都會像變了一個人,對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抵抗、叛逆的情緒。尤其是對於家長。

每個人在成長的各個不同的過程中,生理和心理都會有不同的特點,到了青春期後,人的思維會由以前的形象思維想抽象思維轉變,這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自我”意識的增強,處處要體現出“自我”的存在,以至於表現出來和家長、和老師以及全社會對着幹的強烈的抵抗情緒。

對於處在青春期叛逆階段的孩子,家長的正確引導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採用了錯誤的處理方式,會使孩子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羣、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

所以,這個階段,家長應該多一些時間陪陪孩子,像朋友一樣的傾聽孩子的想法,要把孩子作爲平等地位來商量家中的.一些事情,如果實在是工作太忙,則應該和孩子打招呼,取得孩子們的理解。多培養和孩子的共同愛好,做孩子的朋友,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3

家長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這個技巧並不僅僅是個人意見,更是太多孩子的呼聲。中國的家長們往往喜歡做主包辦,勞心勞力的結果卻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還會被埋怨。

家長們往往忽視了一點,他們自以爲是的替孩子考慮,實質上是一種對孩子選擇權利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家長因爲經驗豐富,他們對孩子的“安排”很多時候確實是捷徑,可這種未經孩子認可的捷徑恰恰不是孩子們需要的。

無論是在指導學生選擇興趣愛好也好,選擇報考的高中也好,家長一定要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當我發現他們能尊重我時,我也是會講理的”。

第二、不要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是件溫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語也不會覺得尷尬。然而不少家長卻寧願打破這種沉默,也要利用這種輕鬆的氛圍來教育孩子。

常見的是,父母們喜歡趁着吃飯時間對孩子或是問東問西,或是大講道理,一番說教,或是不斷責備。

所以,沒有哪個孩子會喜歡“飯桌教育”。在這個時間點來對孩子進行說教,不但不能讓孩子更聽話,反而會讓孩子更叛逆。

青春期孩子的常見問題 第4張

一方面,這會直接導致孩子沒有食慾,消化不良。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形成厭食症,健康狀況堪憂。另一方面,父母的追問或是責怪,會讓孩子形成牴觸心理,擴大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影響親子關係的溝通。

嚴重的,導致孩子一到吃飯時心裏就會高度緊張。時間久了,產生某種心理疾病。到了餐桌上,就應該先放一放。過多地追問孩子的在校表現,或是考試名次,只會招致孩子的反感。在飯桌上,適合最簡單的交談。想要孩子多主動和父母說話,就要營造說話的愉快氛圍。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學校發生的好玩的事情,這會帶動孩子的快樂情緒,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或是,問問孩子今天的安排。

最重要的,多去真誠地瞭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說說最近看過的電視劇或電影,收穫到了什麼,這幾天有沒有結交新的朋友,或是學校裏的飯菜合不合胃口等等。

第三、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原則的溝通手段。反觀現在的家庭溝通方式,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這是因爲家長與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確。說的直白一點,很多家長“屈尊”與孩子交朋友、平等對話的目的,還是要教訓孩子,還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複製、粘貼到孩子的腦海裏。這種完全專制、獨裁的指揮棒不得不說也是孩子的悲哀。他們應該有形成自己獨有價值觀的機會。家長與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響、教育,而是要理解、傾聽。

“傾聽是高明家長的必備技能”,但能實現傾聽的前提一定是家長能夠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爲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長傾訴,家長才有傾聽的機會,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家長們切記,千萬不要認爲孩子小就認爲他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