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本文已影響1.63W人 

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侷限着他們的成長方式。那麼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1

生活入手去改變

青春期孩子由於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應,大部分是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形式。

他們試圖衝破約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錯誤也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讓孩子獨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養成處理自己生活瑣事的習慣,否則事事代勞,反而會與他自我意識的覺醒增強相矛盾。

其次從權威的影響向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因爲社會的迅猛發展,父母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性漸漸丟失。

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只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再次,要耐心持久地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接近孩子,發現優點,給予鼓勵,並學會“示弱”。

爲孩子創造超越家長的機會,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侷限學習方面),都要誇讚,進一步引向孩子學習。

注意萬不可只重視學習,再加上許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對孩子的要求順勢拔高,出現比較持續和厲害的不滿情緒,影響與孩子的一切交流。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着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着幹。

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孩子小時候對事物的認知性不強,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與幫助。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習慣了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忽略了孩子成長,依然對孩子指手畫腳,當然會讓孩子厭煩。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尤其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要會索取“愛”

不少家長在“愛”的問題上,只盡“給予”的義務,不講“索取”。如此一來,日久天長會在孩子心中形成這樣一個概念——父母的愛是應該的。

因此,要向孩子索愛,讓孩子學會感恩。

一般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飯桌上給自己夾菜就會感動萬分,其實家長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聰明媽媽不妨撒嬌,要讓孩子覺得家長的不容易。

當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點,孩子自然也會多回報一些。

不要開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敏感,所以父母不要開口就是下命令,“你應該……”“你不能……”如此一來,在孩子心裏,你只是一個領導。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當成大人,要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

籤一份“保密合同”

偷聽孩子打電話、偷看孩子日記,或者是上網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爲了解孩子的行爲,千萬不要有。

事實上,這是破壞孩子對家長信任度的首要殺手。

和孩子簽了一份 “保密合同”,寫下什麼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屬於孩子的祕密,然後雙方違規會怎麼樣。

同一錯誤別老調重彈

對於同一錯誤,千萬不能“老調重彈”,會引起孩子的厭煩情緒。

在批評中要切中要害,簡短數語指明問題,也要避免“廉價”的表揚,過多的表揚使孩子對錶揚失去敏感性,就會失去激勵作用,甚至懷疑表揚的真實性。

接下來,請多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鼓勵孩子,欣賞孩子,表揚孩子。

給孩子新的積極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統。

通過這種積極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積極的語言,愛的溫暖的給予,細心的.心靈的呵護,認可和接納)等去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愛和關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家長的身邊。

沒有比心的遙遠更難的教育。心近了,溝通暢通了,纔有談教育的資格。

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爲

要想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爲,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實更多的是,更關鍵的是,家長的觀念一定要改變,親子間的關係模式是互動的,互相作用的。

這好比我們對待朋友,你對他和氣,對方一定沒理由對你不和氣,你對他尊重,對方沒理由不尊重你。

親子間關係也一樣,請從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強勢,孩子弱勢)的教育模式換爲平等式(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教育模式試試,這樣會比現在更好,會有所改善。

總之,在青春期孩子尋求自主性的過程中,衝突和權利鬥爭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爲平等。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董進宇博士(著名教育家)說: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生活沒有彩排,也不可能重來,孩子的教育更是不能一拖再拖。

這個世界上父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每個人都是未經培訓直接上崗的,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會束手無措。

爲了孩子,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態度,家庭教育的關鍵在家長。

家長的方法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處,能否使孩子順利、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時期。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2

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

我們常認爲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爲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纔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爲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

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它差不多就是在我們額頭後面的部分。前額葉負責判斷、邏輯推理、行爲的執行、控制衝動等。可偏偏這麼重要的一個部位,卻是我們整個人體發展最慢的一個部分。

1988年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平均年齡22歲左右,人類的前額葉可以發展好差不多80%的功能。近有的研究指出平均年齡延後到了30歲左右。

所以,不要動不動指責孩子是個“壞”孩子,青春期的大腦其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是不一樣的,因爲前額葉沒有長好,讓青少年具備了做事不專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緒化等缺點,這是受生理髮展侷限的。

不要認爲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爲是有意跟你過不去,甚至認爲是思想品德問題,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春期孩子一個正常的心理特徵,這樣就不會貿然批評孩子。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第2張

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面臨巨大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另一方面孩子會面臨很多智力上的挑戰,這個時期成功失敗的對比特別鮮明,對於ta的衝擊也特別大,孩子開始真正的在很多社會功能上、從周圍的人際認同上開始找自己的位置,學業上的挫折會很大影響ta對自己的評價,而且心理上出現一個兩級分化的心態,認爲自己是一個失敗者。

很多青春期的.問題都被表面的學習和遊戲問題所掩蓋,其實可以從孩子的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以及他對一些事情的態度上感受到ta的變化。

青春期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年輕人的叛逆有其令人欣喜之處,這亦可能是一個人成熟的必經之路。因爲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源於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

心理學上有一個“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係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係也因此更加牢固。

對青少年而言,他們的許多叛逆表現,恰恰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相關。

其實不僅青少年,不僅愛情這樣,人性本身就如此,越是禁忌的東西,我們便越發地想嘗試一下。

對於那些叛逆的青少年來說,他們之所以去做某些事,本來並不一定是因爲喜歡,而是因爲有人禁止他們去做。

反之,如果一個叛逆的學生覺得自己的想法、做法沒有引起成人的更多關注和反對,人們表現出理解和認可,那麼做起來也就沒有什麼意思了,叛逆的問題可能也因此而解決了。

神經語言程序學認爲,行爲背後總存在正面動機,是趨利?還是避害?很是值得探討。一個在課堂上總是趴桌睡覺或是接話搗亂違反紀律的孩子,一個總喜歡在衣着服飾或行爲方式上標新立異的孩子,他們叛逆行爲背後的心理訴求是什麼?

如果我們只是看到學生的錯誤行爲,忽視或否定了背後的正面動機,甚至給錯誤的行爲貼上負面的人格標籤,那麼就會激發學生的抗拒心理,造成越溝通矛盾越深、越處理問題越多的局面。

如果通過積極思維找出學生的正面動機,然後因勢利導,當學生行爲背後的正面動機被肯定、被接受之後,他會有一種被看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

屏幕時代的親子關係有更多挑戰

00後跟90後的一個特別大的區別在於現實與虛幻世界的邊界不同。

00後由於缺乏了很多與現實世界的連結,不少孩子會在面對構建真實關係的時候遇到問題。

比如現在的孩子很少知道去郵局寄信是怎麼回事兒、很少去菜場,可能買東西也都是通過淘寶、京東等電商渠道。在他生活最初的十幾年裏,如果他多數都是在網絡這樣的虛擬世界裏處事,可能會與許多現實的東西失去聯繫。

想象一下,當他進入大學和同學一起住宿舍,當他開始要談戀愛,開始要走入公司去面試,開始面對很多人生真實抉擇的時候,他就會非常的不知所措。

我們說放下手機很重要,它不僅是一個爲了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的舉動,更是幫助每個人可以真的和真實世界產生連接的一個動作。

帶孩子到大自然裏走一走,哪怕只是在小區裏散個步,在家裏教孩子做頓番茄炒蛋,它也是一個很真實的連接。

在現今的育兒環境中,這種真實的、脫離虛擬世界的體驗,某種程度上已經需要我們刻意去營造了。

在認知層面,我們的孩子要學會在這樣一個網絡世界裏生存,但在情感層面,每個人生而爲人就像要空氣要水要食物一樣,也需要擁有高質量的關係。而這個高質量的關係不單單是親密關係,它還包括和自然的關係,與文學和哲學和很多真實體驗的關係。

大多數人很多時候是在追逐一個分數,追逐一個結果,但是“關係”這個非常動態變化的抽象的東西,它對一個人來說具有生存級別的重要性。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要怎麼做?

要想與青春期孩子建立高質量的關係,父母牢記以下兩句話:

不求不助,有求必應。

這句話是一位心理治療師所說的,就是孩子不來求你幫忙,你不要主動問“你要不要這要不要那個”,但是當他有求於你的時候一定要有迴應。不一定是有求必助,但是有求必應。

對於理想化的親子關係,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有句話叫“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含敵意的堅決”。

“不含誘惑的深情”是指,如果我今天對你好是因爲我希望你明天可以去上這個興趣班、參加那個比賽之類,這樣的情感就是帶有誘惑性的。父母是真的要去看見孩子、關心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在關心的背後隱藏很多控制和誘惑。

“不含敵意的堅決”就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比如前額葉沒發展好的時候,難免會做很多可能在我們看來很不可理喻的事情,我們應當邊界清晰地與他們溝通、溫和而堅定地制止,而不是藉機去羞辱貶低否定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吼孩子和打孩子的背後往往也意味着,爸爸媽媽自己的情感心智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