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

本文已影響1.36W人 

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醫生提醒,頻繁密切接觸鳥與禽類的人羣屬於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高危人羣,鳥類愛好者要注意保持養鳥環境的衛生,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

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1

圍觀宰鴨竟然能患上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年近50歲的耿大姐,家住浙江中北部農村,最近她突然出現全身乏力,連走路都走不了,還出現劇烈乾咳,伴有發熱,體溫最高達39.2℃。耿大姐就診於當地醫院,但治療幾天不見好轉,遂轉診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

耿大姐到達急診搶救室時胸悶氣急明顯,感染病科認爲,患者急性起病,肺部進展迅速,多肺葉病變,氧合低,符合“重症肺炎”。

但蹊蹺的是,入院後相關常規檢查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體等檢測均爲陰性,雖經經驗性抗感染治療,輔以高流量吸氧,幾天後複查肺部CT示肺部病變卻較前明顯進展。

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

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終於發現緣由:耿大姐發病前10天左右曾看人家宰殺鴨子,待了一小會……有活禽暴露史,得警惕人畜共患疾病可能。

不出所料,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測序(mNGS)結果,檢測出鸚鵡熱衣原體核酸序列,耿大姐最終被診斷爲“鸚鵡熱”

潘紅英主任介紹,鸚鵡熱又稱爲“鳥疫”,由攜帶鸚鵡熱衣原體的鳥類及鴨等禽類傳染給人,最初發現該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爲鸚鵡熱。

近年國外相關文獻報道,鸚鵡熱衣原體肺炎約佔社區獲得性肺炎的1%,需要引起大家警惕。鸚鵡熱衣原體肺炎的臨牀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見爲高熱、寒戰、劇烈頭痛、肌痛、乾咳、呼吸困難和胃腸道反應,易有肺外器官的受累,嚴重者危及生命。據報道,近日浙江麗水有一例患者因救治無效死亡。

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 第2張

在治療方面,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藥物首選四環素類,次選大環內酯類。治療療程至少10-14天,延長療程至2-3周可減少復發。

醫生提醒,頻繁密切接觸鳥與禽類的人羣屬於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高危人羣。因此,鳥類愛好者要注意保持養鳥環境的衛生,每日清洗鳥籠,在清潔糞便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應用“溼式作業”,以免致病微生物擴散到空氣中被吸入人體而感染;購買活禽時要保持距離,食用禽類時要徹底煮熟。若禽類出現鸚鵡熱症狀應立即隔離,並及時處理病禽。若人出現相應症狀,應立即就醫。

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2

10月5日,據浙江麗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自2021年9月9日報告首例鸚鵡熱病例以來,麗水市先後發現報告7例病例,經實驗室宏基因檢測,確診鸚鵡熱病例6例,臨牀診斷1例,這也是麗水市首次報告鸚鵡熱病例。經治療,截至10月5日,5例痊癒出院;1例臨牀症狀消失,但尚在住院觀察;另有1例死亡。

今年7月底,長沙縣的.羅愛芳(化名)突然出現發燒、咳嗽,體溫最高時達41℃,生命垂危,緊急轉入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RICU)。經診斷,醫生髮現羅愛芳竟是鸚鵡熱衣原體感染,導致其患上鸚鵡熱的真正元兇是家中餵養的家禽。患者家人表示,家裏有十幾只雞、鴨,都是其飼養,經常需要清理糞便,但她沒有戴口罩和手套的習慣。經過治療,羅愛芳於8月8日出院。

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RICU)曹君副主任醫師介紹,“鸚鵡熱”又稱飼鳥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鸚鵡感染病菌並最終感染給人類。

目前已發現鴿子、金絲雀、相思鳥、紅雀甚至雞、鴨等鳥類和家禽都可以傳播。

曹君提醒,在飼養家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衛生,做好戴口罩、規範洗手等防護措施,防止吸入乾燥的家禽糞塵土。

浙江女子因看人殺鴨感染鸚鵡熱 第3張

核心提示:

1、鸚鵡熱是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最初發現本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爲鸚鵡熱。目前還沒有納入中國大陸法定傳染病管理。但根據香港法例,鸚鵡熱爲需呈報的傳染病。

2、鸚鵡熱衣原體侵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爲7-15天,短者3天,最長可達45天。最關鍵的是,感染者咳出的痰對他人也有傳染性,是傳染源之一。所以說,鸚鵡熱可以發生人與人間的傳播,患者應注意隔離,醫院工作人員也應注意防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