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

本文已影響1.8W人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不少網友紛紛表達了對袁老的哀思之情,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1

15日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出席儀式。

袁隆平院士的墓蓋四周環繞着稻穗裝飾,墓蓋上方端正地擺放着兩碗米:一碗白米,一碗梗米。袁老墓前的碗寫着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網友:每一縷升起的炊煙,都是我們對您的懷念。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

對於袁院士爲何時隔近6個月後下葬,10時許,新京報報道稱,袁院士助手楊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後社會國家對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視,長沙、江西的家鄉等希望袁院士能夠歸葬到他們那裏,經過多方面考察後,最終確認安葬在唐人萬壽園。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2

在今天上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

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

當天9點38分,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表達對袁老的深切懷念!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 第2張

稻田追夢的科學巨擘——追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 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 種優勢的科學家。他衝破了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

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的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

傳奇始於大地,論文寫在大地,更多的.豐收將回饋大地。袁老,您放心,您的“禾下乘涼夢”,我們一定會讓它成爲現實。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3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

不少網友紛紛表達了哀思之情,表示“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 第3張

同日9點38分,將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

據新華社報道,“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勳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餘項國內國際大獎。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 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爲“雜交水稻之父”。

這位爲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的老人與世長辭,但他牽掛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捷訊頻傳。

袁隆平墓上爲何放了兩碗米 第4張

據湖南日報報道,9月28日,四川省米易縣,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三優2號” 實現了第三代雜交水稻作爲中稻種植的超高產收成,平均畝產爲1085.99公斤。

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縣,第三代雜交稻“三優1號”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36.1公斤,加上7月份此地測產的早稻平均畝產667.8公斤,得到了一個讓人驚喜的新紀錄——雙季稻週年畝產1603.9公斤。

10月26日,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雙季稻測產結果爲1586.86公斤,也實現了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創造了當地雙季稻畝產最高紀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