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

本文已影響8.88K人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總體來看,實體經濟的增長對於各省份經濟的整體復甦起到了支撐作用。 近年來,科技驅動成爲城市發展的關鍵。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1

在國家統計局公佈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後,各省份也陸續發佈了自己的經濟“三季報”。從發佈的數據來看,榜首的廣東和第二名的江蘇差距在縮小,能源上下游省份工業利潤增速呈現兩重天。

廣東領先優勢縮小

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風向標。2021年前三季度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爲88009.86億元,同比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5.1%。同期,江蘇實現GDP84895.7億元,同比增長10.2%,兩年平均增長6.3%。

兩相比較,廣東領先江蘇3114.16億元,而去年同期粵蘇這一差距爲4588億元,也就是說,今年前三季度廣東領先江蘇的優勢大幅縮小了1474億元。

考慮到廣東GDP素有“上小下大”即下半年佔比較大的傳統,因此全年下來,廣東領先江蘇仍將超過5000億元。比如去年前三季度廣東領先江蘇4588億元,但全年領先江蘇8041億元。但無論如何,今年全年廣東的領先優勢將比去年明顯減少。

優勢減少的一個原因在於工業。江蘇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9.5%。同期,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5.2%。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考慮到2020年一季度乃至2020年前三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大,因此,兩年平均增速更有衡量意義。前三季度,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領先廣東4.2個百分點。

爲何江蘇工業增長更快?這裏面的一大原因還在於產業結構。江蘇是我國輕重工業配置最合理的省份,各大產業規模非常均衡,江蘇的十大支柱產業爲電子、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化工、通用設備製造、鋼鐵、汽車、紡織、專用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等十大行業爲主要支撐。今年以來,隨着原材料價格上漲,上游工業利潤大漲,江蘇由於重化工業佔比更高,上下游產業更加平衡,受益更大。

另一方面是,江蘇經濟增速快,與近幾年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深入有關。專家指出,近年來,長三角一體化不斷深入,長三角各個城市之間的分工和協作增強,包括高鐵、城際等硬件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進一步向長三角城市羣集聚。在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上海的引領下,以蘇州爲代表的蘇南地區轉型升級不斷加快,蘇中、蘇北地區也快速增長。

比如,蘇州的外資企業佔比很高,這幾年蘇州的外資企業質量在提升。同時,在上海的帶動下,江蘇的高新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7月22日科創板開閘兩年之際,科創公司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江蘇省(60家)、廣東省(51家)、上海市(43家)、北京市(42家)、浙江省(26家)。其中,蘇州貢獻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已達33家,佔科創板企業的.11%,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中位列第三。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 第2張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科技驅動成爲城市發展的關鍵。長三角的高教資源十分豐富,上海和南京的高教資源實力在各大城市中位列前三,人才紅利優勢十分突出,科創產業發展十分突出。科創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十分顯著。

相比之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科教基礎是一大短板。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廣東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僅爲15.7%,該比例在全國列第13位,與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有較大差距。

不過,放到更長的時間段來看,廣東和江蘇之間的絕對值差距既有不斷縮小的階段,也有持續擴大的階段。查閱歷年數據發現,廣東2008年GDP領先江蘇0.58萬億元,其後5年的差距逐年縮小,分別約爲0.5萬億元、0.46萬億元、0.42萬億元、0.33萬億元、0.32萬億元。

不過到2014年,兩地之間的絕對值差距重新擴大,2019年,兩地的差值達到9330億元,爲近年來的最高峯。2020年兩地的差值有所縮小,爲8041.9億元,今年這一差距還將繼續縮小。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 第3張

| 表:十年來廣東、江蘇歷年GDP及差值(單位:億元。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2

實體經濟表現有所分化

總體來看,實體經濟的增長對於各省份經濟的整體復甦起到了支撐作用。但受制於供應鏈、能源雙控等多方面的影響,不同省份之間的實體經濟表現有所分化。

整體經濟增速表現較好的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普遍也有不錯的表現,譬如,江蘇、浙江、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了9%,均大幅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增速水平。

北京的工業表現尤其亮眼,前三季度,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大幅增長38.7%,兩年平均增長17.7%,兩項增速均在31個省份中高居首位。

這得益於高端產業發揮的引領帶動作用。北京的重點行業中,前三季度醫藥製造業同比增長3.3倍,兩年平均增長1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21.1%,兩年平均增長18.9%。高端產業引領工業發展,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倍和1.1倍,兩年平均增速達到59.1%和48.8%。

一些省份披露了壓減能耗的影響。譬如,安徽統計局指出,“雙控”政策成效顯現,前三季度全省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2%,增幅比全部規上工業低1.3個百分點。

31省份經濟三季報廣東情況 第4張

江蘇統計局則指出,工業生產月度增速持續回落且回落幅度有所加快,7月份、8月份、9月份分別增長10.5%、7.0%和1.8%。

廣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月首現負增長,這也導致了前三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9.6%,比上半年回落6.6個百分點。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在分析中指出,今年三季度,受疫情防控、缺電限產、能耗壓減等客觀因素的疊加影響,全區工業經濟發展壓力不斷加大。

同時,諸如供應鏈擾動等因素,正在使一些省份的工業受到影響。

吉林工信廳相關人士曾在7月表示,面對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局勢,下半年吉林工業運行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汽車“缺芯”影響短期內難以消除等。吉林省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了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這比上半年的增速下降了9.9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當前,世界經濟依然處於復甦的艱難時期,我國的實體經濟也面臨着主動調控、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缺芯、缺電等疊加因素的影響,並且,不同地區還可能遇到散發疫情的挑戰。各地政府要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密切關注和克服困難,幫助企業加快經濟轉型步伐,積極尋找新動能,推動經濟繼續復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