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畢業實習報告

本文已影響2.97W人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環評畢業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環評畢業實習報告

環評畢業實習報告1

一、實習目的

1. 通過實習鞏固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理論內容、閱讀前人工作成果(包括環評報告表和環評報告書),熟悉並掌握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技術規範,以及環評報告書編寫格式、內容、方法和要求,加深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目的意義的認識與瞭解

2. 進行現場實地調查的鍛鍊,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情況中,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3.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環境預測評價、 通過一系列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實踐過程,爲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任務

1.瞭解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環境影響評價員持證上崗制度。

2.瞭解不同等級環境影響評價適用對象及各自格式和要求;重點掌握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寫格式,內容和要求。

3.瞭解環評工作過程和步驟,熟悉各工作環節的工作任務、內容和方法。重點是建設項目概況現場調查,區域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容量測算,建設項目環境因子分析和源強計算,污染物選加效應及其對環境影響預測評估,控制及削減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途徑、措施和方法等。

4.掌握環評報告書編制方法,參與並獨立完成環評報告書部分內容編寫工作。能夠應用所學專業技術知識,提出削減與控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環保措施,以及廢物處理技術與工藝的可行性分析

三、總結

20xx年10月8日,我們12名同學一起來到崇左市宇宏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爲期23天的專業實習,剛到時覺得地方太小啦,12個一起太擠,於是就分爲三組輪流來上班,看看環評資料,學習一些軟件等,主要的的實習內容是環境評價報告書、報告表的製作以及工作流程的學習和了解,以及環評工作領域的一些工作、就業情況,主要涉及到大氣、地下水、表面水和聲環境等方面,知識面廣,接觸的部門單位也多,是一個考驗和提高綜合素質的工作領域。

本次實習讓我瞭解到環境影響評價適用對象及各自格式和要求;重點掌握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編寫格式、內容和要求;瞭解環評工作流程和步驟,熟悉各工作環節的工作任務、內容和方法,重點是建設項目概況現場調查,區域環境質量評價和環境容量測算,建設項目環境因子分析和源強預測及計算,控制及削減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途徑、措施和方法等;掌握環評報告表編制方法,參與並獨立完成環評報告表部分內容的編制工作;能夠應用所學專業技術知識,提出削減與控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環保措施,以及廢物處理技術與工藝的可行性分析。

實習真的是一種經歷,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知其中的滋味。課本上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實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敗感,但我覺得,要是沒有課本上的知識做鋪墊,又哪能應付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呢?

作爲大學生涯的最後一課,實習不僅重要更有其獨特性,正是通過實習,讓我逐漸掌握怎樣把學校教給我的理論知識恰當地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讓我慢慢褪變學生的浮躁與稚嫩,真正地接觸這個社會,漸漸地融入這個社會,實現我邁向社會獨立成長的第一步。

站在時間的這一端倒回去看,實習經歷教會我許許多多的東西,無論是對我以後的職業生涯還是對於我的人生來說,都是有益的。總結起來,那就是要認認真真做事,實實在在做人。

第一、我們要學會自己獨立,不養成依賴的習慣 ,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別人能做的,自己經過努力也能做得到,要勇敢,同時要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網,有助於你的工作順利進行。

第二、工作的時候,要做到眼看四方,耳聽八方,也就是要眼到手也到;工作的事情,要主動地去做,而做任何的事情,都要勤奮、積極。

第三、自己爲自己的行爲負責,要做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凡事要忍耐,不要意氣用事,要讓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強。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們,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他們的關心與扶持,謝謝!這一段難忘的實習時光,將會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會給我留下美好社會實踐經驗,體驗社會,爲以後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習是大學進入社會前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最好的鍛鍊機會,也是大學生到從業者一個非常好的過渡階段,更是大學生培養自身工作能力的磨刀石;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是我們在實踐中裏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專業知識的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事業,又增長見識,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

環評畢業實習報告2

引言

人與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着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爲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爲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着影響。”

正是爲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爲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xx年12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北京水環境的治理是一項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項歷史上就不斷進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帶在古代曾是湖泊羣,從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護城河環繞皇城、京城,湖水相連,使北京這座歷代名都在威嚴大氣之外,又增加了幾分秀麗和飄逸。但自清代末期開始,由於北京水系疏於管理,河道淤積污染,航運廢止。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對城市水系進行過三次較大的整治,興建了官廳和密雲兩大水庫,開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將兩大水庫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環境用水量,水環境大爲改觀。但畢竟40多年來未對水系進行過徹底治理,20世紀80年代後經濟迅速發展,外來人口急劇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溝。湖泊淤泥深厚,據北京市水利部門的監測,淤泥累計達到230萬立方米。

草坪的`功用究竟是什麼?是觀賞?是美觀?還是讓人充分與自然接近?人工養護的草坪,總是顯示出一分遠離塵囂的孤高與自拔,一個個旋轉的噴水口讓人對自然的力量產生懷疑,一臺臺自動化的割草機讓人對人的力量產生近乎怪異的崇拜。從小就習慣了“草坪禁止入內”的告示牌的我,總是對齊整的草坪敬而遠之。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飯時,路人投來的怪異的目光。隱隱約約還聽到有人鄙夷的聲音:在草坪上吃飯,草坪不是要更髒麼?於是就想到了過去的自己,看到別人在草坪上野餐,總是義憤填膺……然而現在的思想卻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在踏入草坪時還總是有幾分猶豫和不安。是的,如果人總是被隔離在自然之外,那麼自然的妙處又該如何去體會?親近自然,同時保護自然……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而有時自然的力量和其精密程度真是讓人歎服。燕南園草坪上,十幾種植物和諧地生長共存,蚯蚓的存在則爲其創造了一個極其良好的生長環境。在雜草和人工種草同時存在的地方,總是雜草先於種草而綠。與自然界生命過程割裂開來的自然物總是顯得異常脆弱。在柳浪莊的野地中,生長有先鋒植物灰藜,作爲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長很高,對土壤產生很大的改良作用。3-6年之後,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喬木等逐漸進行演替生長。在頤和園萬壽山上,有一個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山體上建成覆瓦狀,從而加強雨水的下滲作用,減緩雨水的下流作用,這樣就可以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爲自然服務。在萬壽山上生長着自然條件下的側柏,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狀態下生長很好的植物,而園林工人卻想把它們全部清理掉,在山體上多種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勢必需要更多的人工澆水,從而爲喜旱的側柏提供了一個不利的生長環境,最後必然導致不利的生態結果。試圖人爲改變自然的選擇,必將得到違背自然的選擇。

矗入雲天的高層建築,蛛網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瑰麗閃爍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陸離的商品櫥窗,給現代社會繪製了一幅變幻萬千的現代生活圖景。今天,與其說人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了,不如說生活在一個無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這個人工世界,雖然以自然世界爲物質依託,但已使人遠離了原生自然,它啓發人們深思這樣一個問題:在工業社會的條件下,能不能建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解決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日益擁擠的交通,日益惡化的城市環境等新問題。如何維護城市的風景線,是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現代人工城市的環境空間,只有人工設計表現自然環境,寓自然於環境之中,才能使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處,才能建設人類美好的未來。環境藝術在創造人類現代生活的同時,也設計着人類未來的文明。

城市環境中,有許多方便人們生活、娛樂、交通而存在的硬質景觀以及植物綠化及各種水體等形態構成的軟質景觀。它們作爲城市社會中功能性設施和工具的同時,構成了城市環境景觀的實體要素。此外,許多城市或城郊環境中存在着許多天然的景觀資源,如若公共藝術的設置與這些人工的硬質景觀、軟質景觀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觀相協調、相組構,就將使純精神的公共藝術作品與其周遭環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構成更大空間範圍和心理效應的公共藝術景觀,就可以使城市建築性環境、公共設施環境及自然生態環境的整體組構在發揮其服務功能的同時,更好地體現其藝術和文化的審美價值和人性化原則。

在環境藝術的生存與推廣中,不可避免地面對着人居環境及相關區域的生態平衡和生態維護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通過了一個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的宣言,即《人類環境宣言》。宣言中強調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須加以規劃,以避免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它從一個側面提示我們,對於大地環境經管規劃和較大型的公共藝術的推廣活動方面應當做到:

1、樹立社會文化和經濟開發活動中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4、明晰公共文化藝術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

5、確立公共藝術推廣與城市環境及景觀規劃間的協調與統合的原則。

城市環境藝術,一種在選擇之中的進步與慰藉。

總結

一天的實習,學到了很多的東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草一木。忽然發現了很多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體現,一時間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確,城市生態學是一個十分需要從實踐當中汲取營養的學科,只有不斷實踐、從實踐中不斷摸索、進步,才能夠真正瞭解這門學科的真諦。而它所包含的範圍又是那麼的廣闊,它所帶來的影響又是那樣的深刻……

而在實習當中,也發現了許多以前所忽略的東西,有讓人愉快的,也有讓人不那麼愉快的。從學校東門的那條大路,到頤和園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憶與思考。城市的環境,還有太多等待着改進,也有太多需要進一步的規劃和治理。而保存與整治,又是一種兩難的選擇。如何在存留作爲文化古都的北京風貌的同時,在發展經濟和建設的同時,將北京的生態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則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現在我能夠做的,只有把它們寫下來,在重新審視,在審視當中,獲得進步。而假如我的審視能夠引發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就是很感滿意的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