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文已影响1.62W人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关系着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学生未来获取信息、终生学习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却不理想,读书没有语感,缺乏感情,不流利顺畅的现象屡见不鲜;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多读

叶圣陶先生说:“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经之路。

随机点拨

老师的点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是想让学生在老师的适时、巧妙的点拨下,让学生打开思路,开拓视野,抓住关键,善于联系,不断地把具体的解读技巧、智慧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同时也使师生之间构成了一种互相辐射的信息交流,这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阅读实践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推荐书籍并布置阅读任务

1、推荐书籍

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根据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推荐一些简短的童话、寓言、儿歌等。或者根据学校活动,推荐相关书籍。

2、布置阅读任务

老师把阅读当成是一项例行的任务,下达给每一位学生,滴水穿石,日积月累,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然是任务,老师就有监督和检查结果的义务,面对整个班级,众多学生,老师也实感觉分身乏术,那么如何才能解放老师的双手,为老师减负,而又能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呢?

坚持阅读纸质书籍,每天读完书后让家长在系统中简单记录,老师端就能及时知道学生是否阅读,阅读什么书籍,阅读了多长时间等信息。“课外阅读记录卡”大大方便了老师监督和检查,无疑是老师的“神器”!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学生不仅用眼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别是对课文以及一些有启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马观花,需用心体会,圈点批注,认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做读书笔记,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课外阅读记录卡”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心得”的撰写功能,及时写下自己所思所想,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在系统中可以时常翻阅,再次读起时可能有不一样的体会。

2、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阅读习惯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学生学会了质疑,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进入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也就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循序渐进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们都能乘上书籍这艘巨帆,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