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

本文已影響1.05W人 

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在許多孩子的眼中,媽媽是很強大的,即使遇到非常困難的事情,媽媽都能解決。其實媽媽可以適當在孩子面前示弱,下面是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內容!

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1

有時不妨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媽媽需要你,你能幫媽媽嗎?記住媽媽的需要纔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標準場景爬山時,孩子爬不上去了,父母通常會說:“來,堅持,媽媽帶着你爬。”

這時,父母多半會身先士卒,跑在前頭,帶着孩子。示弱媽媽1我經常會帶孩子爬山。帶兒子爬山的時候,碰到一個很陡的坡,兒子站在前面猶豫不前,我看了就會試探着說:“兒子,媽媽有點不敢過去,你敢嗎?”

於是,兒子回過頭看看我,然後小心翼翼地走過去,我會在後面牽着他的手,實際上,他根本沒什麼危險,但是這種換位的感覺絕對不一樣。

終於走過去了,我長嘆一口氣說:“兒子,今天要不是你,我真的不敢過呢。”兒子馬上得意地說:“沒有我在你就不敢吧。”

而且隔幾分鐘說一次,可見多麼得意。這樣對他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鍛鍊,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媽媽反倒需要他。

標準場景上樓時,媽媽拎着東西,孩子卻要媽媽抱,這時媽媽通常會抱起孩子。媽媽覺得理所當然,孩子也會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

示弱媽媽2我們家住7樓,上到一半時,兒子經常會說:“媽媽,我累了。”我也歪着身子說:“媽媽也有點累了。

兒子,你能牽着我上嗎?”而這時候,兒子多半會牽着我的手,我故意走在後面,讓兒子牽着往上走,一邊走還一邊說:“兒子還真不錯,能牽着媽媽上樓,有兒子跟沒兒子真的不一樣。”

兒子就會越來越起勁,再也不要我抱着上樓了。想想這樣真是一箭雙鵰,我輕鬆了,又培養了兒子的男子漢氣概

標準場景下班回到家很累,而孩子又在這時纏着你,這時,很多父母或是吼孩子一頓,或者是強裝笑臉陪孩子玩、給孩子做飯。

示弱媽媽3下班回來,孩子通常會馬上迎上來,我會摸着他的頭,輕輕地說:“媽媽好累啊,你給媽媽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嗎?”其實孩子是很樂意做這些事的,感到自己被需要實際上是很快樂的。

兒子忙不迭地去給我拿拖鞋,又跌跌撞撞地去給我倒水,我端過來很享受地喝下,坐下來說:“哎,兒子都會給我倒水了,媽媽真高興啊。”兒子會說:“我要給媽媽倒很多很多水。”我笑了。

有時,我乾脆在牀上躺一會兒,說:“兒子,媽媽累了,來,陪媽媽躺一會兒,給媽媽講個故事,好嗎?”還真神,兒子居然搖頭晃腦地講起來了。

一點也不吵不鬧。媽媽不能什麼都很強,這樣,你的孩子就弱了,示弱的結果是讓孩子覺得自己也很能幹。

標準場景情緒不好時,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強顏歡笑,而內心卻很壓抑,實際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你壓抑的情緒他也會察覺,進而變得不快樂。

示弱媽媽4職場媽媽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碰到這樣的時候,我就會跟孩子說:“媽媽現在有點不高興,你安慰安慰媽媽,好嗎?”

兒子也像很懂事似地迎上來,我會把頭靠在他身上,過了一會兒,我就說:“媽媽現在感覺好多了,謝謝兒子。”

兒子也似懂非懂笑着說:“媽媽,你高興了吧。”真的很有趣。我會經常地靠在孩子身上,母子倆體驗到了一種身體的交流,這樣的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讓孩子能體會到一種成長,一種從內心保護媽媽的慾望。

標準場景每每孩子畫畫、搭積木時,父母會在邊上不停地指點,做好了就表揚。孩子總好像是在達成家長的目標。

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

示弱媽媽5兒子在搭積木時,我總是在邊上看着,等着兒子自己搭,這樣兒子學會了自己動腦筋,看他搭得差不多成形了,我就說:“兒子,你是怎麼想到這樣搭的,搭得還真不錯,媽媽都沒想到,教一教媽媽好嗎?”

孩子是好爲人師的.,於是,兒子揚起小腦袋得意地說:“媽媽,你看,這樣搭。媽媽你都不會吧。”兒子一塊一塊地比劃着教我,他的積木搭得還真不錯。

兒子畫畫時,我喜歡讓他隨心所欲,他畫了以後,我不明所以地問他:“兒子,你畫的是什麼呀。”兒子就會得意地跟我講解,我會恍然大悟地說:“兒子還真有創意,媽媽都想不出來。”兒子畫畫的勁頭就更足了。

我就是這麼不露聲色地把表揚變成了示弱,讓兒子來當我的老師,讓他體會到一種真正的快樂。標準場景家裏每天都有垃圾袋,孩子對這些通常是視而不見的,而父母也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示弱媽媽6我家的垃圾袋每天是兒子拎,因爲我總是對他說:“如果兒子能做這些事,媽媽就輕鬆多了。”兒子就會拎着垃圾袋晃晃悠悠地下樓,我就說:“兒子還真能幹,比媽媽小時候都強。”

兒子就會問:“媽媽,你小時候是什麼樣的?”我會說:“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知道幫媽媽做事呢。哪像我兒子這麼懂事。”於是,小孩子就很得意。別說,這樣一誇還真有效。

現在我們家的垃圾袋已經被兒子承包了。這樣的結果是讓孩子在不自覺地狀態下學會了幫媽媽分擔家務,而不是一味地被動地索取。標準場景打雷時,媽媽通常會捂住孩子的耳朵說:“不要怕,有媽媽在呢。”

示弱媽媽7我很怕打雷,但我沒對孩子說:“我不怕。”我就讓兒子幫我捂耳朵。兒子知道我怕打雷,有一次突然就跟我說:“媽媽,我告訴你一個辦法,你一到閃電時就捂耳朵,光比聲快,這樣你就聽不到雷聲了。”

原來,兒子在父親的幫助下去查了少兒大百科,我怕的東西就勾起了他研究的慾望,他會告訴我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我就裝傻:“兒子,你今天說的我必須記下來,我都不知道呢。”

後來有一天下雨時,我回來就對兒子說:“今天下雨媽媽按你教的方法一閃電就捂耳朵,果然就沒聽到雷聲。”兒子得意地說:“聽我的沒錯吧。”我就這樣示弱一步成全了孩子的強大。

有一次過馬路時,我在紅燈亮的時候故意過馬路,兒子一把拉住了我:“媽媽,紅燈停,綠燈行,是紅燈不能走。”我佯裝纔看到地說:“今天要不是兒子,媽媽差點就違反了交通規則。”

我越這樣,兒子充當老師的慾望就越強,這是個策略。有些東西不是硬教的,你要讓孩子自己真正記住,反過頭來教你,這樣自主的效果就達到了。

有時候,適度地表現自己弱的一面,孩子反而能更快成長,有時你不妨做傘下的一株小草,而讓孩子爲你遮風擋雨,這樣的孩子長大才會堅強、纔會大氣。

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2

缺乏責任感、不能自強自立、對他人漠不關心……這些標籤經常被貼在一些孩子和年輕人身上。

一項針對私立小學學生的自理能力調查發現,家長或保姆每天給孩子整理書包的佔68%,給孩子洗腳的有82%,幫着穿衣服的有79%,每天開車接送孩子的更是高達95%。

父母代替孩子,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剝奪其生長空間。

其實,孩子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脆弱,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看,兩三歲的孩子看見家人掃地、鋪牀、幫他/她穿衣服的時候,就會趨向於嚷着“讓我來”。

而當其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就會表現出得意、高興等情緒,出現自尊、自豪等自我肯定的態度。

因此,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意向,給予鼓勵和支持,使其獨立性不斷髮展。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學會示弱,是每一位媽媽的必修課。

不如學做一個會示弱的媽媽 第2張

1、巧妙提問多啓發。

媽媽不要當孩子的“百事通”。比如花兒爲啥是香的,草兒爲啥是綠的,鳥兒的叫聲爲啥那麼好聽,當孩子好奇地問出這些問題時,媽媽大可不必張嘴就答,更不需要開電腦求助搜索引擎。

此時不妨也帶着好奇的神態問問孩子:“媽媽也不太知道,要不你告訴媽媽你的想法?”如果孩子說不 出來,就拿出《十萬個爲什麼》,或者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教他如何自己找答案。

2、假裝健忘常裝“笨”。

小汽車去哪兒了,衣服要穿哪一件,書包裏需要放哪些東西,如果孩子時常找不到東西,或者想不起要做什麼,媽媽千萬不要急於幫忙,要讓孩子自己回憶,自己處理。有時,媽媽甚至可以主動裝裝傻。

比如睡前講故事,媽媽就可以說:“昨天我們把《格林童話》放哪兒了?寶寶幫忙拿過 來好不好?”“聰明的寶寶肯定知道書在哪裏,要不去書櫃裏翻翻?”孩子都有自我證明的願望,此時多半會樂顛顛地找書。

3、家務小事會“偷懶”。

像開關燈、開關門、幫着拿碗筷之類的小事,媽媽完全可以“偷偷懶”,讓孩子去做。

飯菜端上桌,媽媽可以故意不拿碗筷, 等全家人坐好後問孩子:“寶寶說桌子上是不是少了什麼?”鼓勵孩子去碗櫥取碗筷。再比如傍晚時分屋裏越來越暗,媽媽也可以“偷懶”讓孩子去開燈。

4、遇到困難袖手看。

孩子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小到玩具開關不會開,大到在外面跟小朋友鬧矛盾,此時,媽媽最好“袖手旁觀”,指導孩子自 己解決問題。

比如玩具車不亮了,孩子來求助,媽媽就可以說:“媽媽也想玩,你可以幫媽媽修一下嗎?”等孩子翻過來倒過去地查看時,媽媽可以一起研究,啓發孩子打開開關,或者換電池。

5、引導家人來求助。

媽媽也可利用合適的時機,引導家裏其他人來求助孩子。比如爺爺來家裏做客,電視機不會開,媽媽就可以說:“咱們家電視機怎麼開,爺爺剛來不知道,要不去問問寶寶呢?”家人也最好配合着去問孩子,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