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6篇

本文已影響9.7K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在這次變廢爲寶收集廢舊物品的活動時,家長朋友們給孩子帶來了許多飲料瓶:雪碧瓶、礦泉水瓶、營養快線瓶等。我把這些瓶子放在了活動室內的“百寶箱”裏。每到自由活動時,孩子們從“百寶箱”裏自主選出自己喜歡的“寶貝”玩耍。我發現好多孩子拿出飲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給瓶子排隊,還有的放置瓶子當成障礙物,然後跳來跳去。看得出,孩子們對這些簡單的玩具有十分高的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激發他們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飲料瓶的多種玩法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健康意識。

3、激發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1、乾淨的各種飲料瓶若干、水桶四個(裏面盛有不同顏色的水)。

2、水果盤四個(分別盛有黃豆、花生、玉米)。

3、兩盆沙子

【活動過程】

一、引導觀察,激發興趣

讓幼兒觀察飲料瓶,說說對飲料瓶的認識及瞭解。

師:“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麼?它是盛什麼的?”(根據已有的經驗,讓幼兒自由說說這些都是什麼飲料瓶,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飲料被大家喝完了,這些空瓶子有什麼用?”(可以賣錢) (我媽媽用飲料瓶做了一個花瓶)“這些瓶子今天來到我們活動室,想和咱們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你們高興嗎?”(高興)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教師讓幼兒利用平時不用的這些瓶子做遊戲,引起了幼兒的興趣)

二、自由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

(一)幼兒自由玩空飲料瓶

1、師:“飲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們都想試試,你們可以拿一個玩,也可以拿兩個,還可以拿多個玩,還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玩,玩吧!”[放自由玩音樂](幼兒自由嘗試)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幼兒玩法,並指導。

(有的孩子把瓶子橫放在地上用手一撥,瓶子能旋轉好幾圈;有的把瓶子橫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鉛筆輕輕一敲瓶口一端,飲料瓶就蹦起來;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夾着瓶子跳;還有的拿幾個瓶子擺成一行跳來跳去,……)

2、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給大家表演一下。” “誰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樣?你是怎麼玩的?”(幼兒示範)

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把飲料瓶當成玩具,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這一環節我給孩子們創設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自由探索和嘗試,發現空飲料瓶的多種玩法。教師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各種玩法,並幫助能力差一點的孩子完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

(二)幼兒自由玩裝有東西的飲料瓶

1、剛纔,小朋友們玩的是空飲料瓶,如果瓶子裏裝上東西是不是更好玩?來咱們試一下。

出示準備好的黃豆、花生、玉米、兩盆沙子、不同顏色的水。

師:“小朋友們把這些東西裝進瓶子裏,慢慢地裝,裝好後擰緊瓶蓋,這樣裏面的東西就不會灑出來。可以裝一瓶,也可以裝幾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塊玩。”(幼兒把瓶蓋擰下後,根據自己的意願裝這些物品,教師指導幼兒把瓶蓋擰緊。)

2、讓幼兒自由嘗試裝上東西后飲料瓶怎麼玩?[放自由玩音樂]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觀察並指導幼兒玩法。

(有的幼兒把裝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搖一搖,變成了沙錘,隨着放的音樂打起了節奏;有的幼兒把兩個裝有沙子的瓶子,口對口不時顛倒上下,玩起了沙漏;還有幾個孩子把裝有帶顏色水的瓶子,按顏色擺成幾排,當成飲料買;有幾個男孩子把瓶子在一邊擺成一排後,用另一個瓶子滾過去,來玩打保齡球的遊戲;還有的孩子一手拿一個練習舉重……)

發現有的幼兒與玩空瓶子的玩法相同。師:“你這個玩法很不錯,再想想看看有沒有更好的玩法?”(引導幼兒嘗試新玩法)

3、交流玩法,引導幼兒嘗試多種玩法。

(在這一環節,我讓孩子們在瓶裏裝上東西嘗試新玩法,給孩子們又一次創設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間,使他們又有了新的靈感,進一步自由探索和嘗試,發現飲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的創新精神。)

三、談話小結

師:“飲料瓶好玩嗎?(好玩)剛纔,小朋友你們的玩法都很棒,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廢舊物品都可以用來當玩具,你們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嗎?(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這些物品不要隨便亂扔。 (通過談話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物品可以廢舊利用。)

四、做健康啞鈴操

師:“剛纔,我發現有的小朋友拿着飲料瓶做舉重的遊戲,來鍛鍊身體。下面咱們把這飲料瓶當啞鈴,跟老師做做啞鈴操,也鍛鍊一下身體,好嗎?”

“小啞鈴,真不錯,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運動)

小啞鈴,前平舉,前平舉。(擡腳跟,兩臂做前平舉)

小啞鈴,側平舉,側平舉。(擡腳跟,兩臂做側平舉)

小啞鈴,向上舉,向上舉。(擡腳跟,兩臂向上舉)

小啞鈴,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彎腰運動)

小啞鈴,左邊碰一碰,左邊碰一碰。(左轉運動)

小啞鈴,右邊碰一碰,右邊碰一碰。(右轉運動)

小啞鈴,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躍運動)”

師:“今天,飲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麼長時間的遊戲,小朋友累了,飲料瓶也累了,咱們把它們送回家,讓它們休息一下吧!”(引導幼兒把瓶子送回原處,讓幼兒養成把玩具送回原處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所投放的材料——飲料瓶,雖然是人們生活中的丟棄物,但對於幼兒遊戲來說卻有很大的用處,可以把它當成遊戲材料,進行多種遊戲。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幼兒合作和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上。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通過自由玩瓶子,來提取和激活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遊戲的願望。接着,採取了“好玩法大家共享”的方法,讓幼兒在反覆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飲料瓶的多種玩法。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在通過肢體和大腦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鍊,經驗得到了提升。通過玩瓶子,幼兒在實踐中培養了創新能力,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同時,該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生存的關係,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2、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能力。

3、瞭解樹木和人類的關係。

重、難點分析重點了解樹木與人類生存的關係;難點是樹立幼兒的環保意識,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學時間:

2教時

活動準備:

沙塵暴紀錄圖片;樹木作用圖片一組;樹寶寶頭飾一個。

第一教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觀看紀錄圖片,引出課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張圖片,大家看裏面介紹了一件什麼事情?",提問:

你剛剛看到了什麼?

沙塵暴是什麼樣子的?

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不便?

沙塵暴是怎麼形成的?爲什麼會有沙暴塵?

(二)展開部分 介紹樹木與人類的關係出示樹寶寶,以樹寶寶的口吻詢問幼兒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嗎?

結合幼兒回答情況,出示圖片。

如果地球上沒有了我們會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很願意與你們做朋友,大家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呢?

教育幼兒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結束部分 教育幼兒樹立環保意識人們不保護環境,會受到大自然的什麼懲罰。

請幼兒講一件自己親眼所見或聽說到的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例子。

你打算怎樣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玩色,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礎上認識桔黃、綠色和紫色,並能自己調配顏色。

2、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學習做簡單的觀察記錄。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每組三杯爲紅、黃、藍的顏料。吸管若干。墊板、抹布、白布(分塊)人手一份,記錄表格每人一份。

2、木偶(小兔)一個,示範教具一套(同幼兒)。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境,認識三原色,學習用吸管取色師:這裏是森林大染坊,歡迎小朋友到這裏來學習染布的本領。

(一)教師示範用吸管取色。

1、出示紅、黃、藍三杯顏料

2、提問:如果我想染一塊紅布,要用什麼顏色?

3、教師正確示範如何用吸管取色來染布。(出示紅布)

(二)請幼兒嘗試學習染一塊藍布。

1、提問:如果要染一塊藍布的話,要用什麼染料?

2、請幼兒嘗試每人染一塊藍布。(出示藍布)

3、用黃色可以染一塊什麼布?(出示黃布)

(三)小結:這些顏色是我們經常要用的。紅、黃、藍三色叫做三原色。

二、通過探索活動,學習桔黃的調配過程,並學習做記錄

1、出示木偶(小兔):老闆,老闆,我想要一塊桔黃色的布做衣服,你這裏有嗎?

2、幼兒討論:怎樣從這些顏色中變出桔黃色?

3、幼兒自己嘗試調配桔黃色。

4、請調配出桔黃色的幼兒說說: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染出一塊桔黃色的布。

5、幼兒再次操作驗證結果,教師用色塊示範如何做記錄。12?紅黃桔黃

三、幼兒獨立進行探索活動,並能記錄結果。

1、繼續情境表演,提出要調配綠色、紫色的要求。

2、提問: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綠色的布?哪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變出一塊紫色的布?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要求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4、請幼兒出示表格陳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5、小結:顏色真奇妙,兩種不同的顏色調在一起,就會調配出另一種顏色。

四、延伸活動:

我的染坊裏還有其他的染料,你們去試試還可變出什麼顏色,並把結果記下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動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緣,探究動物世界的奧祕也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件事。如今,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佔據71%的海洋是豐富多彩、奧妙無窮的世界,而且海洋環境已日趨惡劣,因此保護海洋的生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對萌發幼兒的環保意識是很有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況且,孩子們在瞭解陸地上一些常見動物的食物鏈後,對海洋動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爲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海洋動物的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2、培養幼兒大膽探索的慾望。

3、萌發幼兒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電腦、錄音機、圖片、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錄像:海底世界。

幼兒交流:看到了什麼?它們吃什麼?

(評: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觀看的聚精會神,活動室裏靜極了,爲下面的活動開好了頭。)

二、自由探索動物間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鏈

1、幼兒分別採用操作電腦、聽錄音、觀察圖片、詢問老師等方法進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鏈。

2、幼兒交流通過探索獲得的信息。

(評:這個過程一改以往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教學方法,而是在活動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蒐集相關的錄像、圖片,並把有關的內容、知識做成課件、錄好音帶,讓孩子們自由選擇獲取知識的方法。孩子們有的認真地查找圖書,有的聚精會神地觀看着錄像,還有的在電腦上操作,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活動獲取相關信息,這遠比孩子靜靜地聽知識有意義的多。探索後的交流,又爲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機會。因爲這些知識信息是孩子們通過親自實踐得到的,所以介紹起來特別有勁,口語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第二次探索並記錄,初步瞭解食物鏈

1、操作記錄:二個幼兒結成一對,合拿一套卡片和記錄紙。

2、瞭解食物鏈,感知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係。

師生小結: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環扣一環,象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構成的鏈條叫食物鏈。

(評:讓孩子帶着問題進行第二次操作,會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讓孩子二二結對操作記錄,又培養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記錄的過程中,還能相互交流,相互調整,使操作結果更準確。孩子們對這一環節可認真了,有的孩子記錄好以後,還到電腦裏去核實一下,這種精神真是令人高興。這不,大多數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蟹,蝦、蟹吃小蟲,小蟲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爛的死魚初淺結論。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形成了海洋動物的食物鏈。)

四、瞭解食物鏈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萌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討論:食物鏈斷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2、相互講述:海洋裏沒有了鯊魚,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3、課件演示:感知食物連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師生小結:原來呀,食物鏈上的動物一樣都不能少,缺了一環,大海就會生病,海水就要變得又髒又臭,其他的小動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還要危害到我們人類。

(評:當老師指着幼兒記錄的食物連循環圖,對小朋友說:“這些動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殘忍,這些動物中間你們最討厭誰?爲什麼?”時,善良的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道:“大鯊魚最兇猛,我們不要它。”老師說:“好的,讓大海里永遠沒有大鯊魚”。孩子們就從食物連的循環圖上把鯊魚拿掉了。此時,老師又及時地請小朋友講講,沒有了大鯊魚會發生什麼情況?大部分孩子都說小魚安全了,他們沒有危險了等等。老師沒有表態,讓孩子盡情地講述,然後課件演示,請孩子們看一看,事情到底會變得怎樣。孩子們經過課件中畫面、音樂的渲染,他們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鯊魚回來吧,大鯊魚回來吧。”所以當最後老師說到“鯊魚雖然兇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還是海洋中的清潔工,有了它,海洋會變得乾乾淨淨”時,孩子趕緊把拿掉的鯊魚圖片重新貼上去,對鯊魚的喜愛之情又溢於言表。這一過程,使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昇華。)

活動延伸:

進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鏈。

這條食物鏈上的動物,它們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鏈。除了捕食性食物鏈以外,還有其他的食物鏈,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繼續探索,老師會支持和幫助你們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以物代物是幼兒滿足自己遊戲需求的重要策略,但中班幼兒還缺乏以物代物的經驗與方法。進入主題活動“玩具總動員”以來,我圍繞主題目標“樂於嘗試操作各種玩具,瞭解它們不同的性能和作用”,選擇橡皮泥、紙和扭扭棒等常見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變出圓圓的圈、圓圓的飛盤、圓圓的球這三種形態不同的圓形物體。幫助幼兒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以物代物的方法來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探究領域中提出的“常常動手動腦探索物體和材料,並樂在其中”“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和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的目標,以及中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我從生活中的“圓”導入,引導幼兒在遊戲情境中觀察,發現圓的不同形態,並且圍繞變化圓的不同形態,設計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激發幼兒對“變圓”的興趣,感知各種變圓的方法,並以任務、問題呈現的方式遞進地引導幼兒探索,不斷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主動性。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圓形的玩具,感知材料變圓的方法。

2.積累初步的以物代物的經驗,體驗製作玩具的樂趣。

準備:

橡皮泥、扭扭棒、紙若干,筆、剪刀,作品呈現架,自制PPT。

過程:

一、說說圓圓的玩具

1.談話導入。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這是什麼?請你說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幼:太陽是圓圓的。

幼:西瓜是圓圓的。

師:許多水果是圓圓的。除了西瓜,還有什麼水果也是圓圓的?

幼:蘋果、橘子。

師:喲,他能一下子說出兩種圓圓的水果。誰能一下子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梨、葡萄、櫻桃是圓圓的。

師:除了圓圓的水果,還有什麼東西也是圓圓的?

幼:皮球是圓圓的。

幼:還有足球、乒乓球……

師:看來,有許多玩具也是圓圓的。

2.圓圓的玩具。

師:還有哪些玩具也是圓圓的?

師(小結):我們身邊有很多東西是圓圓的。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爲了引出並聚焦話題。對第一個問題,孩子們會有許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表達的完整性,如:蘋果和橘子都是圓圓的。或者在幼兒回答時提出挑戰:你能一下子說出三個圓圓的東西嗎?另外,教師也可適當進行分類,如許多水果是圓圓的,許多玩具是圓圓的,等等。)

二、變變圓圓的玩具

1.第一次探索。

(1)教師出示PPT,情景導入。

師:小動物想要玩圓圓的什麼玩具?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觀察玩具展臺及標誌。

師:這裏有三個櫃檯,誰能說出哪個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哪個是賣籃球的,哪個是賣飛盤的呢?爲什麼?

幼:中間的櫃檯是賣游泳圈的,因爲它中間有個洞。

師:大家同意嗎?那麼另外兩個都沒有洞,哪個是飛盤、哪個是籃球呢?

幼:第一個是飛盤,因爲它是扁扁的。

幼:第三個是籃球,因爲它是鼓鼓的。

師(小結):原來飛盤是扁扁的圓,游泳圈的中間有個洞,籃球是個圓圓的球。

(析:這一環節主要創設了小動物買玩具的情景,並通過平面標誌引發幼兒觀察、發現、區別實心圓形、空心圓形、球體的不同。當幼兒觀察不細緻時,教師可設疑,如:它們都是圓圓的,你怎麼看出這是賣飛盤的,而這是賣游泳圈的呢?爲接下來的探索活動打好基礎。)

(3)教師介紹材料。

師:現在玩具櫃檯上都沒有玩具,小動物們買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可發愁了。請你來當玩具廠的工人,做出小動物想玩的玩具好嗎?

師:看看用什麼來做玩具呢?(出示橡皮泥、紙、扭扭棒,並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材料的形狀。)這些材料都不是圓圓的,你能做出小動物們想玩的玩具嗎?

(4)教師交代要求。

師:請你挑選一樣材料做一個圓圓的玩具,做好之後放到玩具展示臺上。

(5)幼兒探索,教師巡迴觀察。

(6)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圓圓的什麼玩具?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兔喜歡的球。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小狗喜歡的飛盤。

幼:我用扭扭棒做了小貓喜歡的游泳圈。

師(小結):原來這些材料能變出小動物們喜歡的玩具,小動物們高興地買到了想要的玩具。

(析:該環節通過情景引發幼兒用簡單材料變圓的已有經驗,初步感知用身邊的材料能變成想要的玩具。教師需要提取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成功變圓的材料及方法。孩子們通常的情況是能用橡皮泥搓成球、壓扁變飛盤,能用扭扭棒圍成游泳圈等,但基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已有經驗,不同班級也會出現不同的情況。下一步,教師需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挑戰。)

2.第二次探索。

(1)情境導入。

師:小動物還想買新的圓圓的玩具,你們能不能用這些材料做出新玩具呢?

(2)出示PPT並交代要求。

教師根據幼兒第一次操作的情況自制PPT,通過動畫演示靈活地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小兔想買紙做的球,小狗想買紙做的飛盤,小貓想買橡皮泥做的游泳圈,你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嗎?”請幼兒選擇紙或者橡皮泥做出小動物想玩的新玩具,做好後放到相應的玩具櫃檯上。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用PPT中的圖示具體形象地提出探索任務,引導幼兒看懂圖示,複述探索任務,幫助幼兒有目的地探索,避免重複操作。)

(3)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4)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你是怎麼做的?

幼:我用橡皮泥做了游泳圈,我先搓成麪條一樣的形狀,再把兩頭接起來變成了游泳圈。

師:這裏也有一個用橡皮泥做的游泳圈。都是游泳圈,這兩個游泳圈做的方法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你能看出這個游泳圈是怎麼做的嗎?

幼:我覺得這個游泳圈是先把橡皮泥搓呀搓,再壓成扁扁的,然後在中間挖了一個洞。

師:原來都用橡皮泥做游泳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做。

師:這裏有許多用紙做的球,是怎麼做的?我們來試一試這些球搓得圓不圓。(把紙球在地上滾一滾,檢驗紙球的質量,引導幼兒注意在揉搓紙球時要用力一些。)

師:有誰用紙做出了小狗喜歡的飛盤?請你們來介紹一下是怎麼做的。

幼:我把紙撕掉一點,就變成圓盤了。

師:我發現有個小朋友做圓盤的方法和別人不一樣,請他上來做給我們看一看。(幼兒現場演示對摺後撕半圓的方法。)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用什麼方法把紙變成飛盤的?

幼:先把紙折一折,再撕。

師:對摺以後再撕,撕一個什麼形狀就會變成圓圓的飛盤呢?

幼:半圓形。

師:哇,這種方法真不錯,可以撕得又快又圓。

師(小結):原來相同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變一變,可以做出不同的玩具。

(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利用不同材料變圓的方法。不同的幼兒變圓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在用紙做飛盤時,有的會用筆畫一個圓再撕,有的會用剪刀剪一個圓,還有的會對摺後撕半個圓……孩子們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殊途同歸。爲了凸顯集體活動中分享交流的價值,教師需重點引導幼兒清晰表達自己的玩法,梳理並記錄多種變圓的方法,從而使孩子們清晰地感受到同一種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變出相同的圓。同時教師可多用情景中小動物的口吻對幼兒進行鼓勵、表揚,讓孩子們感受到變圓的樂趣,體驗探索的成功,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第三次探索。

(1)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探索。

師:這一次你可以試一試別人的方法,也可以繼續挑戰自己,用新的方法做玩具。(繼續根據幼兒上一次操作的情況提出挑戰,比如:可以用薄薄的紙來做圈嗎?用細細長長的扭扭棒可以做球和飛盤嗎?)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玩具?說說你的新方法。

幼:我把扭扭棒繞來繞去,變成了一個球。

幼:我把扭扭棒卷呀卷,像卷棒棒糖一樣,變成了飛盤。

師(小結):今天我們只選了三種材料,就做了自己心裏想變的玩具。真棒!

(析:這一環節主要是分享與嘗試幼兒介紹的新方法,同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繼續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挑戰不成功,可以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索。)

延伸活動:

師:(出示活動室中材料架照片)這裏有很多材料,我想要一把鑰匙,你能幫我變嗎?我想要吃方方的漢堡包,你能幫我變嗎?我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出許許多多其他的玩具。

(析:在該環節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替代物的實際情況,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利用活動室裏的材料進行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爲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裏?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向幼兒提問: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併爲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幼兒發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