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

本文已影響2.76W人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國學是中國最具代表它傳統文化的,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忘記,下面小編分享一篇關於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1

國學常識大彙總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

【兩儀】陰、陽

【三才】天、地、人

【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

【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八仙】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 第2張

【五穀】稻、黍、稷、麥、菽

【五色】青、黃、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徵、羽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十三經】《易經》《尚書》《論語》《孟子》《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孝經》《爾雅》《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樑傳》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 第3張

【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粵繡

【四大名扇】檀香扇、火畫扇、竹絲扇、綾絹扇

【四大名花】牡丹、菊花、山茶、水仙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 第4張

【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邊壽民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八羅漢】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鉢羅漢、託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十八層地獄】泥犁地獄、刀山地獄、沸沙地獄、沸屎地獄、黑身地獄、火車地獄、鑊湯地獄、鐵牀地獄、蓋山地獄、寒冰地獄、剝皮地獄、畜 生地獄、刀兵地獄、鐵磨地獄、磔刑地獄、鐵冊地獄、蛆蟲地獄、烊銅地獄

【北宋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

【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2

國學常識

1、【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2、【五行】

金、木、水、火、土

3、【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4、【三皇】

伏羲、女媧、神農

5、【五帝】

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

6、【四御】

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7、【八仙】

鐵柺李、鍾離權、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

8、【十八羅漢】

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舉鉢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騎象羅漢、探手羅漢、託塔羅漢、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9、【五常】

仁、義、禮、智、信

10、【五倫】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11、【六婆】

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12、【九屬】

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13、【中國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廣東菜、福建菜、安徽菜

14、【配藥七方】

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複方

15、【四大名園】

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3

《水經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水經注》其書】

古人生活的環境和今天最大的差異,就在於交通上。從廣西到北京辦事,今天坐飛機只要幾個小時,但是古代則要花上大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那時候交通工具就是馬,而走遠路馬匹要不斷更換,一般人家是沒有的。所以古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瞭解起來,不如今天這樣容易。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了一本傑出的講水利的書籍,那就是《水經注》。

《水經注》是北魏晚期的酈道元爲《水經》做的註解,《水經》本來是專門記載河道的書,不算有名,但經過酈道元的註解,就變成了一本重要的歷史典籍,這不能不說是酈道元的功勞。《水經》有一萬餘字,《唐六典》說其中記載了全國的一百三十七條河流。

《水經注》在《水經》的基礎上,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河流,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書中還 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引用的很多文獻,後來都散失了,所以《水經注》又保存了許多資料。

《水經注》不僅講河流,還 詳細記載了河流所經的地貌、地質礦物和動植物,還 記載了許多古生物化石和遺蹟化石。後人從中瞭解了古代的耕作制度,古代植物種類和植被分佈,動物的地區分佈及其活動的季節性。

《水經注》這本書受到後人的重視,這與酈道元的艱辛考察是分不開的。清朝人劉獻廷稱此書爲“宇宙未有之奇書”。

【《水經注》名句】

即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解讀:自己有幸發現如此奇妙的景觀,如果三峽的山水有靈性的話,則也應當吃驚遠古以來遇到了一位知己。“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古人對山水熱愛和讚歎的名句一直傳頌到今天,酈道元更是將山水引以爲知己。

【《水經注》故事】

了不起的酈道元

《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他家人世代爲官,他少年時代就喜愛遊覽,也跟隨家人到過不少地方。後來他長大也做了官,在出差辦事的同時,也在各地遊歷。

他每到一地,除了參觀名勝古蹟,還 留心勘察當地的水流地勢,瞭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氣候,人民的生產生活,地域的變遷,等等。在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好的知識儲備。

當他讀到《水經》的時候,發現裏面雖然記載了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但不準確,而且由於時代更替、地方變遷,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於是,酈道元開始着手寫《水經注》。

爲了弄清楚各地的實際狀況,他閱讀上百本地理書,查閱了所有的地圖,還 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並且親自到實地考察,覈實書上的記載是否準確。

中國人必知的國學常識 第5張

當時南北朝戰亂,而且很多分散的政權,調查起來相當困難。酈道元沒有侷限在瞭解北魏的地方水利,而是從整個大中國的地理環境出發,到各地去做調研,這一點非常了不起。《水經》原來只有137條河流,1萬多字,經過酈道元的註釋後,增加到1252條、共30多萬字。書中還 有火山、溫泉、水利工程等內容,文字優美生動。歷代有許多學者專門對它進行研究,形成一門“酈學”。

《天工開物》:人生也需要協調

【《天工開物》其書】

有一本書被歐洲人稱爲“17世紀中國的百科全書”,它包括了農業工業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這本書不是一個大官寫的,而是一個鄉野小官借自己的親見親聞而寫的。這就是《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是明末清初的科學家宋應星的一本書,它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書中記載了明朝中葉以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尤其是詳細記述了各種機械。全書分爲上、中、下三篇18卷,有121幅插圖,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天工開物》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敘述了陶瓷、採礦、冶煉等的原料生產和製造過程,是一本內容豐富的科學技術鉅著。

到了清朝,清政府興起了文字獄。任何對清朝不滿的書都會被毀掉,《天工開物》不幸名列被毀書籍當中。民國初年,有人在查找冶煉銅礦的書籍時發現了書中提到《天工開物》。他四下搜尋這本書,但是一無所獲,又去詢問各個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也就是說在清朝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後,這本書已徹底從中國消失,連知道這本書的人都沒有。

後來這個人在一個日本朋友家,發現了《天工開物》的日文版,後來又在日本的圖書館去查到這本書的英文、德文、法文版本。幾經周折之後,他終於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裏找到了《天工開物》的明朝原刻本,然後按照這個刻本,在中國廣爲印行,《天工開物》才得以重見天日。

【《天工開物》名言】

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乞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

解讀:貧窮是多麼悲傷的事情啊。我想買材料加以驗證,但是苦於沒有錢,想與同行們討論真僞,但是卻沒有場館。

對做學問的人來說,最大的困難不是如何靜下心來寫作,而是沒有物質基礎。連生活都沒有着落的人,很難著書立說。但是宋應星這樣一個鄉野小官,俸祿微薄,卻完成了這個宏大的工程,正所謂“又是這,事竟成”。這段寫在《天工開物》序言中的話,成了後來的讀書人有志者繼續前進、自強不息的動力。

【《天工開物》故事】

厚積薄發,大書乃成

宋應星原是一介考生,他六試參加科舉考試,都失敗而歸。他看到那些紈絝子弟們穿着林羅綢緞,卻不知道布從何來,讀書人埋首書堆,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於是改變了志向,放棄了考試這條路。

不過六次考試卻帶給了他另外的收穫:他六次赴京趕考,沿途見到了明朝地城的廣大和民間生活的豐富。於是他遊歷大江南北,行跡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新疆等地。從東北捕貂到南海採珠、和田採玉,他無不向別人請教,這一點和酈道元很相似。

爲了編寫一本指導生產實際的書,他廣泛調查了農業生產情況,並對許多農業諺語作了分析考證。例如,他記載的“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只怕寸水”,就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在《天工開物》中專講蠶、桑、絲、棉、紡、織這一卷時,曾親自數過每隻雌蠶蛾產卵有300多粒,沒有堆成一堆,而是自然均勻地鋪撒在紙上。

爲了弄清楚各種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宋應星到榨油坊進行調查,瞭解到芝麻、菜子等16種油料作物的出油率,並把調查結果記入了《天工開物?膏液卷》裏。

宋應星善於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他研究蜜蜂的生活規律時,參考了《蜂記》中記述的蜂王的作用,從而把蜜蜂的活動了解得一清二楚。

與其他的科學技術性著作不同,《天工開物》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而宋應星本人,也是一個善於向人學習、善於和自己相處的,懂得改變人生道路的人,懂的協調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