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心理教育

本文已影響8.58K人 

青春期心理教育,父母在工作之餘應該多多關心孩子,成長過程中也會伴隨很多的煩惱,青春期的孩子們在這個時候還沒辦法做到一些事情,下面跟大家分享青春期心理教育。

青春期心理教育1

一、正視心理問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學生走向社會必需的一種素質,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必須遵循學生生理及心理髮展的規律。高中學生正處於“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覺醒和發展時期,他們在長大過程中,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必須依靠教師的指點和幫助。我們應變“外塑”爲“內化”,掌握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豐富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學習、前途充滿信心。從現代意識、自我認知、基本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等方面人手,教會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自我調節、自我控制,從而形成自身較爲穩定的人格特點,以期達到人格塑造不斷完善的目的。

二、對青春期的學生進行心理指導,教給學生心理調適的方法

進入青春期的高中學生,隨着生理髮育成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對異性的好奇和對愛情的探求。他們生活經驗不足,感情易衝動,自制力缺乏,極易陷入早戀的泥潭。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早戀的危害性,順利渡過青春期,需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指導。閒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情緒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若能巧妙地把握時機,以有關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知識爲引導,層層分析,就會深入學生心靈,使學生從中得到啓迪。此外,還有“追星現象”比如“超級女生”、“追求高消費”比如穿戴名牌衣服等敏感而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如果能運用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進行教育引導,其說服力遠遠勝過空洞的說教。

我校將青春期教育列人了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範圍,定期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其中包括現代的青年觀,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識,觀看青春期知識錄像帶,設計、發放、分析調查問卷等。我們以樹立什麼樣的人生觀爲主題,利用多種形似組織學生座談討論,指導他們劃清純潔的友誼、真摯的愛情和早戀的界限,認清科學的人生觀,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的志向,教育學生珍惜青春期大好時光,專心學習,讓學生認識自我,做到自愛、自尊、自重、自強,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青春期心理教育

三、架設心靈傾訴的立交橋,開展心理諮詢

人的心理活動有其隱蔽性的一面,學生希望通過諮詢,尤其是個別諮詢的方式來解決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問題。爲消除學生對心理疾病的神祕感、恐懼感以及羞恥感等種種偏見和誤解,在諮詢工作中我們始終遵守保密原則,一切從預防着手。教師利用個別談話、個別教育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心理諮詢技術,對部分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諮詢誘導,從而加強學生的個別教育。如對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的學生可結合有關社會心理學知識、進行社會交往和社會適應的教育;對那些所謂“屢教不改”的學生則指導其進行意志品質的鍛鍊;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既要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又要教給他們科學的觀察、記憶、思維的方法,使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求得較大進步;對由於心理健康問題所造成的學生在情緒、性格和人際關係上的缺陷等,都應想辦法幫助他們排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和後果。在進行個別教育、心理諮詢時,要語氣溫和、態度誠懇,要選擇適當的場所進行交談。這樣,會更有利地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認識自己,完善自己,促使學生自我精神保健的自覺和自我精神支持系統的完善。

四、建立新生入學健康檔案及心理檔案

在新生人校後,學校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檢,對每一位學生建立健康卡片,以便了解和掌握學生身體發育狀況。體育課定期對學生進行健康測試,學校制定出了課間操達標評分標準,設計了課間操質量一覽表,從快、靜、齊三方面對各班課間操的質量進行考覈,由此,提高了課間操的質量,也使正處於青春期生長髮育的學生得到了鍛鍊,更利於身體健康。

教師可以運用觀察、實驗、量表測量等方法瞭解和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和水平,建立起每個學生的心理檔案。如:可以通過心理學量表測量出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性格特徵、氣質類型等心理特性;也可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過程、情感意志、自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心理髮展狀況;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言論舉止、筆記文章、行爲表現等了解學生的典型心理。然後教師可採用卡片的形式建立心理檔案,以便日後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

青春期心理教育2

比起女孩,男孩纔是玻璃心

男孩看似堅強的外表背後,在情緒、情感上比女孩更脆弱。研究表明,從嬰兒時期起,男嬰比女嬰更容易煩躁。日常生活中的一點改變或者父母稍微嚴厲一些的口吻,都可能使小男孩變得煩躁不安。

女孩對情緒和情感的表達更加敏感,2歲的女孩比2歲的男孩更多地使用與情緒有關的詞語,女孩比男孩更多地使用“愛”和“傷心”這樣的情緒詞語。到了青少年時期,這種情感差異日趨加大,越來越多的男孩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對別人的情感反應更不敏感,更有可能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男孩往往更容易情緒失控,用攻擊或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青春期心理教育 第2張

“男兒”文化造成男孩心理危機

男孩雖然天生情感脆弱,但是他們天生並不缺乏情感表達的能力。嬰兒出生幾個月大時,男嬰與女嬰具有相似的情感表達能力,但是當男孩達到學齡時,他們表達情緒的能力已明顯落後。

這是因爲在培養“堅強男孩”過程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讓小男孩爲自己的情感表達感到丟臉,特別是對脆弱、害怕與絕望的感覺有罪惡感。這背後是一種文化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社會對男孩的性別偏見。許多人認爲男子漢不應該隨意表達自己的情緒,“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們的文化往往對女孩的情感發展給予鼓勵而對男孩加以抑制,這將逐漸造成男孩的心理危機。

學業失敗將“雪上加霜”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時候因學業失敗記憶所形成的'糟糕自我形象往往會保持一生。最可怕的是:這種失敗經歷可能會慢慢上升爲一種失敗型的人格,學業失敗的人會自認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不願嘗試、缺乏改變的勇氣。

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教育的時候都應該注重精神富養,大家不要以爲男孩子的內心是很堅強的,其實人內心的堅強都是後天所磨練出來的,女孩子也同樣可以很堅強,要注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這樣孩子們纔會有個健全的人格。

青春期心理教育3

一、自主性:青春期是一個反抗時期

在很早以前,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稱之爲“消極反抗期”,以後這一名稱一直被使用。

青春期是個反抗的時期,這決定了在應付自己的反抗傾向的同時,還要極力維持和保護與社會的正常關係。

青春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時期,即心理上的斷乳期。隨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在心理和行爲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脫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於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已不滿足於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於發表個人意見,併爲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

如果說生理上的斷乳是個體被動地離開父母,那麼心理上的斷乳則是個體主動地離開父母。

青春期心理教育 第3張

由於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個人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採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

這種反抗傾向,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規範的抗拒態度和行爲,從而會引起一些不利於他們的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

二、青春期是一個負重的時期

對異性興趣、異性交往、繁重的學習任務等給他們的身心造成極大負擔。

青少年要逐漸擔負一部分由成人擔負的工作,環境可能不斷把一些由成人來辦理的事項交給他們去辦理,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但這些負擔是他們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負擔,日後不可能成熟。

三、發展的不平衡性

青春期是個體在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上走向成熟的時期,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處於與兒童的外界獲得時期相對應的內部獲得時期。

在這一時期,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

也就是說,青春期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係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異時性和較大的不平衡性。

青春期心理教育 第4張

四、心理髮展的動盪性

青春期生理、心理髮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髮展同道德或其他社會意識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創造了個性發展以及道德和社會意識發展的條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過程的種種矛盾和衝突,表現出一種成熟前的動盪性。

心理髮展的動盪性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意志品質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蠻幹、冒險混同起來。

在行爲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衝動性,是意外傷亡率最高的年齡階段。

另外,生理上的劇烈變化,會帶來所謂“青春期騷動”,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和劇烈的“性困擾”,心理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