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本文已影響3.05W人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老齡社會的到來導致大量“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充分暴露。當前我國約有2.74億戶老年人手機用戶,其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老年人約1.34億戶。智能手機“複雜”的功能和五花八門的APP,讓許多老年人無所適從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1

信息技術的一日千里,推動着社會進入數字化時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又加速了這一進程,人們享受着科技發展帶來的“一機在手,天下我有”的便利和幸福。然而,有一個羣體卻在這場智能化和數字化浪潮中成爲被“遺忘的角落”——他們就是老年人。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智能手機“複雜”的功能和五花八門的APP,讓許多老年人無所適從,這導致數字社會越發展,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越凸顯。因爲沒有智能手機或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老年人正面臨不會掃碼支付操作、就醫不會手機預約掛號、不會用手機繳納水電費、日常通行沒有“健康碼”等突出問題,“一刀切”式智能化、數字化服務已經成爲橫亙在老人與生活之間的“高牆”。

據統計

當前我國約有2.74億戶老年人手機用戶,其中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的老年人約1.34億戶。這意味着,全國有近1.4億老人使用功能機或使用智能機但不上網,是網絡上的“沉默者”。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第2張

其實,“智能化”的初衷就是爲讓絕大多數人生活更便利,現在卻成爲了老年羣體的絆腳石。當然,數字化和智能化是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法寶,如何在智能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幫助和引導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適應“數字生活”,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去年年底以來,多地多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從醫療、出行、消費等各方面出手,幫助老年羣體跨越“數字鴻溝”。其中,工信部宣佈,將從 2021 年 1 月起,在全國範圍內啓動爲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同時,工信部還在近期發佈《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產品和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要推動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適老化改造。製造企業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使智能終端產品方便老年人看得見、聽得清、用得了,更好地獲取信息服務。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第3張

很多企業積極響應,並着手加速佈局,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切實解決老年人在智能時代的痛點。

其中以華爲、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行動最迅速。這些廠商的旗下手機產品都支持簡易模式,手機系統在桌面上的佈局簡單明瞭,字體、圖標等元素變得更大,這樣一來,視力不佳的老年人就能更輕鬆地看到手機屏幕顯示的內容並進行操作了。

小米手機還啓動了“親情守護”功能,這個功能也是一個遠程協助功能,用戶只需要點擊“安全中心→親情守護”功能,即通過小米手機可以遠程管理另一臺小米手機,這有助於遠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幫助父母解決手機操作時遇到的難題。

類似的還有OPPO 手機,其爲了幫助老年人解決較爲複雜的手機操作,提供了一個“屏幕共享”功能,讓用戶可以將屏幕共享給他人,邀請對方實時觀看自己手機屏幕的畫面,以及進行操作。這個功能的好處就是能夠讓老年人在遇到掃健康碼、網上預約辦理業務等操作難題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讓家人幫助自己完成,避免了很多麻煩。

此外,京東在 2020 年 12 月初聯合中興等品牌,發佈面向“銀髮族”的C2M定製5G長輩智能手機。爲了爲降低用戶的學習智能手機的成本,京東與中興攜手打造親情小時光APP,子女可以通過遠程協助模式,幫助長輩進行應用下載和功能設置;考慮到老年人的親情需求,還設計了家庭相冊功能,實時共享照片,使長輩第一時間瞭解子女生活動態,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此外,基於來自京東健康的服務資源,提供了極速問診功能,解決老人求醫問藥的問題。

科技越發展,人們越幸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也能享受社會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2

僅不足14%的老年人羣體認爲自己“能夠完全熟練地使用手機上的智能軟件去解決問題”,而約30%的.老年人羣體認爲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甚至有2%的老年人羣體認爲基本不能解決問題……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於今年8月針對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的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因不會使用智能軟件,老年人羣體在辦理醫院掛號、出行及健康碼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便。

在使用智能軟硬件遇到困難時,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首選尋找後輩幫忙解決問題,其次爲向身邊同齡人求助、再向平臺/軟件客服求助。

規模比例快速增長

破解“老年人數字困境”刻不容緩

老齡社會的到來導致大量“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充分暴露。而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歷次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可以發現,新冠疫情也加速了老年人羣佔網民總體比例的增長。

2015年末,60歲及以上網民僅佔總體網民規模的3.9%;2018年末,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上升至6.6%。而2015年末和2018年末的網民規模約爲6.88億和8.29億人,意味着這段時間裏,60歲及以上網民規模僅增加了0.279億。而直到2020年3月,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更是僅上升0.1%至6.7%。

然而在2020年末,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激增4.5%至11.2%,60歲及以上網民規模達到1.108億,是2020年3月的近兩倍。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3月,網民規模爲8.97億,而2020年末,網民規模爲9.89億,規模淨增長0.92億。在相同時間段中,60歲及以上網民規模從0.601億增加至1.108億人,這意味着超過50%的規模淨增長來源於60歲及以上網民的增加。

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將新冠疫情影響下,老年人快速入網的成因歸納成三大方面:一是我國充分利用數字化普及程度高、技術手段運用多樣的優勢,很好地控制住疫情,也因此助推了老年人學習融入數字社會的進程;二是我國數字化的運用日益趨近“傻瓜化”,讓更多羣體享受到“數字紅利”;三是當前“準老人”與“低齡老人”是老年人羣入網的主力,他們來自我國的第一次生育高峯,學習智能設備使用的能力比較強。

大量“數字新手”的涌入也暴露出當下數字信息化時代“適老化”存在的諸多不足。今年全國兩會上,“老年人數字困境問題”亦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並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第4張

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農村老年人更少

儘管老年網民佔比和規模有明顯上升趨勢,然而讓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走向“鴻溝”另一側的橋樑仍有待拓寬。

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爲35.8萬億元,相比“十三五”初的11萬億元,增長超過300%,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36%,對GDP貢獻率達67.7%。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互聯網上市企業在境內外的總市值爲16.80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51.2%。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但截至2020年末,60歲及以上非網民羣體佔全國非網民總體規模的46%。此外,數字化發展水平的不平衡也減少了農村地區老年人接觸智能設備和網絡技術的可能性。儘管我國行政村通光纖、4G比例均超過98%,但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僅爲55.9%。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調查也顯示,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軟件的農村老年人僅8%。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報告顯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年齡因素和設備不足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其中,因爲沒電腦、手機等上網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13.3%;因爲年齡太大/太小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15.1%。此外,因爲不懂電腦或網絡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51.5%;因爲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而不上網的非網民佔21.9%。

近20%老年人正在使用適老化版本軟件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於今年8月針對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的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因不會使用智能軟件,老年人羣體在辦理銀行業務、醫院掛號、線上交水電費、出行及健康碼、掃碼支付、點餐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便。

“現在已經進入2.0數字鴻溝。”浙江大學教授、聯合國絲路論壇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春暉曾表示,數字技術本身在很多地區沒有差異,差異在於個人有沒有使用數字技術去提高生活質量的能力、有沒有用數字技術創造財富的能力。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調查發現,僅不足14%的老年人羣體認爲自己“能夠完全熟練地使用手機上的智能軟件去解決問題”,而約29%的老年人羣體認爲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甚至有2%的老年人羣體認爲基本不能解決問題。特別是居住在鄉鎮、農村的老年人以及不與後輩一起居住的老年人,超過38%的受訪老人認爲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甚至基本不能解決。

面對“2.0數字鴻溝”難題,相關部門亦陸續出臺相關文件,着力解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羣體在使用互聯網等智能技術時遇到的困難。2020年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爲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並公佈了首批改造名單。此外,今年4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繼續印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實施工作的通知》,並明確了改造標準規範和完成時間。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對首批改造名單中的43款App進行體驗。截至8月15日,至少有30款App通過不同形式上線了“大字模式”“關愛版”“長輩版”等具有較明確指向意味的適老化版本。

而在上線適老化版本的軟件中,超50%的App將適老化版本放在“我的-設置”中。這也意味着用戶需要通過2到4次手指滑動或點擊動作才能進入對應的適老化版本中。另外,通過應用市場查詢,至少有4款App開發了專門的適老化App。

然而,調研數據顯示,接近20%的老年人正在使用適老化版本軟件,而更多的老年人(佔約42%)則是“想找,但找不到”。

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唐鈞曾發表觀點,目前部分平臺關於適老化的所謂改變,沒有真正去問老年人需要什麼,所以它們做出的這些改變:一是敷衍,二是便利自身,三是增加新渠道做廣告。而南都大數據研究院在體驗這43款App的適老化版本過程中也發現有類似問題。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第5張

老人最擔憂被騙,資金類問題諮詢最多

而在“跨越數字鴻溝”過程中,困擾老年人羣的詐騙風險和危機也如影隨形。

“還是用現金比較安穩,只要錢往胸口的兜裏一放,心裏就有底了。”李大爺一邊用現金結賬,一邊和南都記者交流。儘管李大爺使用智能手機已經相當熟練,但是在購買大額商品時,他還是習慣用現金,他擔心在虛擬世界被騙,錢就找不回了。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針對“老年人融入數字時代狀況”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中老年羣體使用智能手機軟件時,遇到的問題主要突出在擔心被騙(調查佔比:50%);閱讀困難(42%);不會打字、語音識別不出(41%)這三個方面。

支付寶客服向南都記者呈現的數據同樣反映這種憂慮,在中老年羣體用戶通過電話渠道諮詢客服人員的主要問題,資金類問題佔比達到了50%。

從該中心的數據顯示,“中老年人格外在意每筆資金支出,以及賬戶安全、開通了什麼功能”。比如中老年人諮詢的熱門問題就包括“交易如何退款”“如何修改銀行端預留手機號”“如何查詢交易記錄”“購物交易如何聯繫賣家”“綁定快捷提示身份信息與銀行不一致”等。

除此之外,資金對賬、產品使用指導、基礎賬戶問題也是中老年羣體通過電話諮詢較多的問題。

在當下複雜的“消費環境”之下,中老年人除了需要留心手機軟件中的資金操作問題之外,還得提防各種“新瓶裝舊酒”的詐騙情況。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受訪老年人羣體中,約20%的老年人表示沒有遇到過疑似詐騙。46%的老年人遇到過冒充“老朋友”詐騙,42%的老年人遇到過網上購物、售藥(保健品)詐騙,33%的老年人遇到過虛假中獎類型的詐騙。另外,還有不少老年人遇到過掃碼領物品、冒充客服、醫保社保、高息理財等詐騙類型。

有問題先找後輩

僅兩成受訪老人接觸過相關培訓

事實上,老年人羣隨數字化浪潮“遷徙”未必是被動、消極的無奈之舉。相反,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體驗智能生活或是一種生活質量的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鵬曾基於2016年的抽樣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並發表論文:中國老年人的互聯網使用並非是一種負面情緒體驗的來源以及被動適應的行爲,而是一種避“疏”就“親”、主動適應和積極選擇的過程。

杜鵬指出,“互聯網使用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之間有顯著正相關關係。具體而言,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生活滿意的可能性是不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的2.203倍。”

然而,在傳統工業社會向數字信息社會變遷過程中,認知機能、數字生態環境等主客觀因素限制了大量老年羣體成爲新技術的受益者和能動使用者。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使用智能軟硬件遇到困難時,老年人首選的解決途徑就是尋找後輩幫忙解決問題,其次爲向身邊同齡人求助、再向平臺/軟件客服求助。而在不與子女後輩一起生活的老年人羣體中,則剛好相反,他們認爲遇到困難時,首先向平臺/軟件的客服求助,其次爲向身邊同齡人求助,再向後輩尋求幫助解決問題。

而2017年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也指出,預計到2020年,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智能手機適老化再引關注 第6張

對上述老人而言,客服、社會組織等途徑成爲他們“數字反哺”的主要手段。這類需求反映到現實當中,就變成了“我不懂”“你教教我”“你慢一點”“稍等,我去拿筆”“有流程發給我嗎”“怎麼查不到”“太難了!該怎麼操作”等高頻語句。

支付寶相關客服人員向南都記者透露,他們往往花費更長的時間來協助老年用戶解決這些問題。相關客服人員表示,“來自老年人的來電諮詢平均耗時爲30分鐘,是非老年用戶來電諮詢平均耗時的4倍以上,而老年人來電諮詢最長時間達到150分鐘。”

據支付寶客服數據的分析,造成中老年人來電諮詢時間長、諮詢資金類問題較多等的主要原因包括了“子女後輩不在身邊”“周邊老人圈信息雜亂又不懂”“辨別第三方業務或詐騙公司所提供的信息”“App產品複雜、互聯網詞彙難理解”等四個方面。

此外,南都大數據研究院調查數據亦顯示,約65%的老年受訪羣體表示,他們所在的街道社區、村子曾組織過智能設備使用問題解答培訓,但參加過培訓的僅佔約21%,老年人羣信息技術教育積極性有待提升。同時,仍有約35%的羣體表示,他們所在的街道社區、村子沒有組織過任何形式的智能設備使用問題解答或培訓。

8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關於請報送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範案例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徵集一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典型案例,以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爲全國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提供示範經驗。

各行各業如何讓“適老化改造”彌合“數字鴻溝”,改到老人心坎裏?企業作爲“社會公民”在“適老化”服務中履行社會責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