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10篇)

本文已影響2.23W人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10篇)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1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的內容。這一課是通過認識和研究食物鏈與食物網將植物與動物聯繫起來,認識到生物之間是互爲生長環境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爲後面認識在一定區域內生活的生物需要一個和諧、平衡的環境做鋪墊。

學生一般都知道食物鏈是反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在部分同學的觀念裏,“誰”吃“誰”的關係佔據主導。因此,出示圖片寫簡單食物鏈時,部分學生會很想當然地將箭頭打反。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強調食物鏈反映的生物之間“誰”被“誰”吃的食物關係。因此在寫板書時,簡明扼要,用簡筆畫形式表現就不用文字,突出科學味道。

教學過程中,始終讓學生目標明確——保護生態平衡,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爲“保護生態平衡、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爲環保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2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五年級科學第一單元第五節的內容。在本課教學中,如何在學生中建立食物鏈、食物網這些概念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建立食物鏈、食物網概念的基礎在於, 生物之間的存在的食物關係即“誰吃誰,誰被誰吃”。明確了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係,對於學習食物鏈並進步一連接食物網至關重要。

通過教學,讓學生明白在完整的食物鏈中都包含了生產者和消費者。同時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賴的條件,進而在學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概念。

在領學生學習本課時, 我採用了謎語引入:草原上來了一羣羊,然後來了一羣狼,用謎語引入,貼近學生們的認知水平,又非常吸引人,學生們毫不費力的猜出了謎底,我也順勢寫下了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關係。:草→羊→狼,很好地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食物鏈的概念。在學生自主學習書本中花叢中的生物圖片,和小組成員合作討論得存在花叢中所存在着的食物關係並得出生產者,消費者等科學概念後,爲了方便學生記憶箭頭的指向,我編寫了句順口溜“食物進了誰的嘴就把箭頭指向誰”然後找學生上黑板將花叢中存在的食物鏈表達出來。

共同分析食物鏈的開端都是從綠色植物開始的,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的。當學生能正確的書寫食物鏈,明白這些科學概念之後,我們又把視線從花叢轉入了田野,我讓小組成員輕聲討論得出食物鏈並構成食物網,而關於生態平衡的學習時,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生更切身體驗地回答缺少了某種動物,整個食物網會怎麼樣,既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又培養了學生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3

本課是科教版五年級第一單元第5課《食物鏈和食物網》。本節課知識內容較多,假如依照保守的講授法來教學,學習的興趣勢必要受到影響,因此,我改變了教學戰略,依照新課程規範所提倡的教學模式,把本課各教學環節設計成一個個小的探究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在本課教學中,同學經歷了觀察現象——分析原因——總結規律——拓展與考慮,這樣的認識自然的過程。在課堂中,我覺得師生互動情況較好,體現了同學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在學習中,能夠積極考慮,勇於發言,特別值得高興的是本節課可以看到同學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同學能夠互相傾聽,具有較強的合作意識,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同學知道了探究的全過程,也初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法。

本課有勝利的一面,但也存在着缺乏。比方:在讓同學以小組形式畫出相關食物鏈時,沒有給同學充分的討論時間,讓同學草草的結束,讓同學感覺一猶爲盡,使得在小組彙報時,同學沒有充分的準備,彙報情況不夠理想,有的同學沒有理出頭緒,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本節課在知識拓展一環節中,還缺少深度,沒有更好的強化知識,假如再讓同學試着說出森林生態系統的食物網或其他方面的食物網,是同學不拘於水田、草原的食物鏈,拓展同學思維,效果會更好,造成這一內容沒有實施,還是缺少時間,我覺得還是沒有很好的分配時間,前面講解還可以更簡化些,可能會更好些,掌握時間問題,還是我今後課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駕馭課堂能力方面,還是需要加強,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時地積累經驗,遇到課堂生成問題,能夠隨機應變,應付自如,使課堂上得更加精彩。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4

本堂課我以打生物牌作爲貫穿課堂的一個活動。在以前打牌中我們都用“吃”這個字,這也是符合了食物鏈中吃於被吃的關係。在講解完玩牌方法後,學生通過摸索玩牌可以領會到要先出草這樣的植物會比較好,再以草等植物爲開始排列出它們的食物關係。當然這裏的食物關係肯定不止一種,這也是爲下面的食物網做鋪墊。學生在彙報時有不同的意見,學生會看到,原來同一種植物能被好幾種動物吃,而一種動物也可以吃好幾種食物。由此再次排列跟一種植物有關的所有食物關係,那麼食物網就出來了。

接下來是引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環節。我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找出在食物鏈中比較特殊的生物,意圖是引出植物,但是在幾次試教過程中,學生都會找到食物鏈頂端的生物,那麼幹脆就調整思路,頂端生物的確特殊但是還有更特殊的生物,學生自然能夠找到植物,但是總體感覺這樣的交流不夠順暢。在聽了一小徐老師的課之後,覺得她在這一塊的處理上更加到位更加順暢,如在食物鏈草被牛吃牛被獅子吃中,獅子可以吃牛,牛餓了可以吃草,但是草很可憐,沒有可以吃的東西,那它靠什麼生存,以此得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概念。這樣更加的順暢,銜接更加自然。

然後就是找食物鏈中的共同點,都是以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這句話後我立刻出現了一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諺語,讓學生判斷是不是食物鏈,對食物鏈必須以綠色植物開始這一點進行鞏固,效果也比較好。

整堂課上下來,感覺整體還不錯,感觸最深的就是在一次次試教過程中,課堂越來越順暢的感覺,每個環節在每次課堂後都可以進一步的完善。

在這堂課的磨課過程中,經歷過不少問題,比如在第一個活動中我的意圖是讓學生排列食物鏈,但是學生會排出食物網來,我從開始遏制學生進行這樣的排列到後來放手讓學生排,並且產生問題,以此作爲下各環節的切入點,也自然多了。另外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分析的時候,我在試教中只出現了題目,讓學生回答,然後再糾錯,指導老師聽後有點虛,所以在課件中又加入了學生反饋以及糾錯的結果。效果就立竿見影了。

近段時間對好幾堂課都進行了反覆幾次的推敲探究,這樣的形式讓我對課堂的掌握更加自如,對教學更加有信心!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5

這節課時本單元中最重要的一節課了,認真分析學生特徵,多次修改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堂課教學之後,基本達到了本人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教材中的重難點也把握得比較到位,學生學習的效果也較好。但縱觀整堂課,還是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

開始我以爲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食物鏈中箭頭的畫法,於是我先講解了一遍何謂“食物鏈”,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書了“瓢蟲-----小鳥”,給予解釋“小鳥吃瓢蟲”應該這樣畫箭頭“瓢蟲-----→小鳥”。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對照課本說幾條食物鏈,並讓學生自己上黑板板書,我發現有的學生理解得還不夠透徹,還是鬧不懂該如何用箭頭表示,更甚者有部分學生竟然將箭頭給畫反了!於是我急中生智,對他們說“瓢蟲-----→小鳥”可以理解成“小鳥張開嘴巴用一條線將瓢蟲拉過來給吃了”加上了手勢,學生們笑了,並且很會意地點點頭。接下來我就“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這幾條食物鏈讓學生畫箭頭,此時學生們都理解了,而且幾乎都是準確無誤。由此我覺得教師在課堂中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貫穿教學是多麼必要。

在學生鞏固練習環節,我要求學生練習畫出幾條食物鏈,在彙報時,一名同學說,稻穀被小蟲吃,小蟲被雞吃,雞被人吃,人被狼吃,話音剛落,聽課的老師都笑了,這名同學馬上又說:“老師,狼吃人”。所有的聽課老師和學生一齊看我,我馬上說:狼有時確實能吃人,但是人是狼的食物嗎?“不是”,這名同學會意的撓撓頭…我想科學課涉及的內容很廣,需要努力才行。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6

《食物鏈和食物網》是新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生物與環境》單元的內容。通過查閱網絡上的教師課例,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比較側重對食物鏈概念的生成教學,用卡片圖,多媒體,圖畫等教學手段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點。但是,對食物鏈的覆蓋廣度舉例比較少,深入分析不足,食物鏈的多角度表達較少,以及對食物網的材料選擇不夠全面、系統,分析不夠深入,沒能充分激發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操。

本單元主要由“掌握食物鏈”與“認識食物網”兩個主要部分構成。它是爲讓學生了解有關生態羣落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重要內容。作爲這單元的關鍵知識點,該如何把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牽繫到整個單元的知識生成,以及後續學習的鞏固,特別是培養學生愛護大自然的良好品質。考慮到教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在本單元中承前啓後的作用,把掌握食物鏈作爲重點,採用遊戲導入,利用多媒體輔助,讓學生參與其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爲知識傳授保駕護航,樹立愛護大自然的情操。通過拓展資料分析,讓孩子們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密切聯繫的,只有保護好每一種生物,與生物和諧相處,我們的生活纔會更美好。

利用課件輔助教學,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簡單的遊戲中激發情趣。“這是什麼地方啊?”“大草原”。“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許多的動植物,它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過着提心吊膽的生活,總是想盡辦法的躲避天敵的追捕。”爲了讓大家親身感受大草原的生活場景,我想請5名同學扮演5種動植物,“小草,小白兔,狐狸,狼,獅子”,模仿動植物的靜態和動態生活,以及表演動物尋找食物的生動過程。讓學生感知動物的生存需要食物,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吃與被吃的關係,初步形成食物鏈的概念,以及得到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啓示。

在認識草原上食物關係的基礎上,收集各種生態環境下,生物之間食物關係例子,利用多媒體輔助展示。“菜園裏,菜青蟲在大口大口的吃着青菜葉子;一窩小虎崽正爭搶着吃母老虎捕食來的羚羊;大猩猩正用一根小木棒升到白蟻巢穴吃白蟻;可愛的大熊貓正靜靜的坐在竹林吃竹子;一隻烏賊爲躲避章魚的追擊噴出濃黑的墨汁;一隻老鷹正俯衝向一隻逃命的小白兔。······”通過認識不同環境的食物關係,讓學生從多層面瞭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聯繫,以及食物關係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爲認識食物鏈提供現實依據。

大自然中的動植物分佈廣泛,就算是貧瘠的沙漠和戈壁,也有許多動植物。但是,它們賴以生存的依然需要食物。將例子中的食物關係用文字記錄下來,利用吃與被吃的方式記錄。明確記錄要求,爲概念形成做好導向。“以上的例子似乎離我們有點遠,那我去花園裏找找看,有哪些食物關係?”“在一簇花叢中,老師找到了以下動植物:一株薔薇花,許多蚜蟲,一隻瓢蟲,一隻小鳥”。“它們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食物關係呢?請把它們也用文字記錄下來。“通過學生們的統計,可以讓他們學會收集信息,能用文字描述食物關係,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他們無意識的養成觀察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習慣。把樸實的問題變得有趣味,提高孩子們的記錄學習意識。

讓學生們觀察記錄的文字信息,發現它的複雜性和繁瑣性,無意識的想到簡化記錄方法的念頭。“仔細觀察我們記錄的文字,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你能想到一個比較簡便的方法來表示食物關係嗎?”“小草被小白兔吃,小白兔被狐狸吃,狐狸被狼吃,狼被獅子吃;薔薇被蚜蟲吃,蚜蟲被瓢蟲吃,

瓢蟲被小鳥吃;獅子吃狼吃狐狸吃小白兔吃小草;小鳥吃瓢蟲吃蚜蟲吃薔薇。”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就是吃與被吃的關係。討論發現,我們可以用簡易的箭頭符號“”或其它符號表示吃與被吃的食物關係,但箭頭符號是最簡便,最明顯的方法。箭頭表示吃什麼,箭尾表示被什麼吃。通過學生的統計,生成簡化,會驚奇的發現原本比較繁瑣的文字一下變得清晰明朗起來。自然就過渡到,“它看起來像什麼呢?”“鏈條”。由此,我們把這種像鏈條一樣的食物關係叫做食物鏈。

這時,請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同時,可以作爲下一個問題的研究材料,一環扣一環。“試着比較一下這些食物鏈,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說說你的發現?”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認識到食物鏈是從綠色植物開始的,最高級的肉食性動物結束。然而,再兇猛的肉食性動物也能被人類捕殺。“植物又是如何獲得食物的呢?”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植物的獲得食物(營養)的方式有別於動物,它是利用光能,靠自身合成營養物質。由此,將動植物分成兩大類:生產者和消費者。根據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特徵,總結出完整食物鏈與不完整食物鏈的區別,概括出完整食物鏈的特點,以此來尋找並書寫完整食物鏈。“看看一塊農田環境中的動植物,你能找到多少條食物鏈?”在一塊農田環境中,尋找動植物種類,將它們寫成完整的食物鏈,學生自主完成。在書寫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同種動物可以吃幾種動物,同種動物也可以被不同的動物吃,它們之間的食物關係非常複雜。學生可能會把所有的食物鏈羅列出來,老師可以適當提醒他們用不同顏色的筆連接,爲他們形成食物網的概念打下伏筆。“這麼多條食物鏈組合在一起,像什麼呢?”“網”科學家把它稱爲食物網,又稱生物羣落。

生物的生命離不開營養,食物給動植物提供了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將瞭解到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動植物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係。動植物之間有着各種各樣的食物聯繫,但他們相互之間的聯繫到底有多密切,其中一種生物對鏈上的其它生物有多大影響呢?我們可以通過真實的例子分析一下:五十年代,我國農村曾把麻雀作爲四害來消滅的運動,人們發現,在麻雀被大量捕殺之後的幾年裏,卻出現了嚴重的蟲災,使糧食大量減產,農民伯伯不明白這是爲什麼?誰給農民伯伯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重點強調食物鏈斷了,生態平衡被破壞了)

通過分析資料,讓孩子們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着非常密切聯繫,他們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此消彼長,交替生長,這樣才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而人類的干預,使這種平衡遭受到破壞,許多物種因此滅絕。只有保護好每一種生物,與生物和諧相處,我們的生活纔會更美好。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7

本週課堂進行了《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是本章知識的一個轉折點,它由生物與環境的關係轉變到生物與生物的關係。

在單元導讀中,第二自然段也簡單陳述了生物與生物的關係。在這裏我們應該明確,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的關係有食物、競爭、共生等,生物與生物的關係、生物與非生物的關係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生態系統。

第一單元導讀

在前面的課堂,我們瞭解了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的關係。在這一課中我通過研究瞭解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從而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

上課時我吸取同行老師的反思,在引入時,我引用典故“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學尋找其中的食物關係,其中螳螂吃蟬,黃雀吃螳螂,學生能夠很快找到,但是對蟬吃什麼,很多學生不知道,這裏通過學生五年級語文日積月累的詩《蟬》引導,詩中“垂緌飲清露”引申到吸樹汁,從而知道蟬吃樹(汁)。在瞭解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食物關係後,我先講述了食物關係從左到右依次是由弱到強,並且箭頭指向強者。緊接着轉到課本內容薔薇花園的食物。這個地方我覺得是最難的部分!

因爲學生對食物關係強弱不瞭解,對競爭捕食關係不瞭解,從而產生了許多問題。

落葉是小草的食物

問題1:落葉是小草,薔薇的食物,薔薇花瓣是薔薇的食物,因爲葉子變成肥料被花草吸收了;龔自珍有詩句“化作春泥更護花”,所以薔薇花是薔薇的食物。真心講看到這裏我真的佩服學生豐富的聯想。怎麼解釋?花瓣落葉落在地上後經過生物微生物複雜的作用,最後變成無機鹽和有機養分,這樣才能被植物吸收,及當落葉花瓣等被植物吸收時已經不再是生物形態,而食物鏈食物網是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所以這裏我們不能將落葉花瓣放入食物鏈中做花草的食物。

爲什麼落葉又成了蚯蚓的食物?

問題2:落葉怎麼又成了蚯蚓的食物?這個問題的解釋應該結合第一個問題,及當蚯蚓吃落葉時,落葉還以生物形態存在!

蚯蚓吃蚜蟲

問題3:不知道食物關係。對於這種真的只有告訴他,蚯蚓生活在土裏,蚜蟲生活在花草樹的枝葉上,蚯蚓不吃蚜蟲!

綜上,這部分是本節課的難點,也是我們需要小心應對的。瞭解食物關係後我們就需要闡述食物鏈及食物鏈的正確書寫,歸納出特點:由綠色植物(生產者)開始,到動物(消費者);更細一點的劃分:綠色植物→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

食物鏈書寫正確性的`判斷很重要,有助於學生正確書寫食物鏈,判斷標準:箭頭從左到右,由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肉食動物結束;箭頭指向強者一方。

沒有綠色植物

強弱順序出錯

食物鏈書寫要點

複雜的食物網是建立在食物鏈上的,在學習了食物鏈,掌握了食物鏈的正確書寫後,再瞭解田園生態系統是比較輕鬆的事情,然而依然有也問題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食物強弱關係!

黃鼠狼吃了貓頭鷹!!!

複雜而簡單的一堂課結束了;在學生學生們興奮的討論中結束了;在我的惆悵中結束了。我想起了很多事,想起了小學的課文“七星瓢蟲愛吃蚜蟲”,爲此我捉了很多瓢蟲,專門數它背上的星星;我想起了小時候在田埂上玩耍,抓蝗蟲捕蛐蛐;想起了爲了懲罰“八角丁”紮了我,於是把它關在紙盒子裏餓三天;想起了小時候割“水蕹菜”時深綠的葉子和白色的花!或者現在我才明白《昆蟲記》如此出名!當白紙黑字代替了五顏六色,檯燈驅趕了月光;當公式定理戰勝了樂趣,書房成了樂園,或許我可以理解現在社會爲何如此“宅”。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兩個情感結論,一是突出百草園是兒時的樂園從而諷刺了封建教育制度;二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都是魯迅先生兒時的樂園。茫然中不知所謂!當孩子們失去了百草園時,或許我,一個科學老師要做的就是那一段短短的泥牆根,留下些五顏六色給孩子,護住些淡淡的月光!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8

《食物鏈和食物網》一課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通過教學與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聯繫——食物鏈,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羣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間複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在教學中我發現有以下兩個問題:1、許多學生不認識稻穗;2、排序沒有認真審題,如:按誰被誰吃的順序將所給動植物填入食物鏈鏈環中,老師提示學生看清要求然後再填寫,但是四個班的學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人想當然地去填,等到錯誤形成,拿到桌面上與同桌談論時,學生自己才恍然大悟。

我不由地想起前幾年自己兼職自然的教學,幾乎是同樣教材,學生的學習與研究,靈活性是大了。但與前幾年相比,現在這些的學生暴露出了一些學習與生活,特別是工農業、生產常識相結合相對薄弱的問題,暴露出了學習中的“缺陷”,聽學校一些老師反映,在其他學科也有審題不到位,想當然去做的現象。

也許是新時代接受新信息量大,再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獨生子女人數多,根本沒有機會去農村體驗生活,只停留在課本的知識上,很少有實踐經驗,看來很有必要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進行訪問,以增長他們的見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9

《食物鏈和食物網》一課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通過教學與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生態系統中的食物聯繫——食物鏈,通過畫、找食物鏈,認識食物網,意識到食物網反映了羣落和生態系統中的動植物間複雜的食物能量交換關係。

在教學中我發現有以下兩個問題:

1、許多學生不認識稻穗;

2、排序沒有認真審題,如:按誰被誰吃的順序將所給動植物填入食物鏈鏈環中,老師提示學生看清要求然後再填寫,但是四個班的學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人想當然地去填,等到錯誤形成,拿到桌面上與同桌談論時,學生自己才恍然大悟。我不由地想起前幾年自己兼職自然的教學,幾乎是同樣教材,學生的學習與研究,靈活性是大了。但與前幾年相比,現在這些的學生暴露出了一些學習與生活,特別是工農業、生產常識相結合相對薄弱的問題,暴露出了學習中的“缺陷”,聽學校一些老師反映,在其他學科也有審題不到位,想當然去做的現象。

也許是新時代接受新信息量大,再一個原因是現在的獨生子女人數多,根本沒有機會去農村體驗生活,只停留在課本的知識上,很少有實踐經驗,看來很有必要組織學生到工廠、農村進行訪問,以增長他們的見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食物鏈和食物網》教學反思10

面對陌生又熟悉的初中課本,感慨時間飛快,我已經從一名初中生成長成了一名準教師。看到活潑可愛的初中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天真的美好。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那作爲他們的老師,我能做的就是把帶給他們的每節課上到最好!所以,課後的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從聽課到備課再到真正的上課,在教學中,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會最深刻的是站在真正的講臺上,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時。這期間教學的成功之處、不足以及老師、同伴的指導都值得反思、總結。具體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教學理念:

聽指導老師的課,最大的感受是: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們的積極參與、老師的循序誘導,沒有知識灌溉,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們思考、探索、分析,最後得出結論。這一收穫時刻提醒着我:要真正以學生爲主體,要有真正的學生活動,同時老師要發揮課堂的指導地位。

二、教學教態:

1、聲音:聲音還是比較洪亮,只是語調還缺乏教學熱情,比較平鋪直敘,還可以更抑揚頓挫一些,時而和學生們用開玩笑的語氣給孩子們講小笑話。時而嚴肅,強調重點。時而用有親和力的語氣關心孩子們。這樣的課堂會更充實,也會更有樂趣!

2、動作:課上,每個孩子都在關注着老師的一舉一動,而且,老師的舉動很可能是孩子們學習的參考。所以,老師要對自己嚴格要求,課上的每個動作要自然、大方、時刻體現着對學生們的尊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女孩子在課下對我說:“老師,您真有禮貌,當我們掌聲歡迎您時,您還說了謝謝大家!”。聽到這句話,我爲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而暗自高興,同時,也提醒着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爲人師表,真正成爲孩子們的榜樣!

3、心理:在這裏,最大的感受是:上課時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着教學語言是否自信、教學教態是否自然大方。所以,心理也是需要多鍛鍊、自己學會積極調整的。剛登上講臺,我會很不自然,就想:自己做得不夠完美,學生們會不會不喜歡自己呢?後來,我發現,我的想法完全錯了,因爲:老師上好一節課,不是爲了使更多的學生們喜歡自己,而是可以真正使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樣,自己就會更大方,不再忸怩了!

三、教學技能:

1、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體現在教案上,是對真實教學的一個預設。

(1)對自己所授課程在本專業總體的教學計劃中的地位作用:

也就是準確把握學生們的知識基礎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樣更有利於找到教學重點和難點,也避免了重複講解、講解過深的知識點。

(2)能夠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恰當的處理:

對教材的處理,我感覺還是停留在課本上的內容,甚至可以說,課本上的知識點都沒有吃透,有些憑着自己的感覺在開展教學。這是需要改正的!我想,我現在要做的是:先通讀課本,自己掌握課本知識,然後,分析出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後,再進行知識的加工處理,一定不能落下知識點,因爲對學生,要負責任!

(3)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法:

這一點自己做得還可以。首先了解了中學生:他們還不夠成熟去想我要好好學習是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學生學習的出發點更多的是有趣、有用,當他們可以很自豪地講給同伴、家人時,他們就喜歡上了學習。所以,帶給孩子們的課要多多地從生活實際出發,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瞭解到:本節內容食物鏈和食物網只要強調的是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對於不是特別抽象的知識,設計了比較多的學生活動來增添學生們學習的樂趣:講小故事導入新課、請同學們寫食物鏈並和大家交流分享。

通過前期的瞭解,設計了比較活的學生活動,調動了學生們積極的學習興趣。是比較成功的一點。

(4)對於課堂突發事件的預設還是不夠:

自己想:學生們的回答會完全按照自己備課時寫的,可是,忘了學生們的自主性和想法的靈活、開放,於是,在這方面耽誤了比較長的時間。在導入時,給學生們講了一個:兔子吃草、蛇吃兔子、老鷹吃蛇的故事,當問到學生們故事中涉及到了幾種生物時,想着學生們回答:草、兔子、蛇、鷹。沒有想到,學生們說了好多,還有:樹、花、螞蟻、微生物。當時,學生們說什麼,我就都寫上了,指導老師誇我做得很棒,沒有否定孩子們的想法,尊重孩子們!我學會了要時刻尊重學生們的靈活的思維,也知

道了要儘可能地對課堂做出預設。

2、課堂技能:

(1)導入:

本節課導入比較成功:時間控制得當、課堂教學秩序管理還可以、師生有效地交流、導入也有效地爲開展教學內容服務。

結合上一節課《水和溫度對生物體的影響》失敗的導入和本節課成功的導入,更加明確了:導入不能僅僅是活躍課堂氛圍,最主要的是要與教學內容有關,否則,會帶偏學生們。

(2)設疑和提問:

這一點是自己沒有想到的,爲了保證提問的高效,要提前設計出本節課的問題串:提問要有針對性、有啓發性。要選擇適當的提問時機。提問要有適當的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問題後,要有分析評價、必要的引導、總結。

(3)講授:

記得指導老師說過: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一定要正確、科學,所以,講授時,一定要尊重客觀的知識,要學會掌握事實、概念、原理、規律、應用等不同教學內容的講授方法。

其次是:講授時,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同時,講課是一門藝術,要儘量做到讓學生們學習、聽課時,體會到課堂教學的美感,使講授的科學性、教育性、啓發性、藝術性同在。

(4)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與PPT應用方面,自己還需要進行兩者的合理分配,板書更多地體現教學重難點,PPT是爲了教學更好服務的工具,切記只念PPT、自己的思路被PPT帶着走。同時,也要學習製作更好體現自己教學思路的PPT的方法,目前要學習的是觸發器的運用。

(5)對學生回答的反饋:

除了可以用:很好!很棒!還可以用什麼呢?要對學生的回答有一個總結,對於學生回答的肯定要具體一些,例如:回答得很具體、很全面,將幾個方面都涉及到了。這樣,對學生的肯定很真實,同時也強調了易錯點。

(6)總結結束課程的技能:

有的時候,由於時間把握得不是特別好,會沒有時間總結。總結是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會使課堂的重難點突出,總結時,要注意:歸納總結要簡練、概括、重難點突出。總結要使教學內容前呼後應、形成系統。總結要有啓發性,有利於學生拓展、延伸、自主學習。

四、成功之處: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兩大方面:一是課堂氛圍比較活躍,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能夠較好地尊重孩子們的想法。二是知識點的講解以及重難點的強調比較到位,具體如下:

1、在強調食物鏈的完整性時,用到兩個例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以及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在講解時,強調的很到位,並且結合學生們的易錯點,很具體。

2、用枯草桿菌分解枯草,指出,食物鏈中不能出現分解者。

3、爲學生們解答疑惑:食物鏈的能量來自太陽能,太陽能爲什麼不能寫進食物鏈裏,解答得比較成功。

4、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捕食關係強調得很到位。

五、不足之處:

1、要記得錯的知識點不能寫在黑板上。

2、要教給孩子們數食物鏈的方法。

3、老師不能只強調重點,要落在課本上,讓學生們劃出重點。

4、講食物鏈和食物網沒有必要太複雜,只要將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強調到位就好。

5、有學生問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裏的大魚和小魚都是魚,能不能只寫魚?當時給學生的解答是可以,後來一想,是不可以的,因爲,這裏的小魚可能是草食性的,而大魚是肉食性的,不能籠統地叫做魚。

6、要記得課件的色彩對比,要讓學生看清楚。

7、語言,儘量能夠用利於學生接受的方式來表達,口語化與科學、準確不衝突。

8、分解者不是吃,而是分解,要注意語言的科學。

9、要熟悉講課流程,只有這樣,教師的講課思路纔不會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