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孩掛燈的習俗

本文已影響2.61W人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各地都會舉辦各種儀式來慶祝節日,這其中就有許多風俗值得大家去了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生男孩掛燈的習俗。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1

掛燈,是北流一個傳統的盛大節日,每當正月初十來臨,街上掛滿花燈,任人採購。一般上燈人家要買回兩到三盞燈,上燈的人家要買2到3盞燈,在初十日零時,將五彩紙紮的花燈一盞點在社主公處,一盞點在祠堂裏,一盞點在家裏的正屋廳堂。

按風俗,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兒如是男孩,男孩家中會在次年的農曆正月初十日,懸燈慶祝,俗謂“掛燈”。

因此每到正月初十這天家人會爲其大擺上燈宴,歡飲掛燈酒。如果是到正月初十這天還沒滿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掛燈,這叫掛老燈。這個掛燈酒就等同於其他地方的滿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裏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兒都要等到正月初十這一天掛燈。

燈在嶺南民間有“光明”和“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而“燈”與“丁”諧音相同或相近,代表生男孩。在我們北流下里,城鄉習俗都把正月初十稱爲“頭燈”日,正月十六日稱“完燈”日。“初十日,凡生子家買紙掛燈祖祠神廟以爲慶。古時有上元節盜富家燈盞,置牀下令人有子。

而這個時候,全市的大小飯店,全都爆滿。有的在一個月前就訂了酒桌,少則十幾桌,多則上百桌。有的酒店擺四輪,上午9點開桌,12點一輪,下午3點又開桌,6點又一輪。誰都有三姑六婆,七叔八舅,添丁了,掛燈了,可喜可賀,封紅包,喝喜酒。城裏人到各家飯店,農村人走村串戶,熱鬧非凡,有人說這是北流下里人的“飲日”(喝酒日)。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

北流上下里及中裏的區分

上裏:包括平政、六靖、白馬、大倫、清灣、石窩、扶新和沙垌這八個鎮;

下里:與上裏相對,是北流北部10鎮的狹義統稱。包括北流市區,及其新榮、民安、民樂、山圍、西埌、新圩、大里、北流、塘岸、清水口等;

中裏:包括隆盛、大坡外、六麻、新豐這4個鎮。

喝掛燈酒,除了承載傳統,還能和久未重逢的.親友聊天,熱熱鬧鬧,甚至年輕一輩也能討討利是,也是未嘗不是一種樂趣!

掛燈節,我們看到了歡樂,也看到了傳統民俗的傳承,但是,在這背後,還有這一幫人的辛勤付出,他們任勞任怨,起早貪黑地做花燈,如此忙碌,爲的是不耽誤了人家點燈的吉日。

這花燈看似簡單,可製作過程卻繁瑣不已。花燈以竹子紮成骨架,外面裱上喜慶人物或吉祥如意的花紙、華蓋。別小瞧了這樣一盞花燈,從破竹篾、扎燈骨到貼花紙,全部手工製作,整個製作過程大大小小需要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砍竹、鋸竹、破篾、去青、消毒、標刻度、晾竹、剪紙、雕花、填色……

制過過程有諸多講究:如選竹需找有頭有尾、竹節長、硬度適中、無蟲害的竹子;破竹篾要去竹青以防滑,消毒以防蟲;扎燈骨前要先設計好燈的形狀、大小;燈骨要紮緊、節奏要緊湊、尺寸準確;糊裱要時由內而外,由上而下,層層遞進等。

很多人因爲做手工太麻煩、辛苦或者其他原因,而選擇退出這個行業,所以現在做花燈的越來越少了。因而,現在的每一個花燈,都是難得可貴的。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2

地日有啥寓意?

數字從一到十,九爲陽數之極,十爲陰數之尾,陽爲天,陰爲地,所以正月初九爲“天日”,正月初十爲“地日”。地日也就是土地的生日,也是石頭的生日。古人認爲,組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其中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就是四季的特徵。

而土居於四季之中,居於方位之中,對應天之黃龍,故而土生萬物,又是萬物之庫。因此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都屬土,也就是“辰戌醜未”四個月。所以土生木火金水,土爲太極,同樣“木火金水”合而爲一就是土,也就是四象歸一就是土。

因此土中可以產出金屬,可以流出水源,也可以長出樹木,樹木可以生火,同時木腐朽之後就是土,金鏽盡之後也是土,火燃盡之後還是土,水遇土而入。所以五行都是在土中循環往復的。當然人也是由五行組成,故而要入土才能爲安,入土才能循環。

所以“土”就是萬物的出生之地,而“地日”也就是“土日”,也是“石頭日”。於是地日“認石頭”就成了一種習俗,所謂“認石父”,也就是讓孩子認石頭爲父親,因爲石頭堅硬無比,可以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寓意着孩子像石頭一樣結實而長久。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 第2張

什麼是“上燈”?

正月初十也是上燈節,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一般“上燈節”爲五天,共分爲三個步驟,分別爲上燈,暖燈和落燈。從正月初十的零時開始“上燈”,也叫“開燈”,而這種上燈是專門爲孩子祈求平安的。

在《岑溪縣誌》中記載說:“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戶且爲當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滿月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懸燈慶祝”。“上”也就是“懸掛”的意思,而“燈”通“丁”,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稱爲“添丁”,與“添燈”諧音。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裏生了男孩,並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經滿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這一天就要“上燈”,也就是“添燈”。如果沒有滿月,則上燈的時間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燈時,一般是孩子的父親帶着鞭炮,從自己家門開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後將花燈懸掛在燈棚中,花燈上寫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爺居住的地方。

之後村中負責寫族譜的長輩見到花燈後,就會把燈上面男孩的名字寫進族譜。在“上燈”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訴祖先,家裏“添丁”了。並且要擺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稱“請燈酒”。

上燈之後還要“暖燈”,也就是從正月十一之後,長輩要早晚到燈前觀看,並且要往燈中添油和祭拜,以確保花燈日夜不滅,代表香火不斷。到了正月十六日,將花燈取下來懸掛於祠堂或者客廳中,謂之“落燈”。

這種習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爺的保護,可以健康成長。之所以在“地日”這一天上燈,就是因爲土地是萬物之母,是萬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說“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燈”,是人們對孩子的一種期望。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3

在廣東省雲浮市雲安縣富林鎮等地,有一種每年正月初十要爲前一年出生的男孩子掛燈的習俗,這一習俗從明朝末年流入到雲安,到現在至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這種燈有個動聽的名字:“玲瓏子母燈”。富林鎮的周圍地區也有這種習俗,也掛這種燈。玲瓏子母燈曾參加過廣東省“花燈論壇”與“廣東省與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交流會”展覽,近期還被列入雲浮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玲瓏子母燈做得最好最出名的,是舊所村卓銘坤老藝人一家,他還被申報爲這一雲浮市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玲瓏子母燈寓意“添丁添福”

卓銘坤家就住在主村道旁邊,客廳一角掛着一個10年前爲孫子卓金海出生時製作的玲瓏子母燈,足有2米多高,十分華麗。旁邊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儲物間,房樑和牆上掛滿了玲瓏子母燈的半成品,看來市場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

生男孩掛燈的習俗 第3張

玲瓏子母燈製作集結紮、制模、編織、雕刻、紙剪、書畫等多種手工技藝於一身,雲安玲瓏子母燈的製作工藝嚴謹、精細,組合更加調,色彩尤其鮮豔。巧妙的設計、流暢的線條、逼真的造型、鮮豔的色彩,帶給人們極強的視覺衝擊,寓意的文字祝語,傳說中的人物神像、豔麗的山水圖案,使自然和人文觀念融爲一體,充滿對於“添丁添福”的祈盼。

生子掛燈追溯到明朝

花燈的流行興盛源遠流長,在雲安縣(以前稱東安),花燈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朝。據康熙版《東安縣誌》“風俗志”載:“上元日,生子之家於祖堂、廟、社張掛花燈。親族以禮致賀,延之宴飲。各處笙歌鼓樂,飾故事人物,秉燭夜遊。曰:‘鬧元宵’。”

雲安以前的農村習俗,如生了男孩,必向外人昭示,在村邊顯眼處掛上花燈,喻義“添丁”,一般正月初十掛燈,十六拿回家裏存放,稱存燈,俗稱落燈,拿回家中正廳樑上掛起來。普通人家添丁,用的是普通花燈,而大戶人家爲了更好地炫耀自己,則專門訂造較大的玲瓏子母燈,有直徑大至1米、高達2米多。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