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開發奠定孩子一生基礎

本文已影響2.48W人 

早教開發奠定孩子一生基礎,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寶寶的智力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偏科”,爲大家分享早教開發奠定孩子一生基礎。

早教開發奠定孩子一生基礎

早教開發奠定孩子一生基礎1

1、學習方式對比

大腦分左右腦,左腦追求記憶和理解,右腦則被稱爲“圖像腦”。

(1)重左腦學習:

個案1中的那位大班小朋友,做數學題,看拼音識字等,都是在用左腦學習。

現在世界上普遍的教育方法是:“先記簡單的,再記難的”、“先理解,再記憶”,這種模式是分析性的、成人式的,是把成人的思考方法強加給兒童。因0-6歲是大腦快速發育期,所以學齡一般定在7歲。

我國一些重視早教的父母,生搬硬套地將小學的教育模式拉到幼兒期,就像讓小孩挑成人的擔子,可能有害大腦發育。

(2)重右腦學習:

猶太人認爲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一般從一歲半開始讓孩子背誦,即開始有意識的接受“記憶訓練”。

背誦,並非是強記硬背,而是像唱歌那樣,背誦朗朗上口的音律感強的經典文章。因“經典”,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結晶”,孩子在背誦的過程中,在潛意識中貯存了豐富的智慧。

到了三四歲時,開始在私塾裏面學習,繼續進行“記憶學習”,即“指經讀書”,在朗誦過程中,讓文字像圖畫那樣,整體性地,自然而然地刻進腦海,輕鬆地識文斷字。

大量背誦的方法,是培養天才的真實方法。巴金小時候背熟了《古文觀止》等兩百多篇散文的選集,他說,當時只能說是似懂非懂,只是將文章儲蓄在腦子裏面了,慢慢地體會到了它們的好處,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調子,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日本人的做法也是“素讀”――不求理解含義、只照着字面朗讀漢籍《論語》、《孟子》等。戰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科學家有10個人,他們全都作過“素讀”練習。

2、機理

0-5歲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這個階段孩子需要大量的接受各種信息,讓散亂的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網絡,因此,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讀書識字”不是負擔,而是生理需要,而兒童巨大的記憶潛能,也正是大腦快速發育的特徵。

猶太小朋友的“指字讀”,類似念唱。眼睛看文字,是透過視覺作用來刺激右腦;而念唱的旋律,也啓動了右腦。右腦的認知方式是照相似的接受信息,是把信息作爲圖畫整體識別和記憶,這種不求理解的記憶方法,就是右腦教育法。

右腦記憶力驚人,因此“背誦記憶”,是兒童最自然的學習方式。

研究表明,3歲是整體識別和自然記憶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時的兒童擅長記複雜的東西,擅長不加理解地死記硬背。

3歲後形象記憶的效率逐漸降低,錯過這一時期就會錯過人生的最佳記憶期。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同時又具有寫意性,每一個字像一幅畫,最適合幼兒朗誦學習,若錯過了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學習同樣內容,則要多花6至7倍的時間。

3、開啓智慧來自於提問

個案:一位留學生介紹:房東利婭見小兒子拉米爾從幼兒園回到家,立刻問:“今天你提問了嗎?”拉米爾連連點頭。“那麼,你都問了些什麼呢?”拉米爾複述他一天中所提的問題:爲什麼樹葉有紅的也有綠的.?爲什麼有的螞蟻會有翅膀?爲什麼牛奶不能換你的餅乾……我略數了數,這小傢伙一天問了二三十個問題。利婭滿意地點了點頭。利婭告訴我,“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問中長大的。因爲智慧,恰恰就來自於提問!”

猶太人家的孩子4歲時就要開始完全的思考行爲。那時候,大人會告訴孩子們,世上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不要拘泥於一個想法,因爲還有很多其他的思考方式。

財商:掙錢,並不僅僅是大人的事

4、金錢觀對比

(1)再窮不能窮孩子

個案:杭州飆車案中的肇事者胡斌的父母,早年做生意,沒有顧得上更多地照顧孩子,有錢了,想用錢來彌補自己對孩子的歉疚,他想要什麼都予以滿足。這種做法,在我國富裕家庭中很普遍。

中國父母的觀點是,“再窮不能窮孩子”。上海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少年兒童都有零花錢,而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亂消費、高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

(2)再富不能富孩子

個案: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表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寧願將錢捐獻給社會,也不願多給孩子。

5、財商要自小培養

猶太人是如何培養孩子財商的?

(1)理念1: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

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

猶太人常這樣對小孩子說:“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的結果是,你擁有一些容易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你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

(2)理念2:自小學會掙錢

個案:一位到以色列的單身母親,一開始秉承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送孩子到學校讀書後,自己去賣春捲。孩子放學後,聚到春捲攤,母親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給他們下餛飩下面條。有一天,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裏看着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鄰居還轉過頭訓斥母親:“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爲生了孩子,你就是合格的母親!”

母親當時很生氣,但孩子們因受同學的影響,很快從只會黏着母親撒嬌的孩子,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大兒子在同學中開“中國美食文化課”,之後,在同學中批發春捲,一年以後,老大已經賺到了超過2000謝克爾(摺合人民幣4000多元);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月掙80謝克爾;老三是女孩子,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兩個哥哥都很喜歡。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需要支付點心費用

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他們始終覺得“賺錢從娃娃抓起”,纔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第一階段:猶太人會送股票給剛滿週歲的小孩;當孩子還在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會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鈔,讓他們體會“金錢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

第二階段:有了對金錢的初步概念和興趣後,猶太父母接着的理財教育,是加深“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在猶太家庭裏,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如幫家裏洗碗、幫鄰居修草坪)等,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在青春期後,會告訴孩子“錢是怎麼靠誠信和智慧賺來的”,還會訓練他們看穿廣告假象的能力,並且學習執行開銷計劃,甚至練習如何善用手中的每一分錢,賺取更多的金錢。

以一個猶太家庭爲例:父親分發少得可憐的零用錢給孩子。他定的規則是:七八歲的小孩每週30美分,11-12歲每週1美元,12歲以上每週3美元。使用零用錢時,須經父母親核可,並要誠實記錄每天的賬目支出。如果理財方式得當,能讓父親滿意的話,下週的零用錢即調漲10美元。

除了給予極有限的零用錢外,這位猶太父親還要求子女們事先做出預算並記清每一筆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領錢時交由他來檢查。

這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家庭教育法。

孩子因爲自小接受了系統的“財商教育”,所以成年後,能迅速地找到社會和個人之間的平衡點,適應商品社會的要求,逐步實現個人事業和生活的理想,並獲得成功。

早教開發奠定孩子一生基礎2

上早教能學到什麼?

1、課程內容可作爲教養指導

沒有接觸過早教課的父母會以爲早教就是一本正經的“上課學習”,擔心給孩子過多的壓力。但事實上,早教內容其實很豐富。涉及社交、精細動作、大動作、益智遊戲、親子游戲、音樂欣賞等。特別是益智遊戲,有些是自己在家裏想不出來的。即使在網上查些遊戲,對寶寶來說要麼太簡單,要麼太難,覺得不繫統。對爸媽來說,上了課就有了“工作指導”,上課只有短短的1小時,平時還是要靠爸媽在家複習。上了課之後,什麼月齡寶寶該懂得什麼、該學什麼,目的很明確。

2、可以爲入園打基礎

你會發現,很多上過早教班的小孩子,當他們走進幼兒園,他們的獨立性和適應力相對強很多。因爲在早教班裏寶寶習慣了和陌生的大人和同齡寶寶相處,提前接觸到集體生活,通過上早教班,寶寶會學懂一些規矩,比如上課要坐好,如何自我介紹,玩具從哪兒拿要放回哪兒去等等。

3、激發寶寶努力

和同齡小朋友一起接觸,對寶寶不足的地方會有“刺激”作用。比如寶寶學走的時候,她本來不敢走,怕摔跤,但看見好多一樣大的小朋友都會走,就特別想和他們一樣走幾步,這對寶寶來說,已經是一個質的飛躍。

4、令寶寶更快樂

蒙氏課是主張小朋友自己動手的,比如讓他們自己做包子、做湯圓、打雞蛋,關鍵的是還讓他們自己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正合了孩子們的心意,大人不用擔心他們把家裏的廚房搞得一團髒,甚至燙到自己。而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跟父母一起,與同齡的小朋友一起協作互動。

5、寶寶性格和能力都有提高

很多家長反映早教改變了孩子們的性格,孩子願意主動跟別人打招呼了,想要什麼東西也不再是叫媽媽去跟老師講,會自己去給老師提要求了。開始變得獨立,喜歡與人互動,有小領導的姿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