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故事》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2.93W人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貝多芬的故事》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多芬的故事》讀後感

《貝多芬的故事》讀後感1

今天音樂課我們學了貝多芬的《歡樂頌》。雖然我以前有聽過貝多芬這個人,也知道他是一個音樂家,但是從來沒有真正地瞭解過貝多芬。於是,這一次我想真正地去了解貝多芬。就在這天音樂老師跟我們說貝多芬他從小就沒有童年。我感到非常的奇怪,貝多芬怎麼會沒有童年呢,心中浮出了一個問號。貝多芬父親從小就想讓貝多芬成爲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所以就剝奪他上學、玩耍、休息的權利,強迫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性情暴躁的父親常常半夜將小貝多芬從牀上拖下來練琴。可是貝多芬晚年十分不幸,但他從爲想命運屈服。他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歌頌人類理想—自由、平等、博愛的《第九交響曲》。

面對命運的.不公,貝多芬沒有屈服,而是爲了夢想不懈努力,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爲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這位音樂巨人的精神和作品與世長存。讀過這篇文章之後,我由貝多芬想到了自己。我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著名的畫家。我要向貝多芬學習,學習他對夢想的執着,學習他的堅持不懈,學習他的勤奮刻苦。記得毛澤東主席說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闢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讓我們爲了自己的理想奮鬥吧!努力吧!

《貝多芬的故事》讀後感2

童年時他忍受了父親打罵,一天彈10多個小時的琴,沒有磨滅他對音樂的熱情和摯愛。

他19歲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默默地任勞任怨地爲生活忙碌,但他沒有感到生活的黯淡,他仍在爲音樂而不斷地努力。

他忍受了親人們的一個又一個的死亡:4歲時死了最愛他的爺爺,9歲時他的妹妹死了,11歲時他的弟弟死了,17歲時他的母親逝世,同年他的妹妹也夭折了,22歲他的父親逝世,他沒有被悲痛擊到,而把悲痛轉化爲樂曲。

他32歲時耳聾,一個音樂家聽不見聲音,是多麼殘酷的事情啊!可是他卻在這期間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獻給愛麗絲》《第九交響曲》

想想貝多芬耳朵聾了還在不斷地努力作曲,而好腳好手的我,卻總是碰到挫折就想打退堂鼓,碰到失敗就選擇放棄,自故偉人多磨難,學習貝多芬在逆境中前進!

他想着音樂創作時,在飯店裏坐了半天,又出去了,還向酒店老闆說:“結帳。”他產生樂思時,忘記了約會,竟讓好友一連等了幾天。搬家時他有了靈感,收了錢的馬車伕沒法找到他,只好把他的鋼琴和樂譜堆在了廣場裏……

想想自己,還沒有什麼東西能使我迷戀到廢寢忘食。學習貝多芬做到忘我,纔會有所成。

我爲貝多芬的關愛兒童和老人而激動:他爲一個女盲童彈奏,把歡樂送給了她,寫下了不朽的《月光》。

他幫了一個小女孩愛麗絲的忙,爲將要逝世瞎眼老人彈奏了《獻給愛麗絲》著名的鋼琴曲,讓老人看到夢想中的天堂。

我喜歡音樂、熱愛音樂,我不是貝多芬,我也不可能成爲貝多芬,但貝多芬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