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都在培養這三種能力

本文已影響2.62W人 

有些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爲他們身上有優於大多數人的才華和能力,這才得以脫穎而出,成爲人中翹楚。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培養這三種能力

那麼,有一個問題就來了:

優秀的人,那些真正的高手,他們身上都有哪些能力呢?

我認爲,有這麼三種能力是每一個優秀的人所共同具備的,可以說這是優秀的共性。

而每一個試圖成長爲更優秀的人,都應該去培養這三方面的能力。

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往往是非常之大的,有些個體的力量和重要性,也足以大到令人乍舌的地步。

我認識一個企業的高管,在入職之前,他所在的這家公司每年只有百萬左右的營收。

但自從他管理以後,整個公司的面貌煥然一新,業務量也大幅增加,如今一季度的營收就已經高達百萬。

團隊還是那個團隊,人還是那麼多人,但因爲管理的人不同,結局也大不相同。

實際上,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乃至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這種憑藉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戰局的例子並不少見。

而這些扭轉乾坤的人往往都有一種很強的能力,那就是發現問題,繼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樣一件事,有些人總能一眼就看出問題的所在,能講到點子上,而且他們還能分析地頭頭是道,最後再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而有些人則是發現不了問題,即使有發現,那也是一些不疼不癢的小問題,當然也就更別提分析和解決問題了。

這就是優秀和平庸的差距,也正是這種差距才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很多時候,不能發現問題,這纔是最大的問題。想要真的有所提升和改善,發現問題是第一步,也是很關鍵的一步。

大到團隊,小到個體,莫不是如此!

持續學習,不斷精進的能力

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曾說過這樣一番話:

我不斷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過越好,他們不是最聰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奮的,但他們是學習機器,他們每天夜裏睡覺時都比那天早晨聰明一點點。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吳下阿蒙」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三國時期孫權手下的名將呂蒙,當年只是一個學識淺薄的普通將領。

後來在孫權的要求下,呂蒙開始看書學習,才幹和謀略大有長進,以至於讓魯肅與其交談時都大吃一驚。

有句俗語叫「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的也就是魯肅對呂蒙另眼相待的故事。

而在魯肅臨終前,他向孫權舉薦呂蒙接替自己,成爲東吳的第三任大都督。

優秀的人之所以能成爲人中翹楚,往往就是因爲他們是學習機器,能做到持續學習,不斷地自我精進和迭代,一點點地進步和成長,將大多數人甩在身後。

反過來,一些人之所以越混越不好,越走越往後退,最本質的原因,還不是因爲無法做到持續學習和成長,以至於不管是業務能力,還是眼界、格局,在方方面面都落後於人。

這就是優秀和平庸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所在。

成功的祕訣,說複雜也沒那麼複雜,其實就是成長,不斷地成長,當你能做到比昨天更好,比身邊的人更好,那麼你想不成功都難。

我們可以環顧四周,看看那些在職場上光芒萬丈的人,有幾個不是在背地裏慢慢打磨自己,淬鍊自己的。

更現實的是,越是站在高位的人,往往越需要持續學習,否則便很容易從高處跌下。

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環境裏,持續學習,不斷自我精進,都是每一個優秀的人必須具備的素養。

能扛事兒,自我治癒的能力

一個人能站到高處,確實是優秀的體現,但人這一輩子很長,這也對「優秀」的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真正優秀的人,往往都具備強大的抗擊打能力,有很強的自愈能力,能扛事兒,不會輕易被擊垮。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逆商」。

在今天這個紛繁複雜,瞬息萬變且競爭尤爲激烈的時代,真的太需要這種能力傍身了。

作家餘華有句振聾發聵的話:年輕的一輩人裏面,優秀的人很多,但能扛事兒的人太少。

對此,是真的深以爲然!

今天的很多年輕人,包括一些中年人,論業務能力是很優秀的,論起點那也是很高的,但不少人最終都淹沒在了人海里,無法走到更高、更大的舞臺。

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內心不夠強大,有着一顆玻璃心,經不起挫折和暴擊。

這也是真正的強者與庸者之間的差距所在。

遙想當年,楚霸王項羽是何等威風八面,劉邦被他一直壓着打,幾次死裏逃生,但劉邦能扛事兒,再難也能堅持下去,結果他成了那個笑到最後的人。

反觀項羽,他的敗其實和其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內心不夠強大,皮不糙肉不厚的人,註定是很難真正走得遠的。

優秀,從來不是一個容易達成的高度

上述這三種能力是每一個優秀的人所必備的才華之一,希望你也能擁有這樣的才華,走好餘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