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本文已影響2.12W人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孩子愛遊戲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要做好引導,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有好的行爲,一個人的行爲習慣是從小就鍛煉出來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1

一、 我們該怎麼與孩子一起玩呢?

讓孩子當遊戲的引導者,看見孩子的主動性而非被逼着玩,我們在一旁觀察遊戲的進行,不過於插話或改變孩子的創意與想象,但要教界線與適當溝通。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我們作爲孩子的玩伴,應當觀察孩子表現並適時給予鼓勵、支持,避免太早指導或指導過多,給予孩子思考機會。

我們與孩子共同訂定明確規則、讓孩子注意遊戲框架,但不要過於限制。

二、 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該怎麼辦呢?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第2張

讓孩子知道哪些情緒是不被接受,鼓勵被接受的情緒反應,適時忽略無害而只是想引起注意的反應。

讓孩子察覺情緒反應造成的後果,可能不能玩、同學不找他一起玩。

三、 當孩子太興奮、跑來跑去、靜不下心時

孩子太興奮,往往是沒察覺到自己太高興了,或是不認爲自己有什麼恰當的行爲,直到闖禍了或是我們很生氣地怒吼才停,但若只是怒吼,孩子當下停了還是沒意識到原因,而會認爲自己總是聽到怒斥或是認爲聽到我們生氣的聲音後再停就好,這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第3張

這時,我們不仿先讓孩子停下來,並告訴他,“你太高興了,這樣跑來跑去會受傷,如果你沒辦法好好玩並注意安全,我只好先讓你坐下休息”。也需察覺孩子是否有嘗試控制,並給予正向鼓勵,“你有靜下來聽媽媽說話,並會注意安全,所以今天讓你多玩一會兒。”

四、 當孩子過於在意輸贏時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第4張

孩子一開始是不懂輸贏的,在贏了被鼓勵的經驗下獲得成就感。但若我們過度讚許贏的行爲,可能孩子就因此認定,就是要贏,也可能因太在意結果而忽略過程,忽略在遊戲中獲得獲得的快樂,而只注重遊戲的結果,也無法從遊戲中獲得成就感。

五、當孩子在遊戲中遇到問題容易放棄時

孩子都是喜歡玩的,當孩子對玩具沒興趣時,我們可觀察孩子的表情、動作、或想想在過去的遊戲經驗中是否遇到什麼難題,沒被我們注意到、或是沒有得到及時的幫助,或因不懂表達而沒提出請求,因此在遊戲過程獲得挫折經驗。這時,我們應該用心體驗孩子的感受,與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並可理解他的情緒,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理解的,被關注的,而不致於用激烈或消極的方式來獲得大人的關注,之後再問是否需要幫助。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第5張

孩子的情緒表現與環境引導息息相關,我們是孩子身邊情緒穩定的大人,讓孩子看看什麼是被鼓勵、被期待的情緒表現,也讓孩子從自己喜歡的遊戲中,學習如何表現出恰當的情緒和行爲。察覺孩子自我控制的`潛力,並及時鼓勵進步所在,讓孩子在玩中成長。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2

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的妙法

獎勵

及時且經常地獎勵孩子的良好行爲,可以增進孩子的良好行爲,使其繼續鞏固與提高。這種獎勵,必須是在孩子表現出良好行爲後立即做出的纔有效。獎勵有許多種,我主要實施的是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兩種,其中精神獎勵對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爲習慣尤爲重要。

1、精神獎勵

包括微笑、擁抱、親吻、鼓掌、拍肩、口頭表揚等等。

上月底,我爲兒子買了一套無圖識字卡。買回的當天晚上,我像同兒子玩其他玩具一樣與他玩認字遊戲。我先教他認六張卡片,當讀了幾遍後,我開始將卡片扔在牀上,隨便說一個字,讓他在卡片堆裏找。當兒子找對一個卡片後,我馬上給兒子一個親吻,並誇張地說聲:“真棒,棒極了。”兒子見媽媽如此高興,立刻來了精神,一個勁地讓媽媽說,他找。就這樣,一個晚上,兒子都拿着小卡片玩個不停。直到現在,每晚臨睡前的認字遊戲都是我與兒子的保留節目。在玩中,我鼓勵的花樣也不斷翻新,兒子在我的鼓勵下,自信心越來越強,一百張的卡片,不到半個月就已認識了大半。

教會孩子好行爲的遊戲 第6張

2、物質獎勵

用獎勵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歡吃的小食品等辦法,促進孩子改善某種行爲。

兒子喜歡看書,喜歡玩玩具,但是在看過玩過後,常常將書及玩具亂扔一氣。有時候,當你給他講書中的某個故事時,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書,可是望着牀上、地上、桌上、椅上的書,一時還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書。爲了使他養成做事有規矩的習慣,我採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質獎勵的辦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夠,再者是否能動動腦筋。我首先爲兒子買了兩個布制的小書架。買回來後,我將他看的書和玩具分別放入了兩個書架內。兒子看完書後,剛要扔在地上,我忙走過去對他說:“讓我們把它送回家好不好。”說完,用手指了指書架,兒子馬上心領神會,將書乖乖地放入了書架。看着進步的兒子,我高興地對他說:“來,媽媽獎勵一個QQ糖。”通過幾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語,還別說,兒子慢慢地養成了不亂扔東西的習慣。比如吃完香蕉,他會將香蕉皮扔到垃圾桶裏。

懲罰

這裏所說的懲罰是指溫和懲罰,不是體罰或變相體罰。我常實施的有以下幾種:

故意忽視

故意忽視是指大人的注意力從孩子的不良行爲移開,故意不予理睬。這種方法對減少孩子無意識養成的不良行爲習慣尤爲有效。

一次,我與老公帶着兒子去姥姥家。走着走着,兒子突然注意到馬路對面的一個小女孩在吐舌頭。兒子覺得很新奇,也伸出了舌頭,並笑着看我們。爸爸看不下去,馬上對兒子說:“快別吐舌頭了。”兒子聽了,不但不縮舌頭,反而吐得更起勁了。到了姥姥家,兒子繼續向姥姥吐舌頭。姥姥剛要制止,我示意姥姥別提這件事,而是拿出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以轉移兒子的注意力。過了一會兒,兒子不再吐舌頭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都採取了忽視的方式,可以說屢試不爽。

責備和不贊成

當孩子剛發生不良行爲時,大人要走近他身邊,注視他的眼睛,表情嚴厲,指出那種不良行爲,並下命令讓他停止。一般來說,對許多幼兒,大人使用這種責備和不贊成的方法,就足以制止他的不良行爲。但對經常爭吵的幼兒,這種就不一定有效,可考慮用其它懲罰形式。

一天中午,我剛一進門,就見兒子拿着籃球在廚房裏往頭頂上扔。球剛一扔出去,就掉在了他的腦袋上,並彈了出去。兒子不但不怕疼,依舊扔個不停。我家的廚房是用玻璃鋼窗隔成的,如果球扔得過猛,很可能砸壞玻璃。砸壞玻璃事小,萬一扎着兒子可事大了。我忙走到他身邊,繃着臉,用眼睛盯着他,並大聲說:“兒子,不能在廚房裏往上扔球,如果再扔,我可要把球沒收了。”兒子看着我嚴厲的表情,停止了扔球。我蹲下身,指着玻璃對他說:“萬一把玻璃砸壞了扎着你咋辦。”兒子似乎明白了。乖乖地抱着球到客廳去了。

這裏要指出的是,大人下命令,必須嚴肅、清楚、明確、有力,讓孩子感到有紀律約束,必須執行。

自然結果。自然結果是指孩子不良行爲發生後產生的必然結果。這種方式是讓他咎由自取,以達到懲罰的目的,不再發生這樣的不良行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