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本文已影響2.04W人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出現問題就說明孩子的成長還有進步的空間,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偏科”,現在分享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1

育兒知識簡短分享:過度寵愛會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特殊待遇

大家給予孩子最高待遇,給予特殊照顧,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別的,總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樣下去就會變得自私自利。

過分注意

家人過分注意孩子,孩子就覺得自己是視線的中心,所有的人都要圍着他轉,如果別人忽視他了,就會發脾氣,還會出現嚴重的“人來瘋”現象

輕易滿足

平時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給孩子很多的零花錢。這種孩子肯定會養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不懂得吃苦耐勞。

生活懶散

孩子生活懶散的話,長大後就會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事情沒有計劃。

祈求央告

求着孩子吃飯,孩子不吃飯就拿很多東西誘惑孩子。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包辦代替

對於要不要孩子做家務,大家有的不同的看法,有的說:“孩子這麼嬌貴,怎麼捨得讓他勞動?”也有的說:“孩子現在還小,做家務也做不好,不如不做。”

這樣,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還要餵飯,還要爸爸媽媽幫他穿衣服,就算長大以後,孩子也不知道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孩子以後會變得非常懶散,不會主動幫助他人。

大驚小怪

本來“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任何東西都不怕。不小心摔跤了的話,站起來拍拍屁股繼續玩。可是爲什麼孩子慢慢地變得愛哭了? 這都是爸爸媽媽太愛孩子造成的,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就不允許孩子再玩了,一直哄孩子,最後就會導致孩子離不開爸爸媽媽。

剝奪獨立

爲了保證孩子的安全,不讓孩子一個人出門,有小朋友來找她玩,也只允許在家裏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走到哪都帶着孩子,含在嘴裏怕融化。

總是這樣保護着孩子,會讓孩子以後變得越來越膽小,沒有自信心,養成依賴心理,在家裏面趾高氣昂的,到外面就膽小如鼠。

害怕哭鬧

遇到孩子不順心的時候就只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這樣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可是如果只會打罵孩子的話,對孩子也會有不利的影響,讓孩子從小就變得很任性,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

當面袒護

有的父母教孩子,爺爺奶奶會跳出來阻擋,這樣一來,就白白損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孩子會慢慢變得沒有是非觀念,變得性格扭曲,家庭人員之間也會因爲教育孩子的方式而產生分歧。

育兒知識簡短分享:孩子需要知道 贏並不是人生的全部

面對失敗應該多鼓勵孩子

流傳一個有趣的討論——競爭是很消極的事件,在任何一項以學校爲基礎的比賽當中,孩子們不應該相互爭鬥。因爲,當結束時,贏家只有一個。同樣明顯的是,有贏家,也就意味着有輸家。

沒有孩子願意成爲一個失敗者,也同樣不會有家長,爲自己本來該贏的孩子的失足大意而鼓掌稱好。

但有時,爸爸媽媽不得不做出萬全的準備,因爲“下一次”總是客觀地存在着。

你可以對孩子說:“我們誰也不知道你們班的哪個小朋友會成爲未來的奧運冠軍”、或者“你好朋友的生日快到了,爲什麼不送她一雙溜冰鞋呢?看看她能不能打破上次她在體育嘉年華創下的記錄”。

別將“贏”的概念侷限了

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明白,參與很關鍵。在參與的過程裏,以自己的方式來完成並面對,也是一種贏。這也意味着,當孩子積極、努力地實踐他所學習到的技能和本領時,正是一種無形的回報,毫無疑問,他的這份堅持已然讓他成爲一名贏家。

事實上,一直以來都有一個不變的真理:通常,幸運的孩子從來不贏。

育兒知識簡短分享: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多大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合適?如何進行性教育?

一、3-6歲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

孩子的性別角色意識雖然從3歲以後就開始建立了,但只有在進入青春期之後纔會有明顯的性別意識。

6—12歲的小學階段,孩子多半會關注知識和興趣,小學階段是孩子性別意識的潛伏期。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對他進行性別教育,這樣能夠讓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幫助孩子以後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在心理諮詢的實踐中發現,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一般都是跟幼兒時期的經歷有關。爸爸媽媽要對3—6歲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性別教育,跟他們說一些性別方面的基本的知識,告訴他們如何自我保護,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

二、正確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

1、不要混淆孩子的性別打扮

有的爸爸媽媽沒有獲得期望性別的孩子,或者就覺得好玩,隨意改變孩子的性別裝扮:讓男孩子穿裙子,給女孩子剪很短的頭髮。這些行爲都是不正確的。

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齡較大時,會在無形中被其他孩子“隔離”開來,因此整個人變得內向、孤獨、膽小。

專家提醒:從孩子3歲前就該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如果是男孩,父親要經常和孩子一起玩;如果是女孩,母親要多陪伴在她身邊。同時也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發育特點,讓孩子能夠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2、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爸爸媽媽平時的打扮,會讓孩子注意到性別的差異。如果女孩有一頭漂亮的.長髮,總是穿着漂亮的小裙子,媽媽卻打扮得像個假小子一樣。女孩慢慢地就會對女性形象產生迷糊,從而對女性這個性別產生疑問。

同樣,爸爸人高馬大,卻總是不幹重貨,要是想讓孩子明白“你是男子漢”、“男生是家裏的 頂樑柱”,成功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缺乏應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樣。男孩在3~4歲後最好是多關注下男性榜樣,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學習到男性應該做什麼,性心理髮育可能受到挫折,對於性別的認識就會有所混亂。

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總是是媽媽起主導作用,就會導致寶寶自幼崇拜女性,把媽媽當成學習的榜樣,時間長了,寶寶對於性別就會變得混亂。

專家提醒: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完全來自於父母的引導,爸爸媽媽在家中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

3、正面解答孩子的性別問題

孩子慢慢長大以後,會問我是從哪裏來的啊?爲什麼我還一些小朋友是不一樣的啊?有時候在爸爸媽媽洗澡的時候孩子會偷偷溜進來看幾眼。

不要覺得很奇怪,更不要打罵孩子。孩子只是好奇,想通過看看爸爸媽媽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爸爸媽媽用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大人反應過激有時候會強化孩子的好奇。

專家提醒:有一些幼兒園和託兒所,男生女生公用一個廁所,這其實是有些好處的。男女同上一個廁所,孩子就能自然地學習到男女的性別差異和不同的生殖器官,讓他們瞭解到不同性別的不同。

爸爸媽媽遇到孩子問一些性別方面的問題的話,最好是大方正 常的進行解釋說明,不要故意不告訴孩子。

三、性別教育的意義

專家指出,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很是關鍵,這對於孩子以後的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性別角色意識能夠幫助孩子成長,雖然當今社會追求男女平等,可是這種平等的前提是尊重不同的性別,是塑造人格的平等,不是說每個人要完全一樣。

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在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後,注意向異性學習,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加強大,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像是:男孩要像女孩子學習細心,關心他人,女孩要多學習男孩子的堅強勇敢。

現在提倡的“中性化”就是要綜合男性和女性的優點,兼收幷蓄,並不是說要混亂孩子的性別。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2

1、教育孩子不要“數罪併罰”

“數罪併罰”首先說明家長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太少,關心得太少。

其次,也說明家長比較愛“記仇”,喜歡翻舊賬。

有時不是你的話沒有道理,而是你的方式不對。方式不對,教育一定沒有效果。

爲人父母,所有的權力都意味着責任,這樣的責任逼着我們要改變。

2、不能生氣了就教育

在教育中,剋制比宣泄更重要。

當孩子惹我們生氣時,一定要忍一忍,先不急着發火,因爲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首先冒出來的“第一念頭”往往是有問題的。

有時候孩子犯的錯誤可能也不算什麼事,只不過不合我們的意,或者時間不對,正好撞在了家長情緒的槍口上了。

對父母而言,所謂的剋制,就是避免“第一念頭”。對待孩子“理直氣壯、義正辭嚴”應該改爲“理直氣和,義正詞婉”。

管教從嚴,講的也是原則從嚴,心思從嚴,態度則要儘可能的誠懇、溫和、耐心。

3、不能想起了才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恆,教育孩子一定不能忽視細節。

一位朋友在英國看見一位奶奶帶着小孫子上公交車,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結果被奶奶叫了下來,奶奶要自己先走,還對小男孩說了句:“女士優先!”

紳士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從小培養的吧!

美國著名教師保羅·克拉克寫過一本《優秀是培養出來》的書,書中特別重視對孩子的細節教育,比如不能含着食物說話,推門時如果後面還有人就要爲他把門,要用善意的眼睛看人等等,都是孩子成長中的細節。

如果你沒有時刻謹記教育孩子的責任,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後面再想教育就難了。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4、不能把交談都變成教育

和孩子的交流越少,你就越不懂得怎樣和孩子交流,不懂怎樣和孩子交流,你肯定就越不理解孩子。

平時有機會和孩子交談的時候,你都會和他說什麼呢?

一位讀初中的孩子告訴我,家長對他說得最多的話就是:飯吃快點,吃完趕快做作業,做完作業趕快睡覺!

作爲父母,你知道孩子內心的壓力與苦楚嗎?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嗎?

父母逐漸從孩子的情感世界中淡出甚至缺席,和孩子的交談更容易變成說教、批評與斥責。等孩子到了13歲以後,甚至連批評的機會也不留給你了。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第2張

5、不能當衆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教育,當衆責罵甚至毆打孩子,往往後果非常嚴重。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對孩子的表揚與批評都是一種情感互動,父母太強勢,孩子往往沒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狂躁。

有智慧的父母不會對孩子嚴辭斥責,他們能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

6、避免吃飯和睡覺時教育孩子

吃飯是一種享受,是一次交流,是一場聚會。

而美好的聚會,首先應該在家裏面。一些孩子吃飯的時候戰戰兢兢,吃得非常快,爲什麼快呢?就爲了讓家長來不及批評他。

飯吃得太快對胃不好,對食物的吸收也不好,更談不上什麼餐桌禮儀了。

而在孩子睡前進行教育,不但無效,還會影響孩子的睡眠。

孩子進入夢鄉的時候,滿腦袋都是這些批評的信息,常常做噩夢。

所以,讓孩子吃好睡好,即使他犯了錯,你也要找到一個更爲恰當的時機進行教育。這就是對孩子做善事。

7、避免消極教育

中國文化中缺乏對人真摯的讚揚和鼓勵,缺乏從一件小事中體會快樂的傳統,缺乏“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人生纔有意義”的認識。

我們習慣“做大事”,取得“大成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喜歡批評、否定和消極暗示。

一件事情你還沒嘗試,有人就會提醒你肯定做不好,一件事情不合父母心意,很可能就會遭到挖苦與諷刺。

作爲父母,改變自己就要從剋制批評的慾望開始,不是對孩子的不足、缺點、短處視而不見,而是在孩子有勇氣去嘗試、去改變時,助他一臂之力。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3

1、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

2、有了真正的方法,還是不夠的;還要懂得運用它。

3、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鍛鍊身體。

4、詳細制定實驗計劃,幫助孩子瞭解更多事情。

5、如果您的孩子懶惰且受撫養,那是因爲您爲孩子做了太多的事情和決定。

6、讓孩子玩“自食其力”的遊戲,讓孩子離開父母,到苦難的地方:如果他不勞動,他就餓死。改變孩子不勞而獲的壞毛病的唯一辦法是讓孩子暫時離開父母。

7、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們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

8、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後,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髮育。要看孩子將來素質如何,那就要看家長現在素質如何。

9、家庭集體的完整和團結一致是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馬卡連柯

10、要以身作則,不賭博、不吸菸、不酗酒。

11、教子須是以身率先。每見人家子弟,父兄未嘗着意督率,而規模動定、性情好尚,輒酷肖其父,皆身教爲之也。——陸世儀

12、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爲目的者也。(作者:蔡元培)

13、凡事都要有個計劃,學習也一樣——-讓孩子學會制定學習計劃。

14、生命是短暫的,今天或許還在浪費着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

15、每個對孩子將來負責的父母應該牢牢記住這個很重要的育兒原則——替孩子們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積極性的最大打擊。(藍天)

16、親情,就是那和煦的春風,給我們帶來奮進的力量,親情就是那湛藍的天空。

17、對待孩子,要像對待這樣的人一樣:我們所做的一切要向他負責。——高爾基

18、一個人真正的快樂,並不都來自他的天分、他所取得的成績、他顯赫的地位,而是更多的來自他的童年父母給予的、學校給予的、社會給予的,一個人成長所必需的愛、鼓勵和包容。

19、記住,學習是孩子自己的問題,一定要把這個問題還給孩子!

20、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讓孩子學會——-讓孩子學會珍惜每一寸光陰。

21、每個孩子都是一粒優秀的種子;

22、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的夥伴、朋友。

23、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

24、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作出回答。

25、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比讓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

26、處處爲孩子着想,已經成爲不少家長溺愛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27、要關愛不要溺愛,要放手不要放任。

28、不要讓孩子拉幫結派、不進入網吧,不涉獵電子遊戲。良好的個性勝於卓越的才智。

29、一束讚許的目光,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讚許的點頭,都可以傳遞真情的鼓舞,都能表達對孩子的誇獎。——張石平

30、家庭教育不是說教,父母更應該扮演的主要角色是拋磚引玉。

育兒知識分享簡短的 第3張

31、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32、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耐心、老實地回答。

33、讓孩子獨立完成他所從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會有積極的結果。

34、想要教育好孩子,重要的就在於創造一個有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也許父母就是最重要的“環境”,父母需要先受教育,這樣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麼品格能夠成爲孩子的示範,有哪些行爲在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

35、路是走出來的,書是讀出來的,良好行爲習慣是在生活中培養出來的,用陽光的心態培養具有陽光心靈的孩子!

36、你可能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之母。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

37、在孩子的世界裏,一切東西跟人一樣,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38、其實愛是需要說出口的,愛是需要不斷去表達的,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愛的表達應當成爲一種習慣,這就是家庭文化最核心的元素。我們看着孩子的眼睛,說出自己最想說、最應該經常說的話語,它能夠直抵孩子的心靈,成爲最美好的鼓勵,最美好的慰藉,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39、不存在光有缺點沒有優點的孩子,只存在只找缺點不找優點的父母。

40、友善伴隨着孩子,他看見灑向人間的都是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