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知識講座講稿

本文已影響2.71W人 

精神病的概念

精神病知識講座講稿

精神病是神經性失調的惡化與加劇。故此在這個階段,一般也可以說是喪失了理智或陷入了癲狂,病人通常缺乏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而許多時候是需要留院治療以及被看管,以免做出對自己及對別人的傷害舉動來。

即使精神病多半被認爲是精失調加深的結果,充其量只是在病情方面有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但是,兩者之間其實仍是有明顯的區別的,最重要者,精神性失調患者無論其病的深淺,其心志仍是保持在現實生活中的,他們保持着與現實的接觸,也不會脫離了現實;而精神病患者則不然,他們已用幻想取代了現實,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幻覺的世界中,他們聽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幻想,看見的也可能只是他們自己幻想。

精神性失調者喜歡講述自己的病症,並緬懷過去的健康,而且相信自己終會復原;而精神病人則不相信自己有病,倘若有人指出其行爲怪異,病人通常會爲自己的行爲辯護,堅持自己是正常的,甚至傾向於相信是別人誣害他。前者雖常抱怨自己陷於崩潰,但他們卻少有真正的崩潰,他們會繼續社交活動並從事工作,也能保持對認識的人、時間、地點有清楚的概念;後者則不如此,他們可能有整個崩潰的情況,併產生完全的混亂,不能保持社交及工作,因爲他們可能有整個崩潰的情況,併產生完全的混亂,不能保持社交及工作,因爲他們可能做出傷害他人及自己的舉動,因而要接受看管和照料,同時他們對於人、時間、地點的概念也模糊不清,甚至完全失去對這方面的認知。

曾有人研究精神病的發病與年齡、性別、智力及職業等關係,得出第一次發病入院治療的人平均年齡是46歲;在性別方面,則男性大大超過女性;在城市居住者其發病率是2倍於住在鄉村的;而人種方面則與發病沒有明顯的相關。

在醫學上,生理性的病因也是形成精神病的原因之一,諸如一些頭部受傷的人,腦部生瘤或受病菌侵染使神經系統受到損害;又或者在血液供應方面有問題,使腦發育不健全;藥物及毒素也可引致神經受到破壞;又如若干含有促使神經活動成分的藥物,如迷幻 藥、大麻等,因其有害機體,打亂了體內正常的化學反應,產生變化異常,便會發生幻覺一類的精神病。在此,我們則只討論心理失常所引發的精神病。

精神病的症狀

在臨牀工作中,經常可以發現,由於人們對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態思維和行爲改變缺乏識別,以致延誤治療,導致患者行兇、放火和自殺等惡性 事件的發生,給社會、家庭及患者本人造成嚴重影響。其實精神疾病發病的早期多有思維和行爲方面的異常改變,只是它們往往不典型,而爲人們所忽視。如果發現一個人的精神活動與周圍環境不相協調一致;精神活動過程的完整性或行爲的協調性被破壞;情緒和性格特徵的不穩定,就應該警惕其是否患有精神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以下情況可能提示精神病的早期症狀:

睡眠障礙:常表現爲入睡困難或不能入睡,日夜顛倒。精神病人的失眠與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失眠無明顯原因,無痛苦體驗,也從不主動求醫,常連續數日出現,雖徹夜不眠,次日仍毫無倦意,有的病人甚至表現爲精力旺盛。

記憶障礙:表現爲記憶減退,尤其以近記憶減退爲主,經常丟三落四,剛做過的事轉身即忘。

過分敏感多疑:對周圍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別敏感,如聽到別人講話,就懷疑是在議論自己,別人做事是針對自己;有的甚至捕風捉影,無中生有。這種多穎與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雖經事實證實而否定,但患者仍堅信不移,無法說服,內容荒誕無稽。這種病態的思維稱之爲妄想。

性格改變:精神病人早期可出現性格改變,原來熱情、樂觀、合羣、善於交際的外向型性格的人,漸變得獨處、少話、淡漠、退縮,社會功能逐漸降低,若沒有特殊原因,應考慮系病態所致,而決非一般人認爲的思想問題,應引起重視。

精神病的治療方法

精神病的治療主要採取藥物治療,行爲治療,工作治療,娛樂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面疏導,以消除或減輕病者的種種障礙。另外,飲食療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手術治療

國家衛生部近日發佈的《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辦法》明確:異種幹細胞治療技術、異種基因治療技術、人類體細胞克隆技術等暫不得應用於臨牀。

將於今年5月1日施行的該《辦法》還規定,將對中樞神經系統手術戒毒、立體定向手術治療精神病技術、異基因幹細胞移植技術、瘤苗治療技術以及同種器官移植技術、變性手術等第三類醫療技術進行審覈;凡在此辦法發佈前已臨牀應用醫療機構應在六個月內向技術審覈機構提出審覈申請;未獲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技術登記的,一律停止臨牀應用。

衛生部解釋說,第三類醫療技術是指涉及重大倫理問題,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經規範臨牀試驗研究,進一步驗證的醫療技術以及風險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驗證的醫療技術。

衛生部近日印發《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管理辦法》,明確國家建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對醫療技術實行分類、分級管理。衛生部負責第三類高風險醫療技術的審定和臨牀應用管理,並負責制定和調整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該《辦法》將於5月1日起施行。

衛生部醫政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僅對部分專項醫療技術臨牀應用實施了准入管理,尚未建立醫療技術臨牀應用綜合管理的專門制度。臨牀上,有些新的診療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還需要對應用技術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資質作出規定;有些技術在安全性、有效性、醫學倫理等方面尚有爭議,不適於臨牀應用;一些醫療機構在不具備相應人員、設備、設施、技術條件的情況下,存在不規範地應用相關醫療技術的現象。《辦法》的頒佈實施填補了我國在醫療技術准入管理領域的空白,將從源頭上規範技術使用,遏制濫用。

★藥物治療

主治: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癲癇。

西藥方:齊拉西酮、氯氮平、奮乃靜、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託嗪、奧氮平等。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我國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國有精神病患者1億人,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並且逐漸趨於慢性化,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

★心理治療

傳統觀念認爲,精神病是不可治癒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長期服用藥物來維持正常的精神狀態。隨着社會的發展,通過心理療法可以徹底治療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對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諮詢機構已經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徹底治癒精神病。

★飲食療法

食療,又稱食治、飲食療法,又稱食療、食治,系利用各種食物經過特定工藝加工製成食品,通過食用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西醫和中醫均有食療。西藥食療通過膳食補充或控制各種營養素攝入,達到治療營養缺乏性疾病或與營養有關的疾病的目的。而中醫食療則是利用食物或藥食兩用藥物按照中醫理論嚴格配伍,並用特定炮製工藝製成食品,通過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而達治療疾病之目的。中醫的食療比西醫食療內容更加豐富,範圍更加廣泛它不僅包括西醫學中的營養療法,還包括諸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積、補精益氣等治療作用在內。

近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自身健康逐漸重視,對藥膳食療的追求已作爲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今天,藥膳食療從理論到實踐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1973~1984 年每年平均有兩本藥膳食療專著問世,1985~1995 年平均每年有十本專著問世,1998 年我國召開了首屆國際藥膳食療學術研討會,是一次全面總結近50 年的藥膳療領域新成果的盛會。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