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讀後感優秀3篇

本文已影響2.91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分爲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如何寫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散文讀後感優秀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散文讀後感優秀3篇

最近我買了一本《朱自清散文》,當我讀到《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時,頗有感想。

這時發生在電車上的一幕,作者看到兩個西洋人,他仔細的看其中的一個孩子,不料卻受到那個西洋孩子的襲擊——眼神的攻擊,那眼神中也透露着輕蔑與鄙夷,讓作者不禁感到一絲涼意。

我覺得朱自清說的對,人人都應有赤子之心,因爲這個世界不屬於某種人,也不屬於某國人,更不屬於某個人。我們都有享受這個世界的權利,這也是文中世界之世界的含義。而文中的“小西洋人”卻片面的嵌入了國家與人種的定型中了,他們自認爲比別人優越,所以以輕蔑的'態度來對待中國人,來踐踏國人的尊嚴,這不光是中國人的損失,更是世界的損失,這也是對世界的侮辱,再回頭想想也就是那時中國人“低三下四”,纔會出現“中華不振”的情況。也就是那是中國的“弱小”才“育”出了那樣的小西洋人。而我又從“臉上佈滿了橫秋的老氣”看出,這樣的優越感不僅能使人變成窮兇極惡的禽獸,也能使天真的兒童變成老態橫秋的老人。我想這也是爲什麼作者稱那個孩子爲小西洋人而並非“孩子”,因爲他不屬於世界,只屬於大洋彼岸一個渺小、孤獨的人。

文章的最後,作者說那白種人是一位強者,適者,但我覺得一個以侮辱別人來獲得“強者”這個標籤的人永遠不會成爲一個強者。世界天天都在變,而只憑借那一針見血的表現能成爲一名永遠的適者嗎?

讀完這個小故事,讓我更加看清了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其中一份子。而在這時我想,勝者也不一定爲“王”,敗者也不一定爲“寇”吧。

前幾日,從書店買了一本《梁實秋散文集》。讀後,真有“繞樑之音,三日不絕”之感。他的文字常從古文中引經論據如信手拈來,讀罷卻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燈下談話,看似稀疏平常,去蘊涵着人生的哲學,餘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美的享受,樑先生不愧爲散文大家。

樑先生的散文是以幽默風趣見長的“閒適小品”聞名於世,我尤其愛看他的“隨想篇”中的文章,題目很簡練,通常都是兩個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飲酒”等等,包羅萬象,說的都是些身邊的人或事,可以透過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氣息。今天看來,依然覺得趣味橫生。從中還了解很多名詞其實都由來以久了,例如“代溝”,樑先生就寫的非常詳細,博古論今。代溝雖是翻譯過來的新名詞,但是我們古而有之了,《尚書遠逸》中就記載了我們最古的代溝之說。再例如“女人”,他刻畫的簡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愛說謊,“若是能運用小小的機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獲取精神上的小小勝利,因而犧牲一點點真理,這也可以算是說謊,那麼,女人確是比較的富於說謊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買過衣服,她口中唸唸有詞,或是式樣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評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無非是價格太貴了而已,所以女人善於將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常歸於不喜歡。哈哈,真可謂精闢。還如他描寫的女人的嘴,說“女孩子從小就口齒伶俐……等到長大以後,三五成羣,說長道短,聲音脆,嗓門高,如蟬噪,如蛙鳴,真當得好幾部鼓吹!”他還歸納了兩種類型,“長舌”型和“噴壺嘴”型。他在文章中雖都是論些小事,但卻把一些陋習批評的體無完膚,看後甚感快意。

王統照是個有着森林般作品的作家,不只是因爲他一生著述頗豐,更因爲他在作品形式和題材上展現出來的開闊性,他一生對這個世界都充滿了瞭解的興趣和關懷的熱情,有着充沛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也許他很難再成爲當下中國大衆閱讀的熱點,然而任何一個對中華民族的文學事業作出過貢獻的人,都不會被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因爲他已經是中國文學生命的一部分,作家已逝,作品永在,以某種微妙的方式,繼續生效。

這一點,作爲詩人的王統照,似乎早就明瞭了。他在《去來今》集收錄了自己翻譯的一段短文:

幾千年前,一個樹葉落在鬆軟的泥裏,像是確已消滅了。

但當去年夏日,一位地質學者於遊行時用他的錘敲破了一塊巨石,這石上附貼着那個樹葉的影像。葉子的每條線每條葉脈與一切細微的印記,經過好多世紀,全保存於石塊之中。

所以,今天我們所說的言語,所做的事情,像是確已消滅了,但在那偉大的最終默示裏,就是極瑣小的言行,也要表露出來。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不滅的葉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