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當哭

本文已影響1.85K人 

人生就是當哭,哭,是情緒的釋放;淚水,是治療心靈創傷的最好方式。人生是需要哭的,適當的哭,有利於身心健康和延年長壽,可以潤滑養顏且排毒,來一起欣賞人生就是當哭

人生就是當哭1

“哭,是情緒的釋放;淚水,是治療心靈創傷的最好方式。眼淚是特殊的物質,它可以潤滑養顏且排毒。適當的哭,有利於身心健康和延年長壽”。在情緒與壓力管理課堂上,講師侃侃而談眼淚在生命中的作用。她說,唐山大地震,由於那一年中國接連遭遇偉人逝世,中國人眼淚哭得太多了,情緒得到了宣泄,所以心理上的後遺症並不突出。汶川大地震,由於國力鼎盛與救災、重建的及時,由於國家正在辦奧運喜事,我們不斷地說,不要哭,不要哭,我們一定要堅強,黨和政府會作你們的堅強後盾。當我們的情緒宣泄不夠,心靈的創傷悄悄淤積,猶如堰塞湖一般,心理防線一崩塌,情緒之水將會肆虐。

人生是需要哭的。女性還好,悲傷則哭,感動亦哭,在成年女性的生活中,淚水並不是稀罕物。男人則不同了,淚水自古被視爲懦弱的象徵,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時。可對許多男人來說,縱然傷心,淚泉亦已經枯竭了。

“要讓你們的愛人哭,想哭,就讓她哭個夠!”老師在引導着我們這些男學員。

“生活太幸福了,她們不哭,又怎麼辦?”有學員調皮地說。

“那就把她打哭唄!”更有風趣的學員接續了這一話題,引發鬨笑。

如此看來,那些看似無聊、冗長的韓劇,卻頗受中國家庭女性青睞,還時不時催發星星點點的淚花,倒是情緒調節的最佳道具。不僅不必限制,還應大力提倡,把中國女性看得淚花漣漣、如癡如醉最好,可收排毒養顏、延年長壽雙重功效。

檢點自己的淚水,已經很遙遠了,那是比黃金還貴重的心靈清泉,不知何時斷流了。縱然我們再三尋覓淚泉,亦是不可得之,天性使然耳。然而這次,“7·23”動車之難,那發生在身邊的巨大悲劇,卻輕易掘開了我早已封閉的泉眼。鐵道部門的傲慢、麻木和應對失當,只是讓我憤懣;死者的慘烈與生者的哀痛,那驟然而至的人生變故,讓我心存悲愴;當悲劇之集大成者,那稱爲“生命奇蹟”的小女孩伊伊進入公共視線的時候,人的情感閘門就被激烈的情感之水衝撞而開了。

人向有惜弱之心,憫難之懷。少不更事的伊伊,只有兩歲半,卻遭受了如此的人生劫難,父母雙雙離去,小女孩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我還以爲你不要我了”。這樸素的一句話,讓多少人的眼淚簌簌而下。這次災難中有四十餘人“被”去了天堂,但願天堂不再有動車之難。而我們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這弱小的女孩,因爲我們覺得,如此幼小的年齡,實在不該遭受如此罹難。

人有推彼及己的思緒,有感同身受的情懷。在人生旅途上,我們都是腳步匆匆的旅客,誰也不知道自己會遭遇什麼。在頻仍的災難面前,我們只是一名僥倖者。雖然角色並不能互換,時空卻可以想象。設想如果自身處在如此場景,那是多麼的無奈、悲涼。當我們的'良心還沒有陷入麻木的時候,輕輕擡起淚臉審視各色臉譜,把柔軟的愛心無私地奉獻給受難者,把堅強的質問留給一向“正確”的管理者,請給我們一個負責任的答案!

人生是需要哭的。忍看弱小的受難者,我難抑悄悄浮動的淚花;讀到伊伊父母之親友、同學寫的真摯文字,我心悽惻;有位作者將“7;23”諧音成“妻兒散”,我心愀然。我默默寫下這麼幾句:“雷電之夜,動車之難;妻兒離散,淚雨濫觴”,以記錄這發生在身邊的悲劇和罹難的蒼涼生命。

人生就是當哭

何謂悲劇?那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人生迴避不了災難,但人禍之難,其情緒之紛繁遠甚於天災之難。我該向誰叩問,爲什麼自詡強盛的祖國,卻老是做不好細節,老是讓細節毀滅我們的自信和尊嚴。也許,浮躁就是潛伏在我們內心的終極殺手,它會把我們的多年積累一步步摧毀。我仰臉望天,天靜默無語。想起先生的話,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後的。我收起原本想氾濫的淚花,默想,人生是需要期待的。我期待,那眼淚的柔軟,能輕輕濯洗文明的創傷,讓那擾人的夢靨,不再那麼悠長。

人生就是當哭2

有人經常因爲無法控制情緒而苦惱。但在我看來,生活中的那些多餘的情緒,都是我們根據自己的臆想製造出來的。比如,某個人對你說話時聲音稍微大了些,你想的就是這個人對你很不滿,繼而又聯想到日常生活裏他針對你的言行,如果再要想,那麼就是日後他對你的刁難了。而實際上,這些都是你自己臆想出來的場景,但我們錯就錯在把臆想出來的當作了現實,又因此而產生痛苦的情緒,這可真是愚癡啊。

在人生路途上,我們的心中總會裝着許多疑惑,在這些疑惑沒有通達前,心中千萬個煩惱叢生。但這許多疑惑並不能靠着別人來給我們解釋,我們要在生活中自己做出解釋。如果不去切實地體驗生活,那麼疑惑還是得不到解決,這也就是我所強調的“到生活實處去找答案”,有了這樣的啓示,你就不會輕易地放棄生活裏的微小瞬間,也不會輕易放過生命中剎那間而過的微妙感覺。當你在細微之處解決了疑惑,內心便好比撥雲見青天,心是一片朗朗晴空。

人生就是當哭 第2張

真正了無牽掛的心境應該是這樣的:聞到花香就不要糾結這花是不是開放在自家的院子裏;看到皎潔的月光就不要執迷地想在水中打撈它;曾經有過成就,能夠證明那段歲月的努力就可以了,沒必要試圖把這成就帶到身死之後。我看過、我感受過、我經驗過、我感動過、我享受過,這就足夠了。任何執迷都不過是徒增痛苦,任何執着皆是因爲我們的心量和眼界都不夠闊大。

如果缺少堅定的信念和不間斷的努力,那麼我們取得的事業也好,積累下的財富也罷,都不過如同泡沫一般隨起隨散。名利、財富都只不過是一個階段的成果,如果因爲一個階段的成果而放棄在餘下的光陰裏繼續創造生活,那麼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思呢?不過是半途而廢罷了。

貪婪的人們緊緊地抓住那些根本不會永遠存在的東西,陷入執着的泥淖無法自拔。如果有人告訴他們,世上沒有什麼是能夠永久存在的,即便自己抓得再牢也不可能留住必然會遷變的東西,與其因爲執着而帶來痛苦,倒不如只是去感受、享用、創造世間的一切。可是這些執着成性的人才不肯聽從這樣的勸告呢!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有人把生命活得如詩如畫、快樂自在,而有些人則痛苦不堪、煩惱不斷。

有些人雖然每天都忙忙碌碌地生活,但他們的內心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他們的臉上常有笑容,心內一片美好。這樣的人,是生活着的禪者。但再看另一些人,他們儘管也很忙,但卻忙不出成效來,因爲他們的內心糾結而昏暗,他們不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也不清楚什麼樣的心境纔是最和諧、平定的,因爲他們從來就沒有安安靜靜地感受過生活,他們眼中只有忙,但卻從沒有品嚐過生活的滋味。

古時候的一個皇帝,請來一位高僧在宮裏講經,但他又覺得高僧對自己的態度並不是十分恭順,於是就非常不高興。高僧說:“剛纔您問我爲何您總是心神恍惚。貧僧覺得,如果您沒有計較得那麼多,身心就能專注守一了。”這個故事給我們的警示便是,不要把精力耗費在莫須有的猜想上,不然,那就是對生命的浪費。

真正的自在無礙便是,不過問任何東西,當哭時就哭,當笑時就笑,只有先接受了一切,才能談得上無礙地生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