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統文化

本文已影響2.55K人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中國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十分強大的國家,隨着現代文化的衝擊很多人對傳統文化不太瞭解,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中國十大傳統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1

  10、刺繡

刺繡是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歷史,主要以絲綢和絲線爲織物。秦漢時期,中國的刺繡工藝就達到了很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

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將產於江蘇省的“蘇繡”、湖南省的“湘繡”,廣東省的“粵繡”、四川省的“蜀繡”,合稱爲“中國四大名繡”。

除此之外,還有河南開封的汴繡、浙江杭州的杭繡。加上上述“四大名繡”,又有“中國六大名繡”一說。

  9、剪紙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至今仍然綻放着絢麗的光芒。

中國在西漢以及東漢時代就發明了造紙術,之後在紙上展示智慧,然後就有剪紙。剪紙是我國最普及和最具有羣衆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

  8、中國圍棋

圍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遊戲,起源於中國,是中國“五帝”之一的堯帝發明,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圍棋最早被稱爲“弈”或“棋”,後來有人根據下棋時黑白雙方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是“圍棋”。這樣,“圍棋”作爲一個專用名詞就固定下來。

圍棋屬“中國古代四大藝術”(琴棋書畫)的“四藝”之一。唐代時,出現棋待詔官職,並傳入日本,很快就在日本流行開來。

圍棋由科學、藝術和競技三者融爲一體,有着發展智力、培養意志品質和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思想意識的特點。因而,幾千年來長盛不衰,並逐漸地發展成了一種國際性的文化競技活動。

  7、中國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

中國的瓷器製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

  6、中國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也是世界茶葉的祖國。

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此神農不僅是中國的茶葉鼻祖,同時,神農也是全世界的茶葉鼻祖。

茶葉,是天然、健康的飲料,也具有文化內涵。因此茶葉受全世界人喜愛。

  5、絲綢漢服

漢服,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爲漢裝、華服,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

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範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漢服(華服)儒雅內秀、神采俊逸、雍容華貴、美麗端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

5000多年以前,勤勞、智慧、聰明的嫘祖發明養蠶繅絲織綢技術。與黃帝並列被譽爲爲“人文初祖”,可見其重要性。

  4、京劇

京劇,中國五大戲劇之首,腔調以西皮、二黃爲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爲中國國粹之一。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經過過年,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

  3、中醫

中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爲主的醫學,是中國的傳統醫學。

“中醫學”之中包涵“中藥學”,我國自古就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的傳說,中醫的理論基礎和源泉是《黃帝內經》,完成於距今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時代。

  2、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既功夫,英文名:Kungfu,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功夫具有極其廣泛的羣衆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武術套路在技術上往往要求把內在精氣神與外部形體動作緊密相合,完整一氣,做到”心動形隨”,“形斷意連”,勢斷氣連”;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法的變化來鍛鍊心身。

這一特點反映了中國武術作爲一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練功方法和運動形式 。

  1、書法

唯一將古老文字作爲藝術的,是中國。這門藝術,叫書法。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爲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爲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爲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周朝時的金文、石刻文,秦代的篆書,漢代的隸書,從東晉到唐朝的楷書、行書、草書,到了唐代,中國的書法藝術到達成熟,並且繁榮。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十大傳統食物薈萃

  糉子

端午時節,糉子飄香。傳說公元前278年端午節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絕望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於是,傳說“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糉子賽龍舟便成爲端午時節紀念屈原的中華傳統風俗。從古至今,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願。

  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爲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爲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着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麪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五紅

在揚州傳統民俗中,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外,還要吃“五紅——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黃魚或者黃鱔——這樣整個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飯桌上紅莧菜不可少;紅心鹹鴨蛋價不高;雄黃泡酒後呈橙色;河蝦買點兒,油炒後,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燒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1/4只)花費不多,於是,所謂的“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裏,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裏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黃鱔

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麪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麼簡單的飲品爲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爲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但是,現代人發現,雄黃酒含劇毒物質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黃酒了。不過,因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溼功效,故到了端午節這天,還會有人家會以雄黃爲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黃薰條的,希望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