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聽孩子說

本文已影響2.08W人 

如何聽孩子說,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積極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掃清成長路上的障礙有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寶寶對於新奇的事物都是很好奇的,如何聽孩子說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聽孩子說

如何聽孩子說1

當家長和孩子換位思考的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就會發現自己說的話有的時候是很傷人的,一定要去發現孩子說話背後的含義。

很多時候家長的反應是因爲並沒有認真聆聽孩子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比如說今天早上孩子和家長說“我如果感冒就好了”家長問“爲什麼?”孩子說:“那樣就可以不上學了。”家長一聽這種話馬上生氣的對孩子說:“不上學你想幹什麼?將來掃大街都不收你。”然後孩子就不說話了。

其實家長的本心意願是想要告訴孩子學習很重要,但是這裏面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沒有聽出孩子說這個話背後的意思,聽不出其實也不是大問題,如果家長能夠運用一些提問技巧,來讓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也是可以的。

錯就錯在不僅家長沒有理解,而且還對他們發火,這樣時間長了還自然就不會和家長說出自己心裏的想法了,試問誰和別人說完之後,被懟了或者是被責備了,下一次肯定就不願意再嘗試。

這樣不問緣由的就指責孩子,會讓他們覺得家長根本就沒有認真聽自己說話,不尊重人,想要讓孩子敞開心扉的說,首先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在認真傾聽的`。

良好傾聽其實只有一個祕訣,就是先不要着急評判,只要家長不馬上反駁孩子,就能讓他們覺得自己是被認真聆聽的。

那麼有的家長說,不反駁我就不知道應該說什麼了,下面來介紹三個句式的開頭,可以用來回應孩子的話語。

第一個是“你感到...”當用這句話來接孩子的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變相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因爲前面可能都是在陳述事實,想要了解得更多就要進一步去問孩子對這件事情的感覺。到底是難過,害怕,開心,還是憤怒。

第二個是“你想要...”這個回答是用來回應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說出了事實和感受之後,他們想要進一步尋求父母解決問題的意見,用你想要來提問,就可以讓孩子說出他們想要什麼。

這三個句式是根據孩子說話的內容來靈活使用的,並沒有固定的順序,甚至連關鍵詞都可以換掉,只是在這裏給家長一個和孩子聊天聊什麼的思路。

還是用上一個例子,早晨孩子和家長說:“我好想生病這樣就可以不用去學校了”,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說:“你是想要休息,偶爾不去學校是吧。”(用“你想要”開頭來回應孩子的需求)。

然後孩子就會說:“是啊,每天都要去學校,太無聊了。”(孩子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說:“原來你討厭每天去學校啊。”將孩子的感受說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就會說:“對,每天上課要做的很端正,不能動不能走神很累。”

家長說:“原來你是不喜歡上課啊。”孩子可能會說:“也不是所有的課都不喜歡,就是數學課很不喜歡,總是做不對題或者算錯數。”(這個時候孩子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家長就可以用:“哦,原來你是不知道怎麼才能把數學題作對呀,那可以聽聽我的建議嗎?”(用“你不知道”來解答孩子的困惑)。

這個時候就算是真正的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只是像第一個例子中,把孩子批評一頓就完事了。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積極的聆聽並且使用一些句式來引導孩子說得更多並不是什麼難事,只需要一些固定的談話技巧就能不僅解決孩子的問題,還能夠將親子關係拉得更近。

孩子主動找家長聊天的時候,其實一定程度上都是希望能夠從家長那裏得到一些建議,但有的時候他們不會直接把問題問出來,因爲他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說這個話裏面暗含的困惑。

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不要急着反駁或者評判孩子說的對不對,而是要引導他們剝去層層描述的外殼,把問題的核心說出來,這樣家長才能夠對症下藥的給出意見。

先從孩子的感受入手,然後就能探尋出背後的需求,這樣也有助於將來他們自己在思考的時候建立比較完整的邏輯框架,在人生的道路中即使身邊沒有人給出自己建議,也能自己找出解決的答案。

家長要想要和孩子聊得更多,首先就要當好一個傾聽者,專注的傾聽能夠更快進入孩子的世界瞭解他們的情感和需求。即使在溝通的過程中孩子並不認同家長的看法,也不應該馬上生氣而是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在聊天的時候孩子不需要家長的訓斥和譏諷,也不喜歡聽訓誡或者教育,而是需要父母先聽自己說完,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

傾聽不等於“聽着”,而是要有迴應的聆聽,最好能夠做到引導孩子思考,讓他們自己相處解決的辦法,如果能把這點做好,孩子一定能夠越來越喜歡和父母聊天的。

切記傾聽的時候一定要專注,比如說家長正在看手機,孩子過來想和父母聊天,一定要把手機放下,專注的看着孩子的臉聽他們說,不能眼睛不離屏幕,只是“嗯”“哦”的迴應,父母專注的眼神對孩子繼續說下去是一種無聲的鼓勵,而一邊手裏做着其他的事情一邊聽孩子說話,其實就是一種無聲的拒絕。

如何聽孩子說2

傾聽小技巧

1、溝通過程中,與孩子保持目光接觸。

2、最好在獨處的狀態下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到隱私被尊重。

3、隨時用語言或表情迴應孩子的話。

4、避免隨意打斷孩子的傾訴,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

5、隨時表示共情,表現出自己理解孩子的感受。

6、用幻想的方式去實現孩子願望,理解孩子的渴望心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