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精神心得

本文已影響1.05W人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很嚴重的自然災害,每個人對於唐山大地震的發生,一般都會有很多的感悟。以下就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唐山抗震精神心得的資料,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1

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很多年,對它的瞭解也是從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中獲得的。電影是講述一個普通家庭在經歷了大地震後,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萬般糾結最終選擇了弟弟,而姐姐卻奇蹟般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

雖然電影只是描述了這一家,但是這一家代表了唐山的千萬家,災難過後,家園易重建,可是人們在大地震中受傷的心靈,卻不是那麼容易修復。這麼多年,無論是電影中的母親,還是現實生活中失去親人的唐山人,每每想起肯定是痛心疾首的。

到今年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四十年前的大地震雖說是自然史上一次人類的浩劫,但同時也給唐山人民留下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那就是唐山人民用生命、鮮血和汗水凝結成的“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在抗震四十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唐山,向唐山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並向紀念牆三鞠躬。說到:“在同地震災害鬥爭過程中,唐山人民鑄就了抗震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我們今天要繼續弘揚抗震精神,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抗震救災雖已成爲回憶,但是抗震精神卻永遠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唐山人民用抗震精神,十年重建、十年振興、二十年快速發展,不但實現三級跳,而且一步比一步紮實,一步比一步迅捷,今年更是成爲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承辦城市,寫下了人類史上的新篇章。

作爲一個曾經在唐山生活過的人,如果不是唐山大地震這個事件是衆所周知的,以它現在的城市建設和發展速度,我根本不會想到四十年前,它經歷瞭如此大的一次磨難。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用這句話來形容現在的唐山最爲貼切。

唐山現在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要想往前走,就要進一步落實“唐山精神”,戰勝新困難。迎接新的挑戰,從而實現新跨越。而我們也要繼續發揚抗震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唐山抗震精神心得2

唐山人民在戰勝災難、重建家園中凝結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團結、堅韌、勇於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內核,不僅是唐山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全人類所共同追求的。其實這種精神來源於唐山的底蘊。2018年是唐山開埠140週年,唐山爲什麼浴火重生、再鑄輝煌?唐山爲什麼與衆不同、魅力四射?因爲唐山人民有五種革命精神:“鐵肩擔道義”的大釗精神;開灤工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三條驢腿鬧革命”的“窮棒子”精神;“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當代愚公”精神;“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鐵肩擔道義”的大釗精神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同志(唐山樂亭縣人)留下的革命精神。他最早宣傳馬列主義和十月革命。1920年春,他與陳獨秀醞釀籌建中國共產黨,3月他在北大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他創建北京中共早期組織,11月他組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並派人到天津、唐山、濟南等地建立黨團組織。他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會晤,與孫中山會談,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1927年4月6日,他被奉系軍閥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義。大釗精神的實質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爲了黨的事業可以犧牲個人的一切,面對敵人的屠刀,大義凜然、慷慨赴死! 開灤工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是面對國內外敵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精神;是在革命和建設中勇於挑重擔、當先鋒的主人翁精神。1922年10—11月,開灤煤礦3萬多礦工舉行大罷工,遭到英帝國主義者和北洋軍閥的殘酷鎮壓,工人死傷很多,但仍然堅持鬥爭。最後,英帝國主義者不得不給工人增加一部分工資。毛澤東同志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讚揚開灤工人“特別能戰鬥”。靠這種精神,在抗日戰爭中,開灤礦區涌現出了令日寇聞風喪膽的民族英雄節振國。靠這種精神,解放後,開灤工人不斷創造高產、穩產的新紀錄,爲保障京、津、滬的煤電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爲全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國務院發出“學大慶趕開灤”的號召。靠這種精神,“7.28”大地震後15天,開灤趙各莊礦就恢復了生產,震後8個月各礦井全部恢復了生產,打破了西方媒體關於“開灤20年也恢復不了”的預言!

“窮棒子”精神是唐山遵化縣西鋪人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創立的。1952年,老黨員王國藩組織23戶貧農,靠3條驢腿,率先辦起了合作社,被人稱爲“窮棒子社”。毛主席稱讚他們爲“了不起的英雄的合作社”,“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代表了“五億農民的方向”。“窮棒子”精神的核心是不甘貧窮、棄舊圖新,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團結互助、共同致富,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

“當代愚公”精神是唐山遵化縣沙石峪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創立的。過去的沙石峪村是一個“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的窮山溝。在村支書張貴順帶領下,沙石峪人發揚“愚公移山”精神,“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將原來2.3萬塊、780畝低產田改造成了5020塊、1200畝高產田。從吃國家救濟糧變爲向國家交公糧、賣餘糧,成爲全國農業戰線上的先進典型,沙石峪人被周恩來總理譽爲“活愚公”、“當代愚公”。周總理曾兩次到沙石峪視察。包括4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在內的150多個國家的參觀團曾到沙石峪參觀考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