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本文已影響7.22K人 

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響很大,將現在出現的問題解決好,孩子纔有可能發展得更好,父母對於孩子不必急於求成,共同努力讓孩子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吧。現在分享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1

孩子做錯事,很多家長也會把之前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一起翻出來,把孩子說的沒有一點用處,這樣會傷害到孩子內心,覺得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從而打壓了孩子的內心,揹負着一個原本不屬於他的標籤。

有些父母認爲,挑孩子的毛病、否定孩子能夠讓孩子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孩子改正以後會越來越優秀。殊不知,父母的否定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負擔,孩子會在“我是罪惡的”“我是無能的”的自我譴責和自我否定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卑的心理。

比如,當一個男孩因爲挫折而傷心難過時,父母告誡他“哭是不好的,男兒有淚不輕彈”。如此反覆的結果便是孩子變得喜怒不形於色,甚至乾脆變得冷酷、冷漠,從掩飾、逃避自己內心的感受,發展到自我封閉,讓自己變成一個冷漠、僵化、呆板的人。

父母一定要認真對待孩子的一切事情。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他們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對身邊的事情也逐漸有了自己的看法。當孩子想對一件事情做出評判或是選擇時,不管他們的想法多麼幼稚、多麼荒唐,父母都不要進行全盤否定。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體會,難道不比父母的全盤否定更好嗎?

在家庭教育中,不讓孩子在否定中成長,讓孩子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激勵,是現代社會對每對父母的要求。明智的父母絕不會全盤否定孩子,而是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委婉地提出建議,這樣既不會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不全盤否定孩子,可以參考以下兩點。

  1、否定孩子做錯的地方,但不否定孩子本身

許多孩子的自卑或是叛逆心理都是家長一手造成的。孩子有時候做錯事情,並不代表孩毫無可取之處。父母不能因爲一點小錯誤就徹底否定孩子,更不能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父母應該就事論事,指出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鼓勵孩子下次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2、否定孩子之前,先確認是否接納了過去的自己

有的孩子明明很優秀,但在父母的眼裏卻遠遠達不到自己預期的高。孩子不是父母的複製品,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另一個人,父母應該採取恰當的方式來接納、修復過去的自己,而不應將潛藏在心中的情緒暗暗地投射在孩子身上。

就事論事不要全盤否定孩子2

小雪:“我不要吃菠菜,我討厭菠菜。”

媽媽:“不行,菠菜是很有營養的食物,對你的.健康很有幫助,一定要吃。”

小女孩:“我討厭馬尼叔叔!”

爸爸:“我不想聽到你說這樣的話,他是我的兄弟,你不可以說他的壞話!”

如果我們像上述的父母這樣直言否定孩子的感覺,那麼我們無疑是在告訴孩子:他沒有能力作正確的判斷,同時也在暗示他,我們並不在乎他的感受。當我們尊重孩子的感受時,他纔會瞭解我們對他的愛,並瞭解世上的每一種感覺都有其來由。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因此身爲父母,我們不該僞裝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此才能成爲孩子的好榜樣,但同時也請牢記: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覺。

就上述的第一個例子而言,如果媽媽以另一種態度對小雪說:“你覺得菠菜的味道很奇怪嗎?不然你先吃一口看看,如果真的不喜歡,就不要吃了。”而第二則例子,如果爸爸不急着否定小女孩的感受,而繼續詢問爲什麼她不喜歡馬尼叔叔,小女孩也許會說出內心的感受。

上述兩位父母的反應,其實都在否定孩子擁有表達情感的權利,而父母的否定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覺是不好的,只有父母的認可,才能使他在自己的世界裏感到安全。爲了父母,孩子也會否定自己的真正感受,轉而以父母的方式感受這個世界。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因爲長期否定自己的感覺,他不知該如何爲自己爭取權利,也沒有充分的技巧可以面對他人。結果,孩子要麼沉默不語要麼讓事情發展到讓自己受不了,直到自己崩潰爲止。

當然,否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以我們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是省時又省力的教導方式,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處理其他的事。但如果我們願意對孩子付出時間,我們就可以有極佳的機會教育出心靈健康又有主見的小孩。

孩子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情感,也有權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不該對孩子說“你不可以有那種感覺”,我們的反應應該是“我很難過你這麼想,因爲我的感覺是……”孩子的意見也許會和我們不同,有時很難判斷哪一方的意見比較合理,但當我們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時,孩子也會更尊敬我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