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

本文已影響4.51K人 

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當孩子被打了,被推倒了,你是帶着忍氣吞聲,孩子轉身離開,還是出面干預,如果出面干預的話,會鬧得雙方不愉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當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

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1

爲什麼有些孩子總是容易被人欺負?

至於說孩子被欺負,一般都是因爲我們的孩子有了以下這些特質:

1、天生膽小,害羞

有的孩子在家裏和熟悉的人面前,話特別多,可一旦出了家門,走出熟悉的環境,馬上惜字如金。見到陌生人就害羞,別人問話都不好意思答一句,喜歡往爸爸媽媽身後躲。更不要說打人,和被打之後還手了。

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

2、受到過度保護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小時候玩伴比較多,也比較“野”,放學之後一羣孩子就聚到一起,也經常吵吵鬧鬧。

但是也就在這種爭論和吵架中,學會了溝通、談判、妥協這些技巧。最後還是高高興興長大了。

現在的孩子經常是一家人圍着一個孩子轉,當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負的時候,並不會主動的解決問題,往往是被動的尋求幫助。

3、力氣小,動作慢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容易被大班的孩子欺負,低年級的孩子容易被高年級的孩子欺負,女孩子容易被男孩子欺負,都是這個原因。

欺負人的孩子也是分人的,他們輕易不會挑選人高馬大的對手,要是咱們孩子正好是瘦瘦小小的,那就要留心了。

孩子被欺負了聰明家長這麼做

在咱們的傳統裏,有個詞叫“面子”。

兩個孩子吵起來,爭搶起來,真見過不少家長的處理方式就是不問緣由,先批評自己家孩子,或者直接讓大孩子讓着小孩子,小主人讓着小客人……

我親耳聽到的,完全無法贊同的一句話就是有位爸爸跟孩子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他打你了,那他怎麼不打別人呢?

孩子都是咱們自己親生的,關鍵時刻,爸爸媽媽不成爲他的後盾,怎麼反而胳膊肘向外拐呢?

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情,我們父母能做的,該做的,應該是防患於未然,教會孩子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

角色扮演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扮演各種“熊孩子”,假設各種場景。在遊戲中,教會孩子如何去談判,如何大聲震懾對方,如何在爭執中保護自己。

如果有孩子來搶自己的玩具,可以根據情節輕重教孩子說一些話,像:“我可以把玩具借給你玩一會,但是我也想玩一會你的那個玩具”,“我願意跟你做朋友,我們一起玩怎麼樣?”,“這是我的玩具,你沒有權利拿走”,“請你放開手!”

通過遊戲,可以教會孩子甄別正常的玩鬧、爭吵與霸凌、暴力之間的區別,也可以教會孩子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分享、交朋友,什麼樣的情況下,必須大聲的拒絕和堅定的反抗。

教會孩子尋找支援

有個媽媽說她女兒被坐在後面的小朋友揪辮子。然後這位媽媽就告訴孩子,以後你後桌再揪你的辮子,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你都要大聲喊出來:XXX揪我頭髮了!

這樣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都會聽見,然後就會保護你了。

其實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比較好,女孩子跟男孩子對打往往不會佔便宜,而且在上課期間,跟對方吵架打架都會影響老師的上課進度,不如大聲的說出自己的理由,捍衛自己的權益。

教會孩子據理力爭

告訴孩子,要當着“肇事者”的面,指出他的不對之處。不要把自己陷入到孤立無援的境地裏面,要大膽的反抗並且學會“發動羣衆”。

據理力爭需要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家長朋友們可以多多的培養一下孩子表述事件的能力,抓住一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還要告訴孩子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訴求,“我的感覺是……我的`要求是……”

是用有理有據的事實來讓”肇事者“感到壓力和羞愧,最好能聯合其他小夥伴疏遠”肇事者“,讓”肇事者“知道,欺負人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不惹事,但也別怕事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馬上還手,是存在很大爭議的。

打人不對,不能學他。如果對方人高馬大,下手沒輕沒重,孩子貿然跟對方打起來,吃虧的終究還是自己,萬一出現了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可以告訴孩子,離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孩子遠一點。咱們可以不跟粗魯的,野蠻的孩子一塊兒玩。

但是也得告訴孩子,事兒來了,不能怕事。告訴孩子,在你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還手,爸爸媽媽相信你,會站在你這邊。

我們還是得告訴孩子,世界不光是童話中的美好,也是有矛盾和衝突的。你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不等於懦弱,當有人侵犯你的權益,你必須勇敢的保護好自己。

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2

所以孩子受欺負了,絕不能不了了之,爸爸媽媽都要學會如何處理,這很重要!

0-3歲:需要大人及時介入

留言裏小姐姐的媽媽認爲小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應該插手,可是她忽略了,對方還是一個小朋友。3歲以下的孩子並不具備自己處理事件的能力。設想兩個兩歲的寶寶,因爲搶玩具而鬧起來,如果讓他們自己解決,恐怕只能等來一陣陣分貝越來越高的喊叫以及淚奔不止的小臉。

孩子受欺負你如何優雅地插手 第2張

大人及時介入,果斷指出錯誤行爲,如果“肇事小孩”沒有改正,則需要讓對方家長參與進來,共同解決。

倘若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長,那就果斷帶孩子離開,俗話說,道不同,不相與謀!爸爸媽媽對欺凌行爲的零容忍和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明白:沒有人能隨便欺負他,他也不用害怕受欺負,因爲爸爸媽媽會“站出來”。

3歲以上的孩子:授之以漁

研究顯示,

在3-6歲孩子中,欺凌行爲發生的頻率比青少年之間還要高

。這就意味着,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會被欺負。孩子去了學校,離開了家長的保護,受欺負了怎麼辦?別急,孩子長大了,必須學會自己應對這些社交問題,我們可以這麼做:

避免過激反應

許多孩子受到欺負,第一反應就是大聲哭喊。這反而極大地滿足了欺負者“看好戲”的心理,導致你家孩子成爲長期欺凌的對象。

教孩子學會“酷一點”的冷處理,淡定地“笑傲一切”

。如果受到了言語上的攻擊、嘲諷,教孩子自信地回一句“那又怎麼樣”,比一聲不吭地走開,要好得多。

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孩子有自己的朋友圈,底氣足了,被孤立和欺負的機率就會降低。即使受了欺負,他也可以向小夥伴求助找安慰。平時多多鼓勵孩子結交小夥伴,邀請小朋友來家裏參加生日聚會等都不錯。

做家長的要更細心

多多留心學校裏其他小朋友的情況,比如大部分孩子怎麼穿衣啊,都參加些什麼活動啊之類的。這不是跟風,這叫知己知彼!確保孩子不會“莫名其妙”受到孤立或排擠。

永遠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有時候孩子被欺負,並不是因爲他沒用,而是確實遇到了“惡霸”。當情況嚴重時,一定讓孩子知道,他永遠都可以向爸爸媽媽尋求幫助。告訴他,這不是打小報告(孩子和大人一樣都不喜歡告密者),遇到困難,向父母、老師、朋友求助是正確的做法。

練得火眼金睛

有些孩子受了欺負不敢告訴家人。爸爸媽媽要多注意孩子的表現:衣服是不是有拉扯的痕跡,孩子的情緒是否低落。和孩子聊天,問問“今天中午吃了什麼?和小朋友玩了什麼遊戲呢?”之類的開放問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發現孩子確實受到了嚴重的欺負時,先和他商量用什麼方式解決,並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需要和老師、學校聯繫解決時,一定記得要跟進整個過程,因爲一頓談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