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

本文已影響3W人 

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很多家長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頭疼,幼兒時期所受的教育可能會影響未來,為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與生活,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1

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

一、首先在家庭裏要給孩子充分的正確的關心,要從正確的生活方向去引導孩子,現在社會太複雜,社會現象也太令人難以理解,作為家長,我們有有意把社會的這些不醜惡現象儘可能的屏蔽掉,讓孩子在一個乾淨的環境中生活,不要讓孩子從小就感覺到這個社會沒有希望, 這個社會太可怕,在孩子的心靈裏我們給她們展現陽光的部分,讓孩子充分的享受陽光與雨露,讓孩子在一個和諧有愛的環境中成長,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是健康的,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不生病,那只是表面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心靈健康。

二、在孩子面前情緒不要大起大落,不要大呼小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怎樣做,孩子就會刻意的是模仿,所以説父母是孩子的棒樣,是孩子的模範,在孩子面前不要顯示出你醜惡的嘴臉,你要想方設法在孩子的這張白紙上畫一幅更漂亮的圖畫。這個圖畫就是孩子的未來,父母的言行決定孩子的成長,為什麼現在社會上富裕家庭的孩子這麼狂,就是因為其父母給他了狂的環境,是父母讓他這麼狂的,這樣狂其才感到開心,其父母感覺到這樣孩子才有本事,才不受別人的氣,農村生活條件不好的孩子,本來就有點自卑,他會狂嗎,他得想辦法去擺拖掉這個讓人看不起的陰影。

三、要經常誇你的孩子,優秀的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個並不是沒有道理,要知道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對他的所做所為得到肯定,即使孩子的做法有一點不正確或有一點偏離生活的方向,你要用一種很委婉的方式去給予糾正,“寶寶做的非常好,不過媽媽給你説,如果這樣做的話會更好一些,你看怎麼樣”“寶寶太棒了”“你是天下聞可愛的孩子”等等,孩子得到肯定以後就更人信心去面對一切,他知道以前他樣做是對的,自己內心就有了信心,內心裏有一種自豪感。無論從內心成長還是從健康成長來講都是有利的。

四、不要過分膩愛,現在家庭一個孩子的佔多數,最多也就是兩個孩子,太讓人珍惜了,孩子就是家庭裏的寶貝,恨不得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嘴裏,讓其更安全的成長,其不知這樣就是害了你的孩子,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以後面對的是社會,一個大環境的社會,你要讓孩子慢慢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的一切,適當的用温柔的方式去批評孩子,不要讓孩子有逆心理,不要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創傷。即使你批評過孩子以後你自己到房間裏自己默默地哭 一會也沒有有關係,你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讓孩子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要想方設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要及時發現的興趣,孩子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通過學校這個生活環境走出去,所以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在多方面去發展,也讓其等到長大以後有一個可以回憶的童年,在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每一個孩子都是膽怯的,作為父母我們要鼓勵他,給他信心,那裏才是小朋友的天地,那裏才能真正的找到你應該有的快樂,要讓孩子知道學校是充滿陽光的,是一個能夠讓他快樂生活和成長的地方。

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2

一、找到表達彼此的語言

1、坦白説,之前讀過國內外不少孩子教育方面的書,還分門別類地整理了很多筆記,自信滿滿,以為有了小孩,完全可以教育好她。

女兒12歲了,不得不承認面對她還真有些抓狂。和同年齡的父母交流,原來很多父母都面臨着同樣的問題。

轉念想,並不是書裏講得不對,是因為時代在變,社會大背景下,孩子的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態也會隨之變化,相應地,父母的教育理念,溝通方式,甚至溝通語言都要改變。

想起了龍應台的一段話: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不認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的確如此,這一代的孩子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是充滿文字和按鍵的二維世界,他們大多數可不是帶着情感和理性與人交往的。

在這個充滿未知和不確定的複雜環境裏,如何和孩子交流,找到表達彼此的語言,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挑戰。

誠然,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是瞬息萬變的,孩子們的心理狀態隨着年齡的變化,更是處在一個不穩定的持續狀態裏。相信沒有哪一本書可以一板一眼地教導你怎麼做,但每一本書都可以為讀者,為父母開啟一種思維方式,引領教育者,和為人父母者思考和創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正是這樣一本書,副標題是:找到表達彼此的語言,恰好迴應了龍應台的那句話。書中指出,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語言,父母要認清現實教育面臨的困境,學習自我成長,同時要培養孩子內在的覺醒力量,孩子更好地長大成人,我們也可以帶着更多的自由為人父母。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的作者是美國的塞西和梅麗莎,都是教育學博士,兩人致力於家庭教育的`諮詢顧問六十餘年,合著過多部作品。兩人在城市社區內外提供了夏令營和親子課程,他們崇尚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為家庭帶去希望。

我為之共鳴的是,他們也堅信現代社會中恪守傳統價值的重要性,他們愛古老的東西,相信這些物件會喚醒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怎樣去愛孩子教育孩子 第2張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很容易讀,大量的案例娓娓道來,脈絡清晰,語言明白曉暢。全書分為三大部分,闡述了現代家長的困境,以及如何喚醒和優化孩子的內在價值體系,最終通過學會與孩子溝通,進一步優化父母內在的終極真理。

2、在這個充斥着按鈕和代碼的時代,孩子們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遊戲,互聯網,和社交網站。父母身在其中,還未來得及學會處理大量垃圾信息的騷擾,就驚恐地發現孩子們的手機裏已經出現了我們不想看到的畫面。

比方説前段時間鹿晗宣佈他的女朋友是關曉彤,女兒班上的女同學馬上建了個微信小羣,語言討伐關曉彤,其中不乏一些網絡術語的髒話。

鑑於此,我嘗試着教導女兒我一直堅信的為人之道,女兒卻説:媽媽,我們的的世界你不懂,媽媽你得學會和我們這麼大的孩子交流。聽了這樣的話,我納悶了一會兒,又笑了,為人父母,學無止境呀。

有句中國話説: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説是打仗的術語,但在我們所處的複雜育兒教育環境裏,學會與變化萬千的網絡世界相處,想和孩子站在同一軌道,保持信息的同步,確實需要不斷地學習。

問題是現代互聯網世界變化太快,父母面臨的教育環境也紛雜多變,怎樣以“不變應萬變”,是父母應當掌握的萬全計策,和智慧的教育方案。那就是《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的精髓所在:喚醒孩子內在的覺醒力量。

塞西個梅麗莎兩位教育專家認為:我們之所以被孩子們擋在門外,是因為我們太小看孩子了,以為年長是足以應對孩子的利器

反觀身邊以及媒體報道里出現的孩子教育問題,很多是因為我們把孩子就是當成一個小孩子,以為小孩子沒有耐心和同情心,不懂得愛與感恩,不用太計較小孩是否有禮儀,諸如此類,我們大人世界裏倒是非常重視的那些為人處世的準則。

其實不然,孩子同樣需要正確的言行法則。孩子首先是個獨立的人,其次才是個孩子。我們的一言一行逃不開孩子雪亮的眼睛和聰慧的耳朵。

意大利教育學者蒙台梭利曾説:孩子的心靈都是有吸收力的心靈。孩子們心靈的感知力非常敏感,外界信息好的壞的他都能吸收,小孩子最初是沒有判斷力和辨別力的,你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

因此,作為父母,應當早早將那些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念灌輸給孩子,來喚醒孩子內心自覺的力量。

下面以思維導圖形式來表述影響孩子內心的力量,便可一目瞭然。

二、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

喚醒孩子內心的力量來自於這八個層面的闡述,我歸納成一句“守護孩子的八大金剛”。父母將這些傳統的價值觀念,也就是生而為人的言行準則和心理建設輸送給孩子,是為人父母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教育和引領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教育了自己,我們在慢慢變得優秀。身教大於言教,孩子們總會有意無意地觀察和模仿我們的言行舉止。

如果父母給了孩子健康完整的心理建設的話,當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了煩惱憂鬱,疑惑迷茫的時候,內心會自動自發地尋找開啟謎題的鑰匙。

每一種力量,《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裏都講述了這個層面正確的含義,以及目前難以做到的障礙,並詳細羅列出如何將這些價值灌輸給孩子的小小建議。

比方説“責任心”就是做“正確的事情”。責任心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現代社會裏,我們有太多忙碌瑣碎的事情要去處理,另外責任心聽起來非常無趣。

但作為父母總可以做些什麼,讓責任心變得有吸引力。比方説表揚和鼓勵孩子,讓孩子照顧寵物或者植物,幫助孩子制定家庭作業計劃,教孩子學會管理金錢,讓孩子為了某個東西而存錢,把責任心和某項獎勵聯繫在一起。

總之,父母都需要帶着滿滿的愛,靜靜地有耐心地陪伴在孩子身邊,等他們長大成人。

3、所以説,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優化孩子的內在,也是在優化父母自己的內在,兩者相輔相成。

孩子需要父母的生活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作為一個人的生機活力,感受到放鬆和温暖,感受到愛與感恩。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説:“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