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隨筆【精】

本文已影響6.99K人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學隨筆【精】

數學教學隨筆1

整體感知:

這一單元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求平均數兩部分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單元教學的統計知識,學習用畫"正"字法收集和積累,隨着時間變化的各種數據和編制統計表的方法,以及將幾個有聯繫的簡單的統計表合編成一個複式統計表的方法。教學求稍複雜的平均數問題,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求平均數時都需要知道全部數據的總和與全部數的個數,但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不同,計算方法就不同,因此教學要注意從統計知識的角度來說明計算方法,適當與統計表結合,而不是作爲應用題的一種類型來處理。

在教學中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通過操作、分析、比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2、瞭解複式統計表的作用和編制方法。

3、進一步理解求平均數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訓練學生會看和會分析統計表;

3、學生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發展學生思維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具體的數據和統計材料,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教學中結合統計表,數據的收集、整理來求平均數,向學生滲透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

1、學會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讓學生了解分欄的方法和步驟,看懂表頭

3、使學生學會稍複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根據每組數據的平均數和每組數據的個數,求出全部數據的總和。

2、編制複式統計表時的分欄方法。

3、用畫"正"字法對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時安排:

1、數據的和整理5課時

2、求平均數2課時

3、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學教學隨筆2

人教版新教材與老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特別是留下了大量空白,由學生自由發揮。比如在計算法則的呈現這一塊,就不像老教材一樣,呈現完整的計算法則,過去教學時,爲了讓學生理解、識記,還曾花過不少時間讓學生去記憶,不過作用似乎不是很大。新教材上不再有完整的規律、法則什麼的,而是留下空間,讓學生自主總結。

在第一學段的教學中,每每碰到這樣的內容,因爲教材上沒有呈現完整的內容,所以只要求學生能大致表述出意思就行,至於完整的數學敘述方法我很少告訴學生,學生也少有機會能進行完整的敘述。

可本學期教學到四年級,第一個單元就出現了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如億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大數的大小比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等。這些內容教材上雖然沒有完整的敘述,但在讀教材的過程中,我感覺這方面已經有所改變,儘管各種敘述還不完整,但已經開始出現通過小精靈的對話有所表示,這種表示比過去豐富了很多。教學中感覺到了教材上的些許變化,教學方式相應也要做些轉變:由過去不注重規律、法則的描述到開始逐步關注。可一旦把這一內容作爲一個要點以後,問題出現了:學生這方面的能力畢竟荒廢了三年了,現在只能從頭開始訓練。爲了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歸納數學知識的能力,近一週的教學每每碰到這樣的內容,我都不放過一次機會,可效果非常不理想。就拿比較簡單的大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來說吧,按理說這個方法是比較容易總結出來的,可孩子們弄了半天,也只能說出大概的意思,要是放在以前,肯定就會到此爲此,可如今我只能代學生總結。這兩天我感覺到課上爲了能讓總結順利些,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不少的暗示,代替學生思考。總結的效果雖然有所改觀,但我又感覺到課堂上少了些什麼。

每次在碰到類似問題是我的心情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讓學生能有一個比較好的語言表述,即總結:另一方面,只要學生能自主掌握方法,至於如何表達,並不重要。其實這種矛盾的心情已經持續了三年,新教材淡化這方面的要求,按理說不需要照以前的方法,要學生進行專業描述,但如果這樣,我又感覺到學生的數學語言訓練會不到位,特別是組織數學語言的能力得不到訓練,這樣會不會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產生影響?

數學教學隨筆3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如:設計了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通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爲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釐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釐米——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爲1釐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鈕釦、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

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應用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裏我讓學生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爲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了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爲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了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後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於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數學教學隨筆4

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產生和維持的基本依託,因爲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既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探究及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因此說要組織理想的教學活動,應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一個理想的教學情境創設出來了,教學活動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情境的創設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所幫助。課改以來,許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創設情境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好的教學情境對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有些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只注重形式,走入“誤區”,並沒有發揮教學情境應有的作用。我們看下面幾位教師創設的幾個教學情境。

片斷一:到底學什麼?

教學內容:一年級下冊《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例2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新的玩具商店開業了,裏面有許多好玩的玩具,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幾個。

教師出示各種玩具,每個玩具上都有標籤。學生表現特別興奮,因爲他們對玩具情有獨鍾。這個情節可以說收到了引發學生興趣的目的,但後面的過程就有些走偏了。

師:你最喜歡那一個?

學生紛紛講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提問了十幾個學生,又繼續問。

師:如果你去買玩具,最想買哪一個,要用多少錢呢?

學生又紛紛講自己想買的玩具,並彙報價錢,又有十幾個學生做了回答。看到這裏你可能以爲是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到這裏時間已經過去了10多分鐘,學生卻還不知要學習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個教學內容的重點是解決“退位減”的問題,教材中設計的買玩具情節,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計算是與實際生活有着密切聯繫,而教師在這裏卻花費這麼長的時間讓學生講自己喜歡的玩具以及玩具的價錢,會對後面解決重難點問題起到積極作用嗎?這樣的情境顯然是不恰當的。

片斷二:要幹什麼?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解決問題》例2

談話導入: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的生日?平時都有誰給你過生日?

有3名學生進行了回答。

師: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我們來看還有誰給小白兔過生日。(出示圖片:小熊、小鴨子、小松鼠)他們都帶來了什麼禮物呢?

出示:小熊帶了2個蘿蔔,小鴨子帶了6個蘿蔔。

師: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裏有幾個小熊帶的個數?

這個問題學生好像有些不明白。在教師的引導下知道了小鴨子帶的蘿蔔個數裏有3個小熊帶的個數。

教師又出示小松鼠的話:“我帶的蘿蔔個數是小熊的5倍。”

師:猜一猜小松鼠帶了幾個蘿蔔?

這次學生好像明白了,很快算出了小松鼠帶了10個蘿蔔。

師:小白兔爲自己的生日設計了三項活動,有擺圖形、觀看錶演、戶外活動。(教師同時在黑板上貼出三個主題詞)

我們先看小白兔擺了一個什麼圖形。

教師在黑板上用小棒擺了一個小飛機的圖形。

問:小白兔用了幾根小棒擺的小飛機?

生:用了5個小棒。

師:你是幾號組員就擺幾個這樣的小飛機。在小組內說一說用了幾根小棒擺了幾個小飛機。

學生在小組內擺小飛機……

教師是想通過小白兔過生日引出擺圖形的活動,但忽略了擺圖形與小白兔過生日是沒有必要聯繫的,學生也沒有如此過生日的經歷,又怎麼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而前面的小熊、小鴨子、小松鼠爲小白兔過生日的情節好像也沒有什麼必要。其實擺圖形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情境,它把解決問題建立在學生的活動基礎之上的,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有利於學生理解所要解決的問題。

數學教學隨筆5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是學生在三年級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雖說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從學生作業的情況反映來看,問題很大。主要出現的問題與教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幾。

2.有些學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數而不去乘原來的除數。

3.不注意看餘數,餘數比除數大或相等,照樣把結果寫上去。

4.計算過程中進位進過去的數不做標記,計算時忘加或加錯,做減法時順序搞錯,從高位減起,個位是0的往往不寫,還有就是退位減法老是減錯,借位點不加,算時忘記減1後再減。

5.寫橫式結果時餘數忘寫或答案抄錯。

產生諸多錯誤的原因就是:有的學生基礎不好,有的是習慣不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主動參與到學習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來,導致作業情況差。

計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學生常出錯的,如何避免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該出現的錯誤,我覺得首先要強化口算練習,題量不要多,堅持天天練,所謂熟能生巧。練習的題目可以是兩位數乘以整十數,一位數乘以一般的兩位數,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及括號裏最大能填幾這幾種題目。其次要彙集學生錯誤,讓全班學生尋找錯誤,讓學生自主發現錯誤,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思考方法。

爲了避免學生由於枯燥而產生厭學心理,還可以採取形式多樣的練習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儘量多的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在以後的教學中也還要常穿插除法筆算練習,使學生在堅持不懈的練習中提高筆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數學教學隨筆6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爲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爲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爲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爲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爲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爲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爲此,作爲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啓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爲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後,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爲人與人、前輩與後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爲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爲行爲。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爲: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爲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啓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啓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爲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爲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爲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纔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數學教學隨筆7

如何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啓”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地世界是獨特地。教學伊始,有目地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地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地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地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地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地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地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地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地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地“愉悅”氛圍,同時,美麗地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地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8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要想上好一堂課尤其是理論性很強的數學課,更離不開好的導入。幾年來,我一直努力探索和研究,總結出了數學課的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溫故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複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奇偶性“時,可叫學生複習單調性的有關性質,做一聯想和對比,從而引進奇偶性的有關概念。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複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清楚奇偶性與單調性的關係,並且掌握了奇偶性的有關性質。

二、創設情境導入法

數學知識的獲得,往往是通過時間得來的,數學知識的探求過程爲我們展示了豐富的知識背景。選取具體的背景,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生動形象。例如我在執教“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時,創設如下情景:常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能頂上嗎?已知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概率爲0.8,三個臭皮匠能解出問題的概率分別爲0.5、0.45、0.4,且每個人必須獨立解題,那麼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與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較,誰大?

三、實踐導入法

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橢圓定義”時,預先佈置學生帶好圖釘、繩子、紙。在課堂內告訴他們方法,讓他們自己發揮,使學生享受到探索新知識的快樂。

四、反饋導入法

根據信息論的反饋原理,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後導入新課。如在上“求函數定義域”時,課前可以先擬幾個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到黑板上練習,從學生練習的結果和學生的反饋中老師就可以發現問題。

五、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在講到指數函數時,首先以一個學生很熟悉的細胞分裂問題引入,引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帶着好奇進入思考。

六、直接導入法

教師一站在講臺上就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用幾句話引入新課。這樣,使學生的情緒很快能安靜下來,既起到組織教學的目的,又爲後面的鞏固練習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如在講函數單調性的證明時,直接提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告訴學生直接從圖象觀察出來的單調性並不精確,只有通過定義證明才行,提出用定義證明的方法步驟,進行證明。這種方法直截了當,讓學生容易理解。

七、觀察導入法

據數學概念形成的規律,概念教學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原則,教學新概念要建立在生動形象的直觀上。例如在介紹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時,就學生很常見的乘車的例子引入,從簡單的生活例子昇華到抽象的數學原理,不至於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枯燥。這種觀察引入的方法進一步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使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概念理解深。

八、故事引入法

有與教材有關的故事引入,課堂會出現“洗耳恭聽”的勢態。例如在教“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我先講了一個數學小故事:德國的數學家高斯讀小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寫出了答案----5050,而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地挨個相加呢。高斯是用什麼方法做得這麼快呢?這時學生出現驚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反響。我再點明課題:這就是今天要講的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引起興趣,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學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處於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爲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數學教學隨筆9

每學期一次的評教評學活動很快就結束了,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令學生興趣十足,更讓我連聲讚歎。美靜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教態自然親切;巧紅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精湛的功底;李瑛老師授課時能適時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學習,用肢體性評價手段,讓學生感到很親切隨和,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這些都讓我學到了很多…….

我回頭想想,這次活動主要表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教師在授課時能創造性地使用導學案,不完全依賴之,教師能結合教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把知識問題化,學生易於理解接受。

二是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親切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使學生能比較輕鬆的學習。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三是課前準備充分,包括備學生、備教材,所以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餘,揮灑自如。

四是課堂多了一些理性,情境的創設多了數學的味道,呈現出追樸實、講求實效的風格。教材被重視起來,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總得來說,通過這次聽課,它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聽課是教師的必修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今後我將通過這條捷徑獲得更多的教學經驗,來幫助我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數學教學隨筆10

作爲一名新進小學數學老師,到校工作也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以下是我這一個月裏對工作的感想。

說實話,一開始自己以爲做一名小學老師是很容易的事情,每天陪着小孩子們玩玩,上上課把內容教教就可以了。工作了這一個月,發現現實跟我想的完全不同,不是那麼容易的就能上上課,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就能把知識很好的講授給自己的學生。

上課之前的備課,雖然我也從沒落下過,但是在課上總能找到自己準備不到的地方,作爲一名小學二年級數學老師,講授的知識對我來說非常簡單,但是我覺得備課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備課,即使再簡單的內容我也要把它咀嚼透,用二年級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授課。

現在的教學講究教和學,怎樣教和讓學生怎樣學同樣重要。而且現在在小學都強調老師要少講,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課堂讓給學生,那麼學生怎樣來學就很重要。在這方面我覺得我之前做的還不夠好,沒有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上,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怎樣去接受。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教師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十年八年之前或者更早以前,學生不聽課,老師可以用強制手段讓學生聽,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即便這樣學生聽了,孩子們的心思也沒在知識上。所以,當下在課堂上怎樣吸引孩子注意力,怎樣讓孩子的精神集中在老師身上也是一門學問。在我這一個月的上課中,經常遇到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忙別的,我就在想,要想讓學生聽你講的那麼你講的要比他忙的或者他想的要更有趣,更能吸引他,孩子們纔會把精力放到你身上來。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將是我以後工作中的一個目標,或者說是暫時的目標。

之前一段時間,我在工作上出現的問題各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前輩、同事也給我指出來了,那麼我就要努力改正,轉變自己的授課方式,從小學生的角度去看課堂,去看知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做的更像一名小學老師。

數學教學隨筆11

四則運算這個單元我用了7課時教學,目前已經基本完成教學內容。因爲有一部分學生底子薄,學習接受能力不強的特點,書本上的習題基本上要集體反饋一次,所以四則運算的變式充分展開。如根據分佈算式列綜合算式練習未能落實到點,三步及以上四則運算的讀法及文字題來不及展開,注重運算順序而口算和筆算訓練得不到強化。

曾經在第4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認識了小括號,也出現一個遞等式。當 時 老師們就議論要不要教學脫式計算。由於教材後面沒有再涉及,所以並沒有正式規範學生的書寫格式,而且綜合算式也沒要求用脫式計算。然而本冊教材對遞等式計算書寫格式依然沒有正式提出教學,但是規範書寫格式是教師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例1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列式計算都很簡單,幾乎全部的學生都能完成。所以重點指導學生用遞等式計算。學生對綜合算式不陌生,但是對脫式計算卻很陌生。要求劃出第一步先算什麼,再用遞等式計算(注意等號的書寫位置)例2的問題大部分學生也能獨立解決(2種算法都會出現,第7冊就接觸過)。教材把四則運算順序的教學編排在富有現實意義的情境中,溝通枯燥的四則運算順序和生動的解決問題,賦予四則運算以生命。

列綜合算式時學生往往會按自己的計算順序改變書寫順序如:7×8=56208+56 =264 改寫 7*8+256雖然意義相同,但是用了加法交換率。是否要求按順序依次書寫成 256+7*8?

第四課時 例4在理解題意後,學生求兩商的差的第一種解決方案很容易出現,複習例3,第2種先求差再求商,就有部分學生理解有難度。所以本課的第一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括號內算式的意義及使用小括號解決問題是問題更加簡便的作用,瞭解小括號的性能。有小括號例5的讀法依然要讓學生在認識意義的基礎上去讀。

第五課時 例4和例5排在一起內容比較緊湊,練習不夠,而小括號的出現使四則運算的難度增加了一星。所以認爲必須及時鞏固。

第六課時課時內容比較簡單:有關0的運算 通過整理分類,概括出有關0的運算特點,着重理解0不能作除數。通過搶答有0的混合得數,體會0的特殊性和趣味性。

課堂教學習慣小結先“乘除”後“加減”就有學生固定思維一定先乘後除,先加後減,反而把同級運算順序給丟了。

數學教學隨筆12

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用懸念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爲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例如:在講授一節新知時,我這樣設計新課導入,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纔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當然,新課的講授方式還有很多,但最終目的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13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爲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爲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爲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3、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

數學教學隨筆14

數學作爲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啓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爲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此時,掌握新知便成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啓”而能“發”,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悅”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爲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數學教學隨筆15

談到教育,話題很大,思路很廣,一萬個人有一萬種說法。然而作爲一名普通的一線教師,我的理解與感受用這八個字來概括最爲恰當,即:享受教育,體驗幸福。

幸福感是每個人都渴望得到的,從生活中或工作中獲取,而工作佔據了我們大部分時間,如果工作本身能帶給我們幸福感,那人生還有什麼遺憾的呢?作爲教師,能不能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取決於能不能用“享受”的態度來對待教育工作。

熱愛教育,我慶幸我也是一位教師。我酷愛我所任教的學科——數學,我更熱衷於帶領我的學生去感受數學、運用數學。儘管面對無盡的困惑,卻時刻胸懷教育良知,默默無聞於紛雜的浮躁之世,辛勤耕耘,播種善良,播撒智慧。難怪近四百年前誇美紐斯感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想這“光”不是職業本身榮耀的光,而是教師心底發出的願意照亮別人的博大的“愛之光”。

熱愛工作,我從不忍隨便糊弄一節課,總想將我的知識技能更多更好地傳授給他們,以滿足大部分學生求知的慾望。而對於一些還不太愛學習數學的學生,我採取增強數學趣味,多鼓勵多表揚,以及採取合理獎勵措施來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不知不覺就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水平。因此,我帶班級的數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各項工作也深受到領導、同事和家長們的讚許。

熱愛學生,我平常從來都是以一種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他們,溫和友善,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幫助維護他們人格健康發展。對後進生放低學習要求,教育其端正態度,而從未體罰或說些傷害其自尊心的話。對一些有缺陷的學生從不歧視,如果他們被其他同學嘲笑,我會及時教育不對的學生,及時維護弱勢學生的人格尊嚴。對偶有犯錯的學生,我也是很注意。不會讓他無顏見人,失去改過的信心。我從不會認爲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我知道每位老師對學生的未來都會有影響,而學生的心靈是最需要關懷的,它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學生對我的滿意率一直比較高,學生課堂的總體表現也不錯,學生對我的尊敬,和背後的稱讚,都是對我的回饋,我很欣慰。我感到“享受教育”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實地存在。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享受教育、體驗幸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