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別再錯怪孩子了

本文已影響5.98K人 

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別再錯怪孩子了,如何培養好孩子是很多家長思考的問題,出現問題就說明孩子的成長還有進步的空間,對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家長們應當抓住每一個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機會。現在分享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別再錯怪孩子了。

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別再錯怪孩子了

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別再錯怪孩子了1

鐺鐺媽的煩惱

鐺鐺才上幼兒園,最近特別黏媽媽:媽媽做飯時,他待在廚房裏;媽媽打電話時,他坐在媽媽的身邊;玩玩具時,總要叫着媽媽一起玩;媽媽上廁所,鐺鐺坐在小板凳上在門外等着;在外面玩,無論媽媽走到哪裏,他都如影隨形一路緊跟,有時還不肯走,要媽媽抱……凡此種種, 鐺鐺成了媽媽名副其實的“小跟屁蟲”, 媽媽說鐺鐺簡直成了一個她避之不及的“小魔頭”。

爲什麼孩子入園後愛黏人?

孩子變得特別黏人,是很多孩子入園後都會有的一種表現。就像案例中的鐺鐺媽,對家長來說是一個考驗。但是,如果我們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會理解他爲何有這樣的行爲。如果孩子能像我們成人一樣交流,他一定會這樣說:

一整天都見不着媽媽,待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與一羣陌生人相處,還要在那個地方吃飯睡覺,真是太可怕了!我想出去玩,老師不讓出去;我想玩那個布娃娃,被東東先拿走了,我只好等,等了很久也不給我;雖然媽媽今天接我回家了,可是,媽媽明天還要把我送去,媽媽真的保證每天都會接我回家嗎?……

經歷了這樣辛苦的一天,回到家,孩子最想做的無疑就是黏着媽媽,從媽媽這裏獲得安慰,並將這種安慰轉換成一種積極的心理能量,當然,他也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確認,家長對他的愛並沒有因爲上幼兒園這件事而改變。因此,入園後,孩子愛黏人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需求,這是他獲取心理能量,排解焦慮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滿足他的這種需求,比以往更有耐心地陪伴他,他就會很滿足,並確信,雖然爸爸媽媽把他送到了一個陌生地方,但爸爸媽媽的愛並沒有變。

黏人,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孩子在三四歲之前,與母親的依戀最爲強烈,這種依戀感來自於強烈的安全感需要。 黏媽媽,其實就是孩子在建構安全感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成長現象。適度依戀是孩子正常成長的表現,也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孩子的“依戀”只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着其年齡的增長和心智的成熟,他會成長爲一個自信、獨立的人。父母不可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以任何粗暴、武斷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破壞孩子對安全感的建構。

對待黏人的孩子,正確的方式該如何做?

1、家長避免“忽冷忽熱”

有些家長過於情緒化,情緒好的時候,對孩子的要求都滿足,情緒不好的時候又是另一種態度。家長“忽冷忽熱”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因爲擔心失去這個人的愛與關注,孩子反而會更加緊密地黏着這個人?這樣的情況常發生在眼看着已經適應幼兒園生活,突然又變得黏人的孩子身上。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反思一下是否自己過於情緒化,或者家庭環境中有否發生了比較重大的事件等。

2、不吝嗇表達愛

日常生活中不要吝惜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如 “你是媽媽的最愛” “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媽媽都愛你”等,對於孩子來說這都是很珍貴的承諾,孩子通過這種方式來確認你對他的愛。反之,任何時候都不要對孩子說“大灰狼來了” “警察叔叔來抓你了” “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讓孩子的安全感受到破壞。

3、提供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

讓孩子獨立完成簡單的家務,孩子會因爲自己的行爲而感到驕傲,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自主意識。同時,誇讚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樣就可以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從而增強他“掌控”生活的信心,減少對媽媽的依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可以完成不同的家務,兩三歲的孩子,父母可以要求他自己吃飯、喝水,五六歲的孩子可以倒垃圾、掃掃地、自己刷牙洗臉等。

還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辦法來降低“黏度”。孩子很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日常生活中可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來轉移他們對依戀者的過分注意力。在文末推薦的故事中,“爺爺奶奶”用到的這些方法很值得借鑑,成功幫助古立古豆轉移注意力,度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末。

4、建立良好的“依戀”習慣

如果你要暫時離開孩子,在離開前告訴孩子: “媽媽一會兒就回來陪你玩遊戲。”讓孩子知道,媽媽離開只是暫時的,不會拋棄他。如果孩子能夠接受這種安排,則及時表揚,以強化他的獨立性;當回家時,要對孩子說:“你看,媽媽回來了,媽媽答應過陪你一起玩遊戲的,現在我們一起玩會兒吧!”讓孩子知道,媽媽是遵守諾言的。每次增加分離的時間,這種漸進式的分離,對孩子接受與媽媽的分離很有幫助。

在今天推薦的故事《愉快的週末》中,我們一起來感受下當古豆和媽媽分開時,古豆經歷怎樣的心情?家人又是怎樣幫助她適應這個過程?如果你的孩子也黏人,一定會有所啓發,一起來讀這個故事吧!《愉快的週末》

這週末,爸爸媽媽要去海邊度假,他們準備送古立、古豆去爺爺奶奶家。

古立興奮極了,說:“我要帶上我的遙控賽車。古豆,把你的泡泡水也帶上吧!”

古豆卻有些難過,她和媽媽親了又親,抱了又抱,還不肯鬆手。

到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帶古立、古豆進房間,多麼舒適的小牀啊!可是……爸爸媽媽不在身邊。

古豆問: “爺爺,爸爸媽媽現在在幹什麼呢?”爺爺說:“他們可能正在玩水上快艇吧。你們不是也帶了玩具嗎?”

爺爺給古豆做了一個超大的吹泡泡器,還教古立怎麼讓賽車最酷地繞過彎道。

“看,我吹出了一個最大的泡泡!”古豆跳着說。

“小心,我的超級無敵賽車來囉!”古立大聲說。

哈哈,真好玩!

奶奶端出了香香的烤餅乾,真好吃啊!可是…….不是媽媽做的。

古立問:“奶奶,爸爸媽媽現在在幹什麼呢?”

奶奶說:“他們可能正在海邊看海鷗吧。想看看我們這裏的鴿子嗎?”

奶奶吹了吹口哨,一大羣鴿子飛了過來,吃着他們手上的飼料。

“看,鴿子跳到了我的手上!”古豆興奮地說。

“我的頭上也有!”古立一動都不敢動。哈哈,真滑稽!

這兩天,古立、古豆可一點兒也沒閒着,他們在果園裏摘橘子,在地裏挖紅薯,在院子裏烤魚……開心極了!

週末過得真快,爸爸媽媽來接古立、古豆了。古豆和爺爺奶奶親了又親,抱了又抱。

“看來你們這個週末過得不錯!”媽媽說。

“是啊,我太喜歡爺爺奶奶家了。”古豆說。

故事來自古立古豆學習盒《遊戲樂園》9月3歲齡孩子每個心理髮展階段中的“危機”,其實都隱藏着更高階段的心理髮展訴求,如果父母能夠正確引導,則可促進孩子順利發展。 對愛的需求,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父母能否與孩子之間建立好的安全依戀關係對孩子的心理髮展至關重要。父母的愛與情感上的及時滿足,將內化爲孩子的安全感,幫助孩子更好地走向未來的世界。

黏人的孩子不自信?別再錯怪孩子了2

否定孩子過多,易形成負面暗示

經常帶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有時候我們教了孩子東西,或是帶孩子接觸外界新鮮事物的時候,有些孩子比較害羞、或者“慢熱”我們可能就會說:”教過你你怎麼不做啊?你又忘記了啊“”就你膽小,你看別的小朋友“”沒辦法,我家孩子就是反應慢“這可能是一時的氣話、一時的無奈,可是如果仔細想想類似這樣的否定言語是不是有些過多?

心理學有過研究,發現外界言語和行爲暗示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影響很大,如果這些的不經意間的'話語成爲了你養育孩子的“口頭禪”,那麼孩子經常接受到的都是來自爸爸媽媽“否定自己”的信息居多,自然在孩子的心裏就種下了自卑的種子,久而久之就會不自信,不做、不敢的行爲也就越來越多。

爲孩子設立的目標不合適

現在的早教班、興趣班、課外輔導班到處都是,你可能覺得這個孩子需要,那個對孩子發展更好……讓人挑選起來都是“左右爲難”。父母想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外界、多學點東西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難免有時候不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孩子的興趣點,就過早、過多地讓孩子進行學習,可能很多興趣班都是體驗一下,難以持續,孩子和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花錢、花時間、花精力的折騰,孩子也很難體會到“快樂學習”,反而讓孩子感受更多的是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更提不上什麼自信一說了。

父母把消極情緒發泄給孩子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職場爸媽們,當你們在工作中遇到了煩心事,帶着怒氣回家會怎麼做?很多人都會把情緒遷怒到伴侶或者孩子身上,尤其是孩子,一天沒見到爸媽,回家之後孩子恨不得馬上一起玩玩鬧鬧,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發火給孩子,甚至不管孩子當時在做什麼看着都不順眼,不管對錯都會去數落他一頓……最後,你的情緒是發泄了舒服了,可孩子卻承受了打擊,這是不可取的做法,父母要注意。

平時過度保護孩子

孩子是不斷成長變化的,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也要有所變化。比如,常見的過度保護就表現在生活上的照顧過於細緻、行爲上的包辦代替等。這些做法很容易降低孩子的自主意識、缺乏體驗和實踐,對於外界無法主動、勇敢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自然也就在自我成長方面會受影響,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做事被動、自我價值感低,這些對建立孩子的自信會起到負面作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