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相处的模式

本文已影响2.16W人 

和孩子相处的模式,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在陪伴中,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的想法,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和孩子当朋友,让孩子可以像你吐露心扉,下面来看看和孩子相处的模式。

和孩子相处的模式1

1、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自己被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2、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给孩子购买衣服,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重视和尊重正是他自信的开始。

3、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你看,妹妹都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羞羞羞”,经常用这种语气跟孩子说话,只会让孩子觉得难堪,对自己产生怀疑。家长应该谨记,哪怕孩子真的比别人家的孩子启蒙懂事得要晚,也不要总是当着面强调。要知道,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4、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车车,哪怕洗不干净,对孩子来说,从每件小事中,如果可以收获你对他的认可,就能让他自信满满。

5、和孩子平等相处与交流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和孩子相处的模式
  

6、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多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培养他的自信心。

7、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8、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千万不要假装知道。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9、不要嘲笑孩子孩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习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10、让孩子偶尔当当家带孩子去超市,把代付款交到他的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就算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能让他知道:第一,钱可以买东西;

第二,在超市拿好东西是需要到收银台付款之后才能带走的,让他知晓了购物的流程;

第三,也能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和孩子相处的模式2

一、无条件的爱才是打开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做到自我改变的第一步:无条件的爱才是打开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无条件的爱,就是我们给予孩子的爱里让他感觉不到交换、恐吓和威胁,这样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才会带来孩子无条件的信任和依赖。

生活中,我们常用交换的手法来鼓励孩子许诺给孩子,记得小时候我邻居小柱子他妈妈考试就奖励他东西,他要是考的好就会手舞足蹈,考的不好就会垂头丧气。

大人的态度让这份爱带来了贪婪,而不是成就,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体味不到快乐和幸福感。

我们要把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带有条件的恐吓和威胁的语言去掉,换成无条件、耐心的、温柔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真正知道你无条件的爱他,才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杜绝暴力与冷暴力,用爱去拥抱孩子

接下来,自我改变的第二步,那就是杜绝暴力与冷暴力,用爱去拥抱孩子

自古以来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所以大多数父母管教孩子都会用到这一方法,自认为打出来的孩子才会乖巧听话,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会成为问题少年,以至于长大后在大街上都能跟人打起来。

还有一种亲子关系就是冷暴力,父母为了惩罚孩子,突然之间对孩子冷漠,要不就不让吃饭,关进小黑屋,以此来让孩子听自己的话,或者达到自己的要求。

我的同学小琴,有一次我去找她玩,刚进她家院子,就看见他爸拿着木棍打她,她蜷缩在地上,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无助,都要把我吓哭了,看到我去了,他爸才停止打他,还恶狠狠的说:”今晚别吃饭了,哪也不行去“。

后来小琴告诉我说,因为她作业题不会,他爸说她听课不认真,她跟她爸顶几句嘴,就打她,还撕坏了她的数学书,这种暴力与冷暴力并施让她惧怕,也成为了她的噩梦,她每次面临考试时总是处于不安和惶恐中,不管我怎么安慰她,都无济于事。

和孩子相处的模式 第2张
  

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年龄,留下了深深的印迹,现在想来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多可怕。以至于小琴现在工作中常常很焦虑,做啥都怕做不好。

自我改变就是杜绝一切暴力与冷暴力,我们要用爱去化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给她我们结实的怀抱,告诉她爸爸妈妈是爱她的,让她不再畏惧,不再害怕,勇敢面对一切。

三、真诚感恩父母才是给孩子做的好榜样

自我改变的第三步: 真诚感恩父母才是给孩子做的好榜样

我们要真诚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管父母当初的错,都要感谢,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放下,才能正视自我的价值,真正成长起来。

小琴现在选择原谅父母,他父亲回忆那个时候打她也非常后悔,她在成长过程中一点点释怀了,也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家庭氛围缓和了。

陪伴是漫长的,我们希望孩子好,希望她一点点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我们就要先改变我们自己,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我们的爱包容她,接纳她,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