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

本文已影響2.94W人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我們中國很多的物品都是有象徵意義的,不同的物品象徵的意義是不同的,花草樹木、動物等等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存在,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1

以松柏象徵堅貞。松枝傲骨崢嶸,柏樹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鬆與竹、梅一起,素有“歲寒三友”之稱。文藝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以竹象徵氣節。竹子挺拔秀麗,歲寒不凋,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來比喻人的氣節。

以梅象徵堅強不屈。梅的枝幹蒼勁挺秀,寧折不彎,被人們用來象徵剛強不屈的意志;而迎風斗雪怒放的梅花,則最先給人間透露春的氣息。

以菊象徵不畏風霜。菊花在深秋時節開放,它花期長,千姿百態,深爲人們喜受。它不畏風霜的高尚品格更爲人們所稱道。

以牡丹象徵富貴。牡丹花朵碩大,色澤鮮豔,它以其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端妍富麗的特色,素稱“花中之王”。人們視其爲富貴榮華的象徵。

以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爲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現詠蘭的佳句。

以荷花象徵清白。荷花花朵豔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讚美荷花的高貴品格,將其視爲清白、高潔的`象徵。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

以折桂象徵榮耀。據神話傳說,月亮中有一桂花樹。過去稱應試及條爲“蟾宮折桂”,比喻十分榮耀。福建地區的古越人還將月桂編織成“桂冠”,奉獻給榮譽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門生。人們常以“桃李滿園”、“桃李滿天下”來比喻某名師的門生衆多。

以桑梓代故鄉。《詩經·小雅》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意謂家鄉的桑樹與梓樹乃父母所栽,對它要表示尊敬。後人常以桑梓指代故鄉。

以垂柳表示依戀。《詩經》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句。柳與留諧音,因而古時送別友人,常折柳枝相贈,以示依戀之情。

以杏象徵幸福。因爲杏與“幸”諧音,表示“有幸”,杏與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時因爲杏花非常美麗,常用以象徵美麗的少女;杏仁則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語常說“柳葉眉,杏仁眼。”

以桃象徵長壽。桃是最常見的長壽象徵,給老人祝壽便用壽桃。一些人在廳堂中常掛着一幅畫有三個桃和五隻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徵來年好運。“水仙”字面意思爲“水中的仙人”;由於它正好在春節(舊歷年節)前後開花,又稱作“年花”,因此就成爲來年好運的一個合適的標誌。

以楓葉象徵鴻運。楓葉不僅至秋呈紅色,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色,而且因爲“楓”與“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許多圖畫中,畫着一頭猴子棲在樹上,樹上有一個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黃牛—任勞任怨 海鷗—搏擊風浪 駱駝—任重道遠 春蠶—奉獻到死

銀杏—文明古老 喜鵲—吉祥如意 松柏—堅貞不屈 梅花—堅韌不拔

萬年青—堅韌不拔 百合花—團結友愛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2

烏鴉,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寒蟬,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爲悲涼的同義詞。

柳樹,以折柳表惜別。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 第2張

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秋菊才兼有烈士與高士的兩種品格,千載以下,菊花作爲士人雙重人格的象徵而出現在詩中畫裏,那種中和恬淡的疏散氣質,與經歷了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安詳寧靜相契合。因而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爲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證。

蘭花: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蕩胸襟,象徵着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3

“小草”象徵頑強的生命力。

“蠟燭”象徵無私的奉獻。

“太陽”象徵光明。

奧運五環的顏色藍、黃、黑、綠、紅五環象徵以奧林匹克精神參賽的五大洲。

高爾基的散文《海燕》中,海燕象徵了堅強無畏、英勇善戰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文中讚美海燕,表達了作者對於勇敢的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讚美,並以此鼓勵民衆勇敢地投身於爭取解放的鬥爭中。

常見的象徵意義的事物 第3張

擴展資料:

象徵手法的作用:

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徵手法,可以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爲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