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隨筆

本文已影響1.75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的教育隨筆

愛的教育隨筆1

洋洋聰明好學,很可愛。唯一讓老師頭疼的就是他老攻擊別的小朋友。

一次戶外活動,我組織孩子們坐在地上做遊戲,他們興致很高,洋洋也一樣,高興得又跳又叫。這時,只聽衛衛“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問及原因才知是他身邊的洋洋掐了他一下,紅腫的傷口告訴我,洋洋掐得很用力。我非常生氣,把洋洋叫到身邊大聲地問:“你爲什麼又打小朋友,你看看都腫一大塊了。”洋洋瞪着大眼睛,迷惑地看着我,也許被我的態度嚇壞了,他也大哭起來。

吃完午飯,快要休息了,我見洋洋的情緒還很低落,就把他抱過來,摸着他可愛的小手說:“洋洋很懂事,老師很喜歡洋洋,但打人的洋洋老師可不喜歡。”洋洋眨巴着那雙烏黑純真的大眼睛告訴我:“可是,老師,我高興,我喜歡他。”我驚訝了,哪裏有喜歡別人就掐別人的。“媽媽喜歡我,經常掐我。”洋洋繼續嘀咕着。我陷入沉思。下午接孩子的時候,我特意與洋洋的媽媽進行了交流。他媽媽告訴我,洋洋和她的關係就像好朋友,她經常和洋洋打打鬧鬧,高興的時候喜歡輕輕地掐掐洋洋可愛的小臉蛋,拍拍洋洋的小手等。原來如此,我終於明白了洋洋攻擊行爲背後的動機。原來他掐小朋友只是高興,只是爲了表示對夥伴的友好,是對他媽媽向他表示喜愛行爲的模仿。

孩子是單純的,孩子又是一個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世界的方式。揭開幼兒行爲背後的面紗需要教師在任何時候都要多一點耐心,多一分等待,多一些思考,給每個幼兒“說出自己祕密”的機會。我懊悔自己當時的衝動,以至沒有及時捕捉到導致洋洋攻擊行爲的原因。

這件事給我的另一個啓示是,處理孩子的行爲一定要慎之又慎,因爲相同的行爲背後有着不同的動因。

針對洋洋的“攻擊”行爲,我與他的家人達成了一致,讓家裏配合不再掐捏孩子而是擁抱孩子,並通過講道理的方式逐步引導洋洋知道對他人的喜歡有多種表現方式。

愛的教育隨筆2

開學以來,我一直爲孩子們不斷地狀告煜博侵犯他們而苦惱。我也很着急,成天苦口婆心地教育着煜博。是非觀念的灌輸,是我常常採用的方法,可是不奏效。“怎麼又打人了?看來你得暫停一次遊戲了。”冷處理的辦法也用上了,依然無效。“要是別人打你,你會很疼是吧?那麼你打別人,別人也會很疼的!”希望通過移情和換位來達到教育他的目的,但還是一點效果也沒有。告狀聲依然沒有減少的跡象。

於是我嘗試和煜博的家長溝通和了解,他們都說煜博很厲害,常常把帶他的外公外婆弄得傷痕累累,外公外婆也無奈地說:“麻煩老師幫我們管嚴點兒,我們拿他沒辦法。”球被踢回來了。

雖然煜博不斷地在各種場合製造着“戰爭”的硝煙,但我對他的關愛卻絲毫沒有減少,並堅持一直觀察着他,試圖能找到一把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直到有一天早上我來到活動室,忙碌中感覺身後不斷有小拳頭捶打着我,隱隱有些疼。我回頭一看原來是煜博和幾個孩子一邊用小拳頭捶打着我,一邊開心地笑着,還高興地喊着“打你,打你”……那神情分明透着一種喜愛。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長期以來困擾着我的難題,原來打我就是喜歡我的極致!我乘勢和他們展開了對話:“你們爲什麼要打我呀?是喜歡我嗎?”“就是喜歡你,喜歡你!”他們咯咯咯她笑得更歡了,卻依然沒有停下“擂人”的小拳頭,反而“擂”得更密集了。我誇張地裝作很疼的樣子彎下腰,蹲下身:“好痛呀!你們把我打疼了,如果喜歡我,也可以抱抱我、親親我呀!”於是,他們停下了“擂人”的小拳頭,開始抱我,親我,給我輕柔地按摩,還吃吃地笑着。原來這是孩子們愛的表達方式錯位。於是,我隨機開展了一次“我喜歡你”的社會交往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教孩子們學會正確的愛的表達方式,明白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是別人喜歡和所能接受的,什麼樣的表達方式是會讓別人反感和誤解的,從而學習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活動以後,結合我的跟蹤觀察和及時提醒,慢慢地煜博的“侵略”行爲變少了,看得出來,他在嘗試調整自己愛的表達方式,朋友也多了起來。

從這件事我體會到,對於年幼孩子的一些看似不適宜的行爲,我們要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視角來悉心觀察、分析和體會,其實孩子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壞”,只是缺少一些技能和經驗而已。

愛的教育隨筆3

春節過後,我班轉入了一名女孩,她長得挺漂亮,但有點瘦。她很乖、很懂事,她的話語不多,看上去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我們都很喜歡她。大概是不適應新環境的緣故吧!幾天過去了,沒有看到孩子臉上應有的笑容,她有着這個年齡所不該有的"沉默",是什麼讓她如此憂愁呢?由於孩子不愛說話,所以小朋友們也不太喜歡她。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爲了讓孩子變得活潑一些,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想盡辦法,努力尋找她的優點,課堂上、戶外活動時……爲她提供表現的機會。

兩週後,我把家園調查表發給了孩子們,囑孩子們明天一定帶回來,可是隻有她沒有帶來,一天、兩天、三天……一星期過去了,還是沒有拿來。我再也忍無可忍了,我大聲斥責她,她眼裏含着淚珠,任我怎麼問,她始終沒說出原因,只是眼淚汪汪地看着我。

我決定進行一次家訪。

她的命運讓我們大吃一驚,我甚至不感相信自己的耳朵:媽媽在幾年前生病離開了她,沒有爺爺奶奶,和爸爸相依爲命過日子,爲了生計,爸爸不得不把她寄養在姑姑家,天長日久,終究不是自己親生的,她的姑父對她冷眼相看,閒她是個累贅。無奈,爸爸又把她送到了二姑家,可是二姑家的條件也不好,姑父幾年前得了中病,落下了偏癱的毛病,所以一家人的生活負擔便落在了姑姑身上。

聽了她的故事後,我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至此我終於明白她爲什麼沒有把家園調查表帶回來的原因了。

我要給孩子更多的愛,也算是我對她受傷的心靈做一點補償吧!從此,她的家園調查表再沒有帶回"家",是我們代替了她的家長,家園開放日,老師們給她當媽媽,同她一起參加活動,還經常給她梳頭髮、扎小辮、剪指甲……,在我們的關心下,孩子漸漸變得活潑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和小朋友們一起歡笑、一起舞蹈,她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

愛,溫暖着孩子的心,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那就讓我們傾注所有的愛吧!同時讓我們的愛多分一點給那些更需要關心的孩子吧!

愛的教育隨筆4

剛成爲幼兒教師時,像一個初到陌生世界的孩子一樣不知所措,而更爲玄妙的是,第一次做老師便是帶託班的孩子,他們也是第一次來幼兒園。這時候的我就是他們,他們同樣的也是我。當孩子稚嫩膽怯地喊我“老師”的時候,當家長敬重、信任地稱呼我爲“老師”的時候,我才恍然間想到我已經是一名幼兒教師了!

每次看到孩子們剛入園哭着找媽媽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地想哭,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因爲我是老師,要給孩子做榜樣,要像媽媽一樣地堅強,一樣地疼愛、關心、照顧他們(雖然我還沒有經歷過做媽媽的經驗,呵呵),讓他們感覺到如家般的溫暖。

世界上很多的東西是越分越少,唯獨“愛”卻越分越多。愛,不是同情,不是憐憫,不是索取,不是交換,而是發自內心的付出、給予,是無私的。

告訴你,我發現了一個祕密,當在睡夢中嚎啕哭醒的孩子睜開眼睛看到自己的老師在身邊時,會重新安然地睡下,就像我們自己小時候醒來,看到媽媽在身邊一樣地心安。也許只是因爲曾牽着他的小手走過高高的臺階,也許只是因爲曾在活動區裏陪他玩了一個打槍的遊戲,也許只是曾不經意地親了一下他的小臉……而孩子的心,永遠比你想象的細膩而敏感。

大地寬容了種子,便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便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便擁有了神采;面對孩子們的調皮、頑劣,我們的一點點寬容,便收穫了無數的笑臉和孩子們的驕傲與自信。一個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選擇目標;如果……其實,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用愛去對待孩子、影響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愛的環境,享受愛的薰陶,讓孩子生活在愛中。讓他知道被愛,也學會應該怎麼去愛。

愛,是最好的老師。

愛的教育隨筆5

她,叫夢婷。是個愛做夢的女孩兒。

她笑起來的時候,嘴角邊會泛出兩個淺淺的小酒窩。可是這樣的笑卻不常見到。因爲她一直很安靜,有時還常常發發呆,做做自己的夢。

有時候,我在上課,她坐着似乎在聽,又似乎沒有認真地聽,我輕輕的喚她時,她會擡起頭,用她那黑黑地深深的目光注視我,透明、清澈地目光,讓我無法忍心去批評她的不專注。她沒有扎辮子,留着齊肩的頭髮,很亮、很直,給人十分乾淨的感覺。她膽子不大,不大敢大聲的說話,更不大敢在集體面前大聲的表演。甚至,她很少和我說話。

每次放學,她都是最後一個走,因爲爸爸總是會晚接。這個時候,教室裏有時候會剩下我和她兩個人,她還是很安靜。我會故意和她說話,她會有點羞澀地回答我,卻很少主動找話題。就這樣,幾天過去了,她似乎對我越來越親近了。有時候會突然對着我說:“老師,你今天去我家吃飯吧?”“老師,我今天和爸爸媽媽去拔牙齒了!”雖然還是不多的話,每句話卻讓我感到甜蜜。

有一次放學,夢婷爸爸因爲有事,很晚也不來接,我們一起在傳達室等,她坐在我膝上,我教她寫自己的名字,她開始很擔心,“老師,我不會寫!”我告訴她沒關係,看着我寫,然後再照着我寫,我把字寫得很大,她也臨摹得很大,筆畫歪歪扭扭地很可愛,就好像是在畫畫兒一樣。寫着“婷”字的時候,她只寫了後面的一半兒,“我不會寫這個!”她說,原來她不會寫“女”字偏旁,我努力想了個最形象的辦法,教她寫“女”字,她一下就學會了,很開心。然後我讓她連起來寫自己的名字:“周夢婷”,猜她寫了什麼?嘿,“周林夕婷!”看着這個名字,我不禁笑了!

愛的教育隨筆6

滔滔是個愛保證的孩子。上課時,他不注意聽講,東張西望,我提醒他,課後,他說下次保證認真上課了;遊戲時,他不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跑去給別人搗亂,我詢問他,他說以後保證不去影響別的小朋友了;平時,我一直教育幼兒要注意安全,可他偏偏喜歡跑來跑去,做一些危險的動作。我把他叫來問話,他告訴我下次保證不跑啦……但事隔一日,又會重犯以前的錯誤。

其實,在許多情況下,孩子的“保證”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的“保證”,具有體現在孩子保證之後,確實能堅持一陣子。由於孩子的堅持力不強,以及外物強烈的或新異的刺激纔會偏離“保證”,重犯錯誤;有的是假的“保證”,是孩子處在某種威脅,壓力下,避免懲罰的保衛自己的暫時性行爲。即使“保證”之後,是否會按內容去做,他們就很少考慮了。所以說,對孩子的這種“保證”不能輕易的將他們指定爲說謊,就只是一種短期行爲,是一種只顧一時,不顧長遠,只顧眼前不及其它的暫時滿足行爲。這種短期行爲,實質上是外力的作用,即使是真的“保證”,也包含着許多自我保護暫時性控制成分。對於這樣的孩子,我認爲他愛“保證”可能主要是因爲保證了能逃過“懲罰”,而沒有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於是我便在他每次犯錯後加強正確的引導,從行爲、情感等方面讓他感到自己行爲的利害性。

同時,對於這種孩子,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但很可惜,文中這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他們的家園聯繫表上,寫着“個人意志較強,是個無拘無束的孩子。”由此可見,在他們眼中,孩子的任性是個人意志較強,不按照老師的話做相應的事情是無拘無束的表現。這種家長不能適時提供孩子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缺乏自制力。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父母長輩若不能在言語、行爲上有所引導,那麼,孩子有如獨自在汪洋大海中漂泊,不知該往何處,即使犯錯也不自知。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當這個孩子在家犯錯時,只要一“保證”,馬上就會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也沒有人再去告訴他到底剛剛錯在哪裏。“我下次不要了”類似於這樣的“保證”性的話,也就成了他逃過一劫的“法寶”。

家長教育觀念與我們的教育方法有如此大的差異,這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我們試着和他們溝通,但換來的卻是一笑了之。

忠心的希望,家長能早日意識到孩子的這種愛“保證”習慣會給他今後的人生帶來的不利。

愛的教育隨筆7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教師的職責,而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給孩子適宜的愛則是我們幼兒教師的神聖職責。我們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幼小的心靈,每一天都要用微笑、用“愛心、耐心、細心”去呵護,用激情和真誠走進孩子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浸潤、滋養、呵護幼兒,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人間任何一種愛都無法比擬的,因爲這種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它是無比神聖的。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薰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幼兒教育的對象都是3—7歲的孩子,他們幼小,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園丁”精心地呵護和培養,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

愛是情感的交流。用語言來播種、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對孩子充滿愛的教育活動,都是在爲孩子打開一扇扇窗戶,讓孩子看到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熱愛幼教這個崗位,把一顆火熱的心捧出來去愛孩子,熟悉他們,瞭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讓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

愛是行動的體驗。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爲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擦拭乾淨;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給他溫暖和安慰……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教師是孩子們的榜樣,一言一行孩子們都在模仿。於是,我在孩子們面前非常重視榜樣作用。早上,幼兒來園時我都會站在班門口迎接,主動說:“小朋友早上好!”當他們離開時我也總會說一聲:“小朋友再見!”每次在教室裏。要坐下,我都會輕輕的移動板凳,輕輕的坐下;當小朋友幫我拿東西時,我也總會說聲:“謝謝!”孩子們在老師的影響下,也逐漸養成了好的品行。我還在孩子們中間找榜樣,誰愛勞動?講衛生?誰守紀律?誰講文明?誰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時時關注,時時表揚給予肯定。幼兒在這種環境中都願意積極展現自己的優點,主動改正不足,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在教學中,我把“教”變爲更多的交流和對話,變爲對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過於集中的教學分散給孩子們。記得在一次“動物過冬”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小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它們會冷嗎?小動物吃什麼呀?帶着疑問我們分頭去收集資料,豐富知識、去感知這個神祕的世界,不僅使孩子們瞭解了小動物過冬的知識,和對動物的愛心,更是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愛是理解和尊重。作爲一名幼兒教師要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裏,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尊重。當孩子犯錯時,能多給一次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最好的幫手;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讚美……就是老師給予孩子們的“愛”的滋養,浸潤着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爲了讓孩子們自己的事自己做,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讓每個幼兒從事簡單的事務並從中得到鍛鍊,熱愛集體、熱愛勞動,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幼兒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同樣有自己的思維,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強加和包辦代替就會使幼兒失去自主能力,事事處處依賴成人或者出現逆反心理,影響幼兒健康成長。孩子是處於發展中的個體,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潛力,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把自己作爲一個聽衆、朋友,理解和尊重孩子,讓愛的教育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願所有的教師心中都充滿真愛,讓愛的種子在孩子的心裏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

愛的教育隨筆8

從教十多年來,我聽過無數的普通教師上的示範課、評優課、彙報課,觀摹過特級教師、教育新星的精彩表演。我一面爲教師的成功而喝彩,一面對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而敬佩不已。我也曾欣賞過青年教師用聽來的課“作秀”,在感覺上卻產生了許多迷惘。用青年教師的話來說:一是認爲特級教師的課在農村學校行不通,一是認爲自己的“作秀課”缺少那種場面龐大,氣氛熱烈的烘托和渲染,即使能“作好秀”,也缺少了那些優課所獨有的“靈魂”。爲什麼會造成這種想學而難學、只能學其形而無法悟其神的局面呢?我細細揣摩,這個中就是缺少了“名師”們所獨有的對教育真諦的`理解——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愛。這種關愛,不是作秀課堂上臨時表現的虛情假意、故作姿態,而是平時教學中舉手投足間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學作爲一門獨特的藝術,它不僅具有人類知識成果和生活情境的再現性,而且具有教學實踐過程的創造性和師生情感的交互性。它不是一種超越人性的純理性教學,而是更注重於人文迴歸的情感性教學。人的情感是隨着認識的提高而不斷豐富的。小學生的情感變化尤其如此。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是日積月累的。教師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給學生的身心造成的衝擊力都是巨大的。孩子們受驚後的心理十分脆弱,草木皆兵,經不起任何的刺激。教師言行稍有不慎,就使他們躁動不安,意志消沉,甚至於一蹶不振。所以說,平時你沒有對學生付出“真愛”,學生沒有充裕的“愛情”積累,教學過程中,你就不會獲得學生的真情回報。

我們只要走進課堂,任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可以測出你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付出的愛的重量。讀過初中的人都讀過魏巍寫的《我的老師》,從兒時不懂事的孩子的本能反應中,就可看出老師對學生的深深的愛意。如果平時的你忽視了學生的感情培養,缺少對教育真諦的深刻理解,那麼,學生對你的信任度將大打折扣。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形象不會高大,難以持久。

課堂教學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教師對學生付出真愛的檢驗。教師能真正地熱愛學生,也就真正有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也就真正具備了無私奉獻的高尚師魂。

讓我們用教師的“愛心”換取學生的“真心”,用教育的真諦來奠定教育事業成功的堅實基礎吧!

愛的教育隨筆9

今天我和我班最有個性的一個小男生做了好朋友。上課時他一直不聽講,還總愛搗亂,影響其他學生聽課。所以,體育課時,我把他留下來,在教室裏我一邊做詞語課件,一邊試圖和他聊一聊。一開始,他老大不情願,看着我的眼神是充滿了戒備,小嘴抿得緊緊的,任我一個人在那自說自話。我反覆地問他:最不喜歡我什麼地方呀?他愣是不理會我。後來我又問最喜歡哪個老師呀?他還是不說,我就開始猜:是一年級教美術的楊老師?是教體育的付老師,還是教數學的劉老師?他仍舊不理會。我就說:不過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一定是盛老師了。這時,他迅速擡起頭,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我,我隨口說了一句:你不會是最喜歡我吧?奇蹟誕生了!他撲哧一聲笑了:“你猜對了!”這下換我驚訝了。猶記得就在前一天,他還在課後踩髒了同學的課桌,我要他用抹布擦乾淨,他就是不擦,還挑釁地看着我,把抹布直接扔地上,氣得我是半天緩不過勁來。由於他上課愛搗亂,我倆好幾次大眼瞪小眼的對視過,說句心裏話,我還真有點怵他。這會聽到他蹦出這句話來,我心裏又不淡定了,一股熱流不經意地劃過心頭。

我停下手中的活,分別握住他的兩隻小手,柔情滿滿地看着他,問道:“哦,你爲什麼最喜歡盛老師呀?”稚嫩的聲音答道:“我最喜歡你給我們講繪本故事了,好有趣!還有卡羅利的小貓,太好玩了!”我想起來了,前兩天學這篇課文時,他難得地聽得很認真,還積極發言呢!原來是個偏愛“有趣”的孩子!是呀,一般孩子不都是喜歡有趣好玩的東西嗎?我順勢引導他明白:學習不光是要學有趣的東西,還要學有用的東西,更不能因爲自己覺得無趣可以不聽,就去影響其他需要聽講的同學,這樣我們班這列學習火車就跑不快了,也就看不到更多有趣的東西了。這會子的小傢伙認真地看着我,再認真地點了點頭,總算是和我達成了共識。我再趁熱打鐵提出和他交好朋友的建議,他竟欣然同意了。我心裏雀躍了好一陣。

接下來的時間裏,我飛快地敲着鍵盤輸入拼音或把詞語粘貼過來以完成詞語課件,他靜靜地守在我旁邊看我做事(我讓他下去操場上體育課,他竟又不想去了)。一會兒他對鍵盤上的大寫字母產生了興趣,興沖沖地拿來紙和筆把字母表的大小寫都寫了下來,說要拿回家好好看看。誰說愛搗蛋的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只是教育者還沒找到開啓他求知慾的密碼吧?我想:真誠的愛,也應當是教育的密碼,如果今天我只是氣急敗壞地大聲對着他教訓一通,還會出現現在這種和諧美好的場景嗎?今天接下來的我的課上,他都表現的很好,信守我倆的約定,不再去搗亂調皮了。我心裏也不禁欣慰:謝謝你,孩子!你教會了我一個最寶貴的教育密碼,那就是——愛!

愛的教育隨筆10

還記得,在高中時講的一篇課文《觸龍說趙太后》,和學生一起學這篇課文的時候,心裏眼裏只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那個時候,自己只是一個老師的身份,還沒有兼具父母的角色,但確爲這句話震撼和打動。

短短一句話,內涵卻太深太深。“計深遠”,多麼富有建設性的一個詞,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一項宏大的工程 ,一門奇妙的藝術。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只可惜,生活中,教育孩子的過程,我們總是有意無意地,主動或被動地把自己變成了一隻“母雞”。更爲尷尬的是,大多時候,我們的教育悖離初衷,變得面目全非時,猶不自知。

細究原因,不過被浮塵沉翳矇住瞳眸。太多的浮塵牽絆和己身未了心願,滲透、浸染了教育的本色。

現在的城鎮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至多兩個。不知何時起 ,人們的生活重心和關注熱點,都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比過孩子的漂亮伶俐,接着比家庭底蘊、學識修養。有了姑娘,羨慕人家小子的皮實好養;有了兒子,又遺憾自家缺少鮮美嬌俏的小公主。

不是有一句嗎?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孩子教育的成功。孩子教育失敗的人生,再豐滿也是殘缺的。

平常聊天或聚會中,孩子都是大人的一張名片。由彼此或優秀或遜色的孩子,來透視你人生的經緯度。

這些都是外在力量在推波助瀾,讓你身不由己,深陷泥沼的誤區。

還有一種是我們很容易忽略的心魔:給孩子最好的。我們小的時候,物質貧乏,文明滯後,有多少瑰麗綺幻的夢想憑空夭折,成爲一生難以遮挽的暗傷。輪到自己養孩子時,常常會把自己殘缺的或是期待的,一股腦加諸孩子,兩份、三份……甚至N份灼熱的心思放在孩子稚嫩的雙肩,如何能承受?

我們傾盡所有,我們含辛茹苦,我們灼灼以求,自認爲給與了所有最好的。但,從始至終,都是我們自以爲。

較量在無聲中形成,壓力在無形中產生。無辜的孩子,在承重難以負荷時,便形成了家教的暗礁__叛逆。

於是,孩子教育變成家庭生活不能承受之輕。孩子成了一個家庭的全部,榮辱得失全繫於此,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洗衣的時候,若是不小心深淺衣物混雜,染了色,恐怕沒有人會再穿出門,行走旅途。然而染了色的教育,卻在很多家庭裏緊鑼密鼓地進行着,絲毫沒有改旗易幟的苗頭。

那麼,會有人困惑:究竟如何教育孩子纔算成功?纔算正確?甚至會有人不屑:站着說話不腰疼吧?!

並不是說不以功利,不因一己私願教育孩子,就要放任自流,不加約束和引導。

如果把教育孩子的境界看成是一座金字塔的話,處在塔頂的父母是在不斷修行完善自己,終極目標是把孩子教育成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替代品或者炫耀品。

塔底的父母只是單純地付出了時間和金錢,而這個層次的家庭教育最容易出現問題,父母會認爲自己很辛苦,勞心勞力、付出所有,孩子並沒有按自己期待的方向走,或者沒有收到預期效果。抱怨、牢騷,惡語相向甚至暴力衍生,結果也是徒勞,要麼叛逆到底,揮霍了青春;要麼破罐子破摔,一敗塗地。

而處在中間的則是思考教育目標,關注問題及原因。普通人能達到這個境界,已屬不易。這個層次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通常能認真學習,有着還算不錯的成績,在周遭人羣裏也有着還算不錯的口碑。將來長大了,也應該能獨立自主、自食其力。

但若想躋身精英階層,有所成就,勢必還要來一場父母孩子同時納進的、翻天地覆地革新,由內而外,從父母到孩子的精進與修行。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世界,踮起腳尖兒,拉長脖子地奉獻與給予。

微信圈兒曾經很流行一句話: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真品,慢慢地就被我們調教成了仿真品,直至成爲贗品。

記憶中,很是喜歡根雕藝術,雖不是很懂,但確是很喜歡。和盆景的最大不同是,盆景是主觀意志下對自然的最大拘束,而根雕則是自然在主觀意志裏的最大發揮。

面對棵棵栩栩如生的根雕,細心的話你能捕捉到其原始初具的模型,但根雕藝術已經把原始的東西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這種璀璨奪目的極致發揮,雖然讓人歎爲觀止,但無論如何你抹殺不了,原始在你視角中的恆定位置。

而盆景恰恰相反,盆景大多旁逸斜出、妖嬈肆虐,它是對原始最溫柔、最徹底的背叛。彰顯凸現的完全是扭曲改變後的樣子。即便你明察秋毫,原始亦是一抔無跡可尋的悵惘。

根雕就似塔尖第一、二層次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獨立自主、有個性、有能力;積極陽光,可創新可創業,大多能在自己的領域裏撐起一片天。而盆景則是塔中或塔底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也許勤奮努力,頗有收穫,但一生都在活成別人的樣子;甚至沉淪浮世塵海,一生爲命運漂泊,竭力掙扎,無力自主。

爲人父母者,唯愛雕塑,愛的教育,方得始終。

愛的教育隨筆11

離園環節總是有些忙亂。有些家長急匆匆地來到活動室門口,出示了接送卡後就馬上接走了孩子,有些家長則會藉機和我們聊聊孩子的情況,有時候真有點應付不過來的感覺。一天,活動室裏沒留下幾個孩子了,冉冉媽媽急匆匆趕來問道:“老師,冉冉呢?”“走了。”我說。“誰接走的?”冉冉媽媽急切地問。糟糕,由於剛纔家長們都擠在活動室門前,只記得有人來接冉冉,並且出示了冉冉的接送卡,但具體是誰接走的我還真一下子說不出來。一般情況下,在查看了接送卡後,我們就會讓幼兒跟着家長離開活動室的。因一時回憶不起是誰接走了冉冉,我只好抱歉地對冉冉媽媽說:“肯定有人來接走冉冉的,並且有接送卡,只是我沒有注意是誰接走的,不過我有印象,冉冉是跟我道別後才離開活動室的。你打個電話問問,看看是否是家裏其他人接走了。”冉冉媽媽馬上撥通了家裏的電話,原來是爺爺來接冉冉的。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刻反思,離園是一個重要環節,稍有疏漏很容易釀成安全事故。教師如果能清楚地掌握幼兒是被誰接走的,並關注到幼兒離園時的每個細節,那麼出現事故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老師,抱抱我吧!”飛飛走過來甜甜地對我說,眼睛裏流露出期盼的神色。“好的,我抱抱你!”我一邊說一邊輕輕地抱了抱飛飛,這時的飛飛好像比平時和我更親近,也更快樂。也正在這時,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裏形成。從此以後,每天離園時間,我就會播放《愛我你就抱抱我》這首歌曲,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唱着歌與我親切地擁抱,而我趁機與每一位幼兒約定:“家長來接你的時候,你要與老師抱一抱,告訴老師,誰來接你了,然後再和老師道別。”就這樣,每天離園前,孩子們都會和我抱一抱,然後告訴我是誰來接他了,而我就能清楚地記住孩子是被誰接走的,以及當時的每個細節。與幼兒擁抱道別時,我還會送上一句悄悄話:“愛你,我就抱抱你,寶貝!”很多時候,孩子也會給我送上一句悄悄話:“老師,我也愛你,我就抱抱你。”在擁抱與傳遞悄悄話的同時,我感到我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融洽,離園環節的氣氛也越來越溫馨,秩序也越來越好。

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句簡單的悄悄話,把一個看似難以解決的問題解決了,既避免了教師與家長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或擔心,又增進了師幼的感情,真可謂一舉多得。

愛的教育隨筆12

有的人說,當老師就是努力費勁心思的去感動一羣人,結果只把自己感動了,但是我不這樣認爲。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想想自己來到韓村中學初爲人師已經三個月了,這三個月的教師生活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因爲自己也是作爲一名實習老師,剛剛從一名學習知識的學生轉變成一名傳授知識的老師,還是有些不太成熟,總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習的過程中讓我態度慢慢轉變過來了,但是我的原則還是用心去感動學生,畢竟人心都是肉長得,我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心的教育總比打罵的教育會好。

剛剛來到這個實習學校的時候,每當同學們見了問候“老師好”的時候總是有些不好意思,慢慢的也就習慣了。還是學生的我,不知道該如何去和學生相處,不知道該對他們寬鬆一些還是嚴厲一些。來之前,上一屆的學姐學長告訴我們,對學生們不要太好了,尤其是第一節課必須要嚴肅一些,要不然以後控制不了課堂了。記得我去上第一堂課的時候,雖然心裏也牢牢記住了學姐學長們的忠告,但是我也沒有按照他們的說法做,我面帶微笑的走進教室,面對一個新老師,同學們用比較驚訝的目光看着我,我做完自我介紹便開始講課,教室裏挺安靜,但有一個同學或許是看我是新老師,想引起我的注意,在那總是搞小動作,我沒有當堂批評他,看了他好幾次,給他警告,下課我把他叫到辦公室,沒有批評他,耐心的告訴他:“或許剛剛換了我這個新老師,我的講課方式你們還不適應。從你的表現可以看出,你一定是個很活潑的孩子,但是如果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這樣積極那就更好了,你的成績一定會有更大的提升。”我也沒批評他,也沒打他,因爲我們來實習之前學校老師和我們說過,不許打學生,儘量說服教育,用心去鼓勵和感動學生。說完就讓他回去了。從那以後,剛開始的幾節課他還是有點不老實,每節課我都提問他,他也不好好回答,雖然他沒有回答上來,我也沒批評他,反而表揚他有勇氣站起來說,雖然說錯了,但是勇氣可嘉。

漸漸的,他上課不再鬧了,而且很認真的聽課,前幾天期中考試後他找我檢查單詞的時候高興的說“老師,我英語這次考試進步了5分!”他的基礎是非常差的,雖然進步了5分還是不及格,我對他說:“真棒,只要進步了就好,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中考的時候一定能取得好成績。”他微笑的點了點頭,高興的跑出了教室。

看着他們的進步,我心裏非常高興。就像那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育也一樣,只要用愛的教育去感動學生,再調皮的學生也會被感化的。希望接下來的時間裏能感化更多的學生。

愛的教育隨筆13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筆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建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說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啓示,附在筆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說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說,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與苦難。這本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歡迎,可以說超過了任何一種《教育學》或《教育概論》。有夏先生的推崇當然是個原因,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當時有許多教師要求衝破封建主義的束縛,而這部小說給他們塑造了一個可以讓他們仿效的模型。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筆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筆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爲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做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爲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麼,我認爲這就是對於國家的崇高的愛。作爲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爲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爲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

轉眼間,我們離開《愛的教育》所記載的那個年代已經很久了,但是"愛"這種教育的方式卻永遠不應該遠離我們,特別是遠離我們這些教育戰線上的工作者。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爲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讓孩子們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愛的教育隨筆14

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 在我們身上也難得發生蕩氣迴腸的感人故事,但那些細微的感動也一樣讓聞者動容。

記得有一次,班裏的一個孩子因爲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裏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一個個捂起了鼻子,露出厭煩的神情。還有的在旁邊叫起來“臭死了、臭死了”,我並沒有批評他們,更沒有露出厭煩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幫孩子擦乾淨身上的污物,一點都沒有嫌髒,然後拿來簸箕、掃帚,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說:“我覺得老師像媽媽。”聽了孩子的話,我由衷地高興。更令我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個孩子生病吐了,這時,孩子們都不再大叫着嫌髒了,他們有的拿來紙巾幫忙擦拭,有的拿來掃帚幫忙打掃,面對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滿感動!

是鷹總會博擊長空,是愛總會讓人感動。感動你的感動,感動我的感動,愛的種子就這樣在你我心間滋生。

環保問題已是二十一世紀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環境保護倍受世人關注的現代社會裏,每個人都需要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大到電視新聞,小到課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環保緊密地聯繫着,在小學三年級下冊課本中,就有這樣一篇關於環保的文章——《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昔日美麗的小村莊最終被洪水淹沒。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情景創設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筆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鄉村圖,鬱鬱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嫋嫋的炊煙,精美的畫面吸引着同學們。學生一邊欣賞圖畫,一邊朗讀課文優美的文字。我們彷彿置身在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時候,故事出現了轉折,人們拿着鋒利的斧頭上山砍樹,有的蓋房,有的造犁......這時,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幾棵樹,又畫上了一個個樹樁。我看着同學們,同學們也專注地看着我,我問:“同學們,你們需要樹嗎?誰需要?”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起初是沉默的,後來就開始熱鬧起來。

“老師,我需要一棵樹。”於炎生說。我聽了,顯出一副很高興的樣子,問:“你要做什麼?”“我要做傢俱。”他堅定地說。“哦,做傢俱,那是應該的。好吧!你上來砍一棵樹吧!”說着,我把“斧頭”遞向他,他興奮地跑上講臺,接過“斧頭”擦去了一棵樹,留下了一個孤零零的樹樁。

這時,更多的同學舉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學,“你想砍樹做什麼?”

“我想建造一座別墅!”劉昊源說完,大家都驚奇地看着他,有的還在議論,“建別墅,兩層的,要砍好幾棵樹吧?”聽了同學們的議論,我也表示肯定:“對,要砍好幾棵呢,爲了能見到漂亮的別墅,你砍吧!”

“老師,我想造一座船。”喬奕寧興奮地說。

有了剛纔的意外發生,我改變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覺得需要幾棵樹?”

只見他的眼珠子一轉,腦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說:“一棵大樹吧!”

“好,上來找一棵大樹,砍了揹回家吧!”同學們聽後一陣嬉笑。

······

就這樣,黑板上茂盛的樹林沒有了,留下了一個個可憐的木樁。

此時,同學們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麼,而有的還沉浸在砍伐後的喜悅當中。

我的一句話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學們,就是因爲我們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樹。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樹沒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來越多。接着,發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誰知道發生了什麼?”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都迅速瀏覽課文,並從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發。

同學們認真地讀着課文,體會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給小村莊帶來的不幸。

“同學們,山洪暴發之後,小村莊是怎樣的?”我想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並想讓學生從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莊稼淹沒了!”

“傢俱沖走了。”

“別墅也沒有了。”

“老師,喬奕寧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過這次洪水災難。”於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學們的注意。他的回答顯示出了他機智的一面,也說明了人在災難面前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

“對呀!喬奕寧,請你來講臺上。”於炎生的回答也讓我的教學程序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當喬奕寧走上講臺時,他一臉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連忙解釋說:“奕寧同學,你現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聽了我這句話,他才明白過來,臉上露出了喜悅。“請問你在船上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還有沖毀的房屋,還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沒。”他說了很多,大家也在認真地聽着。

“還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應該怎麼做?”

“救他們。”他回答得乾脆利落。

“對,應該去救他們,誰被你救上來了?”只見同學們紛紛舉手,並大聲喊着:“救我!救我!”

此時,大家已經完全置身在這場洪水之中,深切地體會到當時緊急的場景。

喬奕寧“營救”了三四名同學,被救的同學很興奮。我想在他們高興的同時,還應該悟出一些道理,於是,我問他們:“你們是幸運的,因爲洪水只奪去了你們的家園,你們的村莊,沒有奪去你們的生命,你們想說些什麼呢?”

“我們不應該砍樹!”陳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們應該多種樹。”另一位同學說。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下面的同學也按奈不住了,紛紛舉手回答。

“砍一棵,種十棵。”

“砍樹只能給我們帶來災害。”

······

聽了同學們的回答,我高興,高興的是這是一羣可愛的孩子,一羣充滿智慧的孩子,一羣思維活躍的孩子。

創設情景,給我帶來的是教學中的驚喜和輕鬆,給學生帶來的是學習中的快樂和收穫。我不得不說,創設情景是課堂的催化劑。

這學期以來,我擔任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藝術教學工作,怎樣使藝術課發揮的更有意義?一方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掌握了繪畫的技術,又提高了學生對藝術學習的積極性,是我長期困擾的一個問題。前幾天在一年級的一節藝術課上,通過短短的40分鐘,給了我一個不小的啓示。

在上《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這課,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到課外尋找內容。找到各種廢舊物,可以製作許多有趣的動物。學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許他還不相信自己會做出這麼漂亮的東西來,一下子學生們的積極性就上來了,學習緊張的神經也放輕鬆了。現在,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而我上課也輕鬆了許多,或許這就是 “ 寓教於樂 ” 道理吧。

藝術源於勞動、源於交流、源於娛樂活動,而興趣的發現與培養也正是在這中勞動和活動中建立並達成的。所以只有讓學生在自己高高興興地參與實踐中,才能使得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創新的火花迸發,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

作爲一名藝術教師,我常思考:素質的培養在於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而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源於興趣,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教師要在教學上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把興趣作爲點燃智慧火花的導火索,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潛力,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恩格斯指出 :“ 就個別人來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們行動起來。 ” 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到學習創作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而且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藝術教學已遠遠不能

愛的教育隨筆15

教師,神聖而又崇高的職業。不經意間,從教已有三年。三年的時光在平凡和平靜中悄然逝去,沒有留下什麼驕人的成績,沒有作出什麼驚人的壯舉。是的,我熱愛這份工作,我願意在這平凡和樸實中,用教師的職業道德詮釋一個普通幼兒教師存在的價值!

有人說,幼兒教師很幸福,每天只要帶着孩子玩兒就可以了;也有人說,幼兒教師很辛苦,眼睛裏面每一秒鐘都要有孩子,心中每一分鐘都要想着孩子的成長。我說,幼兒教師辛苦但也很幸福。

說辛苦,我們就像超人一樣,孩子的吃喝拉撒要管,唱歌繪畫跳舞要教。記得本學期新生剛入園時,我從家長手中接過哭鬧的孩子,他們抗拒着亂舞亂蹬,在我身上踢打,突然,“譁”的一聲,一個孩子吐了,正巧,吐在我的衣服上,一股酸臭味撲鼻而來······班上就有一位幼兒,不願吃飯,一到吃飯時間就哭,每次哭就會嘔吐。我從未大聲地呵斥他,而是變着法子哄他、安撫他,然後慢慢喂他,一口、兩口······他每吃進一口我都爲他高興。後來他不哭了,在我的鼓勵下他可以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有時還會添第二碗呢。還有一位抱着媽媽才能入睡的幼兒,午覺時間不肯入眠,我嘗試着午把她抱在懷裏溫柔的唱歌,從剛開始的抗拒,到後來枕着我就安心,我想她也感受到了媽媽般溫暖的懷抱,後來我試着放手讓她獨立,慢慢鼓勵她自己入睡,現在她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進入甜蜜夢鄉。在幼兒園中這樣的小事遍地都是,不管什麼時候,我都盡力的本着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先導,將愛繼續在我的幼教事業中,用我的愛去感應孩子,讓他們成長在愛的氛圍中,從而學會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幼師,也很幸福。因爲我愛我的“孩子們”,孩子們也愛我。記得有一次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後,我組織小朋友們如廁、喝水,楠楠小朋友喝完水走到我身旁,微笑着對我說:“老師,你也喝點水吧,媽媽說多喝水就不咳嗽了。”我一下被這個活潑好動的小男孩感動了。是呀,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你如果愛他,他也會用同樣的愛來回報你,哪怕是短短的兩句話。

彈指一揮,三年過去了,我在這塊教育園地裏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獻着,本着對事業的衷心,對幼兒的愛心,對工作的熱心,對未來的信心,我將繼續在教育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我會與幼教事業共風雨、共兼程,共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