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本文已影響1.79W人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想必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麼,關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相關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一、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青少年是祖國的新鮮血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培養青少年的體魄強健、意志堅強、身心健康是重中之重。一直以來,我國的學校體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現在學校的“蛋奶工程”使青少年的營養水平和形態發育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現在學校的教育爲片面的追求升學率,經常忽視了體育課的重要性,甚至出現搶佔體育課的現象,導致學生學習任務重,缺少鍛鍊時間,致使青少年各項體能指標持續下將,調查表明城市中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顯增加。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二、認真研究教材、教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注重學生的終身體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以增進學生健康爲目的,打破傳統的偏重競技體育項目的教學模式,多補充一些大衆化的體育內容,如健美操、廣場舞、太極拳等項目,因地制宜開發一些當地的特色體育。爲學生灌輸終身受益的體育知識,注重對學生掌握體育鍛煉方法的培養,總之,教材的內容要與時俱進,教法要不斷創新改進,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三、要重視學生的自身發展

受遺傳以及後天的營養等各方面的影響,學生的體質不同,具有個體的差異性。而我們的體育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掌握一定的體育鍛煉方法,平時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活動,具有體育的實踐能力、娛樂能力和觀賞能力,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地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一個適當的機會,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提高學生對待體育鍛煉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四、讓學生在快樂中體會健康的生活

體育教學提倡的口號是“我運動,我快樂”。只有學生對體育鍛煉充滿了興趣,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快樂,我們的體育教學纔會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快樂體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體驗到運動中的快樂,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使學生在歡樂中獲得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塑造個性。青少年時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形成正確生活意識以及良好生活習慣的主要時期。而體育運動正是一種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積極進取、文明向上的一種的生活方式,因此體育教育是重中之重。

五、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

現代生活中受家長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值得我們關注。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要多關注問題學生,給予愛的關懷,多鼓勵、少批評,找到其閃光點,幫助其樹立簡單的目標,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自信心,慢慢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積極向上,不斷髮展。總之,健康教育是中學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我們要積極全面地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認真落實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爲學生的終身體育打好基礎,給祖國的未來一片溫暖的陽光。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2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一、當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自卑、焦慮、抑鬱、耐挫力差、以自我爲中心,共情能力不足等種種心理問題使得一些小學生在外在行爲上表現出孤僻、語言表達能力不足、暴躁、偷竊、逃學、甚至校園暴力等行爲,這些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通常會被打上“差生”的標籤,但是“貼標籤”並不能幫助教育工作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從心理角度出發,對小學生的諸多不良行爲進行分析,我們才能夠更好地瞭解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狀況,並針對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夠爲學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更能夠在心理健康發展上給予其支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語文是一門蘊含着豐富人文情感的學科,諸多文學作品中對人的情感刻畫爲我們探索心理問題提供了路徑。在小學階段,基於課程目標,許多教師都將語文課程作爲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基本學科,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能夠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讓學生在文字的帶領下認識並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其次,能夠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讓學生在文化氛圍的薰陶中,學會總結、反思,強化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最後,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涵,讓語文學科突破文化知識的限制,從人文角度實現情感挖掘,進而拓寬學生的語文視角。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呢?接下來筆者就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簡要探析。

(一)轉變教育理念,創造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是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作爲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首先,教師應注重師生關係的改善,傳統教育模式中,師生關係的隔閡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教師的`心理求助,更是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建立平等關係,用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並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與家長的溝通中給予幫助;其次,樹立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從時間上對教育進行重新定義,明確當前某些不當的教育行爲會對學生造成的心理陰影,並從學生的終身發展出發,構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環境;最後,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在基本的語文教學素養前提下廣泛涉獵心理學知識,從而爲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的融合做好準備。

(二)明確教育目的,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

心理健康問題與個體的思維發展與意志品質塑造密切相關。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的情感資源,爲學生的思維培養與意志品質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鍛鍊小學生堅強的意志,結合文學閱讀引導學生正確定位自我價值,避免因爲一時的失敗否定自我,提高其抗擊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思維是心理活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訓練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以促進學生對自我心理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

(三)抓住教育要領,滿足學生心理髮展需要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心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瞭解其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並在語文教學中加以體現。首先,教師應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整合語文教學目標,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智力的發展、文化素養的提升,更包括心理、情感體驗;其次,構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及時反思自我,並獲得有效的心理指導,如在《窗前的氣球》《假如》等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情境構建,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並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品質;最後,打破單純的語言講解,將學生帶領到實踐中來,讓學生在親自動手、認真觀察、合作互動的過程中改善心理環境,並提高對自我、他人、社會的認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