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的謎語

本文已影響1.3W人 

掩耳盜鈴的謎語,掩耳盜鈴是講的是一個小偷,因爲怕偷鈴鐺被別人聽見而選擇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自己欺騙自己,偏要想法子掩蓋。以下分享掩耳盜鈴的謎語。

掩耳盜鈴的謎語1

掩耳盜鈴,千古流傳到至今是動物:老鼠。

掩耳盜鈴,講的是一個偷盜的寓言故事,鼠在所有動物中,是以偷爲生存,不偷就無法生存,且在光天化日之下與人捉迷藏,不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掩耳盜鈴的謎語

擴展資料:

猜謎是一項有趣的智力遊戲,深受人們歡迎。古人把猜謎稱爲“射覆”,“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蓋之意。由一人隨意擇一物覆蓋起來,射者通過占筮等途徑來推測裏面的物品,類似於猜謎遊戲只是謎面爲各自所得的卦象,根據易經八卦的象、數、理從無限種可能的事物中推斷出某種具體事物來。

由於謎語結構纖巧、寓意奇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變化多端,所以猜謎語者既要具備廣博的知識,還要有思維推理判斷的好習慣,再加上掌握一些基本猜謎方法,才能做到迅速破謎,娛樂身心,啓迪智慧。否則,胡猜亂想,既傷腦筋,又索然無味。歸納起來,破謎技巧關鍵在別解。

所謂“別解”,是指謎底與謎面的扣合併不像字典、辭書那樣對某字、某詞作出通常意義上的正確解釋,而是有意識地利用漢字、漢語的'特點進行曲解。

很多人都說謎語難猜,其主要問題就是沒有把握別解的要領。別解不是常規思維,而是一種非常規思維。拿現代人的說法就是要“頭腦多轉彎”,就是不要正面去想,而是要轉一個彎,進行非常規思維。由於謎語猜射時“非想非非想”,所以才妙趣橫生,餘味無窮。

掩耳盜鈴的謎語2

寓言小故事掩耳盜鈴原文

從前,有一個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還有一個愛佔便宜的壞毛病。凡是 他喜歡的東西,總是想盡辦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門上掛的鈴鐺。這隻門的鈴鐺製作得十分精緻, 好看,聲音也很響亮。他想,怎麼樣才能弄到手呢?最後決定,把它偷走。

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這個鈴鐺,就會"叮零叮零"地響起來。門鈴 一響,耳朵就會聽到鈴鐺的響聲,有了響聲,就會被人發現了。那可就得不 到鈴鐺了。那怎麼辦呢?

他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認爲,門鈴一響,耳朵就會聽見了 ,如果把自己的耳朵掩住,不是就聽不見了麼?於是,他自作聰明地採用這 個方法去偷門鈴。 有一天晚上,他藉着月光,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前。他伸手 向上摘鈴鐺,但是,門鈴掛得太高了,怎麼也夠不着,他只好掃興地回來了。 回到家,他又想該怎麼辦呢?

他想叫鄰居一起去偷鈴鐺,踩着他的肩膀就能夠摘到鈴鐺了。 可是又怕別人不幹,不和他一起偷東西,只好自己踩着凳子摘鈴鐺吧。 第二天晚上,他帶着凳子,又躡手躡腳地來到這家大門口。他踩 着凳子,一手掩住自己的耳朵,一手摘這隻鈴鐺。誰知他剛碰到鈴鐺,鈴鐺響了, 這家主人發覺後,就把他抓住了。因爲別人的耳朵並沒有被掩住,仍然能 夠聽到鈴鐺的響聲。

掩耳盜鈴的謎語 第2張

寓言小故事掩耳盜鈴寓意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響的。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爲改變。有的人對對自己不利,或不喜歡的客觀存在,採取不承認的態度,以爲如此,它就不存在了,這和“掩耳盜鐘”(掩耳盜鈴)一樣,都是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唯我論的表現。

寓言小故事掩耳盜鈴讀後感

這篇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掩耳盜鐘的人自以爲掩上了耳朵就聽不到鐘響了,實際上鐘響是事實,你把耳朵掩上了,鍾還是要響,你聽不到,別人照樣會聽到。如果做錯事自己假裝不知道,如同捂着耳朵偷鈴鐺,自己欺騙自己,卻欺騙不了別人。看了這個成語故事我還想到不是自己的東西決不能要,不能貪別人的小便宜,要做一個老老實實的人。

我們在學習上也要不怕困難,勤奮努力,有不懂的地方問老師問同學,如果不懂的問題裝作已經懂了,這就等於自己欺騙自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了。

掩耳盜鈴的謎語3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 篇1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裏吊着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裏偷鍾嗎?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爲。

掩耳盜鈴的謎語 第3張

寓言故事掩耳盜鈴 篇2

當偷鈴人被發覺的時候,他拔腿就跑,一口氣跑了很遠很遠才停下來喘氣。他想:剛纔我明明掩住了耳朵,爲什麼會被發覺呢?可能是碰巧吧?想着想着,他的肚子裏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他才知道自己要填飽肚子在說。於是,他向大街走去。

街上人來人往,水泄不通,叫賣聲和討價聲鬧成一片,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他饞得直流口水,快步走上前去,想買包子大吃一頓,他摸摸口袋,口袋裏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他眼珠子一轉,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笑眯眯地走近包子,閉上眼睛,伸手去偷包子。旁邊的人都好奇怪地圍着他看,沒想到,他的手剛碰到包子,就被狠狠打了一下,他驚訝地睜開眼睛,想﹕真倒黴,難道這中辦法不行嗎?一連試了幾次都不行,他只好垂頭喪氣地到河邊喝水充飢。

他忍飢挨餓的走到路上。突然,他暈倒在地上。一位老大娘看見了,趕緊扶他回家,偷鈴人清醒過來之後。老大娘問他﹕“你問什麼會暈倒呢?’’他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大娘,老大娘大笑起來,說﹕“你捂住耳朵,你聽不見,不過別人能聽的見,同樣,你閉上眼睛,你看不見,別人看得見。’’

偷鈴人才恍然大悟,並且懂得了一個道理﹕要老老實實做人,不要自作聰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