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本文已影響1.65W人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訓練注意力是一個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的必要過程,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家長需要及早訓練。下面是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內容!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1

崇文實驗學校開出的體驗課程是團隊遊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讓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感受小學老師的上課方式和課堂氛圍。

有一團隊遊戲叫“荒島求生”。六個小朋友一組,老師給每組小朋友一塊仰臥起坐的墊子,展開後告訴小朋友:“現在假設我們在大海里遇到了危險,而這些墊子就是荒島,我們要想辦法讓每個小朋友都登上荒島,好嗎?”小朋友接到挑戰後很興奮,六個人抱着一團往墊子上站。墊子是展開的,容納六個小朋友並不難,大多數都順利完成了任務。但更大的挑戰來了,老師把墊子對摺了,小朋友們抱成一團,在墊子上晃晃悠悠。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怎麼辦?老師們讓小朋友自己想三分鐘。最後,在老師的提示下,最矮的小朋友站在中間,其他一個一個站上去,基本上都挑戰成功,大家一片歡呼。

一位負責老師說,讓一些原來不認識的孩子在一起,通過遊戲的形式,獲得快樂,學習遵守規則,學習與人交往合作,試着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很多家長都關心招生怎麼招。學校給出答覆,目前已經得到批覆的是招8個班,每個班30人,共240人,具體的招生時間要等待市教育局統一安排。根據往年的時間,一般是3月下旬預報名登記,4月中下旬統一招生。

校長見面會

招生面談,學校會關注哪些內容?

俞國娣校長說:“我們關注的問題,也是希望家長們在幼小銜接中要關注的問題。現在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重知識輕能力,他們更關心的是要不要讀拼音、要不要識字、20以內的加減法要不要教。比起這些,家長更應該關心的是孩子聽課時是什麼狀態,讀書時是什麼表情。

“還有家長認爲幼小銜接就是搞突擊,暑假兩個月送去培訓班就算是銜接了,缺少了堅持。也有家長只焦慮不行動,時間就這麼浪費掉了。”

那麼,怎樣纔是有效的幼小銜接?

俞校長說,首先要關注的就是注意力,看孩子能不能專注地做一件事,比如專注地和人交往、專注地看電視、專注地獨立閱讀(圖畫書也可以)。注意力集中的孩子是邊聽邊思考的,並且有迴應、有推理。閱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能獨立堅持10分鐘已經算不錯了,如果能堅持半個小時已經很好了。

第二個要關注的能力是傾聽和表達的能力。俞校長說:“跟一些孩子說話,他們會答非所問,這樣的交流可能就不順暢了。有些孩子在活動中,聽了老師的話後會迅速回應,而且表述得也很明白,這就是傾聽和表達的能力。”

第三個要關注的是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俞校長說:“一年級的小朋友經常忘帶課本,媽媽跑到學校來拿,如果頻率很高的話,是不是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太弱呢?各位家長可以想一下,現在家裏,有沒有一小塊東西是孩子自己整理的,這也是讓孩子有責任感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一個人在家5分鐘都害怕的話,我們也表示緊張。進入小學後,孩子會有很多獨自活動的時間,比如課間活動、上洗手間,這些都是他們上小學時要面臨的問題。”

第四是時間觀念。俞校長解釋:“要讓孩子明白兩分鐘和兩小時是不一樣的,上小學後,時間不像幼兒園那麼自由了,也要讓孩子有時間觀念。”

最後是精細化動作問題,比如孩子握筆的姿勢。俞校長說:“一年級有些孩子握不住筆,這是小肌肉羣沒有建立好。寫字是觀察和動手,和動手能力也有很大關係。孩子在搭積木時,不能總是去看他搭的積木有多高,更要關注一些螺絲、小孔等細節有沒有處理好,這就是精細化動作。”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2

進入了20xx年的6月,中國很多地區的孩子們都復學了。同時,在幼兒園裏的大班的孩子們也即將畢業,今年的9月,他們即將成爲一名真正的學子:小學生。隨着學校的學習與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們也將迎來一個挑戰,那就是要在小學40分鐘的課堂上保持注意力。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第2張

三位媽媽的留言

近日,我收到三位媽媽留言,她們的孩子都是在讀幼兒園大班,即將畢業,可是,孩子的注意力成了她們擔憂的問題。

媽媽A說:“我家的娃,今年就要上小學了,老師也說她非常聰明,但是,就是頑皮,總是在幼兒園的課堂上說話,或者走動,而且也完全不理會老師,這可讓我着急了,要是讀了小學,上課要40分鐘,可是,她能坐得住嗎?她能專心聽完一堂課嗎?這讓我很擔心啊。”

媽媽H說:“我的孩子,今年幼兒園大班了,要是順利,在今年9月,他就要成爲一名小學生了,我在高興之餘,有一些擔心,因爲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裏,他玩玩具總是不會超過10分鐘,就要換一個玩具,這讓我很擔憂他的.小學生活,不知道他上了小學會不會注意力集中呢。”

媽媽K說:“我的這個孩子,很不讓人省心,他經常要走動,稍微有個什麼分吹草動,他就會分散注意力,有時候,就會跑過來問,媽媽,你在幹什麼?他這麼容易被分心,我就想,上學了上課他會怎麼表現呢?也要有點聲音就去找老師嗎?”

看了以上三位媽媽的留言之後,我們今天就在這裏暢談孩子幼小銜接的注意力訓練的問題。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第3張

6歲孩子的注意力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讀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也就是6歲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哪些特點呢?

注意力分爲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什麼是主動注意,是孩子自己自發地去觀察注意一件事物,而不是被一些事情所吸引去注意其他事物。

6歲的孩子,他的注意力,一次基本能做到在20分鐘左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開始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抽象的思維能力,他做事開始有了目的,他的注意力正在增強。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那麼,6歲的孩子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會有哪些表現呢?

經常會忘記一些事情,比如,丟三落四,忘記帶什麼東西。

上課的時候,不知道老師在講哪裏,放學了,不知道作業是什麼。

上課會走神。

在讀書的時候,會漏字,在做作業的時候,會少做,在考試中,容易看錯題。

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分心,三心二意,邊做邊玩。

粗心大意。

經常把一些東西弄丟了。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第4張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那麼,一個6歲的孩子,如果他注意力不集中,會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生理原因。

6歲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他們很可能注意力不集中,當他們逐漸長大,他們的注意力會隨之提高一些。

其次,環境原因。

有一些家長,一直把孩子今天放在外婆家,明天把孩子放在奶奶家,再過兩天放到自己家,這樣孩子經常在幾個環境中調動,會讓孩子的注意力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建議,如果家長要送孩子去外婆家或者奶奶家,需要放的時間長一些,不要三天兩頭換環境。

另外,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論是玩還是學習,家長都應該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專心玩,專心學習。

同時,不能把孩子封閉起來,不能只讓孩子在一個環境中生活,要擴展孩子的視域,讓孩子多接觸其他人和事,讓孩子有更多的夥伴,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的接觸,會讓他變得專注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之中。

再次,家長的影響。

有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很暴躁,有時候,會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成爲了撒氣桶,這種言行會影響到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們不能小覷。

另一些家長,什麼事情都包辦了,這種包辦讓孩子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做這些事情時注意力的訓練。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很多,一會兒這個要求,一會兒那個要求,這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

還有一些家長,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態度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應該聽哪一個家長的話,這也會讓孩子模糊,讓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怎麼集中注意力。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第5張

訓練注意力的方法

那麼,有什麼方法能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呢?

因爲6歲的孩子心智的特點,我們建議,家長與孩子在遊戲中完成訓練。

遊戲一:拼圖

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拼圖,這些拼圖可以是一些小動物的圖形,讓孩子在拼圖中,集中注意力去尋找一些拼圖。

隨着孩子的熟悉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大一些的拼圖,提升難度。

遊戲二:找出撲克牌

家長與孩子一起玩撲克牌,讓孩子記住第十張牌是什麼數字,什麼花型。這是一個受到很多孩子喜歡的遊戲。

遊戲三:找不同

家長可以給孩子找出幾張畫來,讓孩子找找其中的不同,家長可以利用多次訓練,讓孩子掌握其中的不同。

遊戲四:找相同

家長給孩子一些圖片,問問孩子這些圖片上的動物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找相同與找不同都是訓練注意力的好方法。

遊戲五:數字記憶

家長對孩子說出一連串的數字之後,要求孩子馬上覆述這些數字,這是訓練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

遊戲六:說與指

當家長說出耳朵的時候,要求孩子馬山去找自己的耳朵,家長說嘴巴的時候,要求孩子馬上去找嘴巴,這就是說與指的遊戲。

遊戲七:報次數

這個遊戲要求家長對孩子說出一段話,在這段話裏,有出現幾次一個詞彙,這是對孩子注意力高度訓練。

有效的幼小銜接需關注孩子的注意力 第6張

訓練時的注意問題

那麼,在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首先,選擇一個固定的地點,一個固定的時間。

例如,家長選擇在早晨的時候,和孩子一起來做這個注意力訓練的遊戲,那麼,就要定下時間來,也要定下地點,這樣孩子就會逐漸適應與習慣訓練集。

其次,孩子的作息要規律。

對於年紀6歲的孩子來說,他需要的是保持作息規律,這樣的規律,可以讓孩子更容易去集中注意力。

再次,經常換一些遊戲來訓練。

家長在訓練孩子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多采用一些不同的遊戲,孩子就能對於訓練覺得不枯燥了,也喜歡家長的這些訓練了。

其四,及時獎勵孩子。

當孩子訓練得很好的時候,家長可以及時獎勵孩子,得到獎勵的孩子,會更加積極去參與訓練之中。

寫在最後

訓練注意力是一個孩子進入小學學習的必要過程,家長對於一個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應該及早訓練,做好幼小銜接的工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