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亮隨筆12篇

本文已影響1.73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起隨筆,大家應該都有印象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什麼樣的隨筆纔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月亮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月亮隨筆12篇

中秋月亮隨筆1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這個時候,遠離故鄉的遊子都會回到家鄉,與家人團圓,所以也叫團圓節。

微風習習,秋意涼人。空氣中散發出的寒意使路上的行人都忍不住打了個冷顫。而我們家裏卻是熱浪漫天。

大人們圍在一起聊着身邊的趣事,而孩子們則打打鬧鬧,唱說着彼此的快樂。這時媽媽和奶奶”閃亮登場”,拿着手裏的工具開始做月餅。邊做邊操心着家裏的孩子。而我們則不管,看到做好了的月餅,偷偷拿出去與小夥伴分享。而媽媽還在鬱悶:”哎!我剛做好的月餅怎麼少了一個呢?”我們看到了便在屋裏偷笑。

晚飯開始了,晚飯雖然沒有過年時那麼豐盛,卻勝在有熱鬧的氛圍。在飯桌上,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在互相謙讓。”給你,多吃點才能長身體。”謝謝了,您也多吃點,忙了一天了。””多吃點,這個菜好吃。”謝謝,謝謝!”。這樣的氛圍,這樣的問候,使我沉浸在幸福之中,讓我倍加珍惜這團聚時刻。

晚飯過後大家移到窗邊賞月。此時圓圓的明月夾在耀眼的星星之中,鑲嵌在黑藍的夜幕上。這一場景竟顯得極其和諧,頗有幾分水墨畫的韻味,姿色動人。

一天中最美好的夜晚即將過去,而中秋節也將隨之而去。不過家人團圓的幸福,卻是我怎麼也忘記不了了。

中秋月亮隨筆2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爲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纔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爲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爲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月亮隨筆3

我不知道,我的一生有幾個月亮。

但我知道,我總是爲你歡樂、憂傷……

第一個月亮落入稚嫩的眼框,是在那青青草坪上。爸媽不在身邊的十五夜的月亮,蒙上了一層暈光,那是我兄妹倆的眼淚侵透了月亮……

第二個月亮遭遇朦朧的眼光,是在那高高山樑上。遠離鬧市的十五夜的月亮,掛在山鄉的歪脖樹上,那是一顆遊子的心在盪漾……

第三個月亮潛入心房,是在花好月圓的晚上。清清亮亮的十五夜的月亮,對影成雙,照着你、照着那個情犢初開的少年郎……

哦,年年歲歲,清輝蕩蕩。

我不知道,你這點綴情愫的月亮有多少次潛入我的心房——

但我知道,你日伏夜出——圓了我的家人、圓了我的夢想……

哦,歲月輪迴,幾度滄桑。

我不知道,你這沁透唐詩宋篇的月亮是否與我的情感一樣永恆輝耀——

但我知道,你癡心不改——極力促成天上人間幾多夢想、幾多希望……

哦,清清亮亮的十五夜的月亮——

你總是讓我心心念念——牽肝扯腸!

中秋月亮隨筆4

又是一年中秋節。可今年的中秋下午就開始陰天了,到了晚上依然陰雲密佈,偌大的月亮不知躲到哪裏去了。聽收音機裏說,有人已做好在飛機上看月亮的準備,還說今年中秋賞月最佳的地方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等地,偏偏就是沒有新疆……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天就是十六,烏魯木齊的天氣更糟糕,上午淅淅瀝瀝地下了半天的雨,下午看着要放晴了,卻在傍晚時突然下起了一陣強陣雨,結果很快烏雲雲集到了東邊,西邊倒是一片晴天,真是應了那句古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到了晚上,更別提了,整個天都是陰的,連十六的月亮也甭想看着。有人發微信說,今晚老天爺要給月亮洗個澡,想看月亮的明晚再看吧!

倒是雨後空氣清新,踏着溼漉漉的地面,散散步蠻舒心愜意。

也是,浩瀚星空,沒準地球的哪一塊在中秋這天被冷空氣襲擾,刮一陣風,再來一頓雨,你就別想再看到月亮了。然而,月亮月月圓,年年都有中秋,在我記憶中,看到月圓的時候還是多一些。記得小時候,中秋的夜晚,我望着月亮,看着鄰居家門前擺一張桌子,上面擺滿了切成一牙一牙的甜瓜、西瓜,還有蘋果、葡萄和月餅,大人們說那是給月亮吃的。我還真相信,可到了很晚月亮怎麼還不吃呀?有位老人還說,看清楚沒有,那月亮上面呀有個老爺爺,坐在那裏在喝酒,酒桌旁有個小朋友,在仰着頭靜靜地聽……我那時都信以爲真,真是童話般的夜空,童話般的故事,讓人銘記了幾十年,如同烙在心裏,永遠無法忘記……

後來,我真的學會了一首歌,叫《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每逢月亮圓了的時候,我唱着這首歌,感覺過去的故事浸滿着血和淚……是啊,也就在那時,我想起我逝去的親人,想起我逝去的歲月,想起那些給我愛的人,月光下,他們都是那麼可親可敬。那時,我望着月亮,想哭……後來,我參加了工作,在一個鐵路沿線小站白天黑夜地倒班,倒給了我更多的看到月亮的機會。那時,逢風平月圓的時候,我看着圓圓的月亮,感受着戈壁上的清靜……一列火車開來,遠遠地就拉響了汽笛,還是建設型蒸汽機車的車頭冒着濃濃的黑煙,吐着白白的霧氣,那黑煙和霧氣飄在空中久久不肯散去,黑白分明地在濃郁的月色中那麼富有朦朧詩意……這讓我愛上了火車,愛上了鐵路,以至我本沒有一點鐵路血統的地方娃後來滿身的鐵路氣息。我清楚地記得,那個明月當頭的夜晚,我們在小站的站臺上看電影,火車又來了,轟隆隆地從緊挨着站臺的一道慢行通過,頓時電影裏說的什麼也聽不到,機車駕駛室裏的司爐、副司機扒着門檻朝這邊看,不到一分鐘,火車頭就駛過了站臺。看得出,那時機車乘務員們是多麼地“不情願”,可他們只能按照行車計劃正常通過。伴隨着長長的汽笛聲和轟隆隆的車輪聲,長長的火車在月光下劃出下一道長長的黑影……

當然,鐵路蒸汽時代早已過去,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像是走階梯似的發展的如此迅速。而我沒少坐在火車上看月亮。記得有一次我乘火車在甘肅山丹境內,看着車窗外的月亮懸掛在祁連山上,映照着白雪皚皚的大地,清透、明亮,那種月亮走你也走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就在我漫步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之中,又遇到院中老邱了。“哎,吃月餅了沒有?”我問他。老邱答道:“唉,月亮都沒有嘛,吃啥月餅呢。”我笑了笑,我知道此時你跟他說任何話,他都會跟你沒完沒了地叨叨。秋風秋雨,乍暖乍寒。此時,院中已沒有了往日大人帶着小孩玩耍的情景,就連老邱的那兩隻小狗也不想跟他轉了,老邱不斷地吆喝着,小狗猶豫再三,才慢悠悠地又跟了上來。聽老邱說,中秋節家裏就他一人。我知道,他不會買什麼過節的東西,便回到家,取出兩塊月餅,到了樓下,叫住老邱……老邱一番感謝,繼續領着他的小狗在轉,不時地在垃圾桶邊上瞅瞅,好像又撿到什麼好東西了。我驚歎他的眼睛真好,沒有月光也能看到……

中秋月亮隨筆5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中秋之夜,人們仰望明月,自然會期望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朋好友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中秋拜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主要習俗,寓意爲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有一年,我和爸爸媽媽去吃自助餐來慶祝中秋節,一進大門我立馬被製做月餅的活動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得想去參與。我來到製做月餅的餐桌前,叔叔阿姨們都擺好了餡料,月餅皮,我看到餡料有豆沙味,巧克力味,蛋黃味等等。我選了巧克力和豆沙味,我最喜歡這兩種口味了。阿姨開始示範怎麼把月餅包起來,然後把包好的月餅團放在模具裏壓一下,就成了桃花形的月餅。

我看了阿姨的示範,我自己也開始動手。我拿着巧克力的餡料,按照阿姨的示範做月餅,先把餡料包進月餅皮裏,然後揉成團放到模具裏壓一下,就成了桃花形的月餅,我的第一個手工月餅就大功告成啦!

吃完飯做完月餅之後,我們一家人就回家了。我站在陽臺上賞月,望着又大又圓又明亮的月亮,不禁想起了一句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看着月亮在想:“月亮上有沒有嫦娥和那可愛又潔白的小玉兔呢?”我正看得入迷的時候,媽媽說:“孩子,該睡覺了。”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我希望所有的人能在這一天夢想成真,早日和親人團圓。

中秋月亮隨筆6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節。據說中秋節源自於古人對天象的崇拜。

中秋節的重頭戲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餅,賞月。中秋節我們到外公家的時候,桌上已經擺滿了美味佳餚。油光閃閃、濃香撲鼻的滷鴨饞得我口水直流。披着紅色鎧甲、威風凜凜的蟹將軍此刻正安靜地趴在盤子裏。開飯了,大人們斟滿酒杯,叮叮咚咚的碰杯聲此起彼伏。我們幾個小朋友坐一桌那就更熱鬧了。我們嘻嘻哈哈地學着大人的樣子端起飲料,然後一本正經地乾杯,最後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完。等小朋友喜歡的菜上桌,大家都先下手爲強,搶不到的也不生氣,大家只是享受這個熱鬧的氣氛。晚飯後,大人們喝茶聊天。我們幾個小朋友趴在窗口看着圓圓的月亮聞着樓下桂花的香味,聽舅舅講中秋節的傳說。

勇敢的后羿射日,得到仙丹。他的妻子嫦娥爲了不讓壞人搶走仙丹,吞下了仙丹,飛昇成仙。嫦娥爲了離后羿近一些住到了離地球最近的月宮。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聽着故事,我們睜大雙眼望着月亮,想從上面找到嫦娥和玉兔的影子。

等到大家休息地差不多了,外婆會端出水果和月餅祭拜月神。只見桌子正中間擺放着中秋特有的節日美食各種口味的月餅:有老人們愛吃的椒鹽、五仁月餅,有新式的水果、奶黃月餅,還有我們愛吃的冰淇淋月餅。祭祀完畢,我們人手一個月餅,吃着甜甜的月餅,我的心裏也是甜絲絲的,跟家人在一起真的好幸福。

中秋月亮隨筆7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託,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着,淅淅瀝瀝,不絕於耳。此時的你,在做什麼呢?忙着做功課,在應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着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年它是如何伴着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麼。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瞭世間的寂寥;當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麼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鉤,鉤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麼它能鉤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鉤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願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願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於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中秋月亮隨筆8

農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也是團圓節。這一天全家人可能要在一起吃團圓飯,品月餅、賞月。這些都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今年的中秋,我們全家三口人是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度過的。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來到了海濱浴場旁的大酒店。一進門,我就發現了有個做月餅的活動。於是,匆匆忙忙的吃了口飯,便去參加活動了。

做月餅的師傅手藝真好,只見他非常熟練的和好面,然後去調餡,經過了十幾分鍾就做好了準備工作;然後,師傅揪了塊兒面,放在面板上,擀成皮,再把一勺蓮蓉餡填在皮裏,把皮封上口,最後放在模子裏定型,拿出放到烤箱裏加熱。不一會兒,這個月餅就被叔叔魔術般的變了出來。

終於輪到我們家了,我們三個消了消毒,興奮地戴上廚師帽。此時,我感覺自己像當了廚師一樣自豪。開始做月餅了,我們有點手腳忙亂,先要和麪,媽媽倒面時太快了,不小心弄成了“麪粉飛揚”,結果我倆成了個小面臉。爸爸過來幫忙,他用溼手給我倆擦臉,結果我和媽媽就變成了小花貓,弄得我們三人捧腹大笑。經過師傅的幫助,面終於和好了。爸爸揪了一塊麪放在面板上揉了幾下,然後用擀麪杖擀成皮。這時,我對爸爸說:“剩下的我來”,我把皮放在手上,用小勺舀了兩勺蓮蓉餡放在麪皮裏,用手慢慢地把麪皮邊捏在一起,封上口。這時,媽媽說:“你捏的不嚴實”,媽媽又幫我把封口捏了捏,說:“可以了”,我把它放到模子裏,用手輕輕壓平,然後把模子倒過來,輕輕一磕,一個月餅就做成了,我終於長長的出了口氣,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最後,爸爸把月餅放進了烤箱,過了十幾分鍾,月餅可愛又讓人流口水的樣子終於出爐了,全家人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我坐在桌旁邊吃月餅,雖然形狀不太好,但味道還不差。看着天上又圓又亮的月亮,心裏高興極了,第一次品嚐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味道還真與衆不同。今年的中秋節過的真開心!

中秋月亮隨筆9

又是一年中秋夜,看着一個個回家的人,心中不免有些神傷。中秋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可是月亮圓圓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有太多的人都飄零在異鄉,那會是怎樣一種心境呢?回想當年的中秋夜,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看着天上的月亮,想着故鄉的人,想着遠去的人,想着流逝的時光忍不住地總想長嘆幾聲,不經意間會淚流滿面。人生自古傷離別,對着秋月悲秋歌,讓人有着撕心裂肺的'痛徹,浮生若夢,人生幾何?

回想兒時的中秋夜,那是一種溫馨的景色。記得那時的夜晚,一家人圍在玉米堆旁邊剝着玉米唱着歌,或者在一起說着笑話,看着電視,那是怎樣的一種愜意。雖然勞累了一天,可是大家還是不知疲倦的幹着活,父母兄弟姐妹都在,一家人說說笑笑,其樂融融,真的讓人好懷念。朦朧的月光,照在農家的小院,那灑滿月光的院子是那麼的迷人。寂靜的夜晚,偶爾從院中傳出幾聲笑聲,或者是父親吸菸咳嗽的聲音,又或者是從遠處傳來的幾聲狗叫,又有月明而出的蟬鳴聲,這一且構成了一曲美妙的樂曲。月亮掛在天空,月下一片忙碌的景象,那因豐收而喜悅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難以形容。那美好的記憶永遠的留在了心底,如今再也找不回那時的情景,那滿心的歡喜也都一去不復返了,而那流走的時光也永遠不會回來了。我的父親也永遠的走了,而想再聽他那偶爾的咳嗽也是不可能了。一切去了都不在回來,只有那夜中秋的月亮依舊掛在天上。

上學的時的中秋夜,那是一種壯美的景象。月圓的時候在操場上軍訓,大家一起坐着唱着動聽的歌,有英武的教官,激情的同學,還有興奮的演員,每個人都在準備自己的角色,每個人都有着同樣的讚歌,爲這新進的學校,爲這十幾年的辛勞,終於到了大學算是一個轉折。中秋的月亮照在每個人臉上,每個人都好像開了花似的滿心歡笑,月圓心圓夢圓,那是怎樣的快樂。歡聚之後,路邊的電話亭一時排成長隊,一個個焦急的給家裏打電話,那種心情又是怎樣的形容。月亮掛在天上,那忙碌的人們都在爲夢,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爲着對家人的思念而不斷向前,那種月光下的景象可謂壯觀。可是物是人非,那學校早已離開,那些同學都各奔東西,再也沒有老師的消息,那月亮下的景色又有幾人記得,我們再也不是那裏的常客,我們都是那園中的過客,匆匆得來又匆匆地去,真的沒留下什麼。學校已不在了,而那些人,那些事,那院中的一切已與我無關了,只是那滿心的喜悅已經不在卻成了落寞,傷心而悲切。

現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家,望着天上的月,我卻不知說些什麼。該有的都有了,可是心中卻是那麼的難過,天天都在爲生活忙碌着,每一天都過在時間的流裏不知所措,一切都在繼續,望着天上的月只希望明天會過得不錯。月是故鄉明,不知家鄉的親人是否安康,只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如自己的心願,幸福平安就好。月亮照四方,而我卻沒有了方向,一直在爲理想而狂,可是卻不知哪裏是我的避風港。做人得有自己的脊樑,頂得起天那纔是應有的夢想,爲生活還得四處奔波,做一個發光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讓滿天星光伴我遠航,中秋的月亮掛在天上,讓那些不快都隨風飄蕩,通向幸福的港。

中秋月圓夜,你在他鄉還好嗎?那中秋月滿院的景象你是否可記得?遠去的時光,美好的景象都留在記憶的深處,不要再去想,不要再去張望,那遠去的一切都不再回來,何必要自找憂傷。每一天都會有悲傷,每一天都有新的希望,讓那圓月伴你去走四方,相信有它的力量你會更加光亮。那年中秋月滿院,我依然會記得,只是要留住那短暫時光勇敢去闖,明天的太陽會帶着你走向更遠方。

中秋月亮隨筆10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爲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八月的中間,故叫中秋。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極廣的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有個后羿,他曾將天上的十個太陽射去九個,只留下一個,成了有名的神箭手。后羿從王母娘娘那兒得到了長生不死之藥,他的妻子嫦娥偷偷拿來吃了,不料身子變得越來越輕,於農歷八月十五日這天,身不由己飄飛到了月宮,遂爲月宮之神。后羿後悔不已,年年八月十五的夜晚,都要望月設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間與自己和兒女團聚,由此便衍生出了後世民間祭月祈團圓的文化習俗。

民俗學家們卻另有說法,他們認爲,中秋節的原始基礎是源於先民對月亮的崇拜,到周朝時,對月亮的朝拜儀式開始歲時化,秦漢之際,天子在秋分這天祭月已列入朝廷典章。到唐宋時,中秋節已受到普遍的重視。

無論何種說法,中秋節始終離不開“月”。文人們在對月亮的描寫中,給了它許許多多的別稱:

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又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爲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爲望舒;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爲嫦娥。

還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爲嬋娟……

中秋之夜,月亮最亮、最圓。人們仰望玉盤般的圓月,把月圓當成是團圓的象徵,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獨在他鄉旅居的人,更期望藉助明鏡般的皓月寄託自己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之情。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

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繫起來後,使中秋之夜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節吃月餅,幾乎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食俗。月餅本是我們祖先對中秋夜月的自然崇拜,由望月、拜月而祭月,並以月餅作爲追求光明、熱愛團聚的祭品。月餅名稱溯源,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在北宋,蘇軾詞中便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飴和酥”。月餅明確地作爲中秋節專用之物並被賦予“團圓”、“和美”的美好意蘊,還是在元代之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遊覽餘》中說:“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

舊時過中秋,自制月餅幾乎是家家戶戶共同不可缺少的一種習俗。

自制月餅,都有模子。民間擁有的“餅模”,多爲有耐性的杜梨木製成,圖案多種多樣。在傳統文化習俗中,嫦娥、玉兔,吳剛、桂樹,成爲月餅模子最常見的的圖案。民間還有不少“餅模”有“福”“德”文字,龍、麒麟、蝙蝠……象徵瑞祥的禽獸圖案。江蘇徐州一位收藏家,收藏的一枚明朝萬歷年間的月餅模子,圖案卻是罕見的“獅子滾繡球”。而稱得上月餅模子“極品”的,恐怕要算天津藝術館中那枚工藝精湛、中秋文化寓意豐富的餅模了:直徑約33釐米(據說可製作2.5公斤重的大月餅),圖案特別,中間爲月宮瓊樓,裏面嫦娥起舞、玉兔搗藥、吳剛伐桂……主圖周圍又按季節不同,雕刻了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四時花,刀法細膩,佈局精當。

如今,月餅模子已成爲罕見的中秋文化的收藏品,更成爲社會生活發展變遷的珍貴見證。

中秋月亮隨筆1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我也隨父母回到了家鄉盧村,和爺爺奶奶團聚,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傍晚,吃好飯,我們便在家中的小院子裏擺好椅凳準備賞月。這時,天空上佈滿了雲,月亮已偷偷地從東山上升起,散發出黃黃的光暈,在黧黑的羣山與淺黑色天空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皎潔。突然,我發現西邊的天空中有一顆星星,與東邊的月亮遙遙相對,好像一位孤獨的遊子,在遙遠的異鄉,望着月亮……一股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與遠在上海的兩個姑姑通電話,親熱地交談。

微雲漸漸散去,月上中天,它彷彿一面瑤臺鏡嵌在深藍色的天宇中,散發出清冷的光芒。銀白的月光就像一道道瀑布,憑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傾瀉而下,猶如輕紗一般,鋪蓋了整個大地,到處朦朦朧朧,顯得寧靜而美麗。我們一邊欣賞着這皎潔的明月,一邊吃着美味的月餅。這時,飄來一片雲彩,月亮一把扯過,就像蒙着面紗的少女一樣惹人喜愛,呵呵,原來月亮也會害羞呀!

我們吃好月餅,便去河邊散步。此時,月亮丟下了雲彩,又跑到河裏去了。我拂起陣陣漣漪,頓時,水裏的月亮碎了,浮光躍金。媽媽,水裏的月亮碎了!水裏的月亮碎了!媽媽笑着說:是啊,月光不僅給大地披了件銀色的紗衣,還給小河撒滿了碎銀子!你瞧,河面波光粼粼的,疑似銀河從天而降,多美啊!

我仰望這朗朗明月,月亮也邊陪我散步,邊深情凝視着我,好像在向我訴說它的傳奇故事……

中秋月亮隨筆12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今天是中秋節,吃完團圓飯,爸爸帶着我來到什剎海賞月。

我們沿着荷花市場這條路一直往北走,我們看見了許多小船在水上漂着,岸上的燈光,倒映在水上,我還能看見一片片綠綠的荷葉。爸爸讓我往天上看,一片雲很亮,四周散發出了淡淡的白光,我想,月亮一定是躲在了雲後面。我和爸爸倚着欄杆,等着月亮出來。不一會兒,月亮從雲層裏探出頭來,哇!一輪明月掛在天空中,又亮又圓,把周圍的雲彩都照亮了,雲彩也鑲上了一層七彩光圈,不一會,月亮又鑽進雲彩裏面去了。爸爸說:“這就叫彩雲追月。”我點點頭說:“真的很美。”

我和爸爸順着什剎海來到了鐘鼓樓,一束束燈光把鐘鼓樓照得燈火通明,在夜色下,顯出了古典建築的美。我們沿着鼓樓大街來到了南鑼鼓巷,那裏人山人海,熱鬧極了。兩邊有許多的小商店,裏面琳琅滿目的商品很吸引我。其中有一家商店裏擺着各式各樣的兔爺兒。我問爸爸什麼是兔爺兒,爸爸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北京城發生了一場瘟疫,很多人都病死了,天上的嫦娥看見了人間的苦難,就派了一隻玉兔帶着藥來到了人間,人們看見嫦娥仙子的玉兔來了,就對着月亮燒香祭拜,病了的人吃了玉兔帶來的藥就好起來了。大家爲了感謝玉兔,就用泥做成了玉兔的形象,在每年的中秋節祭拜玉兔,這就是兔爺兒的由來。兔爺兒還有各式各樣的衣服和坐騎,相傳玉兔對北京城的人們說,我不要金銀財寶,我只要你們給我做衣服和坐騎就可以了,於是,兔爺兒就有了各式各樣的衣服和坐騎。

我和爸爸又逛了一會兒,就開心地回家了。今年的中秋節很難忘,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