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

本文已影響2.68W人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高效的閱讀與準確的理解是構建孩子學習方式與習慣非常重要的一環,那麼如何提高孩子閱讀理解的能力呢?小編總結了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來看看吧!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1

孩子閱讀力培養方法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高級顧問、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楊一鳴(Mary Eming Young)教授在2017年全球教育峯會上指出:

1、兒童的發展和能力,在嬰幼兒時期就會拉開差距。

2、讀寫/閱讀能力,是認知發展的基石,並在孩子入學前的若干年發展成型,上小學時再考慮閱讀就已爲時過晚。

所以,如何抓住“閱讀力”發展的黃金期,從現在開始就用對方法、有效培養孩子閱讀力和學習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閱讀是語文的基礎。而語文又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在閱讀上偷的懶,都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償還。

閱讀和識字的關係

總有人問我,孩子認識的字不多,如何能做到自主閱讀呢?

其實,閱讀和識字密不可分,絕對不可以割裂開。現在有很多識字APP,米粒也玩過一些;我也見過好多家長,在寶寶1歲的時候起用字卡教寶寶識字。

無論識字APP,還是字卡,字帖,只起到輔助作用。

就拿字帖和字卡來說,我不建議家長生硬地,指着漢字教寶寶,這個字念什麼,它是什麼意思。這種方法等於死記硬背,說白了,孩子只是機械地記住了字的長相、讀音和意思。遇到合適的語境,他依然不會運用。

真正能幫孩子把字學得紮實,知道它怎麼讀,是什麼意思,怎麼運用,還是要靠大量和長期的閱讀。

我家米粒5歲的時候,識字量還不多。一年之間,識字量突然大增。到了小學入學前,書架上大部分繪本、童書,他都能自己讀出來。

米粒對漢字的興趣,從讀繪本開始。一開始給米粒讀繪本的時候,我沒有嚴格按照繪本上的文字去講,爲了讓米粒對聽書感興趣,我加了好多私貨:比如加了一些疑問句,“這麼多小螞蟻,它們要去哪裏呢?”

閱讀,涉獵要廣泛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表示過: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1、 需要孩子廣泛閱讀,各種書籍都要有所涉獵:小說、散文、詩歌、文言文、科普讀物;

2、 死讀書,不懂得思考的孩子可能要吃虧了;

2018年語文高考也印證了這兩點:跟之前的考卷相比,2018年語文試卷文字閱讀量明顯增大、更注重邏輯思維的考查。

現在家長給孩子買書,總容易進入一個誤區:重文學性書籍,比如名著、故事;輕知識類書籍,比如科普讀物。其實,在國際兒童閱讀能力測試中(PIRLS),知識類文章也佔到50%。中高考的語文閱讀題目中,也有不少知識類的文章。

所以給孩子選書,涉獵範圍要廣泛,一定別拘泥文學類書籍。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方法2

早期閱讀的'錯誤認識有哪些?

1、對早期閱讀的認識存在誤區

(1)對兒童閱讀發展階段的認識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早期閱讀重要性和起始年齡的認識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很多家長把閱讀和識字看成是不同階段的事情,認爲在學前開展閱讀對兒童來說太早,閱讀是上學以後的事情。

(2)片面的定義早期閱讀:一說起早期閱讀,人們往往自然而然地把閱讀與識字聯繫在一起,把早期閱讀當作提前開始的識字教育。相關調查顯示:83%的家長不能理解兒童閱讀活動的正確含義,對兒童早期閱讀活動缺乏科學的認識,簡單的將閱讀作爲教會兒童識字的工具。社會上種種填鴨式的識字教學法(目前全國共有二十多種)機械地教會兒童認字,但是整體閱讀能力,閱讀興趣以及相伴隨的寫作能力卻受到了壓抑。

(3)過分功利性的目標設計:過早強調將兒童的讀書活動作爲兒童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工具。忽略了興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纔是早期閱讀的價值所在。讓低幼兒童大量閱讀知識性、文學性內容,對他們的成長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

2、缺乏優秀的閱讀材料

目前,少兒讀物已成爲中國出版業的熱點,有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味道,但就現在的讀本來看存在着很多問題:

(1)兒童讀物創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在美國,兒童讀物的創作要求創作者有很高的學歷,要求有兒童教育背景。而國內讀物的出版仍然集中在對一些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童話的包裝,書籍出版總體水平不高、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和種類有限。

(2)從目前少兒讀物的年齡段來看,中國出版業剛剛具有了年齡段的概念,但段級區分仍不清晰,各年齡段面向低幼的讀物極其缺乏。2003年1月中國少兒圖書排行榜上,6歲以上兒童文學類圖書仍佔主流。

(3)目前,中國兒童讀物最爲常見,市場銷量較好的仍然是一些文學性書籍,功能性讀物比例很校中國兒童讀物的數量巨大,但分享閱讀等功能性讀物卻幾乎爲零。如果說目前的兒童讀物在滿足一般閱讀需求方面已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那麼培養兒童閱讀能力的功能性讀物及以此爲基礎的兒童發展服務還很缺乏。

(4)主題上過於單一,無趣,唐詩宋詞、古典童話,新老三字經仍然備受推崇,小貓小狗仍是常見的主角,揚善抑惡的道德說教仍是常見的主題,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氣息的作品很少。

3、家庭早期閱讀方法失當

望子成龍,求成心切家長指導兒童讀書時,對各年齡段的閱讀能力發展特點認識不夠,開展方式的針對性差,缺乏有效的過程控制。對處於閱讀能力發展關鍵期的低幼兒童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基於年齡特徵,如兒童個體差異大、接受信息方式不同等,必須確保閱讀能力的培養過程是快樂的、輕鬆的、遊戲化的,單純強調閱讀能力的發展而缺乏對方法的選擇會陷入給孩子增加學習負擔的困境,從而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有些家長過早地讓孩子接觸一些與其年齡特徵不適應,他們不感興趣的文字,如四歲就開始讀名著。

對於低幼兒童而言,這樣的“開卷”未必有益。願意花錢,不願意花時間中國家庭早期教育普遍存在着願意多花錢(資金投入),但是時間投入(人力投入)少的特點,缺少共讀時間。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很多(已佔家庭收入的40%),卻非常缺乏在時間上的投入,如跟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據我們的調查,能夠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即使是在北京這樣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城市,比例也不足20%。

4、低年齡段閱讀教育存在諸多問題

在閱讀教育的目標設計上,很多教育機構爲了迎合家長的功利性心理,也將識字量作爲主要的教育目標來追求。在閱讀教學策略上大多依照字、詞、句、段、篇的傳統策略進行,重視測驗,忽視閱讀興趣的培養,過分注重對一篇文章的深入分析而缺乏對閱讀量的追求。

教育觀念的落後,如忽視兒童獨立價值的培養,強制性教學普遍,缺乏開放的教學思維;教育資源有限:教師教學水平較低,班級規模太大——學生人數多、教師空間小,教學設施缺乏等等一些客觀因素也對閱讀教學的開展產生了不利影響。目前兒童語言教育領域新理論層出不窮,但是缺乏以對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爲基礎的系統、可操作的方案,使得教學工作者無所適從。

5、閱讀環境與氛圍缺失

缺乏氛圍營造和場所建設。調查顯示,許多中國家庭環境的佈置不利於早期閱讀的開展,有意識地爲孩子準備書房、書櫥和書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幼兒園、小學的閱讀角區建設也很不完善。公共閱讀學習場所嚴重缺乏,社區系統沒能爲兒童閱讀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